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在畢際有宅府,
與一眾親朋好友,
吟詩,
賞物,
作賦,
彈曲,
讀書,
教書,
寫書,
忙得不亦樂
蒲松齡曾在畢府,
呆了三十年之
你也借此感受,
蒲松齡這位“世界短篇之王
你很清楚,
後世這里,
成了蒲松齡書館,
與畢自嚴紀念館之
而在重生域,
你曾到過此
在畢際有宅府,
為表達對畢際有的感謝之緒,
你一股腦兒,
先後畫了畫作二十副,
並附上蒲松齡《聊齋律詩》里的詩句,
二十
第一首,
便是《聊齋》詩句︰
“聊齋野叟近城居,
歸日東籬自把
枯蠹只應書卷老,
空囊不合斗升
青 白蛤雙蓬鬢,
春樹秋花一草
衰朽登臨仍不廢,
山南山北更騎”
第二首,
《贈酒人》詩句︰
“白墮聲名滿貝邱,
青簾遙動異香
訂成良友三年約,
銷盡英雄萬古
海蠡新雕鸚鵡殘,
芙蓉初典
仙人爛醉壚頭臥,
天子傳呼不上”
第三首,
《贈醫生盧鶴友》︰
“斗室垂簾近酒壚,
刀圭一下患全
甦仙故井猶存楚,
秦國良醫舊姓
廡下何妨高寄跡?
髯僮且喜近行
年年長抱維摩病,
欲問倉公治得無?”
第四首,
《十月五日西行》詩句︰
“西望紅塵去路賒,
寒風短晷苦離
暮雲遙接青山嘴,
荒草歧分古道
月暗明河星瑣碎,
風搖岸柳樹橫
到來村舍仍燈火,
駐馬高門策亂
軟紅香土敝貂裘,
破硯飄零白發
久客似無家在念,
他鄉數見月當
霜風半入黃金樹,
山色遙含碧玉
近日淒涼無好緒,
新詩強半為悲”
第五首,
《東歸》詩句︰
“系馬柴門上舊堂,
爐頭煨芋話農
勉同沃產完官稅,
強典春衣買醉
人踏垂楊凋後路,
菊留鴻雁過時
殘年此際仍多感,
滿院西風落葉
偃蹇風塵四十秋,
長途款段不能
制芰荷裳憐宋玉,
疑蝴蝶隊有莊
家門暫到渾如客,
甕米將空始欲
尤恐黃花笑人老,
醉中不敢插盈”
二)
第六首,
《又七律二首》︰
“季月陽和滿齊魯,
堯天化日開群
風傳消息花先覺,
春繞羅浮夢始
刻燭光搖疏影里,
讀書人坐暗香
賢臣對此憂民社,
聊倩高人寫化
縹緗萬卷蔡邕居,
竹塢花洲總不
毋溷我為揮吏散,
不關人事更翻
春雲擁樹寒山外,
官舍浮香午漏
幀上名流題欲遍,
猶將風雅問樵”
第七首,
《贈鄒平王生代畢振叔》︰
“白山橫亙白雲敷,
渥水神龍汗血
名士散籌添蠟燭,
書生投筆業雕
遙知金印終懸肘,
應笑毛錐更覆
他日槐堂應佳瑞,
佇看列戟耀通”
第八首,
《大悲庵訪王公睿》詩句︰
“禪林遠僻近荒邱,
葦岸茅牆院一
夜夜聞更雲際寺,
年年貰酒水邊
人家開戶蘆叢里,
板屋垂簾郭盡
客邸余閑能見訪,
與君更作海山”
第九首,
《雨中夜歸》詩句︰
“天涯咫尺見迷途,
村樹樓台半有
大野回風虎嘯鬼,
深林篝火夜鳴
壯心恨不能千里,
煙棹何年遍五
是處相逢金按鋪,
莫教暗里投明”
第十首,
《過東郭故齋》詩句︰
“柳條如線雁來初,
又過東門舊草
梨院游絲牽綠樹,
桃花春水漲長
生平不解因人熱,
天地何妨任我疏?
