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

第三百六十五章 空間折躍與坦途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東阿狸 本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空間折躍與坦途

    <b></b>                  僅以現階段的視角出發,三星系統所具備的混亂軌道、導致比臨1內除恆星風中所蘊含的元素外,就再無其余值得一提的物質資源可言;

    這種混亂對恆星自體而言或許很尋常,但在那些曾經可能存在于系統內的行星體眼中,卻是一種足以將它們甩飛的不可被承受之重

    而如今造訪此處的精靈學者們,雖未能搞清過去是否有過行星的存在,但至少在當下的所見所聞中,這里不存在除恆星外的大型資源類星體,自然也就沒有了現實意義上的太多開發價值;

    也因此,前來的探索要塞並未攜帶單純的移民單位,其內載員或是肩負著科研使命的學者、或是負責維護虛實造物的工程師,其余還有部分軍方與探索部門的成員,以及供應諸方所需的相應物資補給。

    而在此地這般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也還要堅持派員前來探索的原因,除了是計劃用外圍僅存的那些小天體來制造聖光發射器,從而將這里建設為邁向更遠處的空間中轉站外,更多的還在于對恆星系統本身的研究,而共和國也的確因此獲得了遠超此前所設想的成果。

    初時,要塞抵達目標並與迷失者1號完成了對接融合後,便有無數艘中小型飛船從其內分路出發;

    其中一部分,前往了近日點展開自身並收集恆星風物質;

    而另一部分則前往了小天體帶,準備與來時在那里專門分裂出的要塞結構相配合著,逐步去完成對聖光陣列所需物資的開發與搜集。

    且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科考船飛向了三顆恆星附近,其內乘員們則俱都是些完成了深度融合、並再行分身的高階施法者;

    他們所肩負的任務,自然便是對恆星體系的內面擾動進行觀測。

    于是,亂而有序的建設與科考行動便在此間漸漸展開,就連本打算向更遠星域邁進的涅斯塔也暫時選擇了留下;

    他準備在靠自身精加工能力加速中轉站建設的同時,順便用那實時算力上漲但觀測深度卻下降的魔晶視覺,對三星系統進行大致的擾動觀察。

    ~~~~~~

    已知的是,就連真空都不是真的空、反而還蘊含有著無窮的背景信息干擾,更遑論其余復雜的物質結構

    所以在進行內面觀測時,便需要在這層層干擾的存在下去識別特定的目標信息,並將之記憶後回到外界完成分析。

    在此前,能讓高階施法者們觀測的恆星就只有太陽而已,有很多細節會因缺乏對比而無法被確定信息源頭;

    但現在,當比鄰1內的這三顆恆星被納入至了觀測範圍後,新對比途徑的出現讓學者們有了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質上,這三顆恆星雖和太陽並無太大的區別、都是些正處于壯年階段的主序星,只是在質量與空間坐標等方面存在有各自的差異;

    但僅只是如此也罷,就已經讓高階施法者們感到了獲益良多

    借此,他們得以部分的補齊了許多擾動數據,一些似是而非的狀況也因之被看清,然後在聚變反應、重力、質量、空間扭曲、引力干涉等很多方面,都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並梳理了相關的知識與應用狀況;

    比如,聚變堆與仿重力技術就因此而取得了可觀的突破;

    但比之更為重要的,則是在空間和引力方面所得到的收獲

    三星的運行不但賴于它們彼此間的引力關系,就連那些更為遙遠星體也跨越著無限的距離,從未知星域將自身的影響力作用在了此處,並與前者共同維系起了整個內外體系的穩定運轉。

    對于太陽而言雖也是如此,但大質量星體間的引力連接在此處被展現的更為直白一些,且其彼此的間距也為觀測提供了重要數據。

    以施法者與大小飛船作為應用終端,學者們展開了‘從母星處借力三星’、‘從比臨1借力太陽’的對比術法實驗,從而更為顯著的看清了質量干涉下的空間變化、遙遠星體間的引力干涉關系、以及被施法者與銘文借力之恆星在內面的擾動反饋;

