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二十九集 二趙相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背砍刀詩人 本章︰第二十九集 二趙相攻

    建康城外,激戰正酣。

    溫嶠失了南寨,水戰復又失利,正在營中納悶。

    門軍入報︰稟將軍,營外有一將引五千兵來投,自稱是破虜將軍王育。

    溫嶠聞報大喜,急親自迎出營外,見營外一條大漢,手執點鋼槍,正自立馬相候。

    溫嶠張開雙手迎之,大笑道︰伯春此來,則必勝甦峻無疑。

    王育見溫嶠親迎,急下馬拜倒于地︰聞將軍小受蹉跌,末將故此星夜來助,路上耽擱了行程,援救未及,尚望將軍寬宥。

    溫嶠哈哈大笑,急攜手進營,置酒相待,愁眉頓掃。

    字幕︰王育,字伯春,京兆人氏。

    鏡頭閃回,敘述王育來歷。

    王育年少孤貧,為人作佣牧羊,以養老母。每過學塾之時,听到屋內傳來朗朗書聲,則必欷噓流涕,自恨不能與常人家孩子一般讀書。

    牧羊時稍有閑暇,王育便即折蒲學書,孜孜不倦。由于過于專心,忘記時間,以致亡失其所放之羊。于是萬般無奈,將蠰己身,以償主家之羊。

    時有同郡名士許子章,被其求學之志所感,遂主動出錢代其償羊,並給衣食,使與己子同學。王育遂能博通經史,及長大成人,身長八尺余,須長三尺,容貌絕異,音聲動人。

    許子章以兄女妻之,為其另立別宅,並分給資業,王育受之,並無愧色。

    太守杜宣聞其清名,命為主簿。又遷武陽令,治下盜賊不發,升為並州督護,後征討四方屢立戰功,朝廷使為破虜將軍。

    閃回結束。王育聞說甦峻作逆,溫嶠奉檄討賊,故此不請自來,率軍五千軍來助。

    溫嶠早知王育大名,今見引兵來援,由此請入帳中設酒相待,令為前部先鋒。

    鏡頭轉換,按下溫嶠一路,再說桓彝一路。

    甦峻使大將韓晃率兵來攻宣城,桓彝不敵,引軍進屯涇縣,朝夕憂慮,寢食俱廢。

    長史裨惠勸道︰甦峻勢大,朝廷猶不能制之。將軍憑一座孤城,焉能與之相抗?不如使人前往下書,佯作議和,以紓交至之禍,先保滿城軍民。

    桓彝怒道︰我深受國恩,義在致死,焉能忍垢蒙羞,與叛賊以私書相通!如其不濟,此乃命也,公其勿勸。

    于是振衣而起,遣副將俞縱以三千軍出屯蘭石,以拒甦軍。

    韓晃驅兵大進,正逢俞縱前來迎敵,兩軍對圓。二將各親自出戰,斗有二十余合,俞縱不支,敗回蘭石城中。韓晃初至不知地理,不敢強攻,遂據城下扎營,形勢緊逼。

    諸將勸諫俞縱︰韓晃兵勢正銳,蘭石彈丸之城,未可堅守,不如退回宣城。

    俞縱以佩刀斫案,叫道︰某向受桓侯大恩,今正當還報之時也;某不負桓侯,猶如桓侯不負朝廷。若再有聲言退兵者,定斬不饒。

    諸將無言,各自打點退路。

    次日破曉,朝霞滿天。城外鼓號大起,韓晃復引兵前來搦戰,兵臨城下,將至壕邊。

    俞縱下令大開城門,引兵奮勇而出。兩馬相交,復與韓晃大戰五十余合,終究力怯不勝,被韓晃一刀斬于馬下,為國捐軀。

    韓晃奪了蘭石,馬不停蹄,又復來攻宣城。

    桓彝見賊勢太盛,急調城內軍民堅守,並不出戰。

    韓晃盡力攻打宣城不下,竟相持終歲,不能前進一步。桓彝堅守卒歲,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軍民食盡,開始慌亂。韓晃探知城內備細,大驅人馬攻城,城上軍士無食少力,終至城陷,桓彝堅執不走,遂為韓晃所執,拒不投降,終至被殺。