往日園亭舊游地,
蕭蕭霜發正堪”
第十一首,
《秋夜得秋字》詩句︰
“星河淡欲流,
宛轉動離
螢火黃昏徑,
雁行白露
疏 來野苑,
冷壁掛吳
可惜霜台月,
迢迢獨上”
第十二首,
《草廬》︰
“草廬容膝易為安,
邱壑寧知行路難?
痛飲猶能消此日,
閉門聊復擁三
晴窗鶴夢幽魂冷,
午晝松風小閣
世上遭逢原可笑,
誤人何必是儒冠?
枕簟涼生暮雨余,
荒園隔水簇紅
放懷盡著游山屐,
引睡惟翻種樹
一臥豐林原似鹿,
十年貧病出無
夜深尚有藤蘿月,
歲歲依然繞舊”
三)
第十三首,
《賀人生子》據手稿)︰
“長興里內喜懸弧,
駟馬高門氣象
清夢想應集靈鳳,
玄亭從此見童
分裝陸賈十男子,
垂老商瞿五丈
代祝公卿聰且敏,
更無災難盡亨”
第十四首,
《憂荒》據手稿)
“千古災並見,
天與我何仇?
盜賊時方橫,
流亡尚未
驅蟲半秋苦,
望雨一年
衰老無生計,
空懷杞國憂!”
第十五首,
《送赴試者》據手稿)
“閑看年少奮南圖,
白首低垂義興
軒軒方是奇男子,
悻悻猶為小丈
列萬牙簽憑引睡,
飲三蕉葉易行
十圍柳大英雄老,
猶似高陽舊酒”
第十六首,
《客邸》據手稿)
“客邸秋聲起,
蕭條旅興
小舟橫近岸,
遠舍傍叢
落拓顛狂在,
衰殘意氣
久拚明主棄,
不復染霜”
第十七首,
《偶與燕及夜話》︰
“阮家兄弟自慵疏,
湖海豪襟未解
磊落行藏孤鶩似,
煙波蹤跡野鷗
久將錯石磨圭玷,
尚有良朋致謗
淪落已拚人共棄,
遭逢無用復躊”
第十八首,
《歲暮》︰
“七十有二歲,
衰慵朋舊
苦閑拈禿筆,
撥悶檢農
忽忽日已去,
迢迢年復
此身幸頑健,
敢恨食無余?”
第十九首,
《華不注晴望》︰
“城里看山山愈幽,
依微城畔雨初
樓台影浸花千畝,
煙水晴歸鷺一
人在木蘭俱是客,
月采香國更宜
輕橈去向寒煙外,
醉拍紅橋又放”
第二十首,
《寄懷李希梅》︰
“松風謖謖暗香浮,
雨後蕭森總似
十載不曾因酒病,
一春常是替花
銀缸蘭麝緣原淺,
白發溪山願易
南浦連雲飛盡絮,
長林豐草夢同”
四)
你很是清楚,
在蒲松齡的生活與創作里頭,
曾任山西稷山知縣等職務的畢際有,
是一位與蒲松齡,
密不可分、對他至關重要的人
可以說畢際有,
對蒲松齡提高文化層次,
開拓視野,
立說著書,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據史書記錄,
畢際有,
字載積,
號存吾,
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仲子人物,
其長兄名際壯,
早逝去;
三弟名際孚,
沒有入仕當干
畢家在明末是名門望族,
號稱“三世一品”,
“四士同朝”的稱
清順治二年度,
畢際有考中拔貢,
順治十三年度,
任山西稷山知縣職
史書記載他對稷山的治理,
做出了卓越貢獻
稷山自古位于汾水河畔,
因河水侵蝕,
實際地畝少于糧賦之
畢際有到任之後,
據實上報請減免空頭糧賦,
並形成條文固定下來,
形成制
畢際有對所有往來文書,
不托司記,
都親自辦理,
其他地方有奇案,
交稷山縣令審案,
立刻昭雪,
頗有名聲
蒲松齡在畢際有家坐館兩代,
前後長達30年
畢際有十分賞識蒲松齡的文采,
蒲松齡一生中留下來的文著,
有不少是代畢際有寫作
