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世間!
徐風老祖宗又提出問題
《仁重得到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能改邪歸正?這個問題,億兒可得慎重的想一想。》
徐億微皺眉頭,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一個人要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當然原因很多。我們現在不去分析。我們現在只是說,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會起得來。”
“第一種是走正道,第二種是走邪道。走邪道照樣也可以起來,天底下如果只有一條路走,那就看不出誰是好人壞人了。”
“你看有人他走正道上來了,有人走邪道他上來了。走正道上來的,叫做順取,走邪道上來的叫做逆取。你都可以得到你所要的東西,都可以的。”
“仁重現在很明顯的,他就是走逆取的路。他走的路都不是正當的,可是老天爺也給他機會。你起來吧!”
“一個人不管是正取還是逆取,千萬要記住。他取到以後一定要順守,只有順守的人才守得住。利手的人沒有一個守的住。”
筆者,一個人不管是正取,還是逆取,千萬記住,最後一定要順守。
“很可惜,仁重他不懂得這個道理。其實啊!不懂這個道理的人,是很多很多的,否則怎麼會很快就惡貫滿盈了呢?”
“好!仁重如果他逆取,他得到機會,他從現在開始改邪歸正。那我們可以想想看,那後半輩子就很好過日子,而且老百姓,也得到很好的利益。對大家好,對自己更好。”
“可他偏不。那是他的事情,不過我們講得很清楚。”
“一個人一直走順路,他要順守是比較容易的。一個逆取的人要趕快到關鍵點,能夠轉折過來,變成順守,那是高度困難的事。”
“就是因為他高度困難,所以老天爺才會覺得說,你不錯你有這樣的毅力。那我還是給你機會。”
筆者,老天爺不是神不是仙,它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規律。筆者更多的時候說的是一種比喻。
徐風老祖又問
《仁重,看見軍事橫行街市,為什麼不管制,反而大笑》
徐億
“我們千萬要小心,一個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看得清他的真面目,你看他率大軍進來,遠遠看到皇帝打下來那種誠惶誠恐的樣子。還有他那種禮節周到,我們跟現在一對比你就會覺得這完全就是兩個人,是同一個人嗎?好像不是。但是他偏偏就是同一個人。”
“這個人看到皇帝的時候,他很會造假,然後他會做表面功夫。而她這個時候呢,他根本不需要做表面功夫,他做給誰看?所以他的本性就流露出來了!我就是喜歡看這樣,你們越倒霉,我就越愉快。”
“世界上有很多人,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仁重就是這麼回事。照理說,他應該支制止他的部下,你怎麼可以這樣?”
“老實講,沒有他放縱他的部下,他的部下敢這樣嗎?絕對不敢,可是他以此取樂,那她不想當然就橫行霸道了。”
“橫行霸道,看起來是部下的行為。實際上,通過表象看本質,這就是仁重的心意。”
徐風老祖,十分滿意,徐億的答復,再提問道
《仁重,為什麼要宴請百官,大家反應怎麼樣?》
徐億
“仁重,宴請百官。正印證了我們一句話,叫做宴無好宴。有的飯很好吃,有的飯不容易吃。像這一頓飯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食而無味的,甚至都吃不下去。”
“為什麼呢?因為他擺明了就是,要大家支持他嘛。所以你這頓飯吃完以後,什麼意見都沒有表達出來,那就是完全支持他。”
“仁重他知道這是正常的為人處道做事。就是說我先給你面子,你要听,你不听,我就翻臉了,誰都知道,所以這頓飯完全是告訴大家。我給各位面子,你們好好吃。吃完你就全力要支持我,不然的話,到時候你們自己看著辦。”
“為人處事之道,其實不必過多講話。因為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嘛!這是什麼道理?因為我們歷史看多了,自然就知道,下一出戲是什麼?很少有例外的。”
“仁重從外地來到京城,他要拜見這些,說難听一些,就是地頭蛇。那看看你們的表現怎麼樣?所以大家反映的都是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億兒,可曾想過,仁重宣布要廢帝。建陽,為什麼敢挺身而出?極力反對》
徐風老祖又提出一個角度刁鑽的問題
徐億
“我們看丁遠就好了,我們不要說別,丁遠,他就不敢表現。有那麼多人,為什麼建陽,他就出來。當然有他的原因了。”
“第一他有兵有實力。丁遠就沒有,就一個嘴巴,就一個人。所以有時候在這種情況之下,武官會比文人表現的好像積極,有力道。那是你有實力嘛,那同樣的那麼多武官,別人為什麼不敢講?建陽就出來了,很簡單嘛就是因為他有一個先天武者,這個人就是馬飛。”
“如果他沒有馬飛,他敢這樣講。我們也很懷疑,所以一個人講話聲音的大小,行動的積極,不一定是靠他自己,也有是靠他所掌握的那個實力,那一股實力,就來決定他反應的速度。”
“現在我們看出來了,建陽就是你敢怎麼樣?你敢我有馬飛,你就吃不消,果然不錯,仁重就不敢翻臉。如果換成別人那他當場就死了,可建陽他就可以全身而退。”
………
家宴內,僕人收拾好了,打翻于地的餐具。
仁重攤手道
“適才老夫所言,和乎公道否!”
術元拱手道
“仁公,今宦官新滅,朝廷初定百廢待興。不宜再生事端,以致上下不寧啊!”
“唉呀!老夫適才之舉,正為國家社稷著想術元兄何必多慮呀!”
“仁公差矣。”
植平起身拱手道
“昔日七雄爭霸之時,陽神入住于京宮,皓日星主登位方二十日,造惡三千余條,故丞相告太廟而廢之。”
植平面朝東方,再次拱手
“今天子雖幼,但聰明人智,並無絲毫過失。仁公乃番外之臣,素末參與國政,怎可妄談廢立之大事?”
“聖人雲,有丞相之志則可,無丞相之志則為篡逆也!”
仁重眉頭一低,右手拔出寶劍半寸
“我先殺了你這個逆賊!”
見狀元術起身正欲拔劍,卻被身邊同僚制止,羅天雙眼有神,環視四周而審時度勢。
在場諸公連忙起身行禮道
“仁重,植尚書海內人旺,今若殺之恐天下震驚。”
仁重收回寶劍哈哈大笑,以緩解在場尷尬氣氛
“諸公受驚了,坐坐坐。”
身著華麗藍服的王師走出打了圓場
“諸位,仁重所言廢立之事,乃國家社稷之大事,依老夫看不可酒後相商,還是改日再議,改日再議。”
“仁公,您看!”
“王師,告辭。”
眾人見狀也紛紛起身拱手告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