    並且,學者們也在此番展開的實驗與同步觀測中,對尚未被納入至統一力體系的‘引力’概念,又多了幾分更為深刻的認知。

    而除了對認知和學識層面的影響外,這般針對引力與空間所展開的實驗與觀測結果,也在應用技術方面展現出了與之受重視程度相匹配、甚至更勝一籌的價值

    價值其一,變頻引擎的引力場干涉能力不再有距離限制;

    雖說目標的遠近依舊在事實上影響著具體干涉能力,但嚴格而言卻已不再是‘能與不能’的界限,而變成了效率、能耗、以及程度上的指標;

    且經過改造的引擎可以在能源的投入下,在無有光帆作為初始動力的情況下,將要塞用月余時間提速至05倍于光的程度;

    雖和此前的光帆+變頻尚有著一定的差距,卻也足以作為一種獨立的推進系統進行單獨應用。

    價值其二,學者們又因之而誕生了一種新想法、並付諸了實踐

    已知空間是種十分穩定的結構,即便共和國用所有能源輸出功率為代價做出嘗試,也還沒辦法制造出想象中可能存在的‘蟲洞’;

    但觀測視界內的四顆恆星,卻又用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其同時又具備有‘柔韌’屬性,它們的質量總能在自身所在的區域中、形成一處不同尋常的空間凹陷。

    所以學者們便想到,既然‘撕裂空間制造蟲洞’的念想暫時沒辦法去實現,那何不退而求其次在‘扭曲’上想一想辦法?

    即便光速依舊是理論上那個無法被超越的速度極限,但此番並不是要去尋求直接對光的超越,而是在謀求對速度之承載者、也即是空間本身的扭曲,而借此是否就能獲得更高的‘實際航速’、並達成超越光速的目的?

    像恆星那般的巨型‘深坑’暫時還無法去模擬,但通過仿重力與引力牽扯卻能制造出相同類型的微型陷坑,如果能將這之集中的作用于航道上,以一種‘邊走邊折’的形式于前方不斷制造空間扭曲場,或許就能以另一種形式達成目的;

    而抱著這種期待的心情,學者們就開始了對這種理念的嘗試

    在初期,他們渡過了一段十分艱難的求索過程,因為現有的可觀測對象還是太過稀少,且質量方面也並不算太強力;

    但當比鄰3、比鄰2、比鄰4、比鄰5探索艦陸續抵達目標後,那一顆又一顆的恆星體便進入了隨船高階施法者們的視線當中,從而再次增加了學者們的擾動數據庫;

    且這般變化所造成的影響是顯著的,尤其是中子星以它那似是能將空間都鑽破的存在感,成為了此番技術進步的最大推手。

    其所顯現的強悍引力場擾動,不但在先前積累的促進下、讓變頻引擎的速度被抬升至07倍于光的程度,且還讓共和國的仿重力與空間技術發生了一次質變;

    而這種質變所帶來的數據與術法底蘊,就讓設想中的‘邊折邊行’有了能夠被實現的基礎,並在研究中誕生了堪用的術法模板、以及由此而生的銘文器械;

    于是,技術探索得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過程中,一艘安裝有驗證引擎的小飛船,在自認為航行了1000公里左右時停下;

    但于外界而言,它所駛過的真實距離卻是1100公里,之間所存在的差額便是新技術所達成的‘折躍’效果。

    且對于沒有經過優化的‘初號機’而言,能在能源、功率、算法的重重限制下,最終達到這般數據已經是很不錯的一種成果。

    在其後,實驗又在中型與大型飛船中完成,在小型與中型要塞中也進行了驗證,且最終一路來到了‘該上大型要塞’的時刻;

    及至此時,學者們已將這種新技術的應用終端命名為了‘空間折躍引擎’,且其在程度、頻率、能耗等方面的性能也被認為足以堪用,並被進行了充分的安全性測試;

    于是,最急需這種能力的一艘大型要塞就被挑中,成為了第一個被進行技術更新的對象

    ~~~~~~~~~~

    參與了折躍引擎開發項目的學者們,以投影形態來到了于漫長旅途中掙扎的黑洞探索要塞當中,並匯同涅斯塔在此處的分身、以及粗牙等同船的施法者們,一起展開了針對性的改造行動。