此外,
蒲松齡還對畢際有的《晉游日記略稿》,
進行了批
畢際有去世後,
蒲松齡遂成為其子畢盛鉅的館東,
給畢盛鉅的八個兒子當師
蒲松齡的詩集里頭,
有這樣的詩句,
“高館時逢卯酒醉,
錯將弟子作兒孫”,
“他日移家冠蓋里,
擬將殘息傍門人
蒲松齡在畢家受得尊重,
與東家全家融洽相處的情形,
不言而
畢際有藏書成癖,
“書欲買時不論金”,
只要是他看中的書,
都要買回家來,
藏于萬卷
蒲松齡坐館前,
正是萬卷樓,
藏書最豐富的時候,
總數已達5萬冊余,
遠近聞
蒲松齡自幼家境貧寒,
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刻苦,
以縣、府、道三試第一,
成為秀才榜首,
但無緣博覽群書,
因此,
他非常想走進萬卷樓,
一開眼界之
據傳說,
在康熙十一年初夏的一天,
中午烈日炎炎,
蒲松齡從畢府門前經過,
恰巧踫上畢府的僕人忙忙碌碌,
將萬卷樓的部分藏書,
搬到府前空地上頭,
晾曬干
蒲松齡心中暗喜︰
真是天賜良遇!
但是怎樣才能,
既稱心如意地一讀萬卷藏書,
又不死乞白賴地有失斯文度?
于是他心生一計,
大方地走到書床旁邊處,
敞開胸懷,
面南而坐,
任憑驕陽似火,
汗流滿面,
也不擦拭,
這使得畢府奴僕,
感到非常奇怪,
忍不住過來問蒲松齡,
這是何
蒲松齡沒有正面答復,
反而問語︰
“你們在干何事務?”
僕人如實回答說︰
“听主人差遣調度,
在此曬”
這時蒲松齡才說道︰
“你們曬書,
我也曬書,
不過你們的書,
都編印成冊,
寫在紙上頭,
而我的書全部藏在肚子里頭,
也怕發霉嘍!”
僕人听了他的這番話語,
有的哄然大笑,
有的卻嘀咕︰
“這人一定有來”
就打听他姓甚名誰,
並立即稟報給家
畢際有听完僕人匯報,
忙語,
“快請,入府
他早已從山東學政喻成龍口里頭,
得知蒲松齡的大才和知名度,
只因社會地位懸殊,
無緣相晤,
今日奇遇,
大喜過望,
當即決定並真誠邀請蒲松齡就任西席,
也就是綽然堂的主講塾師
蒲松齡從曬書,
得以坐館畢府,
並鑄就其30多年的人生輝煌之
蒲松齡曾寫過一首打油詩句,
“墨染一身黑,
風吹胡子
但有一線路,
不當孩子王”,
說他給人家當塾師,
並不是自己的志趣,
而是出于萬般無奈之
然而與他寫這首打油詩句,
十分矛盾的是,
他不僅做了大半生教書先生,
而且在畢府坐館30多年度,
一個很重要的緣由,
就是他遇上了好館東,
和館東家里的萬卷藏
五)
畢際有家資豐饒,
藏書繁
每逢歲考、科考及秋闈時候,
畢際有慷慨解囊,
多方資助,
蒲松齡趕考赴
畢家的藏書,
對于蒲松齡讀書創作,
自然是盡其翻閱參訂著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大部分是在畢家,
最終修訂完
由于畢家顯赫的地位,
以及蒲松齡的才學,
和其被畢際有的尊重,
蒲松齡也因此擴大他的交
他有幸通過畢際有,
結識了王士 、高珩、朱湘等人物,
甚至做過山東按察使——
喻成龍的座上客人
王士 官至刑部尚書,
創神韻一派,
為一代文宗人
王士 是畢際有的內佷,
蒲松齡因此,
與王士 有訂交之
從蒲松齡的文集里頭,
可以發現,
很多是他在康熙十八年度,
即坐館畢家以後創作
