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漠水城議事廳前,領內各士族代表齊聚一堂,如黎家這類平日里基本不參與議事的鄉下小士族因為此刻情況特殊也派來了代
由于一時聚集人數太多,只得臨時借調了桌椅,將議事地點從議事大廳移到了廳前的院子,足足兩百余人各家代表將前院擠得滿滿當
鄺、羅、許、白等大族代表落座于前排首位,其余數十中小士族代表也根據關系親近三三兩兩聚集在後排就
“六月初七,柴逆糾集亂匪在安廬舉兵反叛,承和、煙陽、郁林三領皆遭此獠荼毒,忠良之輩泯絕,妻孥受灰滅之咎,黎民奔亡流散,幼孤婦女,流離系虜……”
郡府特使站在議事廳門前的小台子上,攤開檄文扯著嗓子一字一句的讀
此時黎珩陪坐在黎牧身後,強打起精神,擺正坐
掐著時間,這檄文已經念了至少一刻鐘了,洋洋灑灑數千言細數柴家數十大罪,將其從頭罵到尾,連祖上都沒逃過,看來山陽郡城的那位陶家主君對柴氏的反叛真的大為光
根據此次傳來漠水的令諭要求所有士族全部被征召動員,按照家族封地每五十畝就要抽一壯丁組成聯軍,且整個漠水的士族至少要出八十名子弟到軍前听
從這令諭的內容來看,三地局勢已是十萬火急,漠水士族有數十年沒有接到過如此大規模的征召
且不說漠水領中有名有姓的士族一共也就不到一百家,五十畝抽一丁的政策也基本把本地適齡青壯征調走三分之
作為義務性的征召,糧草、軍械都要自備,如此下來大士族也要肉痛,像黎家這種底層破落戶,哪里受得了,看黎牧此時漸漸發紫的面色就知道形勢有多不妙
待特使將陶家主君的令諭宣讀完畢,院內一片寂靜,只有大小代表們互相交換著眼
見院內氣氛愈發尷尬,幾個為首的大族家主低聲交流幾聲,恭敬請了郡府特使進後衙休
見特使被請到後衙,場內登時一陣雞飛狗跳,各自陣營家族圍繞著出兵義務分配問題吵得不可開
從巳時一直吵到申時,眾人才勉強達成了協議,草草將各自義務和人員清單定了下
鄺家作為本地最大士族,在場士族中有三成都是其麾下,將負責提供漠水士族聯軍所有糧食軍械,而羅、許、白等幾家大族承擔普通士卒征募事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除了鄺家指派一名子弟任聯軍主帥,鄺、羅、許、白家及其麾下士族子弟的出陣義務由在場的其他中小士族承
……
“珩兒,你怎麼看這次征召?”回程的馬車上,黎牧面色難堪的問
因為黎牧尚在郡衛戍軍中奉公,根據議事商定,黎珩也算在本次出陣子弟當
“局勢糜爛至此,鄺家等幾家大族怕是不看好此次平叛,想要保存實力,方才將大部分子弟都摘了出”黎珩想了想,試探著答
這次征召中本地大士族子弟基本沒有幾個出陣,想來各大士族也不會動用作為自家底蘊的精銳族兵,大抵是隨意抓些青壯應付了
這次征召規模大且時間要求緊張,這麼短時間內臨時拼湊起來的聯軍,到時候不知能發揮出幾分戰力?上了戰場也就是白白送死罷
不過倒也不完全是壞事,黎珩記憶里這麼多年沒少鬧饑荒,起碼消耗了各自領地多余人口以後,各家士族的統治會更加穩
對士族來說,黎民如草,割了一茬很快又會長出
“不錯,此去兵凶戰危,萬事以保全性命為重,振興家業之事由為父來做就”
“你還年輕,又資質頗佳,待修為長進,武藝嫻熟後,立功的機會多得”
對此黎牧很是憂慮,對著黎珩仔細交代
在黎牧看來,與黎珩只是數月沒見,修為便已是同齡人中的翹楚,雖有修煉禁法的原因,但也算是天資優異了,假以時日,定能振興家
但是黎珩從小沒有接受過傳統士族教育,沒有經過自己的言傳身教這一點,讓他極為擔心,生怕他到時候想不開,行差踏錯白白丟了性
“父親不必憂心,此次出陣若是見形勢不利,我會以自身性命為”
黎珩打定主意,本次出陣時主要任務就是劃水混臉熟,混在聯軍大部隊之中,順風仗就跟上,若是事有不諧,跑的比其他人快就是
雖然此事說起來不道德,但是這也是士族們私下默認的潛規則之
向主君履行軍事義務是人丁稀薄的底層小士族最常見的絕嗣原因,歷次戰爭中總有那麼幾個不走運的家族人丁死絕,家族封地財產被主君收
每隔幾十年總有新的家族誕生,舊的家族消
這世界上土地就那麼多,大士族們代代有那麼多子嗣以及各自親信家族,哪里夠分?也不怪中小士族們惡意揣
這年頭沒有背景的愣頭青並不長命,也就大族出身的子弟有人兜底方能在戰場上講究士族榮譽,大部分情況小士族只要做的不要太過分,主君也不好給予太過嚴重的懲
目前自己這小身板在同齡人當中雖然已是個中翹楚,但這一點小小的成就還經受不起大戰折騰,關于這一點黎珩是自知之明
“你明白就好,路上和你邢叔多親近親近,遇戰時跟緊他,看在我們相交多年的面子上,他會多關照你”
為了黎珩小命著想,黎牧又舍了面皮,在散場的飲宴中又特意帶黎珩拜見過邢禮,畢竟之前已經為了黎珩低過一次頭,再低頭一次也就無妨
“是,定不負父親一片苦”黎珩見黎牧為自己出陣之事勞心,心下也有幾分觸
“回去我讓老吳從下人里挑幾個家生子跟著你,出去了有什麼事就交給他們去辦,自己人才靠得”
黎牧一臉憂心忡忡的念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