    城破之前,桓彝妻劉氏攜帶二子桓溫、桓沖,一家五口逃走至外公娘家,得免其難。

    鏡頭轉換,按下桓彝一路,復說三吳東路。

    韓晃攻打宣城之時,甦峻另派張健、管商、弘徽等人進攻東路,以取三吳。

    數戰之後,張健擊敗庾冰與顧揚,縱兵大掠吳郡。顧眾與虞潭亦被管商擊敗,分守吳興及柴闢。虞潭再敗于吳興,無奈將郡治東遷,餘杭及武康都被甦峻叛軍搶掠一空。

    虞潭再派督護沈伊往吳縣迎敵,再次敗于管商。

    由此甦峻叛軍兵勢大勝,勤王各路官軍無不為之氣沮。

    東路軍敗訊傳來,西路軍盟主陶侃認為甦峻兵強難以爭鋒,于是準備持久以戰,遂命郗鑒、郭默還駐京口,築建大業、曲阿、舩rシ藎 苑稚き站Αbr />
    桓宣部將毛寶在東關與祖約作戰,攻破合肥戍營,西線復現僵持局面。

    勤王盟軍久戰不利,與叛軍相持至第三個年頭,陷于困境。

    便在此時,轉機出現。當時祖約軍在江淮一帶與朝廷盟軍相持,因久戰無功,部下諸將遂生異志,暗中勾結後趙,欲引趙兵南下,以圖富貴。

    後趙皇帝石勒得到密信,遂派石聰、石堪引軍二萬濟淮,進攻壽春。

    祖約毫無防備,被後趙軍與部將里應外合擊敗,只得領其家屬逃奔歷陽。

    趙軍大獲全勝之後,不思繼續進取,虜脅壽春二萬余戶北歸。

    祖約兵敗消息傳至建康,王導、溫嶠、庾亮等人喜不自勝。甦峻心腹路永、匡術、賈寧等人卻是大懼,遂勸甦峻盡誅朝中大臣,改立腹心朝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甦峻敬重王導,不肯接受此議,路永等因而對甦峻離心。

    王導見有機可乘,便派參軍袁耽誘使路永歸順,欲圖救出成帝,投奔勤王聯軍,但因甦峻守備森嚴,計劃失敗。王導遂帶二子與路永逃出京城,前至白石來投溫嶠。

    討伐聯軍與叛軍再次相持不下,甦峻分遣諸將四出攻掠,士民群情恐懼。

    相持既久,溫嶠兵糧食盡,修書遣使向陶侃借糧。

    陶侃見書不滿,對來使發怒道︰溫公屢戰失機,糧草又盡,則焉可決其勝負?今我雖有糧草,需留應自家軍馬,若不敷使用時,卻又更向誰借?既是瘐公糧盡,則不如罷兵,我自引兵退回荊州,解散聯軍,任溫公自為可也。

    信使見陶公無故發怒,于是大驚,急來報知溫嶠︰陶公不願借糧,且欲獨自退兵。若果如此,則朝廷大事去矣!

    溫嶠聞說大驚,親自來見陶侃︰凡師克在和,古之善教。昔漢光武濟于昆陽之戰,曹孟德終拔官渡者,非但以寡勝眾,且仗義故也。甦峻與祖約皆乃豎子,凶逆滔天,何憂不滅?仁公奈何舍垂立大功,輕言退棄!且今天子幽逼,社稷危殆,乃我等臣子肝腦涂地之時也。溫某與仁公盡受國恩,事若克濟,則臣主俱存,如其不捷,當碎身以報先帝!今之事勢,義無旋踵,譬如騎虎,安可中途而下哉?公若違眾西返,則天下義旗,當回指明公矣!