這說明了三點,
一是蒲松齡《聊齋志異》的創作,
幾乎是終其一生之
二是蒲松齡的創作,
應當是影響他的科舉仕
三是其受到過畢際有的影響和幫
畢際有家中的豐富藏書,
開闊了蒲松齡的眼界,
也為他提供了一個,
較好的讀書和寫作境
更有意思的是,
畢際有雖曾為貴官干部,
但思想較為開明,
並不歧視家言,
不以他家的塾師談鬼說狐,
撰寫艷情書,
為侈陳怪異、有傷風化,
不僅不加干涉,
甚至風雅相屬,
對《聊齋志異》的創作予以贊
他除了提供一些素材外,
還親自為《聊齋志異》撰寫短文,
其中的《鴝鵒》和《五 大夫》,
就是畢際有寫好之後,
由蒲松齡稍加潤筆,
而收入《聊齋志異》中
蒲松齡為了表示對館東的尊重和感謝,
特別在篇末備注,
“畢載積先生記”,
和“畢載積先生志
可見畢際有很有文學質
另外,
專門記載畢府家主,
畢自嚴為官趣事的《楊千總》,
和畢自嚴的妹夫殷文屏的《顛道人》,
也是畢際有提供故事材素,
而成篇而
例如,
《楊千總》中寫到,
“畢民部公即家起備兵洮岷時”,
“千總楊化麟”之事,
文章中所說的“畢民部公”,
即館東畢際有之父畢自嚴,
可見也是畢際有提供的材
再有,
據專家考證,
《狐夢》中的畢怡庵,
可能就是以畢際有的仲子畢盛鉅為原型人
畢際有曾稱譽,
蒲松齡寫《聊齋》似屈原寫《離騷》,
如司馬遷寫《史記》樣
《聊齋志異》能對那個時代那個社會,
運用藝術作出本質反映,
說明畢際有看出,
蒲松齡有著敏銳與高超的藝術才
六)
蒲松齡在畢際有家坐館育人,
雖說是寄人籬下,
但由于館東畢際有待他寬厚,
除聘金之外,
還有其他很多資助,
這對家境貧寒的蒲松齡來說,
是個不小的幫
再者,
畢際有府第寬敞,
又有園林之勝,
並且藏書豐富,
用蒲松齡的話說,
是“書充棟,憑君剪”的樂
蒲松齡平日里,
住在作為家館的綽然堂里頭,
冬日有爐火御寒,
夏日酷暑,
便移居石隱園的效樊堂,
或者霞綺軒,
更是一般讀書人物,
難得的清幽之
康熙二十七年度,
畢家的效樊堂建成後,
蒲松齡曾寫有兩首七言律,
《畢刺史效樊堂落成》以示賀祝、
“幾榻悠然花未老,
朝朝乘興杖藜來”詩句,
表明了蒲松齡十分喜愛,
效樊堂的環境優
對于蒲松齡來說,
這里實在是靜心讀書,
專心寫作的最理想的場所一
除此之外,
蒲松齡還代館東畢際有,
辦理了不少家務事
一天,
蒲松齡到濟南府駐地濟南的東流水地區,
為畢際有物色菊花佳種之
東流水,
在濟南城內撫院西北、鵲華橋南區
這里有一戶人家的菊花,
十分有名度,
蒲松齡按照畢際有的吩咐,
帶著畢家的菊花種子,
來到這里與其交換資
覓得佳種後,
蒲松齡為了表達對主人的謝意,
特意寫了兩首七言律詩贈給他,
《辛未九月至濟南,
游東流水,
即為畢刺史物色菊種》,
便是詩的題
蒲松齡在詩的小引里頭,
贊揚了菊種主人的高貴品格,
和居住地的環境雅優︰
“扉臨隘巷,
每多長者之車;
檻裊垂楊,
時系達官之
只因愛菊陶令,
羨綠野之風流;
遂使看竹子猷,
通黃花之聲”
詩雲︰
“曾有安豐私玉李,
不聞靖節吝黃
攜來佳種容相易,
金谷重尋太尉”
在詩里頭,
蒲松齡借用王戎不賣李種,
陶淵明不吝菊花的典故,
感謝菊種主人,
慷慨出讓佳種之
在這樣的環境里頭,
