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正你也太謙虛了,能考出490多的高分,可不是一句運氣好就能解釋的,你要是沒有相應的實力,不管運氣再怎麼好,也不會考出全國狀元來”
    胡遠望搖搖頭,開口反駁
    “我這不是謙虛,你們想想看,能考上水木大學的,又有哪一個是簡單之輩?”
    劉偉正忍不住多看了胡遠望一眼,笑著反問
    “哈哈,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不過,我覺得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我們都是經歷千軍萬馬殺出一條血路才考上水木大學的,實力肯定是有的,只不過偉正的實力更強,所以他才是狀”
    看到氣氛有點不對,傅旭輝笑哈哈的出來打圓
    “偉正同學,我承認你說得有一定道理,不過我還是覺得我們不應該把運氣看得太重,因為這是唯心主義的表現,我們要相信人定勝天……”
    胡遠望沉默了幾十秒,然後看著劉偉正十分認真的說
    “遠望同學,受教了!”
    劉偉正認真的點點頭,拿起床頭的衣服穿起來,然後從床上爬下去,坐在下鋪穿鞋,鞋穿好後,又去了一趟洗手間洗了把臉,讓自己清醒一
    “現在幾點了?”
    劉偉正從洗漱台走出來,對其他幾個舍友問
    王志勇看了一眼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回答道︰
    “現在是四點二”
    听王志勇這麼一說,劉偉正才注意到王志勇的左手手腕上那塊上海牌手
    後世大部分九零後和零零後,可能對這個牌子的手表沒有多大印象,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上海牌手表可是大名鼎鼎的“全國名牌”,它和鳳凰牌自行車、飛人牌縫紉機、牡丹牌收音機被並稱為“四大件
    在這個溫飽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時代,“四大件”對人們的意義是非常重要,不僅可以象征身份,而且關系到結婚等人身大事,因此全國大部分人民都非常希望擁有“四大件
    看到這塊手表,劉偉正就知道這位王志勇同學的家庭條件應該相當不錯,想到現在的大環境,很容易就可以猜出王志勇是干部家庭出身,而且他父母的級別應該還不
    過了一會,剩下的幾個室友也陸續報到,到了宿舍
    其中,宿舍里年齡最大的要數來自魯省的高景行,都32歲了,家里娃都10歲了,當仁不讓的做了宿舍的老大
    劉福平和張保平兩位稍稍年輕,,二十來歲的郎當小伙一看就是城里人的做派,待人接物禮貌而不失禮數,周全周到,只是有些清高,看人都是俯視不過,劉偉正倒也不在意,鄉下來的穿著方面有些寒酸,讓人有這樣的對待也很正再說,幾個人未來還要在同一個屋檐下待四年,沒必要計較太
    吃完晚飯出來,已經快到八點了,傅旭輝提議一起去逛校園,正好熟悉一下學校的環境,其他人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所以就定下來
    在回學校的路上,王志勇買了兩包大前門,每人發一根,除了年紀小的張保平和劉偉正,其他人都是老煙槍了,而且現在又是在校外,接過王志勇的煙後,很快開始吐雲吞霧起來
    回到學校後,他們先去了一趟水木學堂,瞻仰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大牛、王大牛、陳大牛、趙大牛的足
    水木學堂在大禮堂大草坪的東南方,屬于德國古典風格,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體建總面積4650平方
    今天他們來學校的時候就是在大禮堂下車,因此對這邊的情況還算是有一點了解——至少不怕迷路,逛了一圈熟悉環境之後,因為時間也不早了,大家一致決定先回宿
    晚上回到宿舍,全部成員已到齊,一陣寒喧後,大家對對方的基本情況便都有所了解,八位舍友中,有來自粵省的王志勇,浙省的胡遠望,甦省的常建軍,東北的傅旭輝,魯省的高景行,滬市的劉福平、京城本地人張保平,還有來自江南的劉偉
    然後不可避免的按年齡排大小,老大哥自然是是來自魯省島城的高景行,32歲,老三屆知識青年,老二是來自粵省羊城的王志勇,23歲,轉業兵;老三是滬市的劉福平,也是23歲,出身豪門,在滬市也算大家族,祖父曾是財震滬市灘的大資本家,前幾年因出身問題一直與大學無緣,政審就過了不;老四是來自浙省臨安的胡遠望,22歲;老五是來自甦省金陵的常建軍,21歲;老六是來自東北的傅旭輝,20歲,老七是京城本地人張保平,19歲,至于劉偉正則光榮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弟,老八了,17
    “各位大哥,大小已經排定,小弟先給各位行個禮,小弟是來江南新都的農村娃,沒見過大世面,年齡又小,所以跑腿的事我多干些,以後咱們宿舍的開水、打掃衛生之類的事,小弟就承包了,其它方面就請各位老哥們多多照應”
    劉偉正拱手向大家作了個羅圈揖,漂亮活得趕快放在前頭,財富不一定是朋友,可朋友一定是財富,更何況是同吃同住同窗號稱四大鐵之一的四年舍友呢?
    “老八,你這就見外了,你是老小,這些活有我們”
    其他人七嘴八舌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就是,咱們的小弟就一個,累壞了上哪再去找這麼帥的小弟,全國的女生還不殺了我”
    “活不能讓老八一個人干”︰
    老大哥高景行開口了︰
    ‘咱們訂個值日制度,從我開始,一人排一天班,小老弟就不用排了,誰有事你替”
    老大哥一口豪爽的山東腔拍板定
    “阿拉(我)沒的說”,
    滬市人老三劉福平馬上表
    “同意”,“贊成”,
    在一片南腔北調的一片贊同聲中,電子工程系七九屆計算機專業312宿舍的第一件大事就誕生
    接下來的兩天,312宿舍的幾個人在水木園到處逛游,每天同出同進,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去圖書館,倒是越發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