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二十五年,晉昭侯伯即位,封叔父姬成師于曲沃,人稱曲沃桓
曲沃桓叔名曰成師,晉穆侯之子,母親姜氏乃是齊國之穆侯七年,晉攻條戎,兵敗而歸,適逢姜氏生下長子,晉穆侯便為此子取名為仇,繼而立為太子,以示不忘條戎戰敗之三年之後,晉穆侯攻打北戎,戰于千畝,大獲全恰逢姜氏又生次子,晉穆侯因為此戰得勝,于是給次子取名為成晉國大夫師服聞此,便作預
師服︰君王為子取名,何其怪耶!太子名仇,懷恨之意;次子謂成師,成就大業之意雖名號自取,然事有其規,今嫡庶名反,晉國能不亂乎?
晉穆侯去世,弟殤叔奪佷之位自立,史稱晉殤太子仇出國逃亡,四年後率領徒眾襲擊殤叔,復奪君位,是為晉文文侯在位三十五年去世,子姬伯繼位,是為晉昭
昭侯即位,便將叔父成師封于曲沃,稱桓叔,以晉靖侯孫欒賓輔桓叔經營曲沃,規模大于晉國都翼城,違背周大夫師服見此,便入宮勸諫晉昭
師服︰臣聞立國之本,尊卑有序,上下有今桓叔國都越制,君臣本末倒置,曲沃日後必為禍害,大王宜預為之
晉昭侯︰此乃寡人家事,賢卿勿預
桓叔受封曲沃之時,已經五十八因有德能,在國中威望很高,故多有志士紛紛投曲沃地理優越,再加桓叔苦心經營,由此實力很快超過晉都翼曲沃桓叔于是欲望大熾,漸漸萌生篡奪親佷晉昭侯政權之
面對曲沃勢力擴張,師服再上奏章勸諫,晉昭侯又不
昭侯七年,大臣潘父弒殺昭侯,欲迎立曲沃桓晉國卿士大夫怒而起兵御敵,桓叔兵敗,退回曲晉人誅殺叛黨潘父,立昭侯之子姬平為國君,是為晉孝至此翼城與曲沃對立為仇,晉國實際已是兩個政權並
晉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去世,終年七十二歲,其子姬鱔繼位,史稱曲沃莊莊伯死後,子曲沃武公繼曲沃莊伯、武公數次攻伐翼城,先後殺死晉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侯緡五主,驅逐晉鄂
晉侯緡二十七年,亦即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終于消滅晉國公室,並得到周天子認至此晉國分裂六十七年之久,小宗桓莊之族終于打敗大宗,奪得晉國正統地
鏡頭閃鄭莊公即位,代其父繼為周朝卿姜氏見少子共叔無權,心中怏
姜後︰我兒,汝承父位,享地數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爾小城,于心何忍?
莊公︰惟母所
姜後︰何不以制邑以封汝弟?
莊公︰制邑以岩險著名,先王遺命,不許分除此之外,無不奉
姜後︰制邑不許,京城亦
莊公聞默然不
姜後︰再若不允,惟有逐去別國,使其別圖糊口之計也罷!
莊公︰母親言重,兒子不敢,便依母命便
次日升殿,莊公即宣母命,欲以京城分封共叔大夫祭足聞言大驚,急出班諫
祭足︰大王切切不可!有道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京城向有百雉之雄,地廣民眾,與都城相共叔若封大邑,便是國之二君,必恃寵于國母胡作非為,必生大
莊公︰卿言雖然甚是有理,但此是我母嚴命,孤何敢拒之?
