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從中國樓出來後,又去了德國的科隆這里有歐洲的第三大教堂——科隆教
此刻,科隆市在他們身在萊茵河兩岸伸展而開的科隆市,很難看高層建築,只見萊茵河上,一座拱橋探河而過,直到教堂二個尖尖的塔頂
希來 雅瑤感到挺奇怪,問︰“這里怎麼沒有高樓大廈?”
余慧道︰“這里的政府規定,所有的房屋高度,都不能超過教堂的尖”
李凡陽一笑,道︰“知道不,之前我們看了那個造了四百年的海德城但那個城堡在它面前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這個教堂建造了整整六百三十二”
“啊?”幾人是難得一致的大
希來 雅瑤嚷道︰“啊喲呢!六百三十二年,我孫子的孫子都十幾輩了,一坐房子造那麼久不煩嗎?”
項開明嘆道︰“我國明清兩朝的時間加起來,還沒它的建造時間長?德國人做事的執著,你不佩服不行?一個教堂做六百多年才完成,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了吧?”
“誰知道,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李凡陽
幾人說著歷史,在萊茵河邊的林園里降落後躥了出來,然後一起直奔科隆大教
大教堂與河堤只隔了一棟樓,過了這座建築,便見一層層寬大的石梯,直抵教堂門
仰頭而望,便見大教堂二個高高的尖塔,直插雲二個尖塔底部的正中,就是大教堂的正
它的正門與巴黎聖母院的正門有些類似,也是三張桃形拱門,中間大兩邊
外形則如桃核一樣,一圈圈向里縮進,一共有五每圈都有精美的人物浮雕,栩栩如但這僅是到門框上邊水平線的部之下則雕刻著五個人物浮雕,左右一
正門上面的桃尖平面上,雕刻了四組人物,也分為四兩側小門的裝飾除了雕像不同外,其它都相但中間的大門,也被一分為二,分成了二張小門,中間有個豎柱,上面的雕塑是聖母抱著聖嬰母子
三門相挾的中間,有二個略微凹進去的嵌龕,嵌龕里各有二尊精美的雕在兩張小門的兩側,又各有一個長拱形窗格,過去之後才是精美的雕刻立柱略斜向上而
然而,它正面的形象,卻與巴黎聖母院有太多的不
不管門頂還是窗頂,在桃核形上端是一個尖頂的十字架,直觸二樓的窗子下如果目光上移,則與上層窗格正中的主杠成為一個更大的十字每一格都有人物、動物、花卉等各種的精美圖其雕刻裝飾,遠比巴黎聖母院要更為復雜,更為精
但正門頂的裝飾,上到三樓便豁然而止,留下一個尖塔夾在二個尖塔樓的中
兩邊的二個尖塔,各分為二層,拱形桃窗格嵌在尖頂的窗框里,之上是二個看上去象是鋸齒形的塔樓尖直指蒼
其實,在它的正面和兩側,還有無數的小尖塔襯托,有一萬多
項開明看了直咂舌,道︰“啊呦呦!這是怎麼做出來的?難怪要做六百多年?”
陳婉麗深深地呼了口氣,只覺心潮起伏,道︰“真的太超乎想象了,我只能理解為宗教力量的可怕?天哪!六百多年,一代代堅持下來,多不容易?耶穌大神的力量,真的是不一”
好久沒有說過話希來 夢達問︰“隊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李凡陽悠悠地嘆了口氣,道︰“我也不理而且,在這六百年中間,還發生過無數次戰爭,也有皇朝的更迭,只偶爾中斷過建因此,以我們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是不可思議的,但他們做到”
希來 雅瑤道︰“它里面呢?會不會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簡樸?不過,相對來說,我還是更喜歡巴黎聖母它嗎?你說它白,它又不白,說它黑,好像也不是?”
余慧淡淡一笑,答道︰“這個教堂,完全是用銀白的石頭搭起來這兩座高塔,有人叫它孿生兄弟,也有人稱它是陰陽因為,科隆市是一座工業城市,受到酸空氣的侵蝕,二座塔就變成了這個樣”
李凡陽微微一笑,道︰“走吧,我們進去看”
幾人邁步而進,映入他們眼里的,與他們之前看過的教堂,是迥然不
地面是精致的彩繪圖案,高高的拱頂倒是簡單樸素,而兩邊的圓柱,看上去並不大,但排放相對密集,每一根都被雕琢得美侖美里面有不少的拱門,有的拱門對應一個拱形窗拱形窗格修長而美麗,每個窗格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
余慧道︰“這些窗玻璃畫面如此漂亮,卻只有四種顏色,而且很有講究︰金色——代表人類共有一個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恆;紅色——代表愛;藍色——代表信仰︰綠色——代表希望和未”
李凡陽道︰“人類共有一個天堂,我相信這綠色代表未來和希望,也有道至于信仰嗎?事實已經證明有多”
項開明一笑,道︰“在外面看,它只有百多米寬,但進來是內有乾它的建築面積有六千多平”
隨即,他們往里走,看著碩大的禮拜堂,裝飾又是不各廊柱頂有精美的壁畫,也有一扇扇的精美雕刻,顯得金光燦除此之外,還有描繪聖母瑪麗亞和耶穌故事的石刻浮
不多一會後,他們來到了教堂的祭
在祭壇的正中,擺著中世紀的黃金黃金匣像是一個二層的黃金屋子,金屋雕刻著精美的人物浮
李凡陽道︰“這是三聖黃金棺,是這里的鎮堂之”
余慧一笑,道︰“這座教堂的建立,與他們有太大的關根據《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三聖王’是東方的三位智為朝拜剛剛降生的耶穌,從東方長途跋涉,來到伯利恆,向耶穌敬獻了黃金、乳香、藥品等禮物,後來被基督徒尊稱為‘三聖王”
李凡陽指著旁邊的壁畫,道︰“這就是‘三聖王’獻禮物的當時情”
他們隨人在里面看了一個多小時,才不舍地走出
這時,李凡陽看著整個教堂的外形,問︰“它和巴黎聖母院,都勘稱是哥特式建築的典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