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林格一直都將魔女結社與教團聯合視為兩個不同的組織,只是前者將勢力滲透到了後者中去,並借助後者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實現所謂的“偉業”罷了。
促使他產生這種想法的直接原因在于,魔女結社是一個擁有漫長歷史的隱秘組織,最早于公元初年出現,這之後的十八個世紀一直都在人類文明的幕後若隱若現。她們干涉並引導歷史的走向,推動世界走向另一條道路,同時出于某種未知的目的,始終隱藏著自己的真實身份。直到目前為止,依然只有少數人——比如林格等人,又比如十三隱士會——知道她們的存在。
為了避免暴露,她們干涉和引導歷史的方式通常是間接的,而非直接的。有時是讓結社成員以個人名義發表各類重大的科研成果或文學作品,推動近現代科學與思想文明的發展,比如伽利略的天體歷、馬丁路德的信義神學派、達爾文與馬可波羅對東西大陸的地理環境考察等。
而有時則是讓結社成員滲透入每一個歷史時期最能引領時代浪潮的勢力或國家,通常是為了借助它們的力量取得政治和社會制度上的革新。比如百年戰爭時期,拿破侖元帥、紅胡子王巴巴羅薩和聖女貞德分別對西陸最大的三個國家完成了征服與統一,促使社會政治體制由落後的封建君主專制向更加開明的近現代憲政體系轉變;又或是克勞塞維茨、赫爾穆特與杜倫尼這三位名將一手主導了對超凡者的戰爭,使更加溫和的魔法體系取代了野蠻原始的超凡體系……這些都是很清晰的例子。
基于此,林格原本認為,朗寧•拉維爾、狄更斯、克里斯蒂安、乃至聖者緋珥……都是魔女結社滲透教團聯合的代表人物,只不過滲透的程度更深罷了。但或許並非如此,或許有一種可能,教團聯合本身就是由魔女結社建立起來的勢力呢?只不過那些普通信徒不知道罷了,唯有特定級別的成員——比如結社的使徒或哲人才知曉真相。
一旦確定了結論,之前所思考的種種矛盾而又關聯的細節,便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釋︰從來就沒有什麼七大正神,只有以聖者冠名的七位魔女;正因為七大正神是虛構的, 們的教義才如此模糊,並且沒有任何事跡流傳;同時,教團聯合更關注社會實務而非傳播信仰,也是為了防止信徒們過分狂熱的信仰之力使虛構的七大正神化身為真實的構想神明,導致又一場蒸汽聖戰的悲劇;七大正神教會其實是魔女結社下屬的不同機構,但本質上還是同一個組織,所以才會分工明確,而身為草木庭園信徒的朗寧•拉維爾之所以出現在審判教廷的隊伍中,並不是拋棄了自己的信仰,只是工作調動而已……
盡管目前為止尚沒有證據表明這種猜測是正確的,但林格覺得它已經最接近真相了,否則無法解釋“現實主義教團聯合”這個古怪的名字︰信仰當然是虛無縹緲之物,只有魔女結社那幫自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狂人們,才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者。
不過一個問題解決,另一個問題隨之涌上心頭︰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魔女結社終于厭倦了像以前那樣隱藏在幕後暗中操控的做法,決定堂堂正正地登上舞台,將整個世界作為自己的棋盤來落子了嗎?還是意味著她們的“伊甸計劃”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所以無需像過去那麼小心翼翼,可以名正言順地迎接自己的勝利了嗎?
無論答案是什麼,至少對林格等人來說,它不可能是個好消息。
魔女結社是從古老時代起便干涉著人類歷史的神秘組織,教團聯合則是自近代以來人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宗教組織,從過去到現在,從神秘界到表世界,從超凡力量到社會政治經濟的方方面面……同時對抗這兩者,只會令人感到深深的絕望。
念及此處,林格默默地嘆了一口氣。
“嘆什麼氣呢?”旁邊傳來一個聲音︰“是不是覺得這麼壯觀的教堂,典禮大樓卻這麼寒酸,所以很失望呢林格?”
“並不是。”
年輕人下意識回了一句,然後才意識到那是愛麗絲的聲音,並且听她的話,好像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他抬頭一看,才發現眼前是一䆲三層的樓房,它是紅磚木混合結構,有粉刷得雪白的外牆,三角形結構的門廊,發舊的凸面玻璃窗,還有斜面屋頂上一塊塊朱紅色的磚瓦。一大片一大片碧綠的爬山虎從房頂垂落,蓋住了一整面牆,其中開放著白色或黃色的小花朵,看起來綠意盎然,格外舒心。僅從外表而言,它不像是傳統宗教風格的建築,倒像是羅斯廷市里隨處可見的民房。
潘克拉斯老人笑呵呵地捋了下紅色的胡須︰“若確實讓林格先生感到失望了,還請見諒,典禮大樓相比大聖堂、見賢院、見知院等建築來說,確實寒酸了許多。”
“沒有這種事,潘克拉斯大人。”林格說道︰“它給人的感覺……很舒適。”
這倒不是客套話,典禮大樓和他們一路所見的各種宮殿、廣場和鐘樓相比,雖然不夠恢弘,但氣質上更為獨特,原因主要在于,這里恐怕是整個聖安維爾十字教堂最有人氣的地方了。行色匆匆的黑衣修士、抱著各種文件的修女、負責灑掃的女僕或侍從、以及像他們這樣明顯不是信徒但另有目的的人,都在典禮大樓敞開的正門下來來往往,即便每個人都刻意壓低了自己的聲音,但交談聲與腳步聲依舊讓這里顯得十分熱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