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陲,千里草原,萬里黃
陝甘一帶,有上古部落名,名謂獫狁,周人稱為西戎,都于今甘肅省靜寧縣威戎犬戎地處西北邊遠地帶,屬于周朝荒服,依照周制,須常向周王室進貢方物特
周穆王十二年,少師奏
少師︰查今歲荒服諸部,惟犬戎抗命,沒有及時進
穆王︰蕞爾番邦,竟敢如此無傳令!待我親自領兵征
大臣祭公、謀父聞此,一齊出班諫
祭公、謀父︰彼荒服之地,只須按時朝拜可矣,有何寶物貢獻天朝?依我等之議,陛下宜行文王耀德息兵之策,不宜勞師遠征,徒耗國庫民
穆王︰此時不征,待其坐大,再征遲我意已決,二卿勿
早春二月,草木未發,周穆王率軍西因進兵陽紆,一戰獲勝,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又得煉赤刀一把,用之割玉,如同切
穆王雖然一戰得勝,但由于對邊疆少數民族采取高壓征伐政策,自始荒服者不至,邊遠國家亦不再前來朝見天
西戎邊夷不朝,穆王愈發大怒,于是重整人馬,二次討經過一場激戰,周天子復以大獲全勝告終,獲其五王,並將部分戎人遷到太
穆王不肯干休,乘勝繼續西伐,進軍至昆侖之丘,到達西王母後世考證,西王母國應在今甘肅、新疆一帶,以西寧、蘭州為前庭,新疆為後庭,中心在敦煌、酒
長河落日,轉又玉兔東鏡頭回轉兗州曲阜,魯國都
魯國曲阜宮內,第五任君主魯魏公在位,蒼須皓發,執政時間已超過五十年之
周康王時,諸侯中有四大輔臣,乃是魯國伯禽、衛國康伯、晉國侯燮、齊國丁
據《史記》載︰“幽公弟�殺幽公而自立,是為魏”則魯魏公弒兄自立,可見其陰狠果決性由于魯魏公得位不正,內亂未平;又有周昭王南征不反,故導致淮夷地區諸部不服周室,漸生作亂之
便在此時,徐夷國君便率淮夷諸部侵擾宗周,自稱徐偃
徐國建都徐州,距離魯國都城曲阜只二百多里,本在魯國軍力威懾之下,此時敢于反叛,雖不明其直接原因,魯魏公或有過錯,故而引發徐偃王之
魯魏公聞警,急派斥候騎乘快馬,一路往西,驛站交替,向天子奏
周穆王當時正在敦煌,聞報徐戎作亂,遂命車神造父駕車,日馳千里,返回救
造父駕車東雲,飛臨曲阜上空,按落雲魯魏公見天子駕到,率魯國群臣接出宮城,拜迎聖周穆王引魯國之兵南行,與徐夷之師相遇微因見叛軍勢大,周軍又大半屯于西戎未還,周穆王只得暫時作出妥協,遣使前往徐偃王營中,封官議
天使︰奉周天子詔旨,封徐偃為東方諸侯之首,命為東伯,就此罷
徐偃︰若要罷兵也可,周天子須承認我偃王封
天使︰天子息兵之意甚誠,你休疑待我奏請天子,必有答
使者還至周營,向天子復命,說徐君要討王號之周穆王聞而大怒,即命造父駕車奔赴楚國,傳旨楚侯,要其發兵攻
車神出馬,千里長途瞬息便至,來至楚國,即宣天子詔
楚文王奉天子詔命,不敢怠慢,即刻舉兵,北伐徐徐偃王雖敢反周,卻不敢抵抗楚國,聞說楚文王北來,于是主動撤走,率眾隱入深山之
平定徐偃王之亂後,周師陸續東穆王于是繼續東進,抵達九江,平定徐夷全境,繼而揮師南通過征伐,東南許多方國部落歸周,由此周朝勢力遠達長江下
南征獲勝,穆王仿照祖先成王之舉,乃在涂山會合諸
經過涂山大會,周穆王名聲大振,譽滿天
造父善馬,除原有兩匹神駒之外,又尋得良驥六駕,獻給天穆王見而大
穆王︰我原有雙駒,是為赤驥、盜今賢卿復得其六,依據毛色之別,可分別命名為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
造父︰善哉,陛下天才,賜此佳總計八馬,可名八
穆王︰有此八駿,某朝發東海,夕止昆侖可矣!
