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袁可立”
“草民孫承宗”
“叩見陛下”
文華殿上,這是袁可立和孫承宗入殿後的拜見問候之
但在朱由檢听起來卻感覺有些刺
草民?
就算他們現在都已經不是朝廷官員了,那至少也是進士呀,那孫承宗還是個榜眼呢,只要是進士就無需稱草民了,那他們又何必自稱草民
難不成他們是想表達其他的意思嗎,那這又想表達什麼意思
朱由檢撓了撓耳朵,不禁琢磨起
首先這孫承宗實際上也是得到了崇禎皇帝的重用的,只可惜當時的遼東局勢實在太過糜爛,實在難以回
在崇禎四年的一次戰敗以後,朝中大臣們責怪孫承宗修復舊城導致失敗,喪師辱國,孫承宗便以病請辭,回到家鄉高陽養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誰去他也搞不好
崇禎十一年,建奴大舉進攻高陽,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佷子,八個佷孫全部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當得上是滿門忠
這一年,孫承宗七十六
根據之前的遼東秘事來看,想必孫承宗在崇禎四年的那一次戰敗,其中也有諸多秘密,只可惜現在不可能找到什麼線索,畢竟現在距離事發還早
但此刻回想一番的話,倒也能看出一絲端倪,那時的東林黨再一次倒台,所以當時孫承宗的處境也比較艱難,在外不是人在內也不是
至于袁可立嘛,他的辭仕其實就是魏忠賢給搞
雖然袁可立不是東林黨人,但在想法上和行為上都比較偏向東林黨,所以就被魏忠賢順便給收拾
但袁可立名望實在太大,魏忠賢也不敢整得太狠,所以既然他都辭了官了也就作
後來到崇禎元年的時候,讓他出來做官,他皆謝絕不出,但在遼東戰局最為危機的時候,又總是在不斷上
那這一次又怎麼入宮了呢,總之很是矛
朱由檢也不準備再糾結這些事情了,便抬手說道︰“二位請起吧”
二人緩緩站起身來,拱手回應道︰“謝陛下”
這是兩位老人第一次看見這個新登基的陛下,很年輕,就像當初剛剛登基時的熹宗皇帝一
但與熹宗皇帝登基時那不知所措的表現相比,簡直找不出一絲相同之
如今這個陛下,看起來盛氣凌人,渾身都充滿了自信,就有一種大勢皆掌控在我手的感覺一
乍一看,這哪兒像是一個才剛剛登基的皇帝呀,說他當了二十年皇帝那都不為
更重要的是,當今陛下並不是太子上位的,在此之前只是一個藩王罷了,那這樣的氣質又從何而來
孫承宗袁可立兩人在不經意間對視了一眼,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許些驚訝,這皇帝可不簡單
朱由檢自然不會去注意這些微小細節,他率先微笑道︰“二位這幾年在家中修養得可還好?”
孫袁二人聞言不禁一愣,他們萬萬沒想到陛下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話,這還問起過得好不好來
二人默契的回答道︰“回稟陛下,一切安好”
“安好就行”
朱由檢點了點頭,直入正題說道︰“你們二位曾經都與建奴有過諸多交鋒,不知你們認為,大明若想要消滅建奴,當下應當從何做起呢”
孫承宗袁可立二人再次相視一眼,很顯然,陛下這樣的問話才是他們的意料之中,剛才那都是意料之
畢竟能將他們二人同時找來,除了對付建奴一事外,應該是找不到其他相同的事情
就這個問題,孫承宗與袁可立二人也在私下商議過很多次了,心中只有腹
袁可立出列回答道︰“回稟陛下,草民以為...”
“別草民草民了”
朱由檢當即擺手道︰“你們都是我大明的臣子,理應自稱為臣”
“是,陛下,臣明白了”
袁可立繼續說道︰“欲要消滅建奴,絕非一朝一夕可成,要做好充足的戰前準備”
“我們還需先整頓軍紀、清點軍備、湊搓錢糧,以待征伐之良機”
“同時重用毛文龍,毛文龍所在之地極為重要,可以不間斷的騷擾建奴,只要...”
