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隱士高人

110再見陽明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幸運星之星 本章︰110再見陽明

    話說另一邊,趙淵得知了王守仁平定寧王之亂,一人誅殺了寧王身邊的三位先天高手,便打算去見一見王守仁,看看他如今的狀

    從華山到應天府,直線距離不過九百公里,以目前趙淵的飛行速度,不過半個時辰便可抵

    趙淵從傍晚出發,天色還沒有黯淡下來,便抵達了應天

    就任南贛巡撫的王守仁,此時距離擒拿寧王朱宸濠,已經過去了五個多王守仁在應天府也呆了五個多這五個多月里,王守仁苦求正德皇帝受俘,可惜不了解朱厚照的心

    如今的王守仁在應天府的府中整理自己的心學,至于寧王之亂,王守仁已經完全不管,正德皇帝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就在王守仁在書房中整理心得之時,門房外有人稟報,有一道人拜見,稱其為舊

    王守仁非常好奇,這麼晚了,誰會來拜見自便引來一見,這才知道來人是正德皇帝親封的廣德孚惠清虛玄妙真

    “敢問真君,此次前來,有何要事?”王守仁滿是好奇,對于趙淵,王守仁還是非常感激的,要不是趙淵當初在劉瑾那保了自己,說不定自己早就死在淮水上了

    “王守仁,貧道這次前來,乃是由要事與你相”

    趙淵用神識掃了一下王守仁,發現,王守仁在精神修煉中,已經達到了劍心境界的水難怪王守仁突破先天後能夠以一己之力誅殺寧王身邊的三大先天高原來是精神境界遠高于普通先天的存

    如果再進一步就能達到劍胎境,這就非同小可

    王守仁知道趙淵與正德的親厚關系,听趙淵這麼一說,定然是為正德皇帝來當說客的,頓時對趙淵的感官就變只是,儒學修為達到了王守仁的境界,早就喜怒不形于色

    雖然趙淵能夠感覺到王守仁對自己的排斥,但趙淵從王守仁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依然是那一副笑吟吟的神趙淵也不得不感嘆官場確實最能鍛煉人的心

    “真君有何吩咐,直說下官能夠做到,必定全力以”

    “王守仁,不知你對當今這位怎麼看?不用擔心,外人決計听不到我們談話,你也不用擔心我會向人告密之類”

    王守仁心中一副果然如此,隨後說道︰“真君莫不是替陛下來試探下官,如果是的話,就不必了,陛下如何吩咐,下官照辦便是”

    “王守仁,你想多朱厚照是決計使喚不動貧道貧道這次前來,不過是心血來潮罷”

    王守仁看了一眼趙淵,從趙淵的眼神中,根本看不出什麼來,這才相信趙淵的話,說道︰“對于當今聖上,我只有一句話,天資聰穎卻不務正業!”

    趙淵听了之後,便說道︰“貧道看法與你不同,朱厚照天資聰穎不假,不務正業卻是不在貧道看來,朱厚照天分也有,權謀也有,手段也有,說不上是有為明君,但也不糊涂,有作”

    “哦,真君這看法,下官不苟聖上巡游無度,荒亂酒色,囚辱諫臣,不御經筵,信任奸佞,紊亂朝綱,條條件件擺出來,都是昏君的作”

    “在貧道看來,這些僅是假象罷朱厚照上位以來,你們儒家勢力大盛,已經壓迫到皇是故,朱厚照這才如此打壓儒在你們文官看來,重用八虎、江彬等人,就是任用奸佞,那就大錯特錯”

    “難道真君不覺得,劉瑾張永等人引誘聖上淫樂,霍亂朝綱,不是奸佞?江彬錢寧引誘聖上長處宮外,巡游無度,不是奸佞?”

    趙淵微微一笑道︰“好在朱厚照不篤信丹道,否則貧道也是奸佞了”

    “在上位者看來,奸佞與否不重要,關鍵在于能不能為我所守仁,你站在儒家的立場上看這些人自然是奸佞,但站在朱厚照的立場上,這些人就是干”

    “從弘治朝開始,你們儒家便開始謀求軍一國的治權已然在你們儒家手上,還貪得無厭,謀求軍權,這讓哪一個上位者能夠睡的安你覺得儒家大臣忠心為國,但在朱厚照看來,卻是野心勃所以立場不同看法也就不”

    “這如何能怨我儒家,用兵平叛,那些勛貴完全靠不住,我們文臣不上,難道等著國朝覆難道有功之人便要因為猜疑而不能得到重”

    趙淵哈哈一笑,道︰“這就是雙重標難道朱厚照身邊的江彬錢寧就不是能征善戰之沒了勛貴,就必須你們文所以,江彬錢寧之流,作為你們奪權之路的絆腳石,自然便是奸佞”

    “反過來問你,你任南贛巡撫,如果手下全都是一伙人,都听一個人的,你用的放你敢帶著這伙黨同伐異之輩前去剿匪?”

    “你王守仁品行高潔,但你能保證你所任用之人,品德才干俱佳,沒有一絲污點?”

    王守仁頓時無語,確實,己所不欲勿施于自己不願意的事,擱在朱厚照身上更不願意王守仁心學宗師,自然不屑于為自己狡

    “在你們儒家看來,聖天子垂拱而治,恢復三代之治,乃是最理想狀老道也不苟同!”