遂以造父御馬西征,至于青烏之所解地,名為烏居三危山,在今甘川交界
徐偃王甚是淘氣,聞說穆王西征,復帶族眾自山中殺出,勾結淮夷大舉西侵,前鋒直至芮國華陰,深入成周之境,逼近宗
驛馬傳報,十萬火
周穆王聞報,復又長驅歸乃命楚文王錄終為先鋒,率楚軍征伐淮夷,在古師今湖北鄖縣)安營扎寨;又命部將率領成周八師,前與錄終會師,包抄淮夷後
兩軍交鋒,淮夷腹背受敵,一戰崩
自此諸夷束手,天下咸西域諸國,皆都來
穆王十四年,中亞西極之國來朝,貢獻各色異穆王設宴以待,奏迎賓之樂,又佐以歌舞,西人大笑,賓主盡
西使︰上邦之樂,皆是天籟;大周舞女,盡為天我等化外番邦小臣,嘆為觀但雖異域,亦各具風外臣使團之中,有化人隨行,可獻末技,以博上邦天子一
穆王︰哦?化人是做何營生者?
西使︰便是魔術師,精于幻
穆王︰既是如此,速宣來入見!
侍臣外出傳指,西域化人隨使登殿,向穆王施禮參
穆王︰貴使,此化人有何絕技,即命獻
西使︰外臣遵
于是便向魔術師示意,囑咐一那魔術師躬身領命,當時表演起來,能出入水火,貫穿金石,變化多端,令人眼花繚
穆王︰妙哉,妙貴使,你西土有此奇能者,還有幾人?
西使︰似此末技,遍地皆更有碎身復合,斬首能活,方為大
穆王為其大言所惑,若有所西使告辭離去之後,穆王坐臥不安,遂再命造父駕車,載己西造父不敢違拗,只得遵命,收拾車馬上路,開始西游之
西游途中,果見千奇百怪,眼界大因在半路巧遇能工巧匠偃師,善制木偶,肖似真人,且能合樂歌穆王大喜,遂攜其同
周穆王駕車一路西行數萬里,直至西昆侖山,得以拜見西王母,眾神之神,女仙之
聞說人間帝王來訪,西王母命設盛宴相待,相處多日,賓主盡
畫外音︰西王母乃是傳說中女仙之首,前後曾遇兩個塵世間男人,一為後羿,一為周穆後羿得到西王母贈與不死藥,周穆王則贈西王母白圭玄璧,同游瑤池,言談甚
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駕馭八駿周游天下,一路帶有美人相伴,名曰盛更攜盛姬到東方,並在沂山上巧遇鳳只是不幸,盛姬于途中染病身故,葬于沂山東後人因其乃穆王愛姬,于是便命名其墓為穆《詩經》雲︰“鳳凰于飛, 其羽,亦集爰藹藹王多吉土,維君子使,媚于天”詩中所寫,正是帝王巧遇鳳凰于高岡情
《山海經》與《穆天子傳》皆為戰國時期典籍,在中國文學史上可稱雙璧,地位尊兩書中皆都提到西王母,但所述形象卻是大異其趣,令後世難以取舍定
《穆天子傳》中,周穆王畢生都熱衷于征服、旅行、貿易及探險,而對宮廷妃嬪毫無興當時隴西直至新疆,已經出現“絲玉之路”,中國主要對外輸出絲綢,而輸入玉石、青金石、貓眼及琉璃珠串商周兩朝,玉為人神溝通重要法器,穆天子熱衷仙道,于是一路西游,在青海找到昆侖玉,在新疆則找到和田玉,皆是目前已知最佳玉
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乘坐八駿戰車,從岐周鎬京出發,反復多次西其北線行程,是經寧夏、甘肅,過新疆喀什而抵達中亞;南線行程,經青海而抵達岡底斯山主峰,甚至喜馬拉雅山北麓,整個過程充滿冒險色
由于西部多為蠻荒之地,路途遙遠艱險,周穆王西巡絕非僅為觀光冒據後世考證,其目標有四︰一為尋找傳說中西域女神西王母,二為尋找玉石資源,三為尋找岐周民族之根,四為尋找神秘巨鳥羽毛,以求巫術力
通過《穆天子傳》描述,一改《山海經》中西王母虎齒豹尾形象,化為美麗高貴女周穆王見到西王母時,為其美貌傾倒,獻以白圭黑璧,以及大量絲織西王母愛其美玉華裳,于是悅納,並在瑤池盛排筵宴,款待嘉席間王母與穆王展開對歌,充滿哀
西王母唱︰白雲在天,山陵自道里悠遠,山川間將子無死,尚能復
穆天子答︰予歸東土,和治諸萬民平均,吾顧見比及三年,將後而
周穆王飲罷瓊漿玉液,愛慕王母之情不可遏制,遂驅八駿馬車升于蓞山,紀其遇仙事跡于蓞山之石,並銘題曰“西王母之山恍如今日藏族青年對歌場景,令人無限唏
