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幫打扮怪異的人,非僧非道,正在為百姓發放粟米,這些粟米被小布袋包著,擺放在一個大竹筐
百姓們很守規矩,排成一個之字型,一個個一臉虔誠接過粟米小袋子,向發放糧食的人行禮小聲念叨著什麼以後才緩緩散
整個場面,有一種奇異的秩序感,讓人不敢打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黎珩不明所
難道登峰里還有未受災的大戶人家有余力布施?他之前怎麼未曾听說過登峰還有如此大善
“是樂土教的”看到黎珩很關注那些百姓的活動,陶信開口解釋
“樂土教?”黎珩听到陶信的解釋,追問道,他之前從未听說過這個教
“是啊,他們是這些年新興的民間信仰,宣稱當年啟帝化虹而去後,在天外建立了無災無病的樂土世界,只要信仰樂土教,死後便可往生樂土世”
陶信對黎珩耐心解釋著,似乎對這個教門不是很感
“很奇怪吧!功名利祿不在生前求,竟然妄想喊喊口號就能在死後得到救”
語氣里帶著幾分譏諷,陶信感慨
“這樂土教此舉似有邀買人心之”
黎珩看著樂土教發放米糧的場景,感到一絲不妙,看這些百姓的樣子,似乎對樂土教的信仰極為虔
若是有所異動,這些教民里應該會有不少人景
“樂土教雖然這些年發展頗快,倒也沒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更像是百姓自發結成的互助組織,我听聞在剛發生過天災人禍的地方,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我也是第一次見這個教門的”
陶信對黎珩的擔憂不可置否,繼續給黎珩講述著他知道的樂土教情
“因為他們教徒常常給饑民施粥放糧,考慮他們信仰的是啟帝,也能穩定地方,听說有些地方士族也對樂土教給予了認可,宣稱自己也信仰樂土”
“咱們隗江這邊少一些,在他們發源地東隴那邊有很多這種士族,所以東隴也被他們稱為‘地上樂土”
二人閑聊間,樂土教的布施已經結束,人群三三兩兩的散去了,那幾個樂土教的教徒也不知所
黎珩見過樂土教布施那一幕後,心里一直在思考領內信仰之事,陶信看出黎珩還是放不下政務,也就失去了游樂的興致,打了個招呼,便與黎珩告別回煙陽城去
黎珩深知宗教對人的煽動力,百姓生活越是貧苦,越需要精神寄托,剛剛經受了戰亂之苦的山陽郡正是一個合格的信仰溫
若是一般的民間信仰也就罷了,哪里沒有幾個山神水神,都不是受眾廣泛的信仰,大多地域神出了這所管轄地域也就沒有信徒
但樂土教不同,如此成組織的傳教行為,很難讓黎珩不懷疑樂土教高層的動
......
翌日,黎珩召來了孟秋和刑獄司主官鮑巍,鮑巍是在聯軍圍攻葵丘之時被調派給黎珩的士族子弟之
黎珩受封登峰鎮以後,覺得他頭腦清楚,行事穩重,所以命他主管登峰刑獄
“你們听說過樂土教麼?昨日元辰節我與信公子游街,曾踫到他們給貧苦百姓布”
台下二人對視一眼,孟秋先開口道︰“在下略有耳聞,最近在鄉下村落里活動很頻繁,但是他們未行不法之事,所以捕盜司就沒有多加干涉,不知主公的意思?”
“我有意禁教,樂土教目前雖未行不法之事,但觀其教義,助長百姓好逸惡勞之風,一心拜神只想死後往生樂土世界,不利于教化,需要嚴加控”
黎珩拋出了他想了一天的議題,就這樣放任不明意圖的教派在自己領內傳播,並不是一件好
“主公萬萬不可!”听到黎珩所說,鮑巍站出來反對
“有何不可?莫非我在我自己的封地還不能決定一個樂土教去留了?”見鮑巍出來反對,黎珩有些不
“主公,目前民眾里已經有不少受樂土教恩惠,一旦主公毫無理由的發布禁教令可能會引起反”
“山陽郡雖然不是樂土教大本營,但也有不少士族都受其影響,一旦登峰明火執仗的打出禁絕樂土教的旗號,也會惡化我們與這些士族之間的關”
黎珩這些時日來大權在握,積威日重,見黎珩面露不豫之色,鮑巍也出了一陣冷汗,于是急急解釋
“主公,我听說現下軍中也有少數將領受樂土教中人影響,向其提供金錢贊”
孟秋也默默給鮑巍打了一個助攻,看來孟敦閑時也沒少和自己這弟弟聊軍中之
“那就這樣看著他們在百姓里傳教不成?”
黎珩眉頭緊皺,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一層關系,這麼說樂土教在山陽的勢力影響比他想象中要大的多,短短時間就連自己軍中都有受其影響的信徒
“在下見這樂土教也是信奉啟帝,不若徐徐圖之,先延請本領奉聖宮的監院大人講經,以正本清源,降低樂土教影”
鮑巍斟酌著語句,拋出了一個折中的辦
“嗯...還有呢?”黎珩繼續問道,語氣澹
“另外...可以調離軍中與樂土教接觸過的將”鮑巍一咬牙,繼續
這倒是一個好辦法,手上這幾千軍隊是重中之重,黎珩計劃以後還要以此為骨干擴軍,是萬萬不能被其他人影響
冷處理接觸過樂土教將領對所有人都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其後有將領再與樂土教接觸,便需要掂量一下
“好!就這麼辦!明日我親自拜訪奉聖宮請監院出手,另外之前私下和樂土教有來往的軍中將領,過幾日全部調到捕盜司中听”
黎珩拍板道,決定全盤接受了鮑巍的處理意見,不對樂土教行太過激烈的手
只要軍隊不受影響,就算未來樂土教真欲行不軌之事,黎珩也不
手中人才還是太少了,就算是與樂土教往來過密的將領,黎珩也不舍得就這樣完全放棄掉,只能找個由頭交到孟秋手
“鮑巍勸諫有功,賞金百”他也沒忘了對鮑巍的賞賜,若是這計策有用,也算是去了自己一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