    陶侃听了,便有回轉之意,但尚怒氣不息。

    先鋒毛寶借機勸道︰軍政大事,有進無退。今日之事,原非只是嚴整三軍,以示眾必死而已。討叛諸公退無所據,終至滅亡。某請借五千精兵,去斷賊兵資糧,歸報將軍。若不能立見效益,則任明公自退,人心便不復恨公。

    陶侃見有台階可下,乃令分糧五萬石給溫嶠;又派兵五千,隨毛寶去斷甦軍糧道。毛寶探知甦峻糧草皆積于句容和湖孰,于是引軍潛至彼處,縱火焚之而回。

    甦峻軍糧被焚大慌,尋思利于速戰,遂急派韓晃、張健出兵,往攻大業堡壘。

    韓晃等率軍圍攻大業,先斷其水源,壘中眾人被逼飲用糞尿求生。守將郭默畏懼,于是偷偷出走,只留少數兵馬守衛。郗鑒部將聞說大業壘被攻,無不驚慌。

    參軍曹納進言︰大業失守,賊兵即刻至京,我等危矣。請將軍還兵廣陵,以俟後舉。

    郗鑒大怒,欲以惑亂軍心之罪,當眾斬殺曹納。

    曹納大懼,久跪哀告,郗鑒方才饒恕,並宣于眾人︰今後再言退兵者,定殺不饒!

    于是眾心一致,固守京口,決意死戰。郗鑒穩住軍心,又修書遣人呈送陶侃,請其分兵往救大業。陶侃見書,欣然許之,遂欲派將,分兵去救。

    長史殷羨諫道︰明公不可分兵。

    陶侃︰卻是何故?

    殷羨︰我兵皆乃水軍,不習步戰。若依愚計,明公不如引軍急攻石頭城,則甦峻必抽回其攻大業之兵還救,大業之圍自解——此乃圍魏救趙之計也。

    陶侃連稱妙策,欣然從之,于是親自率領二萬水軍東進,來攻打石頭城。

    庾亮、溫嶠見陶侃舉兵攻向石頭,亦引步軍一萬自白石壘出,攻打甦峻旱寨。

    甦峻聞報庾、溫前來,親領八千人出迎;又遣子甦碩和部將匡孝,進擊陶侃部將趙胤。二人領命,驅兵而進,前方正逢趙胤率眾鼓勇而來。

    甦碩見到趙胤,分外眼紅,揮令匡孝出戰。大戰二十余合,趙胤不敵,回身便敗。

    匡孝揮軍在後掩殺,甦碩急令人報捷父親,說前軍首戰得勝。

    當時甦峻在大帳飲酒酣醉,聞報跨馬出營觀戰。見趙胤敗走,大笑道︰獨匡孝能破賊,我豈反而不如彼邪!

    于是縱馬疾進,只領數騎殺進敵陣。只因酒醉,三次沖突而不得入,敵軍矢發如雨,數騎部從盡失。

    甦峻見不是頭路,撥馬急回,至白木陂時馬蹄被荊石陷住,至于顛躓,將其掀翻在地。

    陶侃部將彭世及李千引眾追至,回顧眾軍下令︰皆以手中長矛,投擲此賊。

    眾軍听罷一齊揮手力擲,矛發如雨,將甦峻釘在荊棘叢中,攢射成為刺蝟一般。

    彭世及李千碎割甦峻尸身,持其首級來見陶侃,號令營門。

    甦峻散敗之軍回營,哭報主公被殺禍事。副將司馬讓等大哭一場,遂擁立甦峻之弟甦逸為主,傳令各部軍馬閉城自守。

    當時叛軍勢力猶強,溫嶠乃創制行台,設壇場,遣使布告遠近,檄令凡晉室故吏二千石以下者皆令前來祭台,誓師共討石頭城。

    于是至者雲集,皆願听令死戰。

    鏡頭轉換,按下東晉平叛未休,回頭再表江北之事。

    建興十五年。前涼王張駿自去前趙官爵,復稱大將軍、涼州牧,宣布效忠晉室。

    同年,驅逐戊已校尉趙貞,在其地設置高昌郡,又將高昌郡與敦煌、晉昌,西域都護、戊已校尉、玉門大護軍三郡三營組成沙州,並與涼、河二州合為三州,自為涼州都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此張氏統攝三州之地,自成一國,正式宣布獨立割據,便為前涼最為鼎盛時代。

    畫外音︰是年在中國域內,共有東晉、後趙、前涼、成漢、前趙、仇池楊氏六個獨立政權;另有附庸晉室的幾個獨立政權,皆為鮮卑族人所建,分別乃是遼東慕容鮮卑、遼西段氏鮮卑、宇文鮮卑;漠北拓跋鮮卑代國,隴右之吐谷渾鮮卑。

