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末,巨星相繼殞
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左史丘明七十七歲,因讀書著作勤奮過度,導致目盲,辭官回
又于故鄉創立左史書舍,開始編纂《國語》,記述數十年來見聞,諸候要事,及君臣間興衰得失策《國語》乃為中國首部國別史,與《左傳》珠聯璧合,可謂史界雙
左丘明子名左瞻,精通儒道,學識淵博,品德高孫名左啟,同樣博學多才,終身以為魯國大四代孫左誠超凡脫俗,才華出眾,歸隱不
王莽新政時,曾召集天下學者為其所用,左丘明十五代孫左起曾受招左起不願為王莽效力,又懼遭其加害,于是改姓為丘,逃到陶陽,終隱居不其後代便以丘為姓,其實與左氏乃為同宗共又有山東肥城石橫都君邱氏,也以左丘明為其先
清雍正朝為避孔子名諱,丘氏奉旨加上“邑”旁,便即為北齊《魏書•地形志》及唐朝《元和郡縣志》,都記載左丘明墓遺址與都君吻
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1在孔子逝去二十八年之後,一代史聖左丘明逝世,壽止于一百零五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創始人,向被史學界推為中國史學開山鼻祖,更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其與孔子為同時期人,較孔子年長四歲,二人關系密
鏡頭閃回,數十年
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懷坦蕩,深得魯侯定公器
魯定公欲命孔子為司徒,未找三桓商議,先問左丘明意
左丘明︰孔子,當今聖人聖人當政,庸才則必失主公若用孔子,卻又議于三桓,豈可得乎?
魯定公︰卿何知三桓定然不從?
左丘明︰昔有周人,喜毛裘,復愛肉欲為皮裘,議于狐狸,索其皮毛;欲辦牲祭,又謀于牛羊,索要其話猶未完,狐狸及牛羊皆遠奔藏則五年毛裘不成,十年牲祭未原因無他,謀于對象非主公欲命孔子為司徒,卻議于三桓,此與狐狸謀皮,牛羊謀肉,同一理
魯定公大悟,遂不經三桓同意,直接任命孔子為司徒,參與魯國之
為纂修史書,左丘明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查閱檔案經回魯之後,孔子撰寫《春秋》,左丘明則據《春秋》而作《春秋左氏傳
魯國是周公封地,保存前代多種禮樂文獻,向稱禮樂之西周亡後,周文化在西方諸國蕩然無存,卻在魯國保留完左丘明既為魯國太史,掌握豐富文獻資源,以成《左傳》史學巨《左傳》是謂左丘明史官生涯最大成就,亦是華夏文明不二財
左丘明去世當年,是為秦厲共公在位二十六
便在此年,秦厲公突然發兵征伐蜀國,襲擊南
蜀人不備,一時張皇失措,丟失南鄭,遂退守劍門險關危隘,以阻止秦人繼續向南進秦人偷襲南鄭得手,始命左庶長在南鄭修築城牆,並以重兵把
其後十余年間,蜀人不斷集結兵力反攻,終將南鄭收南鄭爭奪之戰本是古蜀國自衛反擊戰爭,但依《史記》所載,卻稱此為“南鄭反其實有誤,不當以此三字為
鏡頭閃回,重溫古蜀王國由來,前世今生,以明其歷史沿革,滄海桑田變
古蜀人未建國時,是從岷江上游所興起土著部
蜀地上古文明,可分為前後五個時期,乃是蜀山氏時期、蠶叢氏時期、柏灌氏時期、魚鳧氏時期,以及開明氏時
畫外音︰蜀地文明在先秦時期,迥異于中原文化;蜀地部落,亦大不同于中原奴隸制諸侯邦“蜀”字由來,最早發現于商代甲骨文中,象形為一條大眼蠶蟲,是指所有蛾、蝶類幼蟲,即是野《說文解字》︰蜀,葵中蠶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 《詩》雲︰ 者 者,幼蟲蠕動之武王伐紂之時,蜀人曾經出兵相但關于蜀國歷史,先秦文獻中皆無詳直到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始載蜀國史