《穆天子傳》後,《列子》也記載此段浪漫人神之戀,兩書前後呼應,坐實此段令人神往傳後至唐代《仙傳拾遺》,說西王母降臨周穆王宮殿,兩人雙雙升入雲端,成仙而《太平廣記》亦說穆王成仙,與西王母最終成就眷屬,或是情
歷史真相︰若果然如此,那也就沒玉皇大帝什麼事但至漢朝之時,武帝獨尊儒術,儒士們覺得人神之戀終屬不倫,于是便給西王母擇配一位對等神靈夫君,號為東王後來佛教傳入東土,輪回說大行其道,于是也便有人認為,東王公其實就是周穆王轉在漢族民間,甚至便稱西王母為王母娘娘,徹底改變神話品格,使其綻放出一個庸常親切面民間卻又不認可東王公此一虛無形象,便將此可愛親切女性大神王母娘娘改嫁,從東王公懷里搶出,再塞給玉皇大此謂是王母娘娘仙話起點,也是西王母神話終
考之古籍,西王母名稱,最早是指位于西方原始部
《爾雅•釋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
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
《漢書•地理志下》︰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
可見西王母最早是部落名稱,也可指代部落首部落具體位置,向有多種說法,較常見說法是在昆侖山附
早期《山海經》多次提到西王母,載其司掌災害與瘟疫,是一位瘟又謂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蓬發戴勝,是半人半獸形從此描述,可知西王母部落是以獸皮為衣、獸骨為飾,穴居山豹尾虎齒,則可能說其部落以此為圖騰,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
《爾雅•釋獸》︰貘,白
如此可知,《穆天子傳》中所述西膜,亦即西王因母為貘之音相同,字亦通
到至漢代,西王母形象從半人半獸,變為白發老
司馬相如︰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鳥為之
《淮南子•覽冥》︰西老折勝,黃神嘯
漢武帝之後,西王母從白發老嫗變成絕代佳婦,也就是後世常見西王母形
隨著嫦娥奔月等傳說形成,西王母又變成長生不老藥掌管者,對人類掌控權勢大
西王母既然升格為女神,于是便有丈夫,甚至再有孩子,理所當其原配丈夫叫東王公,完全是按照西王母對偶制造出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長一丈,頭發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王女投
形象怪異至極!
歷史真相︰王母娘娘形象變化,人設迥異,實與其歷史各階段身份定位息息相關,不難理早期西王母乃為部落首領,之所以形象凶厲,是為保護部民安全;而後成為執掌長生吉神,乃成慈祥老但既然執掌長生,怎會老邁?故又化為年輕美麗不老女
然而及至《牛郎織女》傳說,王母復又化為凶蠻自私惡婦,也甚令人意
千百年來,每當七夕,文人騷客無不為牛郎、織女宿命嘆息,並對悲劇始作俑者王母娘娘深表不正是這位王母娘娘,不但下令將織女捉回天庭,還親手拔下頭頂銀簪,畫出一道滔滔銀河,將牛郎擋在天庭之
無獨有偶,在另一個民間故事里,王母娘娘所生七仙女也曾思凡下界,卻在洗澡時被董永偷走內衣,飛騰不得,無奈留在人世,從此過上男耕女織生王母娘娘氣急敗壞,派人將女兒救回天庭,然後銀簪一劃,將拐騙人口嫌疑人董永擋在銀河系之
還有神話傳說《寶蓮燈》,後被改編成戲曲《劈山救母》,也出現王母娘娘黑《酉陽雜俎》中曾記西王母姓楊名回,乃是東王公之妻,編劇于是自行深挖腦洞,給王母娘娘設定一個楊姓娘于是王母便又成為三聖母及二郎神楊戩姑媽,劉沉香的表外