    此時張駿自覺舉全州之力,已經可以與前趙相抗,于是即遣竇濤、張閬、辛岩、宋輯等四將,率軍數萬,聯合韓璞攻掠前趙秦州諸郡。

    前趙南陽王劉胤聞報涼王來伐,將兵抵敵,駐屯狄道,與韓璞、辛岩相持七十余日。

    當年十月,劉胤先擊破辛岩,隨即大敗韓璞,並乘勢進攻,拔取前涼黃河南岸令居、振武等地。張閬、辛晏率眾投降,張駿于是盡失涼州河南之地。

    韓璞全軍崩潰,死者兩萬多人,盡失河南之地,遂自縛雙手歸來請罪,泣拜于闕下。

    涼王張駿急命平身,溫言說道︰此乃孤之罪也,將軍有何恥辱!

    韓璞感激涕零,自此對張氏愈加忠心,與部下諸將便為朝中死士。

    劉胤連戰皆捷,乘勝追擊渡過黃河,攻陷令支,佔據振武,河西大為震恐。張駿遂派皇甫該抵御趙兵,復在境內施行大赦,以贖己罪。後聞劉曜向東征討石生,長安空虛,張駿便以田獵之名閱兵練武,將襲秦、雍,以報兵敗之仇。

    理曹郎中索詢諫道︰趙主劉曜雖然東征,劉胤尚留守河西,若依氐、羌輕騎抵御,勝負難以逆料;若趙主再西來拒戰,我將危矣。近年戰亂頻繁,兵馬掠都,外有饑弱之民,內財耗空,此豈殿下所謂愛民如子哉?

    張駿聞諫,低頭說道︰卿盡忠言規勸,深合孤願。

    敬以羊酒,遂罷東征,專務生產耕牧,與民休息,國力得又漸盛。西域諸國紛紛來朝,進獻汗血馬、火浣布、摯牛、孔雀、大象,以及各種珠寶珍奇二百多種。

    便在此時,西域長史李柏入報︰戊已校尉趙貞復起,為亂隴西甘涼,臣請發兵擊之。

    張駿準奏,派兵前往。未料很快邊報傳來︰我軍反被趙貞擊敗,軍馬損折甚眾。

    諫官請誅李柏,以謝陣亡將士家屬。

    張駿說道︰孤謂漢武帝誅殺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可免其死,專論失誤之罪。

    李柏涕泣謝恩,眾臣群心悅服。

    張駿在新鄉閱兵,狩獵于北面山野,順勢征伐軻沒虜,將其擊敗。群僚勸進為涼王,依魏武帝曹操、晉文帝司馬昭舊例,張駿雖然不從,然而境內之民皆稱為涼王。

    百官又奏請冊立世子,張駿從之,立子張重華為世子。

    當時因關中道路不通,張駿遂派治中從事張淳向成漢稱臣,請求借路蜀中,呈送表章到京城建康。張淳博學多才,雄于舌辯,領命前往成都,來見漢主,呈上涼主國書。

    鏡頭轉換,西川成都。

    成漢武帝李雄見涼州主動請降,不由大喜,于是便問張淳︰涼州之主意志如何?

    張淳早知李雄與南氐楊初有仇,于是借此勸諫︰南氐楊氏無理,屢為邊患,陛下若欲征之,我主願為北藩接應。兩國合力,則可席卷三秦,東靖許洛,掃平燕趙,迎二帝靈柩于平陽,還晉天子歸洛邑。此霸主之舉,千載一時之機也。我主所以不遠萬里,遣下臣冒危前來投誠,是因陛下義名遠揚,必能同情我主為晉室效力也。天下大善相同,請陛下思之。

    李雄以為是離間之計,心中不悅,佯作稱善,卻欲將張淳棄于東峽,令野獸食之。

    成漢朝臣橋贊獲知主公心思,秘將此事告知張淳,請其早為防備。

    張淳于是求見李雄,再下說辭︰我主確因陛下能戮力于王室,全人美節,故命臣萬里為使,遠涉不毛,前來奉獻。陛下若果欲殺臣,當公行于市,宣之于眾,謂涼州不忘舊義,借路通使晉帝以表忠誠,其主聖臣明,我故殺之,以使威名遠揚,天下畏懼。若密殺臣于江中,則威刑不能顯,何足聲揚功業,示于天下哉?