商周春秋時期,古蜀王國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戰國時期,蜀國向北保有漢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東據有嘉陵江以東地區,成為西南大
未有蜀國之前,先有蜀山氏部族,生活于岷山之中,故又稱岷山
黃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生子高陽,是為帝嚳,封其支庶于蜀,世為侯禹會諸侯于涂山,諸侯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
夏桀十四年,命扁率師征伐岷山氏,岷山氏獻二女琬、琰于桀,導致妹喜失岷山氏之後,約于周平王東遷之初,復有蠶叢氏,乃是古蜀國第一位國
又有傳說,蠶叢乃是首個馴養家蠶者,則蠶叢生活年代遠早于周,當為商代早期部落首蠶叢死後,蜀人為其建造石制棺三星堆出土青銅縱目面具,可能便是蠶叢形
蠶叢氏統治蜀地數百年,柏灌氏取而代之,史書中對其記載較西漢楊雄作《蜀王本紀》,說蜀王先名蠶叢,後名柏灌,後名魚柏灌氏統治蜀地,維持數百年之魚鳧氏繼柏灌氏之後治蜀,進入農耕社
三星堆古城營建于商代初期,是為魚鳧王統一蜀地之後所三星堆遺址所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海貝、象牙,表明此時古蜀國正處于鼎盛時古蜀文明神巫色彩濃厚,甲骨文中多次提至商朝晚期,魚鳧氏被來自南方之杜宇氏取
傳說杜宇從天而降,其妻名利,從江源井中冒杜宇帶族人以武力推翻漁鳧氏統治,自立為蜀周武王聯合庸、蜀、羌等西土八國伐商,則其中蜀國之便是杜
周朝建立次年,武王姬發冊封杜宇為蜀王,準予建都立于是蜀王率其部落自茂汶盆地東遷至廣漢平原,在今溫江萬春鎮建魚鳧城,成立杜宇氏蜀古蜀國自此開始,便由原始氏族公社制進入奴隸制社會,杜宇乃是奴隸制古蜀國首位君王,史稱為蜀望
杜宇年老之時未傳其子,而將君主位禪讓給同姓族人,時為蜀國相杜
據傳說,杜靈實為荊州鱉精,死而復生,化為人形,至古蜀國為
當時洪水泛濫,蜀國四面環山,中間盆地,水流不鱉靈鑿穿巫山,引導水流向東,形成今之長
望帝杜宇因其功高,便即傳位于杜靈,自己入山修道,死後化因此鳥乃杜宇所化,又叫聲鵑鵑,故名杜
杜靈既為蜀王,建都郫邑,號開明帝,又曰叢
叢帝傳子盧帝,稱開明二世,曾攻秦國至盧帝之子開明三世稱褒子帝,西征青衣羌、又向南征服獠棘,使得蜀國疆域大大擴展,超過杜宇時
約公元前六世紀,開明五世在位,築城為都,號曰華傳至九世,終遷成
秦厲共公二年,秦、蜀之間始通聘
二十六年,秦命左庶長在南鄭漢中)築城,蜀軍退入劍門關據
此後,古蜀王國與秦國之間就漢中地帶,展開長達百余年沖突較可見在戰國早期,古蜀王國軍事力量甚為強大,並不遜于中原諸侯強
修建南鄭同年,秦厲共公又伐關中平原東部重鎮大荔,乃為古芮國及同國所于是攻而取之,于此設臨晉縣,是為大荔縣建治初
及至次年,亦即周貞定王十八年,越王發兵滅繒國位于今山東省蒼山西北,百余年前曾為莒國所滅,後又復國,至今終被越國滅
此時晉國韓、趙、魏三卿,瓜分智氏封
趙氏獲利最多,得到晉國北部大片土地,並向東越過太行山,佔有邯鄲、中魏氏與韓氏在趙氏封邑之南,魏氏偏西,韓氏偏
魏氏西隔黃河以鄰秦國,北依呂梁山以臨趙氏,東連王屋山以依韓氏,南越中條山及黃河而臨陝地,被裹在晉國西南一雖然易守難攻,但也被就此壓制封鎖,難以向外開疆拓魏駒由此,憤憤不又四年,魏桓子薨逝,因長子早亡,傳位于長孫魏
周貞定王二十一年,範蠡八十八歲,已居宋國陶邑今渮澤定陶區)二十此地位于天下之中,範蠡居此,操師尊計然所授經濟之術治產,積資又成巨
洛陽人白圭,受範蠡薄利多銷之教,得其經商訣竅,經營“下谷”之類生活必需豐年收糧時,其價高于市場;歉年出售時,又低于市如此加速周轉,積著率歲倍
範蠡︰凡經商者,須按天時變化,此謂時斷;又須選擇貿易對象,此謂智兩斷結合,于中取利,則無有不成功
白圭︰何為時斷?