祭足啞口無言,鄭莊公終封共叔于京
共叔謝恩已畢,欲赴封國,入宮來辭母姜氏逐出侍女,私謂共叔
姜後︰我兒,汝兄不念同胞之情,甚是薄幸,被我逼勒,方封以京城,心中未必願意,事後必我兒到京城,宜聚兵搜乘,陰為準備,倘有機會可乘,我當相約,兒興師襲鄭,我為內應,國君之位可
共叔︰孩兒領命,母親放
遂往京城居住,自此國人俱稱京城太自此之後,太叔便將京城貢稅俱留在私庫,分毫不上繳國君,軍馬兵車,亦俱听其個人隨意征
太叔時常托名射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並收二鄙之眾,襲取鄢邑、廩兩處邑宰逃入鄭都,將太叔奪邑之事備細奏聞國主,鄭莊公點頭不上卿公子呂出班上
公子呂︰臣聞人臣無將,將則必今太叔內挾母後之寵,外恃京城之固,日夜訓兵講武,志在篡位,其意甚臣請一支偏師,直造京城,縛共叔段而歸,絕此後
莊公搖頭︰此乃小過,大惡未著,安可加誅?且叔段乃我母愛子,寡人之寡人寧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逆拂國母之意乎?卿勿妄言,寡人當思
稍時散朝,公子呂走出大殿,上前一把扯住正卿祭足,拉到僻靜之
公子呂︰主公以宮闈私情,而忽略社稷大計,吾甚憂公為正卿,因何不言?
祭足︰主公才智兼人,此事必非坐視,定有應付之子其勿憂,姑且待
公子呂不語,半信半因舉手告辭,二人分手,各回各
其後不久,叔段命人傳檄鄭國西、北兩處邊邑,需都听從自己管兩處邑宰不敢不听,卻暗自派人入都,將此事報予上卿公子公子呂聞報,復又入宮,密勸鄭莊
公子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臣等不知所從大王如欲將鄭國交給太叔,則臣請往京邑輔之;否則就請除之,休使吏民疑慮,無年適
鄭莊公︰寡人且不著急,卿何必如此?不用你我動手,多行不義必自斃,卿不聞乎!
公子呂見莊公如此,不知其意,喟嘆而
共叔段見此,愈加膽壯,復命兩屬邊邑歸順自己,直到廩公子呂復又入宮進
公子呂︰可以動手矣!地擴民眾,將不可
鄭莊公︰對君不忠,對兄不悌,其能久乎?土地雖廣,愈速其
鄭莊公二十二年,莊公向眾臣揚言,自己欲入洛邑,輔政天
姜氏聞听大喜,使人送信幼子京城太叔段,約定日期,命其前來奪城,己為內
太叔段回書母親,一邊修理城廓,聚集民眾,修造盔甲武器,備好戰車,將要偷襲鄭國都不料鄭莊公早命公子呂于半途截奪書信,得知太叔段起兵日
鄭莊公︰可以出兵
于是發兵,討伐太叔叔段率軍出城迎敵,一戰而敗,逃回京莊公命公子呂率二百輛戰車進攻,京邑軍民皆都主動出城迎接王師,叔段再次逃到鄢公子呂再攻鄢邑,鄢邑士卒潰散,叔段復又逃到原封邑共國,自此流亡在
鄭莊公既平定叔段叛亂,便將母親武姜安置在城潁,並發誓道︰“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但過年余便頗後潁城谷吏潁考叔得知莊公悔意,借口上貢,入宮求
莊公甚喜,就于宮中賜侍宴之時,發現潁考叔將好肉留而不食,莊公問其原
鄭莊公︰盤中佳肴,賢卿因何留而不食?
潁考叔︰家有老母,未曾品嘗君王賞賜,願以此肉羹饋之,使感大王之
鄭莊公︰寡人有母,卻不能得見,不如卿
潁考叔︰臣聞大王有誓,不達黃泉,誓不相見,此不為難只要命人挖條隧道,其深能見泉水,就而見母,有何不可?
鄭莊公︰善哉,賢卿此計大妙!