    李雄故作大驚︰哪有此事!孤實欲將釋先生歸于河西。

    司隸校尉景騫上前進言︰張淳乃世之壯士,陛下應將其留于蜀中任職。

    李雄說道︰壯士何能被他人留用?今姑釋其歸。

    于是贈以厚禮,送張淳回去。

    張淳回報張駿︰成漢天子肯予借道通表。

    涼王聞報大喜︰既是如此,卿可招募士卒,護送表章自巴蜀前至建康。

    奏表送到建康,晉廷大為嘉賞,下詔厚慰張駿。

    畫外音︰張駿由此磨礪節操,勤于政務,遠近之人頌為賢君。自張軌到涼州後,天下大亂,軍隊從無安寧之時,惟張駿為涼州之主,境內逐漸平定。大將楊宣率軍西越沙漠,遠征龜茲、鄯善,西域諸國咸服,鄯善、焉耆、于闐王皆派使至姑臧貢獻,願奉涼州為宗主。

    鏡頭轉換,按下涼州,復說後趙。

    後趙九年,中山公石虎引軍襲擊鮮卑代王紇那,紇那兵敗,遷都大寧以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因拓跋郁律之子翳槐居住其舅賀蘭部,紇那派人前往求援,遭到賀蘭大人藹頭拒絕。紇那大怒,遂與宇文部共擊賀蘭部,三戰未能取勝。

    賀蘭部及諸大人共立拓跋翳愧為代王,紇那勢窮,奔投宇文部。

    翳槐為防宇文部來攻,遂派遣其弟什翼犍為質,前往襄國與後趙修好,以為聯盟之國。

    後趙石勒同意結盟,正逢自己稱王十年之期,始建年號,稱為太和元年。

    四月,後趙大將石堪攻打宛城,東晉南陽太守王國不戰而降。石堪不肯罷兵,遂又乘勝揮師東進,攻打祖約之軍于淮上。

    祖約部將陳光私通石堪,為其內應,入府來擒祖約。因閻禿容貌極類祖約,陳光誤擒之,祖約則跳牆逃匿,幸名于難。

    七月,石虎率眾四萬進攻前趙河東,應者五十余縣,隨後又攻蒲阪。

    劉曜聞報大怒,乃派劉述征發氐羌之眾,駐守秦州以防張駿、楊難敵,自率水陸大軍,前來援救蒲阪,誓欲生擒石虎,以報前番兵敗之仇。

    八月,二趙大軍激戰于高侯。

    石虎不敵劉曜大敗,石瞻被殺,後趙軍枕尸二百余里。石虎逃奔朝歌,劉曜乘勝追擊,分遣諸將進攻汲郡、河內。

    後趙滎陽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等望風投降,由此襄國大震。

    此年有天竺僧人慧理游方至于武林山,見其飛來峰嘆雲︰此天竺靈鷺峰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

    于是在此大建佛寺,其中所建靈隱寺最為著名。

    石勒聞報石虎戰敗,不由大驚;又逢愛子石斌暴亡,以至悲涕不息,連日不出宮門。

    程遐入奏︰近聞有天竺異人帛氏,名喚佛圖澄,少學道術,功力通玄,能起死回生。當初陛下屯兵葛陂,郭黑略曾將其薦與帳下,主公何其忘之!今何不召來,令救殿下復活?

    石勒驚喜問道︰此人現在何處?

    程遐答道︰現在城外雲游,既可召而致之。

    石勒于是收淚,急令人往城外召之。

    鏡頭閃回,敘述佛圖澄來歷。

    佛圖澄生于天竺烏萇國,九歲出家,兩度到賓學法,回來時便稱已經得道。

    永嘉四年,佛圖澄東至洛陽,時年七十九歲。能誦經數十萬言,善解文義,雖未讀中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無能屈者。

    天竺、康居名僧佛調、須菩提等,不遠數萬里足涉流沙來從受學;中土名德釋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來听講說。門下受業者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幾及一萬。

    佛圖澄潛居草野,平生酒不逾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並以此教授徒眾。

    永嘉六年,石勒屯兵葛陂。佛圖澄因大將郭黑略引薦得見石勒,勸其少行殺戮,經其勸解而獲免死者十有八九。

    閃回結束,書歸正文。

    使者奉命出城,果然在郊外荒寺尋到佛圖澄,隨說以趙王有請。佛圖澄也無甚架子,便隨使者至府,上堂禮拜趙王。

    石勒問道︰聞卿乃當世活佛,昨日孤愛子石斌暴病身亡,未知復能救乎?