範蠡︰蓋農業收成,必與氣候有關;天時循環,豐歉也有循此謂時
白圭︰何謂智斷?
範蠡︰利用豐、歉價格差異,可得兼倍收此謂智
白圭再拜受教,以此行之,數年便為魏國首富,被世人稱為“商祖
又有魯國窮士,名喚猗頓,聞說陶朱公甚富,往而問
範蠡︰子欲速富,當畜五
猗頓︰何謂五稼?
範蠡︰乃指母馬、母牛、母羊、母豬、母狗
猗頓大悟,再拜而十年之間,獲息不可勝計,從此成為豪富之家,馳名天
六月十九日,家人盛開筵宴,為陶朱公大辦八十八歲壽範蠡居中高坐,鶴發童顏,腰直背挺,耳聰目明,開懷暢飲,兒孫繞膝,滿座盡
此時發妻越盈,亦已八十有余,其發如墨,齒如扁貝,並無一顆脫落,與家主夫君並肩而坐,笑顏如
此一場酒,直從午間飲至申時,家人已喝倒一半,陶朱公依然興致不減,呼盧不
越盈忽然變色,以箸敲案︰老不死,適可而止,便是正何必直待日薄西山,非在兒孫輩前丑態盡出耶!
陶朱公聞言猛吃一驚,抬望戶外,見樹影東斜,嘻笑道︰小師妹,老乞婆,此言是可不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之人?時已至矣,吾將去
于是嘻哈不絕,離席而
家人以為其必是回後院寢臥安睡,也自無人在
直待次日辰時,不見二老出庭,這才著遂差老僕往臥室察看,才見主母越盈已坐化榻上;家主陶朱公卻已不見,就此不知所
陶朱公其實走猶未遠,只在定陶往北八百里外,今河北保定曲陽縣,羊平鎮黃山之自昨日壽宴之上被老太婆說了幾句,就此大徹大悟,于是離席出府,趁著酒興,施開道家妙法,喚作“陸地飛行之術”,端地是日行千里,兩頭不見星
未到次日午時,已立身山顛之上,閃入松林之
是時陽光酒落林間,便如灑下一地金錢,只見一個紫袍道裝老者手柱黎杖,立在松下,傍有一塊大石,石傍又有一台,上置美酒一壺,鹿脯一肘,酒盞成
那老者听聞腳步之聲,緩緩轉過身來,笑道︰陶朱公緣何來遲?
範蠡看清來者,卻是舊日函谷關尹喜,又驚又喜,揖首作禮︰我道是何人?原來是師叔駕到,失禮至甚,罪過,罪過!
關尹喜見範蠡認出自己,笑道︰我與陶朱公同為道子何以師叔尊我,自謙如此?
範蠡︰前輩年長,且是老子門徒,我師計然亦則前輩不是師叔,又作何解?
關尹喜大悟︰賢契原來是計師兄傳人,這便是
于是重新敘禮,分坐于青石兩關尹喜就袖中掏出《道德經》來,遞與範蠡︰我師西去之時,命我于今年本月今日,于此處等待陶朱公來,將此經傳卻未料竟是計師兄賢徒,並無外人,那便正好,所謂肥水不留外人之田
範蠡雙手接過,將手一那書卷便化作一只仙鶴,飛上枝頭停
關尹喜笑道︰陶朱公居官為相,領兵為將,經商以至千金之富,修道又能通玄,真天地之間奇才,貧道萬不能趁此無聊,何不手談一局,快意人生?
範蠡︰長者之命,敢不依從?只是無枰少棋,師叔莫非欲要舌戰?
尹喜︰若要舌戰,豈不辜負此鹿脯仙釀?
