不過,沒有正式證件這幾天是不能找工作掙錢
    等十天之後,正式的身份證件制作完成領到手之後,才能在香江找工
    賓利車中,劉偉正用手指彈了彈手里的身份證,說道︰
    “老鄉,謝謝啦,總算解決身份問題”
    現在身份問題解決了,他就可以在香江大展拳腳別的不說,只要自己的工廠開起來,那真是,“機器一響,黃金萬兩
    “對了,文仔,我上次讓你打听的店鋪和廠房有消息嗎?”
    劉向文點點頭,說道︰
    “店鋪的問題好解決,鴨寮街那邊出租的店鋪不少,租金也不是太我叫人將鴨寮街正在出租的店鋪做了個單子,你按照上面的地址,過去看看,選一個鐘意就
    不過廠房有些麻煩,現在香江這邊的大型廠房很少,肯出租的就更少了,我問了很多朋友,也沒打听到什麼消
    不過新界那邊,倒是有有幾棟工業大廈剛剛落成,你可以過去看”
    “工業大廈嗎,怎麼忘了這個奇葩產也成吧,你把地址告訴我,明天我過去看看,如果能滿足我的要求,就租個一兩層下”
    香江的工業大廈,算是妥協變通的產在六七十年代,香江的工業蓬勃發展,工廠數量指數級爆發,從業人口也越來越但香江只是個半島,土地面積非常有限,不可能拿出太多地來開工廠,建廠
    于是,就有房產商想出了開發工業用途的高層大樓,將工廠搬進大樓里的辦法,也就是後來的“工業大廈
    但成也蕭何敗蕭何,工業大廈因為大批工廠入住而興盛,也因為大量工廠的離開而衰
    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大陸的改革開放,開始持續發力,大多港商都為了更便宜的人工費用,更低廉的原材料價格,將工廠遷往了內地,香江的工業大廈,自此迅速的衰敗下
    直到二十一世紀,這些工業大廈又成為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選擇,雖然有這樣那樣的隱患,並且也不合法,但它至少租金便
    實際上,香江樓市價格漲幅,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光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之間,香江房價漲幅約200
    若是再統計到21世紀,還得繼續漲二三十也既是說二戰之後,至二十世紀初,香江房價漲幅超過四五千
    總體來說,是持續上漲
    當然了,也有崩盤的時候,比如至82~84年,香江就出現了一波慘烈的樓市崩盤,房價最多跌幅超過9那時候,相當一部分香江富人和中產,對香江未來前景悲觀,所以,紛紛找門路移民,另外恐慌性低價賣
    老鄉很客氣,夫妻倆在酒店宴請了老劉父
    一場家宴吃完,賓主盡道別的時候,劉向文邀請老劉父子去他家借住,老劉一大家子哪會這樣沒眼
    拜托劉向文帶著自己到匯豐銀行開了戶,把手中的伍萬元美麗元存入了匯豐銀行,同時開了一個投資戶頭,交給老三劉淼操作,算是投資方向之
    為了方便,劉家父子就在銀行不遠的地方找了個酒店,用劉向文公司名義訂了房,住下
    下午劉偉正一行想去游覽一下七十年代末的香江,劉向文本來打算親自陪同,被劉偉正拒絕
    畢竟劉向文還管著一個規模不小的外貿公司,需要處理的事情也不少,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情耽誤他太多的時
    人情債總是要還的,能少欠一點就少一
    于是,劉偉正就開口向劉向文借了一名司機和一輛福特水星車,司機是一名叫鄒威的青年人,三十多歲,車技嫻熟,听說身手也很不錯,是劉向文的司機兼保鏢之
    這輛車是一輛美國福特公司水星品牌旗下出產的七座車,水星是福特汽車公司唯一自創的品
    水星公司作為獨立的公司于1930年在福特名下開始生產轎1935年亨利•福特之子艾德塞爾•福特提議建立一條生產中檔車的生產
    20世紀30年代中期,福特汽車的管理層意識到在經濟型的福特車和豪華的林肯車之間仍存在市場機會,于是在1935年開發出了水星品牌,進軍中檔車市場,1938年10月正式推出水星產
    當時的水星配備了強勁的95馬力,v8發動機,大受歡迎,一年之內就佔領了美國的轎車市場份19411945年,由于二戰的影響,水星的生產被迫中1945年,福特汽車成立了林肯水星分部,由本森福特(亨利福特二世的胞弟)掌
    本來按照劉向文的意思,是要把那輛賓利借給劉偉正的,不過被他拒絕他剛剛來到香江,沒任何身份地位,開賓利還是太高調了一
    一下午時間,劉偉正一行游覽了維多利亞港,去了廣播道,參觀了邵氏的攝影棚,看到了幾個尚未成名的未來明星,正在電視劇組里跑著龍當然劉偉正也沒上去拉著他們合影留念什麼的,畢竟在時空門那邊的年代,這些香江明星都已老去,不再是現在這代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從邵氏出來,劉偉正一行又去了一趟鴨寮街,這里又是另外一番場景,車流不斷,行人如
    鴨寮街,听名字就知道,這里早年曾經是鄉民養鴨子的地後來有人開始在這里擺攤賣一些舊電器,舊家具之類再往後,香江經濟高速發展,這里擺攤賣電器的人越來越一些賺到錢的攤販,和外來大商人,開始投資街邊的店鋪,翻蓋,裝修,改造成一家家店鋪,或自用,或出售出租給有錢的攤
    短短二三十年間,鴨寮街就來了個華麗的轉身,從一個惡臭遍地,污水橫流的養鴨之地,變成了一個以銷售批發電子制品為主的繁華商業
    走在七十年代末的鴨寮街上,兩側不時傳來排擋和車仔檔的攤主的吆喝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