《寶蓮燈》劇情︰王母娘家佷女三聖母離家出走,躲進華山,被一介寒儒劉彥昌拐騙懷孕,誕下私生子,取名劉沉王母娘娘以為仙凡成婚,門第不合,照例震怒,便令三聖母親哥楊戩下凡,將其捉拿歸案,鎮壓在華山之下,引出後面沉香劈山救母故
據以上系列神話所敘,則王母娘娘果然如此可恨?其實不經過追根溯源,需知《牛郎織女》、《天仙配》及《劈山救母》三個故事版本,全部成型于明清;而這三個故事原始文本中,並無一字提到王母娘比如織女故事,出于南朝成書之《荊楚歲時記
原文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
若依此論,則較之民間版《牛郎織女》更加合情合因為牛郎本來便是天上牽牛星,亦是天宮體制內神職人員,與織女星婚配,也是奉旨成婚,門當戶而狠心拆散牛郎織女者,不是丈母娘西王母,而是天但拆散二人理由冠冕堂皇,並非無因女兒貪戀夫妻家居生活,影響紡織正業,是謂瀆職,其罪不因此天帝制定嚴格考勤制度,只許女兒每年七月七日使用一天探親雖然稍顯嚴苛,倒也無可厚
至漢朝時,有人曾著《神異經》,記載大量修仙玄幻故事,內容大抵荒誕不經,舊題漢武帝時東方朔所其中記載西王母情事,便完全顛覆王母娘娘在民間傳說中惡丈母形其《中荒經篇》有文,記載王母之
原文記載︰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圍三千里,周圍如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
如此說來,倒是西王母每年攀登一次鳥翅,爬到鳥背皮癬坑里坐定,等待東王公從另一側上來,幽會一西王母與東王公相會于大鳥之背,便與鵲橋會十分相
牛郎織女相會,是因天河每年七月七日適逢一次枯水期,並不需要喜鵲搭成天而真正需要爬上鳥背,一年相會情郎一次之悲情主角,卻正是西王母!也正因有其與東王公一年一會,方至有許多關于王母親生女兒記載,留于人間後
晉葛洪《神仙傳》︰太真夫人,王母之小女年可十六七,名婉,字羅
南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右英夫人,阿母王母)第十三紫微左宮王夫人,諱清娥,字愈音,阿母第二十六女
唐杜光庭《墉城集仙錄》︰瑤姬,西王母之女,稱雲華夫
可見王母娘娘所生女兒,有如此之多!
但最終結局,因世間歷代儒生作祟,西王母並未與東王公成為永久夫
根據歷代儒生所撰軼聞野史,王母娘娘先後得遇周穆王、燕昭王、漢武帝,乃至宋徽宗等人間帝王,皆有頗為曖昧交王母多情,皆是世間儒生為媒,亂點鴛鴦譜所
至宋代以後,王母方才終于停止濫情,嫁與昊天金闕玉皇大帝,被封為正宮皇後,坐鎮瑤池,母儀三只因此前私生女眾多,為維護仙家血統,並漸漸演化成凶惡丈母娘形
而西王母之前夫東王公,則隨著上古神話信仰沒落,漸漸淡出世人視只有少數道教典籍,尚還會收入東王公名字,但對其與王母曾有婚史,皆都遮遮掩掩,甚至隱諱不
但東漢有個道士名叫郭憲,曾著《漢武洞冥記》一書,卻將西王母與東王公吵架反目,直至離婚分手秘事抖落出
原文記載︰昔西王母乘靈光輦,適東王公之舍;棄其馬游於芝田,乃食芝田之東王公怒,棄馬於清津天
此說起源,出自東方朔上漢武帝奏說西王母乘坐香車,登門去訪前夫東王公,但因忘拴住駕車天馬,致將東王公芝田中仙草吃東王公本來便對西王母移情別戀玉皇大帝耿耿于懷,于是借題發揮,怒形于色,將天馬攆走,棄于清津天王母娘娘賭氣,二人就此分手,再無聯說其再無聯系,是因自此之後,再不見關于東王公任何記
直到元代無名氏所著《三教搜神大全》,方才揭開就中分手內幕,暴露失聯真
其文載曰︰東皇公號日元陽考之仙經,或號東王公,或號青童君,或號方諸君,或號青提名號雖殊,即一東華聖朝至元六年正月某日,上尊號曰︰東華紫府少陽帝
由此迷案揭曉,原來東王公並未憑空消失,而是經過改名換姓,並升為東華帝君!