    佛圖澄合什︰死生由命,禍福在天。既請公子至堂,便知是否可醫。

    石勒聞听能治,遂令將石斌尸體抬至堂上。

    佛圖澄將尸體上下內外仔細看了,略一點頭,自袖中取出一根楊柳枝來,索清水一缽,以柳枝沾缽中清水灑于尸身之上,一面念念有辭。

    頃刻念罷,上前執石斌之手,喝道︰此時不起,更待何時!

    石斌應聲而起,片刻即甦,懵懵懂懂,不知身在何處,發生何事。

    石勒驚喜不置,使石斌及宮中諸子一齊拜謝佛圖澄,並當即拜為國師,令有司即刻起造寺觀,使與佛圖澄居之。

    寺觀即成,復使諸子同居寺中,請佛圖澄教誨照拂,此後國中凡有機密大事,亦必咨詢。自此之後,佛圖澄對石勒國政大事多所輔導,石勒事澄甚篤,有事必諮而後行。

    畫外音︰佛圖澄在趙國推行道化,在其所經州郡建立佛寺凡八百九十三所。弟子釋道安博學多才,通經明理,所注經理淵富,妙盡深旨。僧朗少事佛圖澄,碩學淵通,苻堅、慕容德、姚興對于朗公皆很尊敬。後趙兵部令徐沖之女安令首,亦從佛圖澄受戒,博覽群籍,思致淵深,從其出家者二百餘人。

    襄國有年大旱,城塹干涸,坼如車轍。石勒問佛圖澄︰我師可有良方,治此大旱?

    佛圖澄說道︰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今往敕語,水必可得。

    于是率領弟子數人至泉源,坐于繩床之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如此三日,泉水泫然微流,一條小龍長五六寸許,隨水出來。不久其水大至,隍塹皆滿。

    佛圖澄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用麻油摻合胭脂涂在掌中,千里之外事物可全部顯現,就如面對一般,不差毫厘。又聞塔鈴之聲可斷凶吉,無不靈驗。

    鏡頭轉換,復說二趙戰事。

    石虎敗退朝歌,劉曜復引眾回攻石生于金鏞。石生緊閉城門,固守不戰,一面使人回襄城求救。劉曜令眾軍決開千金�~蟺蹋  喑牽 降廝 釗摺br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石勒接到石生急報,便欲親自引兵,出京迎敵。

    程遐諫道︰大王不可輕離,宜命他將往救。

    石勒卻問記室參軍徐光︰他人皆謂劉曜銳不可當,孤獨不以為然。昔劉曜為將時帶甲十萬,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師老卒怠。以孤初舉銳兵擊之,則一戰而擒。今若洛陽不守,劉曜必自河北席卷而來,則我大事去矣。孤今欲出京與其決戰,親斬其首,賢卿以為如何?

    徐光揣摸上意,施禮答道︰劉曜乘大勝之勢而不能進臨襄國,反而圍攻金鏞,此其無能為也。兵法雲“懸軍三時,亡攻戰之利”。以大王威略臨之,彼必望旗奔逃,敗不旋踵矣。如今之機所謂天授,授而弗應,禍必攸集。大王若御駕親征,則平定天下,在此一舉!

    石勒听罷心花怒放,大笑道︰先生之語,乃某平生之志也!

    笑罷,轉身又問佛圖澄︰我師以為此戰勝負如何?