說罷,將壺中之酒斟入玉盞,頓時香氣四溢;又就盤中扯下一塊鹿脯,遞予範蠡,自己也撕一塊,分吃對
範蠡一邊飲酒吃肉,一邊心下訝異,不知他要如何對
尹喜莫測高深,放下酒盞,對面前青石用袖一那巨石便即平展光滑,如同桌又伸指凌空虛劃,縱橫各十九筆,那石案上就現出一面棋盤,深入盈分,如琢似
範蠡喜悟,遂伸手向後,就地上抓起一把黑石,在掌心中輕輕撫弄一番,再置于對方案角,便成扁圓黑子;又捉一把白石,以道家真功撫摸,瞬間便成白子,放置自己案
黑者全墨,白者全白,皆都晶瑩如玉,閃閃發亮,望之可
兩位仙翁面面相覷,各撫掌大笑,于是吃肉喝酒,開懷對
尹喜見陶朱公讓于自己執黑,也不客氣,信手拈子,下在乾宮四四之位;範蠡知道師叔客氣,順手應以白子,下在艮位,橫三縱二人一來一往,便即攻守連環,漸漸入
不料此時,山上下來一位樵子,路過松林,窺見有二翁著弈手談,大感興味,亦便走近,將斧頭及柴捆放置松下,袖手旁
不料只這一盤棋局,山中不知歲月,人間不知數十春秋,已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那樵子只顧貪看仙著棋路,渾然不知身旁樹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局未終,腳下敗葉已經沒踝,松下柴捆復變樹叢,斧柄已經朽不能
中國歷代皆有樵子入山遇仙,觀棋以至爛柯傳說,此為最早版
尹喜與範蠡一局棋罷,黑子只爭白子半目,終為雙活之局,下個平
日光已暗,晚霞滿山,樹林遍披黃金之壺中之酒方盡,盤中鹿脯將尹喜略數棋目,哈哈大笑,將手一招,滿枰黑白子皆入袖剛要起身,忽見枰傍樵子,不由大
範蠡回頭,看到樵夫,暗道不于是問道︰樵子何來,怎地誤入此處?
那樵子被問,回過神來︰小兒本是山下容邑趙家村人氏,姓周名咸,世代務因七日之後便是小人婚期,故入山打柴伐木,以備辦理宴席之未料巧逢二位松下弈棋,貪看仙家妙招,竟忘歸途;兼且沖撞仙翁,有失回避,死罪,死罪!
說罷,便要回身挑柴下忽見柴捆無蹤,斧柄柯朽,只余斧
樵子大驚道︰此事為何?這可真是奇哉,怪也!
尹喜搖頭︰原來如豈非天意?只是罪過不小,有虧此位周
那周姓樵子雙眼發呆,不知他所念何
範蠡笑道︰雖是罪過,但此等緣法,亦非常人所能遇此位樵哥,我來問你,據你方才所雲,說要七日之後成你妻可是趙家之女,父名茂才,女喚芝女?
周樵大吃一驚︰我家之事,你卻怎生知道?
話未說完,繼又大喜︰原來你二位,果真便是神則就請仙翁為小人佔算一番,我當有幾子,可有富貴之份?
範蠡搖頭苦笑︰你有二子,乃是孿生;長名王詡,次名王富貴之份全無,但有悟道修仙之緣,皆為開派祖師,萬世揚
周樵笑道︰修仙悟道,萬世揚名,那敢自小人有一事不明,請教仙翁︰因何某為周氏,妻為趙氏,二子卻都姓王?
範蠡笑道︰因你二子徒眾,皆是帝王之師;且今乃周室天下,周即王
尹喜暗中扯了範蠡一把,對周樵道︰天機杳遠,運數幽深,豈是你一介凡夫俗子所能預知者?你看這日頭將落西山,再不還家,只管于此聒噪,恐便不能下山
周樵道︰仙公說的
于是彎腰揀起斧頭,別在腰中,尋路下山而
時至黃昏,樵夫下山回村,驚異發現,滿村皆是生人,更無一個相
還至自家門前,又見房倒屋塌,哪里還是去時模樣?但看殘垣斷壁,門首石檻,卻又正是自家院宅,並無差于是百思不得其解,將身坐到斷牆之上,捶胸拍腿痛
不過片時,便有一群村民前來圍觀,皆都不知此人何來,在此痛哭何
忽然一個七旬老叟上前,一把將周樵扯下斷垣,叫道︰你不是我兄周咸?怎生一去五十年不回;即便回來,卻還是五十年前模樣?