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
熱情十分高漲,
繼而又寫出了很多篇章,
並且不乏名篇止
畢際有給予蒲松齡的,
除了生活上的照顧,
創作上的理解和幫助,
更多的是心靈的慰撫,
尤其是蒲松齡屢試不中,
心情最難過時候,
都多虧了畢際有的關心和幫
蒲松齡題為,
《門人畢子與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
驟雨沾衣,
踐濘而歸,
戲成二絕》,
的兩首七言絕句,
大約寫于康熙三十六年度1697年度
此時應該是蒲松齡,
帶領畢氏弟子和沈氏弟子,
到濟南府應試的時
詩其二曰︰
“登舟一望遠模糊,
絕似南宮潑墨
倉卒盡隨風雨散,
于今遺恨滿西”
這首詩寫因為遇到急雨,
未能盡情欣賞大明湖的煙雨勝物,
至今遺憾十
然而命運好像在捉弄人,
蒲松齡終生沒有考取舉人物,
蒲松齡的8個弟子,
也終生沒有通過鄉試關
他們中成績最好的是,
五弟子畢世拔貢入監,
選取州同知的職務,
其次是大弟子畢世洎,
考取貢生,
其余的則是連個正額秀才廩生),
也沒有考
七)
康熙三十二年春,
畢際有病逝亡
蒲松齡連寫八首七言律詩,
沉重悼念畢際有,
還寫了《征挽畢載積先生詩序啟》詩
蒲松齡的挽詩和征挽詩啟,
都寫得感情真摯,
絕非應酬之
蒲松齡寫的八首詩句,
大體為一種格局,
從痛悼“十年同食友”之謝世,
“回首生平思不禁”,
往復歌哭,
將畢際有,
“尚書公子五狼指南通州)君”的身世,
歸田後“老後生涯棋局里,
閑來情緒菊花中”的淡泊胸懷,
“物必求工真似癖,
書如欲買不論金”的嗜好,
一一寫
詩其六語︰
“商今略古日科頭,
一旦騎鯨赴玉
臨別清談還竟夕,
誰知永訣已千秋!
孫多業足光先德,
子孝猶堪解母
名壽如君復何憾?
傷心最苦在離”
這里摘錄,
蒲松齡寫的《哭畢刺史》詩句︰
“宿莽籠籠暗夜台,
百年事業一蒿
人間頓覺風流盡,
簾外時疑杖履
北隴墓田新草樹,
西窗文字舊塵
老成謝後芳型遠,
尚有良朋賦七
時李希梅作哀
君臥病時我亦病,
我來君已棄塵寰!
人逢死別情懷苦,
數定前生飲啄
一榻琴書冷畫閣,
萬年魂魄戀青
西州門外回腸絕,
恨不將心似石頑!
今生把手願終違,
零落山邱對晚
海內更誰容我放?
泉台無路望人
雍門一哭賓朋散,
羊仲重來杖履
在世早知有今日,
墓田松樹已成
斜陽草色滿高墳,
一曲蓬蒿路不
剩得花魂殉逸骨,
長留墨氣作行
鐵衣不喚窮泉曉,
錦字難傳夜室
他日指碑應墮淚,
尚書公子五狼
琴尊冷落小堂空,
苦憶歸田靖節
老後生涯棋局里,
閑來情緒菊花
離奢始恨相知晚,
聚久寧疑好會終?
玉骨珊珊人何在?
三山巔畔海雲
商今略古日科頭,
一旦騎鯨赴玉
臨別清談還竟夕,
誰知永訣已千秋!
孫多業足光先德,
子孝猶堪解母
名壽如君復何憾?
傷心最苦在離憂!
形骸疏脫歲寒心,
回首生平思不
物必求工真似癖,
書如欲買不論
涕隨挽曲聲中墮,
人向游仙夢里
最悼十年同食友,
不曾言別已分襟!
年年花發子雲居,
此日登臨淚滿裾!
量可消除天下事,
志將讀盡世間
傷心雞酒喬玄墓,
轉眼山河叔夜
未識華堂人去後,
黃泉苦樂正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