關于西王母以往由來之事,始末根由之變,基本如此,無須贅
關于西王母娘家血親,歷代神話及民間傳說皆甚了了,但有一人眾所周知,不得不因適才說到劉沉香劈山救母,此人便不得不說,乃是王母內佷,二郎神楊
楊戩俗稱二郎神,昵稱楊二郎,尊號清源妙道真君,或曰二郎顯聖真
二郎神信仰起于唐代,兩宋時期信仰大盛,終被納入國家祭祀,並載入史
民間更加極崇二郎,其後更敷演出“擔山趕日、劈山救母、彈打雙鳳、梅山結義”傳說,又因《西游記》及《封神演義》渲染,便即家喻戶曉,婦孺皆
尤其在《封神演義》書中,楊戩是以主角身份出現,所佔回目極多,形象愈加豐滿,以至成為後世永久定在此書中,楊戩出于玉虛宮門下,師從玉鼎真人,助周伐紂,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又頗具智謀,人緣極佳,最終肉身成聖,受封清源妙道真
二郎神人物形象,出于宗教典籍《二郎寶卷》、《惠民大帝解厄新懺》、《祈祥品經》,文學作品《西游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以及各類神話傳外表為三眼少年,容貌俊秀、身佩三尖兩刃刀,更有梅山六兄弟及神犬神鷹追隨,神通廣大、變化多在中國古代傳說和民間俗神信仰中,不僅神威顯赫、善獵能戰,而且正直仁義、為民除害、顯聖護但無論哪個來源,均說其為獨子,並未提及其有長
至于因何稱為二郎,傳謂其生母尊天為大,故號獨子為二此說乃系民間衍變,不足采實則二郎神由來,與楊戩無甚關系,而是出于李二郎、趙二郎、楊二郎三個傳
在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二郎神影響相當廣自古以來,多以四川灌口為二郎崇祀正宗,有都江堰岷江東岸二郎廟為四川民間對二郎神崇拜也最興盛,凡驅儺逐疫、降妖鎮宅、整治水患、節令賽會等民俗行為,莫不搬請二有關二郎大量傳說,被編入多種戲劇,甚至影響山川地然而要問這位二郎神究竟何姓何名,卻又是重重迷霧,難以言
以灌口二郎廟為例,種種異說在此就有集中反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此廟應為道觀,所奉二郎神乃是宋真宗敕封趙昱,聖號清源妙道真君,俗稱趙二
但趙二郎乃是文官,廟中二郎神塑像卻是頂盔戴甲、粉面無須青年郎君,便不相又額上多生一只豎目,手執三尖兩刃刀,皂靴前還有一條神犬,一看便知是楊
更令人驚奇者,廟中殿閣廊廡所題匾額楹聯,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無例外,將二郎神當作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贊
一個二郎神,道經證為趙昱,塑像貌是楊戩,碑文頌為李一廟三神,卻為何故?倘若請教廟祝,也是含糊其辭,更無確于是剝繭抽絲,分別推
先說李二郎,以及皇帝敕秦蜀郡守李冰在任,領導民眾建成都江次子李二郎協助父親,鑿離堆、開二江,立有不世大功,故被民眾作為神靈奉
《宋會要•仁宗嘉佑八年》︰神即李冰次
南宋朱熹︰蜀中灌口二郎神,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
南宋範成大︰崇德廟在永康軍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
其後李二郎被元朝封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又被清朝封為“承績廣惠顯英王清雍正帝認為封子而不封其父,似不妥當,故同時給李冰加封“敷澤興濟通佑王
灌口二郎廟改為二王廟,便由來于本次皇由于皇帝敕封,方志見載,李二郎享祀灌口說法,便即長期流布全國,尤其受到講究引經據典之士大夫文人支
次說趙二郎,乃道教神相傳隋人趙昱,隱居青城山學道,隋煬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時有老蛟興風作浪,成一方禍
趙昱持刀投江,沒入水中,與老蛟大戰,頃刻間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最終趙昱手持蛟首奮波而出,于是州人頂戴,奉為神其後趙昱棄官隱去,不知所終,但又在嘉陵江水漲溢為患時,幾度顯唐朝時,蜀民為趙昱立廟于灌江口,俗稱“灌口二郎唐太宗獲知,封為神勇大將軍;唐玄宗避亂逃到四川,又加封赤城