于是立命動工,挖掘隧隧道掘成,莊公與母親武姜自兩端走入,母子最終團
畫外音︰鄭莊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人物,也是第一個崛起方國,被史家稱為春秋小春秋時代,各諸侯尚無統一天下野心,一般只想稱霸立威;而戰國則不同,只因周王室不能自保,各國便爭欲為天下之鄭莊公在解決叔段叛亂之後,便即擴充軍隊,廣開疆土,先伐衛,又與齊結盟伐翼、討宋、侵陳,比武公更為激
周平王對鄭莊公愈加不滿,又見其長年不在朝中供職,便欲提拔虢公忌父為上
鄭莊公身雖在本國,但留人于王都打听朝中之事,動息傳因聞平王欲分政于虢公,即日駕車如周,朝見已畢,便以虢公之事相
周平王︰因卿國中有事,欲使虢公權管數虢公再三辭讓,已還其國,卿又何疑?
鄭莊公︰周之國政,用人之柄,王自操虢公才堪佐理,臣理當避
周平王︰卿父子有大功于國,朕故付以大政,至今四十余卿既有疑朕之心,當命太子狐為質于鄭,何如?
鄭莊公︰焉有天子委質于臣者?恐天下以臣要脅君王,臣當萬死!
周平王聞此,面紅耳赤,手足失
群臣上奏︰依臣等公議,王不委質,無以釋鄭伯之疑;若獨委質,又乖君臣之莫若君臣交質,兩釋猜
周平王與鄭莊公聞听,皆都以為善于是鄭世子忽待質于周,周太子狐亦如鄭為史官評論周鄭交質之事,以為大周朝三百余年君臣綱紀,至此盡
周平王三十年,公元前741年,楚歷王 在位十八年病逝,傳位于太
歷王之弟熊通心懷大志,平素極喜招賢納士,養在府聞說兄長去世,便突然發兵,佔領楚都丹陽,捕殺 之子,自立為楚君,史稱楚武
雖然弒君自立乃為大逆不道之舉,但正是這場宮庭政變,就此改寫楚國歷史,使其走上大國之熊通一面安撫楚國公族,贏得國人擁戴,鞏固政權;一面大力發展經濟,積極向周圍開遂重用大夫莫敖屈瑕,大將斗伯比、斗廉,向濮人大舉進攻,佔有川鄂交界廣大地後又引兵北伐 國今湖北宜城),乘勝越過鄧國今河南鄧州),遠伐南陽盆地申國、呂申、呂兩國無力抵抗,求助于大周天
周平王聞報大怒,立即派軍南下擊楚武王熊通回兵,順路攻下權國今湖北荊門馬良鎮由是改國設縣,建立權此乃中國史上最早縣制,被稱為中華第一
如此以來,漢水流域中下游,基本被楚國囊括殆
熊子玉乃系楚武王從弟,自幼聰敏有志,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先後被授予大將軍、國卿要但子玉為人傲慢自負,向來藐視武王,以至自己更姓為成,改名得
姬州吁乃是衛莊公之子,母親為莊公小妾,母子皆深得國君寵州吁年長後愛好軍事,衛莊公不加禁止,反命其帶上卿石 見此,入宮勸
石 ︰臣聞天下愛其子者,無不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驕奢淫𣗳,所自邪大王將立州吁,乃定為太子可矣,若猶未也,階之為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 者鮮且夫以賤妨貴,以少陵長,以遠間親,以新間舊,以小加大,以淫破義,所謂六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去順效逆,所以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莊公聞而不偏偏石 之子石厚喜與州吁同游,石 又不能禁
公元前732年,乃是周平王三十九年,衛莊公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太子衛完繼位,是為衛桓桓公因弟州吁驕橫奢侈,于是罷免其職,州吁懷憤逃
州吁流亡在外,來投鄭國共叔段,哭求收叔段听罷州吁哭訴,以為其與自己身份相似,都是被兄長逐出,因而臭味相投,彼此結為好
衛桓公十三年,叔段之子公孫滑逃到衛國,請借兵攻鄭,衛桓公應之,派兵替其佔領鄭國廩由此惹惱鄭莊公,率領成周六師、虢國軍隊進攻衛國,同時請求邾國出
邾侯派人私下與魯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請求魯隱公出兵響應鄭莊公,魯隱公不
公子豫遂率家兵離開魯國,來與邾國、鄭國合兵,在翼地會
鄭莊公于是進攻衛國,並伐公孫州吁趁機聯合逃亡衛人,與石厚回師衛都,襲殺兄長衛桓衛桓公乃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遭弒國君,從此各國弒君便成慣州吁自立衛君,欲替好友共叔段出氣,于是出兵攻打鄭國,並請宋國、陳國、蔡國為
宋殤公︰你衛國伐鄭,與我何干?