“這是毛文龍才遞上來的捷報”
朱由檢再次打斷道,隨即便將剛剛才批復完的奏章拿起來交給身旁的徐應元,徐應元接過奏章後,轉身走下台階交到袁可立手
袁可立打開一看,頓時臉色一變,就連奏章什麼時候被一旁的孫承宗拿去觀閱都不知
他驚嘆的問道︰“陛下,不知這毛文龍他是如何做到的”
“也沒什麼”
朱由檢微笑著隨口說道︰“就是在此之前,給東江鎮送了一大批錢糧過去而已,也好叫他不要有什麼後顧之憂”
“只是朕也沒有想到,這毛文龍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給朕這麼大一個驚喜,只不過...”
朱由檢緊接著臉色一變,沉聲問道︰“禮卿先生,素聞這毛文龍有虛報戰功之舉,而你又是最為了解毛文龍的人,不知你以為這殺敵數目可有虛報的成分在里面吶”
“這個嘛...”
袁可立覺得這問題還得好好想一想,但朱由檢看到他的反應後,心中便已經有了答
只是他比較感興趣的是,袁可立對此有何看
其實這左右不過是無傷大雅的事情,若是理由說得過去也就罷
片刻後,袁可立正聲回答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數目應該不會有錯,只是或許這里面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建奴士卒,其他的可能是建奴的老幼婦孺等”
袁可立看著陛下眉頭突然緊皺,又連忙解釋道︰“還請陛下放心,毛文龍所殺之人皆為建奴,絕不會有我大明子民”
“畢竟,東江鎮的那些十幾萬百姓就是最好的證明呀,還望陛下相信毛文龍絕不上那種殺良冒功之人”
朱由檢听完這話也沒多說什麼,反正這本來就是臨時起意隨便問問
隨即又回到剛才的話題,繼續說道︰“你剛才所說整頓軍紀、清點軍備、湊搓錢糧什麼的,可有詳細章程呀,你說的這些都太過于空泛了”
袁可立聞言,便看向了一旁的孫承
後者將奏章歸還與徐應元
拱手正聲回答道︰“回稟陛下,臣在三年以前就曾在遼東制定過諸多相關制度,臣相信只要繼續按照此制度執行下去,不出三五年,定能收復遼東”
三年前,也就是天啟四
這一年,孫承宗被魏忠賢搞下了台,本來當時就已經準備好的收復遼東計劃,也因此而暫且擱
至于下台的理由嘛,就跟當時的李邦華一樣,清君側事
這清君側一事就說來話長了,首先還得從楊漣、趙南星、高攀龍等東林黨人被閹黨迫害開始說
這麼多昔日同僚被閹黨整得死的死逃的逃,同為東林黨人的孫承宗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本想著上奏章吧,但孫承宗又想到熹宗皇帝未必會親自閱覽,所以這奏章上也是白
于是孫承宗就想著,以賀壽為由請求入朝面奏,也好借機當陛下面彈劾魏忠
但這樣一來,可就犯了大忌
外兵無旨意,焉能進
這些事情之前朱由檢都听魏忠賢說起過,不能說誰對誰錯吧,只能說讓一個東林黨人手握重兵,確實是讓魏忠賢等閹黨難以入眠,所以也就顧不得什麼大義了,凡是有威脅的人統統搞下去再
這清君側一事,又將包括孫承宗李邦華在內的諸多官員一同給拉下了馬,其中有的是東林黨,有的不是東林
至于後來為什麼又要讓同為東林黨的袁崇煥上,這就不得而知
朱由檢估計,此舉想必也是無奈之舉,就當時的情況下,皇兄他不用袁崇煥又能用誰呢,畢竟哪里可是遼東呀,可不是隨便抓一只阿貓阿狗就能干
袁崇煥確實有本事,就是鬼心思太多,以後得考慮點兒來
朱由檢深深的看著眼前的孫承宗,輕聲問道︰“稚繩先生,當初被陷害清君側一事,如今可還介意?”