宋真宗時,益州大亂,張乖崖奉旨治蜀,詣祠求助于神,事後請皇帝追尊聖號清源妙道真從此趙二郎聲望日隆,宋元時代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二郎神,就是此
再說楊二郎,源于民間傳說、評話小說及戲劇,如《二郎寶卷》及《封神演義不但將二郎神改稱楊氏,且取名叫做楊楊二郎便成為明清以來,約定俗成二郎
《西游記》︰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乃是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封神演義》︰名叫楊戩,是玉鼎真人徒
歷史真相︰遠在北宋初年,楊二郎之說就已在民間流
有近代歷史學家認為,楊二郎原型,乃是南北朝時氐族英雄人物楊難
楊難當,氐王楊盛次子,繼承長兄楊玄之位,故在傳說中稱為二
楊難當為氐王時,統治中心在甘肅武都仇池,曾據宕昌之地,鄰近灌口,還曾派兵深入川四川本是羌氐舊地,懾服于本族英雄,于是立廟崇祀,成為唐宋以來灌口神起
氐族先民生活在中國西北,一直保持“�額為天”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痕,傷口涂墨,形成永久痕跡,便如豎楮,所謂天二郎神塑像生有三只眼,來緣于東漢以後,氐人由隴南擴散到川北、西康,由是此地不僅二郎神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不少,最著名便是西康二郎唐朝以後氐人融合于漢族,其三目二郎神,也成為華夏民族神仙成
分析至此,似乎二郎神來歷已漸清晰,但就此問題轉入復雜,便是二郎神隨從哮天犬,以及梅山六兄弟來
于是便有研究者提出,楊二郎可能是牧羊神“羊二郎”諧音訛
持此說者認為,灌口二郎神原型,乃是古羌民祖先大
論據之一︰殺羊祭神祀祖,向來是羌人世代相傳習
論據之二︰《博物志》雲︰川西楊姓,為羊化子以及範石湖《離堆詩序》稱︰民殺羊四五萬計,祭賽李冰,相延成
據此祀神習俗,可推知川中楊姓,大都是夏禹後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證明灌口二郎神,乃是大禹變
又有學者推測,灌口二郎神,最初應是羌氐部族中所崇拜牧神兼獵因為射獵必須攜帶弓矢、獵犬,故唐末灌口二郎神塑像身披甲冑、手持弓矢,腳前蹲坐哮天明代小說中二郎神駕鷹牽犬,或由此嬗變而
所謂梅山六兄弟,乃是《西游記》中人物形象,其來源乃是梅山七
據四川民間傳說,謂是獵戶七人,俱是李冰次子二郎之李二郎曾在灌縣擒斬孽龍,其地有玉壘山產煤,故有人猜測七友大概是古代采煤
二王廟舊有七聖殿,塑梅山七友像于其如今山門內小戲台橫額之上,尚有木刻線雕涂金人物圖像,約作于清代初年,即二郎偕梅山七聖,助李冰斗犀右側繪一象鼻怪獸,身被鱗甲,長須壯漢徒手搏之,即為李冰斗中繪武士八人,居中一戴冠著袍少年,腰懸寶劍,倒持三尖兩刃刀,前後均有獵犬跟從,便是李二其余七武士,各著戰袍,前三後四,即是所謂“梅山七聖
二郎神與武王伐紂產生關聯,始于宋朝志怪集《夷堅丙志•九聖奇鬼》,將二郎神與成湯、高宗、伊尹、周公等人並明人許仲琳創作《封神演義》,塑造西周大將楊戩,只因敘其“煉九轉玄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肉身成聖”,並沿用宋代敕封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封號,欲不使其成為二郎神,亦不可
此後再經清代宮廷大戲《封神天榜》、《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小說《說唐三傳》,方史《永平府志》、《米脂縣志》層層演繹,“二郎神楊戩”之稱便即敲釘轉腳,不容改楊二郎卻又是另外形象,父為凡人楊君,母為玉皇大帝胞故事見載于明朝《二郎寶卷》,主要事跡為擔山趕日,劈山救但若與楊戩身世比較,似乎並無太大關
總而言之,二郎神乃是民間祭祀神,卻也曾受歷代官方祀典;既受民眾崇拜,又為官方認可,實為天界重由于朝廷推崇,又經漫長歷史源流演變,二郎神便衍生出三個身份,在儒家是被定為李冰次子,道教謂是趙昱,民間則是楊難明清文學作品及戲曲傳說,實是以楊二郎為體,融合李、趙、楊功績神通,創作出二郎神楊戩形
鏡頭轉換,退出神話傳說,復還正
周穆王三十七年,天子大起九師,再伐荊歷時一載有余,又獲大
三十九年,穆王傳檄天下九州,再次大會諸侯于涂山會稽山
近侍︰陛下會盟諸侯,隨處皆可,因何非要選在遠離岐周之地?