    佛圖澄答道︰必擒劉曜,不必問也。

    石勒精神大振,遂親引大軍五萬出離襄城,前來與劉曜決一死戰。

    字幕︰晉咸和三年,冬十一月。

    石勒發兵,乃使內外戒嚴,傳下將令︰命石堪等將會兵于滎陽,石虎進據石門;某自統步軍四萬,西濟千金�j還卜 罰 Х蹶住br />
    大軍既發,不則一日到達成皋。

    石勒下令安營扎寨,謂徐光道︰今劉曜若盛兵于成皋關上拒住我兵,乃是上策;若是阻住洛水,乃是中策;若坐守洛陽,則必為我所擒耳。

    徐光贊道︰殿下用兵,雖孫吳在世,亦不過如此。

    十二月,後趙諸軍集結于成皋,不見劉曜設防,石勒遂命軍隊迅速開至洛河。當時正是隆冬季節,千金��飧純  鞅╴耍 販縟緄叮 芫】啻Γ 納寡浴br />
    徐光進言︰千金�捸@緦鞅 私閱訊桑 蝗緇鼐 創涸僬健br />
    石勒在馬上揚鞭道︰我師佛圖澄曾言,此戰定擒劉曜,公休亂我軍心。

    徐光不敢再言,于是揮軍大進。至于千金�U保 鋈謊捫 噠眨 繽 舸海 穎∪冢 繽@訟  忱珊印br />
    可煞作怪!三軍剛剛渡過,狂風復又大起,河水復合,又瞬間結為堅冰。

    石勒大喜,以為神靈相助,乃改其地名為靈昌津。引軍急進至成皋關內,見劉曜果無守兵在此,石勒不由以手加額,說道︰此乃天助我也!

    傳令軍士卷甲餃枚,詭道兼行,出于鞏、訾之間平野,排列陣勢已畢。

    劉曜聞報,不料石勒竟敢于此隆冬之時自引軍來,直鬧得手忙腳亂,忙令撤金鏞之圍,陳兵十萬于洛西,南北十余里,聲勢浩蕩。

    石勒見對方臨水陳兵,對諸將大笑道︰我可提前賀勝慶功矣!

    于是親率步騎四萬,至洛水之北列陣,然後傳令︰石虎引軍一萬,直攻前趙中軍;石堪引精騎二萬,擊其前鋒;某自為後應。只許前進,不許後退!

    一聲令下,三軍齊奔,勢若奔雷。

    劉曜聞說石勒三路兵至,不由大驚,急使平先領兵二萬為先鋒迎敵,自統大軍後應。

    平先領命,率軍鼓勇而進,與石堪軍相遇,列開陣勢,各自出馬對陣。于是大戰于西陽門,從辰時直到午時,連斗百余回合,不分勝敗。

    二將正酣斗間,平先忽听左側大亂,從馬上回頭看時,只見一彪人馬自閶闔門殺來,為首者金甲寶刀,正是後趙皇帝石勒親來夾擊。

    平先大驚,部下三軍亦無戰心,各欲自尋逃走之路。

    石堪本要落敗,忽見主公親至,憑添十分精神,拼死纏住平先,令其無法指揮三軍。

    正在危急之際,忽聞鼓樂大震,笙管齊鳴,自山後閃出一隊軍馬,截住石勒去路。

    石勒就馬上看時,見對面門旗開處,一隊儀仗馬馳出,打龍鳳日月旗,四斗五方旆旄,金瓜銀鉞。黃羅銷金涼傘蓋下閃出一將,身穿黃金鎖子甲,腳蹬無憂履,胯下逍遙馬,手端描金畫桿戟,晃晃當當來至陣前,正是趙漢皇帝劉曜。

    原來劉曜嗜酒,聞石勒到達,臨出戰時又喝酒數斗而出,故此騎乘不穩,晃晃當當。

    石勒好笑,以手中寶刀指而罵道︰弒君逆賊,背主家奴,尚有何面目前來見我!

    劉曜大怒,也不與左右諸將招呼,縱馬上前,擺大戟向石勒便刺。

    石勒身後突出副將李豐,挺槍來迎,一槍挑中劉曜左腕,大戟落地。劉曜回馬便走,三軍潰敗,李豐與石堪並肩齊上,只望著金盔金甲緊追不舍。

    劉曜逃至石渠,因地上堅冰打滑,坐騎蹉跌倒地,摔墜于冰上。劉曜身上甲重,數次爬不起身,被石堪追及,上前執拿。

    石堪看那劉曜身上,竟然被創十余處,其中貫穿傷三處,皆在逃跑時為亂軍所刺。于是生俘劉曜,與李豐一起押送,來見石勒報功。

    此戰石勒大獲全勝,斬首五萬余級,俘虜不計其數。前趙太子劉熙聞說皇帝被俘,遂率洛陽城中百官及家屬余眾,打開城門,奔走還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石勒對劉曜說道︰你若寫信給太子劉熙,勸其投降,我便可饒你不死。