衛國使臣寧翊︰我衛國伐鄭,確實與宋國無但宋國前代國君穆公臨終之時,將公子馮托身鄭國,宋國舊臣皆都念若公子馮借鄭國之兵回來謀奪君位,大王寧不憂乎?敝國之君故請大王一同伐鄭,盡早除掉公子馮,以消後患,不亦善策乎?
宋殤公︰喏,寡人惟先生之計是
寧翊︰臣聞陳、蔡兩國,皆以宋國馬首是瞻,是為盟友,亦請出兵,以保必
宋殤公︰皆依先
于是衛、宋、陳、蔡四國聯軍,在宋國集結完畢,共計十萬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直向鄭國都城殺先穿過鄭、宋兩國之間廣袤無人地區,然後突從東邊殺入鄭
鄭莊公聞報,急派精兵三萬,前往邊境迎敵;又布重兵于北、西兩面,以及靠近衛國關鄭軍雖猛,卻抵擋不住十萬聯軍沖擊,三戰之後,紛紛敗退,回歸鄭
四國聯軍隨後追擊,未過數日追至新鄭,列陣于東鄭國大臣眼見首都被圍,一片慌亂,皆入宮拜見莊公,共謀御
鄭莊公︰卿等不必驚四國之軍雖然來勢凶猛,但其心不一,我敗之必
眾臣︰大王據何而言之?
鄭莊公︰陳、蔡情不得已而隨之,絕不肯力戰;我之對手,只衛、宋而然宋國與我亦無仇恨,我可以公子馮為餌,將宋軍引到別處;則只剩衛國,一鼓可破
眾臣听罷,轉憂為喜,便依莊公吩咐,潛送公子馮出城,秘密轉移到南邑長後又故意放出風去,使宋國細作偵知,回報宋殤公,說公子馮是在長葛,未在新宋殤公聞此消息,果然即率本國軍隊脫離聯軍,向南邑長葛撲
州吁得知此事,顏色更變,面對諸將,破口怒
州吁︰人皆謂宋人愚蠢,我猶未信,今日方憑宋國一己之力,便能攻克長葛?況此乃鄭人誘軍之計,尚未知公子馮所在宋軍既去,我軍勢減半,如此奈何?著實可恨!
于是衛軍圍困新鄭五日,見宋軍不歸,乃與陳、蔡二侯商
州吁︰我等若在此遷延日久,一旦鄭莊公將邊境精銳調回,則必腹背受敵,奈何?
陳、祭二侯︰此言是也,不如撤出鄭國,來日尋機再
商議已畢,三侯于是各自領兵,撤離鄭州吁臨走之時,心有不甘,但令將鄭國東門之外旱稻收割一此戰四國伐鄭,虎頭蛇尾,史稱東門之
衛、宋、陳、蔡四國自新鄭東門鎩羽而歸,又因州吁殺害衛桓公,初即君位,便替共叔段出兵伐鄭,樹此強敵,衛人故此懷
石厚見狀大憂,便回家請教父親石 ,如何能讓州吁安定君位,並得國人擁
石 ︰諸侯凡自立者,需朝覲周天子,受王室之封,方可取得合法地陳桓公正受周天子寵今陳、衛兩國和睦,如通過陳桓公代為請求,則定可成
石厚大喜,以此回報州州吁以為善計,遂命古厚隨其前往陳
石 知道衛桓公母親戴媯乃陳國之女,便發心腹為使,寄書于陳桓
石 書信︰衛國地狹,其力不能自保,遇難惟求救于鄰我國母戴氏本系陳人,與明公親族本家;今老朽年過七十,無能為石厚、州吁二人,殺我衛君,亦明公之仇人今二賊被老臣騙往貴國,公可趁此機會除之;則無論于衛于陳,皆為善計,功莫大
陳桓公︰你且回去,歸報石公,就說寡人得書,心中有
來使拜辭,馳馬而便在此時,城門軍來報,說州吁與石厚前來求見,已入國
陳桓公︰衛侯帶來多少人馬?