穆王︰爾等小臣,豈知其中含昔日大禹涂山會盟,指劃天下九州,重新規劃部落聯盟權力,便為建立夏朝奠涂山會盟,確立諸侯向天下共主納貢標準,為華夏文明從蒙昧時代,進入國家文明時代張防風氏反對納貢,即被大禹加以誅殺,由是確立夏後氏天下共主威我中斷西征,轉為東伐,效當年大禹涂山會盟典故,以震懾東方諸侯
近侍︰陛下明見萬里,小人怎知!
于是檄文到處,天下諸侯響應,皆來會穆天子大會諸侯于涂山,殺牛為祭,當眾盟諸夷由此皆服周室,奉為共
四十年孟春,穆王歸于南鄭,命呂侯為司由此天下無事,享受十年太公元前923年,穆王姬滿在位五十一年,命呂侯作《呂刑》,頒布天
忽一日,周穆王酒後中風,就此得疾,不久駕
子姬 扈繼位,史稱周共王,又作恭王,次年改元為恭王元
周恭王繼位時,因穆王長年遠游,西征南伐,耗費巨量財富,國家財政十分空虛,漸漸難以支但為維持天子威勢,表示賞罰分明,恭王只得將都城附近土地拿出,陸繼分封給諸侯大夫,使王室直接支配地域越來越小,收入越來越
如此以來,周王朝國勢開始走向衰恭王由是大舉進行改革,裁減軍隊,明法息廢除土地國有及分封舊制,施行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國家依法向土地所有者收繳稅西周王朝土地私有,便自恭王開如此貴族墾荒愈多,國庫收入愈
數年之後,周恭王見國庫漸漸充盈,便效先父穆王,出都巡
周恭王行到涇水邊上,密康公前來迎駕,並且隨
密康公陪同天子巡游涇水,當夜扎營野外爛牛天子營盤在內,密公在外衛
密康公于帳外獨坐,遙望天空銀河耿耿,眼見夜深,剛要入帳安睡,忽見林中出來三人,瞬間便至帳外,盈盈跪康公借星光看時,見是三位絕色女子,皆有傾國之
密康公︰你三女何來,拜我為何?
三女︰我等皆乃密國長吏之因奉母命,來林中采果摘菇,不料遭遇天子駕至,不敢沖撞,忍饑挨餓整今見夜深,天子已睡,故冒死來投國尚求看在本國子民份上,相救脫困則
密康公見三女明艷絕倫,聞言大喜,乃藏于內帳,暗囑左右隨從,不得泄露此
一夜無話,次日周恭王巡游半日,啟駕回轉鎬
密康公送至國境,拜別天子而回,將三女帶入密都靈台,命入內宮,拜見母親隗隗氏見三女容貌大驚,忽喚密康公至內,殷殷相
國母︰我觀此三女形狀,絕非凡我兒不可私享,定要將其獻給天子不
康公︰母親何以言之?
國母︰我聞野獸三只曰群,人類三個謂眾,美女三人乃君王田獵,不敢獵取群獸;諸侯出行,對眾人也必謙恭;君王納妃,不娶同胞三姐此三女皆都美貌如此,同時投奔于你,我兒有何德行,可承受此無邊艷福?君王尚承受不起,況你小國寡君乎?以小德而承重賜,終必滅亡,我兒切切慎
密康公諾諾而出,畢竟不舍,由是不听母親勸告,將三女納入深宮,並未獻
歷史真相︰密康公卻不知道,此乃周天子一計,故派三美前來相試,以觀其對王室及天子忠三女既然不歸,周恭王便即斷定密侯不忠,由是一年之後,遂派兵滅亡密此為史上所載首例美人計,密侯因此亡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去世,在位二十三子姬䄱螃黹銦@俏 br />
姬䄱螃靮魽@保 暌訝 思濤緩筧漲韝 埽 撲й 餐踉 輳 鋇耀N狁來犯,大行殺掠,朝廷官軍戰之不利,只能拒城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