    劉曜此時酒醒,悔之不及,于是寫道︰我兒宜與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

    石勒覽書大怒,遂殺劉曜。

    畫外音︰前趙建國二十六年,歷劉淵、劉和、劉聰、劉粲、劉曜五帝,就此而亡。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復說江南。

    東晉咸和三年九月,陶侃下令各路聯軍,向叛軍展開反攻。

    此時甦峻部將匡術將京師百官家屬禁于石頭城後苑,不令百官稍出。

    光祿大夫陸曄及弟陸玩前來游說匡術︰今驃騎大將軍已死,將軍尚為叛軍守耶?陶、溫二公一旦破城,則將軍滅族矣。不如奉帝歸降勤王之師,反為功臣。

    匡術深以為然,于是舉兵以苑城歸附討叛聯軍,率百官皆赴西軍大營。

    劉超、鐘雅聞百官皆走,謀劃奉成帝出石頭城以赴西軍。卻因謀事不密,被甦峻之弟甦逸得知,即令任讓率兵入宮,收捕劉、鐘二人。

    成帝抱持二人不放,哭謂任讓︰公還我侍中、右衛,勿令殺之。

    任讓不听,自成帝手中奪過二臣,揮刀殺之,復將成帝幽禁。

    溫嶠既殺甦峻,遂遣冠軍將軍趙胤引兵一萬,前來攻打歷陽。

    祖約此時部眾離散,守城不住,只得率家眷棄城北走,渡過淮河,來投襄國趙主石勒,並請發救兵,意欲復奪歷陽。

    石勒準納祖約之降,但因前趙余部未靖,故不從其借兵之請。

    與此同時,趙漢太子劉熙已經逃回故都,因深恐石勒軍馬再至,便與南陽王劉胤商議︰我欲謀西保秦州,投奔上,如何?

    南陽王未答,尚書胡勛諫道︰天子雖崩,喪師損眾,但我境土尚且完整,將士不叛。石勒兵若再來時,當並力拒之;若不能拒,走未晚也。何故敵蹤未至,而先謀逃竄耶!

    劉胤大怒道︰胡勛阻撓眾謀,請太子下令斬之。

    劉熙遂斬胡勛,率領百官出奔上。境內諸鎮聞之紛紛棄逃,關中由此大亂。

    長安守將蔣英、辛恕因見太子西逃,遂率眾數十萬請降于後趙。趙王石勒大喜,派石生引兵前往受降,駐守長安,以圖西進。

    次年八月,前趙南陽王劉胤率眾數萬進攻長安,各地戎夏之眾亦起兵響應。石生率眾堅守長安,劉胤久攻不下。

    九月,石虎奉命率兵來援,激戰于長安城外,與城中石生內外夾擊,再次大敗前趙兵,並乘勝西進,攻陷上。

    上城破,遂擒殺劉熙、劉胤,及王公卿校以下三千余人。石勒下令,遷徙前趙台省文武、關東流民、秦雍大族九千余人至襄國,坑殺屠各族眾五千余人于洛陽。

    前趙至是徹底滅亡,將漢主劉淵所創基業傾覆一空,令人喟嘆。

    此時在隴西略陽秦州刺史府中,略陽公蒲洪正襟危坐,向其恩師諸葛靚問計︰聞說前趙被後趙所滅,我當如何行止?

    字幕︰蒲洪,字廣世,略陽臨渭人,部落小帥蒲懷歸之子,家族世代為氐族酋長。

    諸葛靚今年已八十四歲高齡,見蒲洪相問,捻須微笑道︰今當潛龍勿用之時,休露沖天之志。石虎將來河西,子可暫時屈身歸降,待其毀亡,則是你父子飛龍在天之時也。

    其後不久,後趙大將石虎果然率軍來攻河西,大破羌族集木且部,俘虜數萬人,秦州、隴西全部平定。蒲洪乃奉恩師意旨,舉全族請降于石虎。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華夏真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夏真相集》,方便以後閱讀華夏真相集第二十九集 二趙相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夏真相集第二十九集 二趙相攻並對華夏真相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