孫承宗聞言臉色大變,連忙跪倒在地,沉聲解釋道︰“回稟陛下,當初是臣之過,是臣沖動了,更何談介意呢”
就這事兒吧,孫承宗現在想來,也覺得自己當初確實是有些不知深淺
但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眼看著曾經那麼多好友被迫害,這心里頭肯定著急呀,這一著急就容易辦糊涂事兒,後來好了吧,一個清君側的帽子一下子就給扣了上
還好當時請辭得快,不然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只不過可惜的是,收復遼東一事卻因此而被擱置了下
當初明明就只差幾十萬兩的大軍開拔之資了,現在想來他都後悔不已,最後悔的事情莫過于一步之
“起來吧”
“謝陛下”
“稚繩先生不必談此色變,朕並沒有任何要追究的意思”
“臣,明白了”
一時間,文華殿內便陷入了沉
孫袁二人自然是在等陛下開口說話,不然他們肯定是不會率先開口
而朱由檢這邊則是在想,若是繼續用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的話,之後又會不會出現跟當初同樣的局
畢竟,南面那邊兒的東林黨,今後還是得
這不管是東林黨也好,西林黨也罷,手中掌握的資源太多,又怎麼可能會讓人放心得下
片刻後,朱由檢語氣輕松的隨口說道︰“稚繩先生,听說你是東林黨人”
孫承宗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是的,陛下”
“什麼時候的事兒”
“應當是臣當初入翰林院的時候”
朱由檢點點頭道︰“朕听說在天啟初年的時候,東林黨把持朝政,凡是非東林黨的官員,一律排斥打壓,甚至還會將其排擠出局,不知確有其事呀”
其實前幾年的政治斗爭,與其說是東林黨與閹黨的斗爭,還不如說是東林黨與非東林黨的斗
東林黨人想要掌握大權沒問題,搞排斥打壓也沒問題,但還要想著架空皇權就不對了,所以熹宗皇帝就用了一招最常見又最好用的招數,任用閹
“陛下,此話從何說起呀”
孫承宗連聲答道︰“我東林黨人何曾做過此等荒唐之事,還望陛下明鑒呀”
朱由檢听見孫承宗如此說道,若有所思的點了點
首先可以確定東林黨打壓異己是真,但孫承宗卻不知道,那就只有兩種可
一是孫承宗根本就不知道或者不太清楚這些事
二是孫承宗在撒謊,沒有說實
但後來一想,其實孫承宗很早就去遼東主持防務了,而且在此之前他在京城待的時間也不算
也就是說他對東林黨在這方面成分很可能是不太清楚
朱由檢知道,之前孫承宗能當上熹宗皇帝的講官,是東林黨出了力的,後來有人想搞他孫承宗,也是東林黨出的力來平息此
所以孫承宗對東林黨的看法是很好
朱由檢想到這兒,便搖了搖腦袋,在這方面兒其實是他多慮
在他登基之前,皇兄其實也已經將此障礙給掃除
就算退一萬步說,崇禎皇帝後來重用東林黨人,最後不也是比較容易的將他們踢出去了嗎,這又是什麼好擔心的
朱由檢又看向孫承宗沉聲說道︰“稚繩先生,朕欲讓你重回遼東,再次擔任薊遼督師,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孫承宗似乎在此之前就已經想到過這個問題,所以並不顯得非常意
只是深深鞠躬拱手道︰“臣,願往”
過了一會兒,他還沒有起
朱由檢便問道︰“怎麼?可是還有其他想說的嗎?”
“是的,陛下,關于遼東之事,臣還有一個提議,希望陛下能夠答應”
朱由檢笑說道︰“孫督師你但說無妨,只要能夠能好的消滅建奴收復遼東,朕又有什麼不願答應的呢”
孫承宗正色道︰“臣希望陛下能讓禮卿兄擔任登萊巡撫一職,將來若想收復遼東,海上力量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