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時間轉瞬即逝,到了交稿的日子,有司禮太監立于奉天殿門旁,在上朝之前,先把自己所寫的手稿交上
“吳大人,想必以你的文采,這次必能被皇上看重,平步青雲指日可”
“哪里哪里,我這末學之士,和各位大人可比不”
“諸位大人猜猜,皇上會選誰的文章?”
“這個不好猜,首先文章要寫的工整,其次還能能得聖心,這可不容”
看著眼前的大人們都在談論文章,卻沒有人再提勸諫之事,有人問道;
“上次早朝後,不是說要勸誡爾的麼?”
眾大人聞言,白了說話之人一眼,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當今聖上開創大明,統一宇內,這是天大的功勞,可比三皇五”
“況且如今大明開國日久,百姓安居樂業,皇上蓋一座樓閣而已,我等倒也不必上綱上”
“說的極是,我當時回家也是如此想”
“這就叫眾人所見略同,沒想到大家都想到一起去”
“哈哈哈!”
“那看來我們眾人,倒是可以看看誰的文采更能獨勝一籌”
“我是沒什麼希望了,不過我听說宋大學士也寫了文,恐怕將我等都比下去”
要知道宋濂可是明初有名的大儒,更是貴為太子之師,作文對他來說小菜一
眾官不禁懊惱,怎麼就沒有想到
不過眾人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對自己所寫的也是很有自
畢竟,不到最後,鹿死誰手,尚未可一切事情不都是有個萬一
萬一呢……
早朝開始,眾人心事重重的進入了奉天殿
“諸位的文章咱都收到了,咱會一一查看,選出一個最滿意的,必定會大加賞”
眾文官又心思活絡了起
今日早朝無其他事,朱元璋和眾官的心思都在文章之上,所以早早的就退了
風和日麗,御花園
“標兒,朝中文人基本上都寫了一篇閱江樓記,你猜,誰會勸咱不要建此樓?”
朱元璋此時也是饒有興致,雖然他越來越看不起文人雅士,但是還是相信他們有文人風骨
朝廷有翰林院士,還有督察御史,這些都屬于是可以隨意諫言
相信其中定有人會直言勸
朱標可沒有朱元璋那麼樂
畢竟隨著大明成立日久,聖威越來越難
如今乃是朱元璋親口說要修建閱江樓,恐怕滿朝文武,還沒有人敢公開反對朱元
“對了,咱上次讓那林然也寫一篇,你帶來了麼?”
听到朱元璋如此問,朱標卻不知如何作
實在是那林然太過混
自從那日朱標離開後,林然便帶著管家去了飄香樓中,這兩日竟沒有再出
身為太子的他,畢竟不能親自去那青樓之中催他寫文,只好慢慢等
沒想到,到了今日仍無消
無奈下,早朝之前,朱標派人去了飄香樓,去詢問結果,想必待會送信之人就會帶來消
就在朱標不知道如何回答時,一小太監走了過來,輕聲稟報道
“稟皇上,東宮有人送來了一篇文”
朱標舒了一口氣,連忙道;
“兒臣早晨出門太急,臨上朝才發現忘了將林然的文章帶來,因此特地派人回去取,因此耽擱了時”
“罷了,把文章呈上”
朱元璋大手一揮,然後看著朱標道;
“標兒,你哪里都好可是就是有時候太過放縱下面的人”
“你這點就不像咱,咱殺伐果斷,吩咐下去的事,有誰敢耽誤?”
“不過你寬厚點也好,但是不能迂”
接著,朱元璋轉頭對著站在一側的毛驤道;
“說說那林然這兩日做了什”
“啟稟皇上,自從太子離開林然的府邸,林然隨即便帶著管家夜宿于青樓之這幾日未再出”
朱標跪倒在地;
“父皇,原諒兒臣欺君之”
朱元璋扶起朱標,輕聲道;
“標兒,父皇不會怪罪與你的,只是想讓你明白,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文”
“就說這林然,當面他答應你,轉頭就去尋歡作樂,這就是文人的一貫作”
“幸虧他今日把文章送來了,如果他只是敷衍了事,那這種人留不得讓他知道,我大明的太子不是好欺”
“父皇英”
“行了,還是先看看那些大臣們怎麼寫的”
“標兒,你讀給咱听”
“兒臣遵”
說完,朱標上前隨意拿起一篇,開始讀道;
“金陵為帝王之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
…………
臣不敏,奉旨撰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功者,勒諸碑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
“這是誰寫的?”
“乃是宋師宋”
朱標恭敬答道,畢竟此文是他老師所做,詞句工整,大方而又不華
所說也無可避免的大贊當今聖上的功德,可也有勸諫之
可是朱元璋听聞,卻是不屑道;
“你听听,這就是名聲響徹整個大明的大”
“辭藻華麗,說起話來遮遮掩掩,這就是一代文人的風骨麼?”
“咱大明不缺這樣的腐什麼大儒,也是徒有虛名之輩“
在老朱看來,既然是大儒,又是當朝大學士,就應該上書直言,而不是在文章中不痛不癢的說上幾
而且還不敢明說,拐著彎來暗
這是貪生怕死之
想想唐太宗的時候,李世民一旦做錯什麼事,魏征都是直言相諫,從來不拐彎抹
這才是正義之
如今,咱的魏征又在哪
可是朱元璋卻沒有想過,為什麼無人敢做魏
“接著念下一篇,咱倒要看看,有沒有敢直言勸諫的”
朱標卻是心里明白,連大學士都是滿篇夸贊,恐怕其他人更不敢直諫
說不得,下面全是夸贊之
可是卻也只好硬著頭皮接著拿起另一本念下
果然不出所
這篇文章還沒有念完,朱元璋就眉頭皺起,不想再听,讓換了下一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文章辭藻華麗,三皇五帝,封禪泰山,只要是古人出名的事都被拿來做了比
顯而易見的是,當今聖上更勝一
功蓋三皇,德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