門軍︰約有三
陳桓公︰此賊!倒也謹慎奸傳令眾將,隨我出迎!
乃親率三千虎賁,迎出城外,列開儀
衛國軍隊開到陳都城郊,前面斥侯來報州
斥侯︰稟主公,陳侯親自出城來迎,已列好儀仗,樂禮齊
州吁與石厚對視一眼,不由大二人下車離陣,前來陳侯馬前,以禮相
陳桓公立在戰車之上,並不下車見禮,哈哈大
陳桓公︰你兩個弒主逆賊,連本國人都不能壓服,尚欲買通寡人,請天子賜封為諸侯?左右,還不與我拿下!
早有左右虎賁上前,將二人擒住,繩捆索衛國軍隊見狀,哄然潰
陳桓公率兵還城,命將州吁流放在本國濮地,拘留石厚于國都;隨即回書石 ,請其派人前來陳國,處理兩個弒君逆
石 得書,便派右宰丑前往濮邑,以向州吁進獻食物為由,趁機殺同時又大義滅親,派管家 羊肩前往陳都,殺死親子石復又派出使節前往邢國,將衛桓公胞弟公子晉迎回,與眾臣擁立為君,是為衛宣
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齊僖公九年,晉鄂侯二年,秦文公四十四年,楚武王十九年,宋穆公七年,衛桓公十三年,陳桓公二十三年,蔡宣侯二十八魯國編年史《春秋》記事始于此年,開篇便記“夏四月,鄭伯克段于鄢
魯國史官以編年紀事,每年自春至冬,以四季十二月以及干支,記其事發之據說古時歷法先有春秋,後分冬夏,因此將國史記載叫做《春秋》,此其書名來由發現存《春秋左氏傳》,從魯隱公記述到魯哀公,歷十二代君主,計二百四十四亦在此年前後開始,諸侯國大多不朝天子,絕貢周由是多個國家先後崛起,相互征伐,史稱春秋爭
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駕崩,遺命使鄭莊公世子忽歸國,並迎太子狐回洛陽,承嗣王未料太子狐心傷父親之死,一路哀痛過甚,身到洛陽,未得侍疾含殮而薨,死在亡父靈百官只得再為太子理喪,擁太子之子姬林嗣立,是為桓諸侯俱來奔喪,並謁新周桓王懷恨父親被質囚于鄭致死,便起用虢公忌父為卿,取代鄭莊公之鄭莊公大為不滿,派祭足率軍割取溫地之麥,又取成周之禾,作為向王室報復,周鄭自此交
周桓王二年,鄭莊公為報去歲宋、衛、陳、蔡聯兵攻鄭之仇,驅兵攻衛,進至朝歌近衛以南燕軍為先鋒,反擊鄭國,鄭大夫祭仲、原繁、泄駕率軍北上迎
鄭莊公更命太子忽、公子突暗率一軍,迂回至燕軍背後,兩面夾
燕軍正全力對付正面鄭軍,太子忽、公子突率軍忽于背後發起攻擊,由此大敗燕
周桓王六年,北戎軍來伐,鄭莊公大敗來犯之敵,全殲其前次年,鄭與宋、衛、蔡聯軍戰于戴,鄭莊公再奮神威,全殲三國聯軍,奪取戴城,奏凱而
鄭國連獲大勝,莊公在宮中大排筵宴,與從征諸將賀功,諸將輪番獻卮上
鄭莊公︰蔡、衛全軍覆沒,已足小懲;今欲問罪 、許,二國孰先?