周樵止哭,拭目詳觀,見來者依晰便是族弟周丙模樣,卻已老態龍種,不成樣
于是驚道︰我早上入山砍柴,日落之前而歸,說甚麼五十年前?你怎生變成這般模樣?我母何在,族人又都去向何處?
周丙奇道︰說甚麼早出晚歸?我看你不是見到神,便是遇到鬼,被拘去五十余載!五十年前兄出門時,我族人都在為你籌辦婚事,誰知你一去不回,杳無音一年之後,伯母以為兄長必為野獸吞噬,便命我等為你下葬,豎起衣冠冢,發送已
周樵︰則那趙家之女,卻又如何?
周丙︰趙家見你經年不歸,便要退婚,傳信命我與諸弟運回聘禮,欲擇婿另誰知嫂夫人倒是節烈,死也不肯改嫁,竟自雇上一台花轎,帶一婢女,嫁入我周
周樵︰我不在家,她卻嫁與何人?
周丙︰嫂夫人懷抱公雞,拜堂成
周樵︰既然如此,我妻何在?
周丙︰其為你生下一對雙胞孿生,就此死
周樵︰我不在家,其又如何受孕成胎,生下一對孿生嬌兒?
周丙︰兄長不知,且听小弟細細說懷抱公雞拜堂,期月之後,嫂夫人便除吉服喪,到你墳上哭誰知只因過于悲慟,哭昏過去,醒來後見淚水浸濕之處,竟長出粟谷一棵,一睫雙穗,顆粒飽
周樵︰那又如何?
周丙︰阿嫂將谷穗帶回家中煮食,未料便由此得
周樵︰既然得孕,復又如何?
周丙︰三年之後,我嫂方才生產,乃是孿生雙胎,皆為男
話猶未了,周樵已是目瞪口呆,听得痴
旁觀諸兒皆都七嘴八舌,叫將起來︰我知道,我知道!那是鬼谷雙子,鬼谷雙子!
周丙這才猛醒,知道此處說話不便,乃將從兒驅散,引兄長還于家遂命孫媳煮茶做飯,又喚孫兒拿個葫蘆,前往鄰村沽酒,以招待族
周咸心急如火,忍耐不住,不待茶水到口,便即問道︰我那孿生之子怎樣?今在何處?又怎地喚作甚麼鬼谷雙子?
周丙答道︰兄長休急,听我細細講來便嫂夫人乃是處女之身嫁入你家,既無丈夫,又因食墳頭之谷得孕產子,故此難以取名,便請姑婆命老伯母眼觀兩個孩兒,觸景生情,放聲大哭道︰“我兒死而為鬼,被媳婦精誠感動,墳生一睫雙穗,借以授孕我媳,以為我家傳宗接代既生鬼谷而生,便以鬼谷為名可”阿嫂從之,乃命長子為鬼谷托,次名鬼谷因其孿生,長相難以辨別軒輊,故村人皆並呼為鬼谷雙
話說至此,周咸早已淚流滿面,喃喃自語道︰怪不得!那兩個仙翁之言,靈驗至則我鬼谷雙子,及其母親何在?我老母又何在?
周丙嘆息一聲,將頷下白須往前一推︰兄長請看!弟我小你五歲,尚年邁至此,況老伯母乎?自你去後,伯母傷神過度,本來早就不支;多虧阿嫂節烈難得,毅然嫁入周門,殷勤照拂,這才又多活三其後雙子降生,伯母見孫思子,悲喜交加,竟于二佷滿月之日,撒手而去,也算心滿意
周咸︰可憐老娘!你二佷何在?
周丙︰至若二佷,卻是可憐!便在族人為伯母治喪之時,卻從山上下來一只斑 猛虎,將雙子連同襁褓,一並叼去,竄入山
周咸︰可憐我鬼谷雙子!則我夫人何在?
周丙︰阿嫂即刻瘋顛,追入山我等隨後追趕不及,只得回來!
周咸听罷,啊也一聲,哭道︰兒啊,我妻!
只哭得半聲,便覺胸中一口悶氣,伴隨一口粘痰噎住,往後便周丙大驚失色,急喚子孫入內,上前扶住,七手八腳救
周咸一口濃痰吐出,悠悠醒轉,嘻嘻笑道︰我在何處?噫!你等皆是何人,因何將我扯手扯腳?好不尊重!