    于要塞還保持著高速飛行的狀態下,他們利用庫存的材料專門制造了一批‘折躍變頻復合引擎’,並在進行了細致的規劃後、將之妥善布局在了艦體空間之內。

    而後,這艘要塞就在共和國里里外外數十億雙眼楮的矚目下,第一次于自己身上啟動了這個新的技術應用

    霎時間,周邊的星空都仿佛發生了某種扭曲,但要塞內部的精靈們卻並未因此而誕出太多的感受,並恍若未覺般彼此對視著發出了‘是否生效’的疑問;

    至少,儀表盤上所顯示的數據依舊為‘07倍光速’

    但假若能在外界進行觀測的話,就會發現其正以一種此前所無法想象的高速、以一種十分奇怪的狀態不斷行進著,且過程中並無如過去那般花費很長時間、去一點點積累速度的歷程,而是瞬時間就被進行的大幅度的提速。

    第一檔,從初時的07倍一躍升至了09倍;

    第二檔,隨著銘文效果輸出率的提升、光速就這般被毫無波瀾的突破,而要塞的空間坐標變更率也在瞬時間,就一躍跳至了15倍于光的程度;

    第三檔,能源輸出率繼續攀升、引擎效果頻次再升、要塞智腦的控制效率提高,而空間坐標變更率也達到了25倍于光的水平;

    及至最後的第四檔時,隨著所有相關影響因子的最大額輸出,要塞的外測數據終于停止在了35倍于光速的水準,而這便也是當下真正的速度頂點。

    與此同時,其內對于速度的感知卻依舊未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發生,在以飛船自身為出發點所進行的任何傳統探測中,其速度都還保持在先前所能達到的07倍光速左右;

    但外部觀測的結果卻是相當的明確

    事實上,‘外部’與被扭曲的空間才是處于同一視界內的存在,反而是要塞自身的狀態才為真正的不正常

    在其不斷前行的過程中,要塞自體一直都處在一種時而清晰、時而朦朧的狀態;

    每一次的‘清晰’,都代表著前次折躍的結束與下次折躍的準備;

    而每一次‘朦朧’則意味著折躍過程的正在被進行,且扭曲的空間會似是一層泡泡般將折躍中的要塞包裹,使之看上去就顯得極為虛幻。

    這般感覺雖顯得有些玄奇與夢幻,但其實也意味技術中存在有明顯的不足

    因為在理論上,一直處于‘朦朧’狀態才是其最佳的行進模式,因為那代表著折躍在毫無間斷的情況下被持續進行;

    而現在這似是捉迷藏般時隱時現,則意味著引擎的折躍效果在啟動頻次方面,還未能達到相同‘程度’內的最佳水準。

    但暫時而言,這種程度也就足夠用了

    在綜合了多方數據進行演算後可知,其能夠以要塞的本動速度為基形成5倍的相對速度,且只現在能只依靠廣域變頻牽引能力、就達成07倍于光的基礎本動速度;

    也即是說,光帆推進系統便在這般出乎意料的狀況中、于誰都沒能想象到的時間點下,暫且退出了星際航行的舞台;

    或許,此前所制造的那些聖光發生器從今往後就該改行,以防御性武器的面目去發揮自身余熱了。

    對于共和國來說,此般變化當然是一件好事

    首先,這大大增強了己方在恆星際航行時的靈活性,在前往未開發星域展開探索時將不必再為歸途而擔憂,也不必吝嗇于在中途降低自己的航速;

    其次,對40光年範圍甚至更遠區域中恆星群的探索與開發,將會比預期來的耗時更短難度更低,並因此收獲大量的物質資源、以及新的觀測對象;

    最後,新的觀測對象也意味著收獲新知識、改進舊知識,而技術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提升,如這還僅是初旦的新引擎,就會在更多數據樣本的積累下、于相輔相成中取得新突破。

    至于現下,亦有止不住的歡呼聲自要塞內響起

    因為他們知道,原先估算中將會持續1300年之久的旅程,僅因這尚且沒有完全成熟的技術,就被瞬間縮短到了只需三百余年左右的程度。

    (本章完)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方便以後閱讀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第三百六十五章 空間折躍與坦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第三百六十五章 空間折躍與坦途並對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