潁考叔︰ 鄰于齊,許鄰于主公宜正告其罪,遣將助齊伐 ,再請齊兵同來伐得 則歸齊,得許則歸鄭,不失兩國同盟之事畢獻捷于周,亦可遮飾四方耳
鄭莊公︰此計甚善,準奏施行!
當日罷酒,鄭莊公遣使至齊,共約問罪 、許,齊侯欣然听于是立遣大將夷仲年將兵伐 ,鄭遣大將公子呂率兵助 人大懼,請降于齊侯受降,使公子呂還鄭,便約鄭莊公伐公子呂途中得病而死,莊公慟哭不已,改用祭足為上卿,高渠彌為亞
周桓王八年夏,齊、魯二侯與鄭伯訂期,以秋七月朔合兵攻
鄭莊公大閱軍馬,擇日祭告太宮,聚集諸將于教場,重制蝥弧大旗,以錦為之,方一丈二尺,竿長三丈三尺,上繡“奉天討罪”四個大
莊公傳令︰有能手執大旗,步履如常者,拜為先鋒,賜以輅
言猶未落,大夫瑕叔盈上前,只手拔起旗竿,緊緊握定,上前三步,退後三步,仍豎立原處,略不氣
鄭莊公︰善哉,瑕叔盈真勇士也,可賜以輅
潁考叔︰且慢!執旗展步,未為希罕,且看某舞
于是上前倒拔大旗,提在手中,踴身一跳,左旋右轉,如長槍一般舞了一觀者盡皆駭然,皆都交頭咬耳,紛紛議
眾將士︰我等皆道此公是個先生,未料卻竟是一頭蒼熊!
鄭莊公︰只知卿乃孝子,未料且是虎臣!當受此
言猶未畢,班中又走出一員少年將軍,名叫公孫瘀,字子都,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身姿婉約,有若婦人,卻又英姿颯爽,乃是男子中第一美
公孫瘀︰此等舞旗,有何稀罕?輅車合當歸我!
大踏步上前,便來奪考叔見他來勢凶猛,知是莊公寵臣,不好爭競,便一手把著旗竿,一手挾著車轅,飛也似跑公孫子都見考叔去遠,恨恨而
鄭莊公︰二虎不得相斗,可並列為左右先另以車馬兩具,並賜公孫閼與瑕叔
七月朔日,鄭莊公誓師祭旗,親統大兵望許城進不一時軍至許都,見齊、魯二侯已先在近城二十里下寨,親自出營,等候鄭
三侯相見敘禮,讓至鄭軍大營,請入中軍寶帳落座,齊侯居中,魯侯居右,鄭伯居是日鄭莊公大排筵席,為二侯接風洗塵,並犒賞三國將
次日出兵列陣,鄭莊公先派使者至于城下,引弓搭箭,將討伐檄書射上城書中數明許侯不納職貢之罪,今奉周天子王命,前來討
許侯本系男爵,小小國都,城低池淺,兵微將寡,見到檄書,自是驚但因許莊公素得民心,部下軍將皆願為效力固守,聯軍攻城,急切未
潁考叔身為先鋒,要施逞手段,將蝥弧大旗擎于手中,奮力登城,守軍不
公孫閼見考叔先已登城,想起奪車之憤,忽然自背後發一冷箭,正中考叔後潁考叔大叫一聲,從城上倒跌下來,登時死
瑕叔盈見考叔身死,以為是被守城軍士所傷,就地取過大旗,一踴登城,呼喝殺後面眾軍望見,勇氣百倍,一齊砍開城許莊公易服改裝,趁亂出城,逃奔衛
齊、魯、鄭侯入城,出榜安
許國大夫百里引許君之弟新臣前來拜見,請求饒命延
齊、魯二侯各有憐憫之意,各向鄭莊公美言,替許新臣求鄭莊公也便順水推舟,將計就計,乃分許國為二,其東使百里奉新臣以居之,西使鄭大夫公孫獲居之,名為助許,實是監齊、魯二侯以為處置妥當,稱善不
百里同許叔拜謝,三侯各自歸
畫外音︰其後許莊公老死于衛,直待鄭莊公薨後,鄭公子忽、公子突相爭,公孫獲病死,許叔方與百里乘機潛入許都,復整宗此乃後話,在此說
鄭莊公歸國,厚賞瑕叔盈,深恨射死考叔之因命忤作查其傷處,回報說箭矢自後背透入,疑是本部軍中仇人暗襲,只不知其凶手乃為何
鄭莊公集合眾將,問之再三,無人承認背後下莊公大怒,當即下
鄭莊公︰使從征之眾,每百人為卒,召巫史為文,以咒詛不得其凶,絕不罷休!