說罷將身躍起,迅如猿猴,跑出村外,沒入夜色,再無影
鏡頭閃回,五十年
那斑 猛虎,正是陶朱公範蠡所遣,乃手下白虎童子,來召鬼谷雙子,以救戰國二百年劫難,使炎黃子孫重歸一統,華夏文明得以延至若山中一盤棋,世間五十年,都是仙家手段,縮光穿越之術,不必贅述多
白虎童子將鬼谷雙子叼回黃山,入至松林,天色剛剛放亮,一輪紅日將要噴薄而于是將雙子輕輕放在青石以上,抖身還復本相,卻是一個俊俏少年,玉樹臨
範蠡仔細相看鬼谷雙子一回,抬頭笑問關尹喜道︰師叔,你看如何?
尹喜笑道︰此二子生得一般無二,便是我仙家法眼,亦難分辨,況凡俗之人?我收其左,子授其右,也不必爭
範蠡︰如此,弟子便從師叔之師叔既受師祖五千言《道德經》,乃我道家根本,經世濟人之學,深不可測,得之必能縱橫天下,可以‘縱橫門’名之;弟子末學,除經濟商算,便是征伐之術,用兵之法,可以‘兵家門’名同稱‘鬼谷門派’,師叔以為可否?
尹喜︰善哉,如此分派最衛國朝歌城外,有山名謂雲夢,乃殷商龍興之地,我攜鬼谷托以居之,創縱橫門;此處黃山,乃三晉之屬,又是趙氏封邑,風水極佳,其勢正旺,子可與鬼谷賜留此,開創兵家門,你道如何?
範蠡︰師叔分派,敢不從命!
尹喜點頭,遂將鬼谷托抱于懷中,飄然而自此江湖之上,便出現一個道家大派,名曰鬼谷又分為兩門,一曰縱橫門,一曰兵家
三十年後,鬼谷雙子均已學成,各有絕藝在
關尹喜因授鬼谷托縱橫之術,是為通天徹地智慧,以文學辯才為主,命其名曰王詡,寓為言語輕忽,大話炎炎,卻又不著痕
鬼谷托︰師父,未知縱橫之術為何?
關尹喜︰縱橫之術有一曰數學,日星象緯,佔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變幻莫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辭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形神俱妙,超乎萬有,體合自
鬼谷托︰學會四術,卻有何用?
關尹喜︰四術學成,謀略無比,可稱謀
鬼谷托大喜,于是便以王詡為名,習學縱橫之術,達四十余
花開花落,光陰易轉眼之間,王詡在雲夢山鬼谷之中潛心學道,不知歲月,已至五十恩師關尹喜留書而去,不知所啟而觀之,乃為《縱橫家書》,共十三
十三篇名目︰首曰《捭闔》,次曰《反應》,三曰《內楗》,四曰《抵𥮴》,五曰《飛箝》;六曰《忤合》,七曰《揣篇》,八曰《摩篇》,九曰《權篇》,十曰《謀篇十一《決篇》,十二《符言》,十三《轉丸
陶朱公範蠡,則以鬼谷賜為徒,傳以武略,名為王
王鰲︰師父,因何喚我王鰲?
範蠡︰你門人弟子皆為王師,出將入相,故以王為氏;又取女媧娘娘昔斬鰲足,以頂天立地,寓為獨佔鰲頭,處處領先于人,斬將奪旗,故名為你有孿生兄長,是為王
王鰲︰既然鬼谷孿生雙子,弟子居次,不敢壓過兄長,可改“鰲”為“敖”,如何?