    談到這里,王守仁還是有些著急,連忙說道︰“這不是真理嗎?遍數我中華歷朝歷代,聖天子能有幾人,絕大多數都是平庸昏庸之不靠我們大臣,難道依靠這些昏”

    “首先,三代之治是真是偽,尚待商再說了,三代之時,也沒有你們儒家,所以即便真的有三代之治,那也不是你們儒家之”

    “哦,听真君這個意思,真君是推崇道家的黃老之學嗎?”

    “那倒沒有這個意貧道不看好儒家,主要是因為儒家弊病太多!如今儒家是顯學,治理天下的學問,但守仁我問你,在儒家所有經典中,哪些經典介紹了如何治國?”

    “沒有吧,你們儒家的治國在于治所以,歷朝歷代來,士人階級壯大守仁,你也是士人之家出來,在地方上,士人一手遮天,你總不能不知問題是,士人階級的土地,是不用納稅如此以來,民地俞少而士產俞多,以少地養天下,這天下如何能活?”

    王守仁愈加無話可說,王家也是大地主,王守仁哪里能不清

    “長此以往,百姓地少稅多,必然活不下去而造反,歷朝歷代莫不如儒家上層能不清內閣大臣,個個都是人精,他們難道想不明白這個問”

    “但儒家一系有改變嗎,沒有,君不見,地產的多少,是與官位品級相一致的,小官就佔一些小地,大官就佔一些大地,內閣大臣佔地自然與其他大臣不朝堂之中,各大臣只恨自己佔地少,哪管百姓流離所以,來了天災人禍,對于儒家而言,再是好事不過這其中罪惡,罄竹難書,守仁你想必比誰都清”

    “也未必如此,朝廷之中也是有很多正值的大臣,那些清流和諫臣,不都是懷這一腔熱血!每年天災人禍,我們文臣也不是積極響應,認真救”

    “貧道不懷疑有滿腔熱血的正直大臣,但更多的還是那些不擇手段的這樣吧,我們來打一個賭,朱厚照如此折騰,從文臣和勛貴中奪權,我們等著看看,朝廷諸大臣會不會弒如果老道贏了,那守仁你答應老道一個條件,反之也一”

    王守仁听了也是無話可說,想了許久,才說道︰“儒家治國,已經是諸子百家中,最合理方案”意思是,即便儒家有這麼些問題,但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別的學派只會更

    趙淵微微一笑,也不與王守仁討論這個,因為這個是無解

    “貧道知道守仁你的志你剛入仕途之初,見到那些大臣各個失去文心儒志,一心向權一心向便想改變儒家,試圖將儒家治國之精髓與儒家微言大義想結合,讓儒家大臣心有信仰而不變質,身居高位而懷初衷,甚至想通過開創一套理論令這些大臣也能突破先我今日且問你,做到了沒有?”

    王守仁搖了搖頭,他開創的心學,也只是讓自己突破了先天,並不能讓其他大臣突

    “你失敗的原因在于你的目標就不守仁,你下意識就把儒學與治國結合在了一而事實上,治國是治國,儒學是儒這兩者不可混為一”

    “在貧道看來,儒學與其他諸子百家一樣,都是幫助我等認知世界、掌握人性、了解自我的學所以,學儒的目的是讓人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了解自我,而不是為了當如果為了當官而學儒學,好比如緣木求魚,是得不到自我的超脫,想突破先天,完全不可”

    听到趙淵的話,王守仁豁然開朗,眼楮都明亮了很

    王守仁急切地問道︰“那真君看來,什麼才是治國的學問?”

    “要了解治國的學問,首先要明白治國的目的在于什麼?治國的目的在于民安國強,百姓饑有所食、寒有所穿、居有定所、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災能得救、病能得要滿足百姓饑有所食,那麼朝廷要做什麼,要追尋高產的種子,要研發高效的技術、給與百姓農事上的指導,這些一切中的一切,都是腳踏實地的技術,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學詩詞歌賦再好,也換不來一粒糧”

    “所以,所謂的治國的學問,本質上是應用的學不管是農、工、商還是經濟,都需要深入實地考察,摸索其中規律,最後得到有益的結”

    王守仁听後,向趙淵一鞠躬道︰“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還請真君教我!”

    趙淵道︰“你的性子,真不適合在官場中混,你還是好好去悟你的心學,把學問傳遞下去,這才是你真正的道至于寧王之事,你把功勞讓出去,給勛貴也好,給宦官也罷,給那些幸進奸佞也行,總之不能給文想必,朱厚照便會給你回你借著此事退出官場,好好著書做學問,什麼時候想明白了,什麼時候就能超脫”

    張守仁還在思索所謂的超脫是何意之時,趙淵便架著雲朵,從書房飛了起來,往高空飛張守仁震驚地看著趙淵飛走,心中頓時明白,何謂超脫!

    原來這世上真的有仙人在,陛下敕封的真君果然是真仙一般的人物,這麼看來,自己對于朱厚照的看法確實有些偏頗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諸天隱士高人》,方便以後閱讀諸天隱士高人110再見陽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諸天隱士高人110再見陽明並對諸天隱士高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