巫史奉命,發文誦咒,三日不眾軍大懼,亦各咒
咒詛三日將畢,巫史來報莊公,請焚祝
鄭莊公親率諸大夫前往校場,眾軍列陣,共觀祝
巫史復誦咒語,後將祝文以火焚焚罷祝文,只見一人蓬首垢面,徑奔鄭伯面前,跪拜于地,放聲大眾軍看時,見來者竟是公孫子都,出口發言,卻是潁考叔聲
公孫子都︰臣考叔先登許城,何負于國?被奸臣挾爭車之仇,冷箭射臣已請于上帝,許償臣蒙主君垂念,九泉懷德!
子都說罷,猛舉右手,插入自己咽喉之于是噴血如注,登時氣
眾將議論︰殺考叔者,原來竟是公孫子都!
鄭莊公︰潁考叔有靈,附魂索命,此案便命于潁谷立廟,以祀考
齊、魯、鄭三國伐許之後,魯隱公班師歸
公子 發動宮變,弒殺魯隱公,復立惠公之子姜允,是為魯桓
鏡頭閃魯隱公名叫息姑,乃是周公旦第八世孫,魯惠公與繼室聲子所
息姑成年之後,父惠公為兒子張羅婚事,聘娶宋國之女仲子為
仲子嫁至魯國,入拜翁婆,儀態萬方,明魯惠公見其美麗不可方物,于是立刻改變主意,父奪子妻,自行納入後宮,封為右息姑為人至孝,聞說此事,並無怨
不久之後,仲子為惠公生下一子,取名姬因為姬允之母仲子是為右媵,地位比聲子高貴,故此子以母貴;姬允雖然年幼,然而身份貴于息姑,于是被惠公立為太
數年之後,惠公薨逝,遺命太子姬允承嗣即
國中眾卿士大夫以為息姑年長而賢,于是違背惠公遺命,擁立息姑為君,是為魯隱
息姑本來欲將君位讓給姬允,但因姬允當時年幼,又見諸大夫不從,因此暫應即
魯隱公︰周室舊制,有嫡立嫡,無嫡立今我弟姬允是為嫡子,只因年幼不能理政,寡人只得暫代執待姬允成年之後,我必將君位讓之,眾卿可為見
眾卿︰主公賢德,名聞天下,當得此位,不可過
于是隱公執政魯國,臣民歡五年,在棠地觀魚;八年,與鄭國交換封邑,定為盟十年,魯國聯合齊、鄭,攻打宋、
魯惠公之弟、魯隱公叔父公子 字羽父,英勇善戰,在數場對外戰役之中都立有大功,由是恃功自傲,漸漸專魯隱公十一年冬,公子 來見隱公,請屏退左右,進獻密
公子 ︰主公為君,魯國安定,百姓富足,滿朝文臣無不听今子允已經長成,大為後若依臣計,不如趁早除則公為國君,臣為太宰,不亦可乎?