範蠡︰甚好,甚好,則你便稱王
歲月流逝,光陰如電,不覺王敖五十歲時,陶朱公範蠡忽坐化尸解,升仙離
臨終之時,亦給王敖留下一卷天書,名曰《鬼谷子兵法王敖啟書看時,亦是十三篇,內中詳解用兵之法,制勝之
首篇略曰︰縱橫捭闔,萬物之交言弭兵,不戰屈人,以戰止戰,才為上
次篇略曰︰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須審其情,定其
三篇略曰︰君主重用,將帥出仕,建功立侍君不用,卸甲歸
四篇略曰︰分分合合,是謂自破家殺身之仇,資源分配,易被人挑
五篇略曰︰遠近征伐,先權衡力量優征服上策,是靠實力威
六篇略曰︰各國或聯或抗,須全面籌聯此擊彼,須仗才智以斷,運用自
七篇略曰︰策劃國之重事,須揣測別國之揣測,乃是計謀根
八篇略曰︰主練兵者,關鍵在謀;謀是否成,關鍵又在于周
九篇略曰︰善霸天下者,須權衡天下各方力量,然後決
十篇略曰︰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
十一篇略曰︰凡要決斷,可依分析決難于決斷,可以佔筮決
十二篇略曰︰須賞罰嚴明,用賞公賞罰嚴明,無往不
十三篇略曰︰智者不用己短,寧用愚人之長;不用己拙,寧用愚人之
由是鬼谷雙子各就所學,分別乃為縱橫門及兵家門創派祖
七十歲後,鬼谷雙子開始分別立壇收王詡因善談禪機,故稱王禪老祖;王敖因武藝絕世,傲視天下,故稱王敖老
時有宋人墨翟,聞說鬼谷子在雲夢山修道練術,通天徹地,學問淵博,無人能及,于是尋找前來,求與王詡共修,切磋各自學王詡許之,于是便與墨翟一起采藥修
鏡頭閃回,敘說墨
墨翟先祖,是為殷商王室,乃宋襄公之兄目夷後目夷曾為宋襄公大司馬,後代失去貴族身份,降為平民,便以墨為
墨子約出生于周敬王四十年,或說四十四年,少年曾為牧童,又學過木其所制作守城器械之術,甚至高過匠門祖師公輸班,天下獨自為
因遠離老城七十里外而居,故自稱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
墨子文化知識高深,又身為工農下士,故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
三十歲之後,墨子決心離開故里,周游列國,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先祖榮于是足穿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游
墨子曾從師儒者,學習孔門儒學,稱道堯舜禹三王,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但因不滿儒家學說,而另創墨家學派,專與儒家對
墨子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言辭抨擊儒家學說,以及諸侯國君暴大批手工業者及下層士人由是產生共鳴,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墨家學
墨家宣揚仁政,倒與儒家相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與儒家相互對立最大學派,兩家並列為顯在當時百家爭鳴之中,有“非儒即墨”之
墨子行跡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並欲到越國,因事終未成行,但曾多次訪問楚國,獻書給楚惠楚惠王欲封墨子,墨子不
越王邀請墨子作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墨子以欲參與越國之政,實現個人抱負,越王拒墨子晚年至齊,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又不
畫外音︰墨子高于諸子百家之處,是其乃為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體系重要開拓者之其所創墨辯哲學,竟與古印度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並肩共立,被稱為世界三大邏輯墨家學術,不但自覺大量運用邏輯推論方法,以論證自己政治、倫理思想,且在中國邏輯史上首次提出辯、類、故等邏輯概念,並要求弟子門人將“辯”作為專門知識學由此墨家逐漸養成注重邏輯推論之傳統,並建立起首個中國古代邏輯學體
墨子精通機械制造,天下聞曾花費三年之功,精心研制出一種能夠飛行木鳥,成為中國古代風箏創始祖又曾用半日之功,制造出輜重車輛,可載重米谷三十石,是當時列國最好車輛載重量數倍,且運行迅速省力,經久耐用,為時人贊為鬼斧神
墨子並擅長守城,曾教導門人弟子︰當在守城時,為防止敵軍挖掘地道攻城,可每隔三十尺挖一井,並置容四十斗以上大罌于井罌口以薄牛皮繃之,人伏罌上偵听,便可監知敵軍是否挖地,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御敵之備可
此乃聲音共振機理,已被墨子于兩千四百年前所掌握,可見其人類歷史上首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綜合類學校,便是墨子在三十歲前所創,培養出大批各科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為天下興利除害,是其辦學宗
墨子幾乎諳熟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及工程建築制造技術,並有不少創在《墨子》一書中,曾詳細闡述懸門結構,城門及內外各種防御設施構造,弩、桔槔等各種攻守器械制造工藝,以及水道、地道構築技後世匠門,亦視其為
閃回結墨翟隨鬼谷子王詡在雲夢山同修數載,二人各有所本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