魯隱公︰是何言耶!卿何有如此惡念?我弟允早被立為太子,且是先君遺只因太子年幼,我才代弟執政,勉為國君,今十一年矣,無日不思還政于太誠如卿言,今太子允確實已經長大,故我已在菟裘修建宮舍,將于彼處頤養終國君之位,我已決定還給太子,卿其早息此惡念,休得再言!
公子 聞罷此言,半晌無語,諾諾而
公子 ︰國君不從我言,倒是小但若將我計告訴太子,則太子繼位之後,必要殺有道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即是如此,便休怪我意狠心毒!
思來想去,于是惡念陡生,便私去拜見公子
姬允︰叔父何來,有何指教?
公子 ︰臣有秘事,欲告太子,請屏退左
姬允︰侍者已退,叔父請
公子 ︰我乃先帝胞弟,近為宗室,國家之事,焉可不顧?今太子年長,息姑理當讓然我入宮以言試之,方知息姑是欲長霸此位,並決意要除掉太子,自己永做國君
姬允︰我兄執政十數年,滿朝文武無不听命;若要我死,如何逃脫?
公子 ︰先下手者為強,後下手者遭太子若許臣以太宰之任,臣願冒死召募勇士,為太子誅殺息
姬允︰既是如此,听信叔父處事成之後,必封叔父以為太宰,決不食
二人計議已定,公子 告辭回府,自去安排行刺,陰謀作
鏡頭閃魯隱公息姑為公子之時,帶兵與鄭國作戰,一戰而敗,被鄭國俘
息姑以重金賄賂鄭國大夫尹氏,仗其在鄭侯面前美言,方才得以脫身,回到魯
隱公還國,為報答尹氏救命之恩,將尹氏家神鐘巫供奉在自己私邸空園,每逢朔日前往祭祭畢天晚,就住在大臣 氏家中,次日回宮,由此成為定規,即位國君後亦不曾
公子 熟知隱公此習,既得太子允授命,遂以重金召募刺客,命趁月朔祭拜之日前往,潛入 氏家中,候至隱公熟睡之時,將其暗
魯隱公既死,又在公子 擁護之下,公子允由此得以即位為君,即為魯桓
桓公即位,為掩人耳目,便令公子 嫁禍 氏,誣以弒君之罪誅 氏死得糊里糊涂,可謂是中國史上首個替罪《春秋》為隱瞞息姑被姬允所弒真相,故此謚號為
畫外音︰可嘆魯隱公不智,並缺殺伐決斷之謀!當公子 請殺太子允時,隱公既謂其乃亂言,則何不于來日上朝之時當眾暴明其罪,就此殺之?則自己讓位心志大昭,太子允亦必感激涕零,甚至就此固辭君位,亦未可反而激成弒逆之惡,是因優柔不斷,自取其禍!
魯桓公繼位之後,遣使前往新鄭之都,復與鄭國修鄭莊公從之,並于越地歃血立誓,永好無自是魯、鄭往來交好,信使不
當魯、鄭交好之時,宋鄭之間卻是戰亂不
只因宋穆公之子宋馮避難在鄭,宋殤公心中忌諱,不除不快,故此十年來出兵伐鄭不止,故此宋、鄭交惡為宋國太宰華督執政掌權,素與公子馮有交,見宋殤公屢次用兵于鄭,非欲將公子馮置于死地,口雖不言,心中已生異
華督乃是成湯後裔,子姓華氏,名督,字華父,故稱華父宋戴公之孫,好父說之子,官至太宰,位及六卿之其後世子孫,獨掌宋國朝政,長達二百余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認為,華督是中國第一個以華為姓氏
宋國司馬孔父嘉掌握兵權,娶妻魏氏,容色美艷無
有次孔妻魏氏歸寧省母,在路上踫見華督,交車而華督贊羨,回頭盯視不
華督︰此是誰家之婦?既美且艷!
御者︰觀其車馬御者,乃是大司馬孔父嘉府上家
華督︰回至京城,你可散布謠便說國君在位十年,對外十一戰,皆是孔父嘉力主為必殺孔父嘉,宋國方得安切須機密,事成有本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