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芬芳

賣花女18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下任縱橫1 本章︰賣花女18

    義和團運動是指19世紀末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中國農民運又稱義和團事變、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這場運動不但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分裂中國的囂張圖謀,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更加加速了清政府的滅

    起初,義和團和清朝最秘密的民間團體一樣,反對滿族對漢族的統被清政府以“反清復明”的口號予以鎮壓和通隨著中國近代形勢的發展,以帝國主義侵略為主導的西方勢力的沖突,超過了滿漢之間的矛這個沖突取代了中外之爭,滿漢之爭成為主要的歷史矛義和團開始支持清朝,大家一起抵抗西義和團和清政府商量決定,義和團更名為“虎神營”,口號也改為“助清滅洋”1898年趙首次提出

    在西方列強在華勢力範圍劃分、華北宗教案件頻發、自然災害頻發、朝廷權力斗爭加劇的情況下,1900年春直隸,數千名練習義和拳的農民被稱為“拳擊手”,他們放火焚燒教堂和宗教房同年6月,慈禧太後允許義和團進京,義和團在清軍面前攻打天津租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再次引起歐洲列強瓜分中國的野1896年,有意瓜分中國的歐洲強國,對清政府提出無理要求,並要求準許修建鐵路和采1897年11月,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能方濟(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e)被沖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德國立即作出了反應,乘機出兵佔據了膠州灣和膠澳(今青島德皇更對其艦隊訓言,謂“如中國阻撓我事,以老拳揮之接下來的一個月,俄軍進駐了遼陽南方的旅順,英國和法國分別派兵佔領威海和廣州灣(今廣東湛江

    由于德國在山東的侵略行徑,使得山東人民對外國侵略者極為反早在1897年就發生了巨野教案,山東巡撫李秉衡因此被貶在此之後,山東的民教矛盾有增無1897年,山東冠縣飛地梨園屯(今邢台市威縣)村民與教堂因歷史上的土地糾紛引起沖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村民閻書勤等的邀請,前往援後趙三多將梅花拳改名為義和1898年6月,山東巡撫張汝梅上奏朝廷,認為義和拳本屬鄉團,建議“改拳勇為民團並明確說義和拳就是“義和團“,在清朝官員中首次提出了“義和團“的概同年10月趙三多等人在冠縣飛地蔣家莊(今邢台市威縣)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起義“,遭清軍鎮壓而失1899年,捐官出身的漢裔旗人毓賢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對義和拳采用撫的辦法,將其招安納入民于是義和拳成了“義和團“,而口號亦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

    義和團的起源有多種說

    白蓮教說,這一看法的代表是勞乃宣的《義和拳教門源流考認為義和團起源于白蓮

    大刀會說,大刀會是清代華北由貧苦農民為主的一個團體,成員演練“金鐘罩“,認為可以刀槍不入,也被認為是義和團的起源之

    鄉團說,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起源于民間的鄉團組

    拳會說,在清代有許多傳播武術的民間團體,如義和拳、梅花拳等,特別是義和拳在長期發展中蒙上了濃厚的民間宗教色他們在民間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被認為是義和團的前

    據陳貴宗《義和團的組織和宗旨》所說,義和團的組織大致分為

    1.壇,是義和團的基層單位,又稱壇口,也有“廠“、“爐“、“團“、“公所“等稱首領一般稱大師

    2.總壇,設天津“坎“字總為壇的上一級單

    3.門或團,為總壇的上一級單義和團按照八卦方位分為八門(團),如“乾字門(團)“、“巽字門(團)“

    4.義和團,是由所有義和團員共同組成的一個松散組

    此外,義和團還有“紅燈照““藍燈照““黑燈照“(寡婦組成)花燈照(妓女組成)等婦女組

    義和團內部又可分為官團,私團與假

    所謂官團是指接受清廷的招撫,向清政府掛號,接受清廷官員的統率,領取其糧官團得到清政府的承認,听從其調承認官團是清廷控制義和團的手

    私團則大多系團民自發組織,帶有很大的獨立自行設壇或從事“滅洋“斗

    假團則有其復雜性,一般說來,義和團是一個幾乎人人可以加入的松散的組織,但實際上,有很多義和團組織被清政府以“偽團“,“假團“的名義鎮“假團“分兩種情況,一是不服從清政府的統治並對其構成威脅,因而被消滅,是其鎮壓和消滅義和團的借二是部分不良分子甚至教民假扮義和團橫行不法,前者如“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壇附和,或仿效裝束,魚肉良“(《天津一月記》)後者如“奉教者皆扮成假義和拳會,各處尋仇殺人,北京西城尤多“(《義和團運動史料叢編》),“直北一帶,天主教民往往效拳匪服色,四出行有被獲者,自稱義和團,則地方官即釋“(《庚子記事》)

    義和團有自己的一套紀律,既有官方頒發的十條團規,也有自己獨特的規定,如“毋貪財、毋好色、毋違父母命、毋犯朝廷法,殺洋人、滅贓官,行于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顧,遇同道則合十“這些戒規在初期得到了較好的遵守,當時有人的記載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看其連日由各處所來團民不下數萬,多似鄉愚務農之人,既無為首之人調遣,又無鋒利器械;且是自備資斧,所食不過小米飯玉米面而既不圖名,又不為利,奮不顧身,置性命于戰場,不約而同,萬眾一心;況只仇殺洋人與奉教之人,並不傷害良民;以此而論,似是仗義“(《庚子記事》),有時義和團甚至擔負起維持治安的責任,如“刻有聶軍門所統之武衛軍兵多人,皆持器械,向各處搶經匪首曹福田拿獲二十余人,皆殺“(《天津拳匪變亂紀事》義和團運動後期,由于成員日益復雜,出現了許多違法亂紀的現象,但連後來的清政府上諭也不得不承認“……淶涿拳匪既焚堂毀路,亟派直隸練軍彈乃該軍所至,漫無紀律,戕虐良民,而拳匪專持仇教之說,不擾鄉里,以致百姓皆畏兵而愛匪,匪勢由此大熾,匪黨亦愈聚愈多

    1治外法權凌駕中國法律

    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被準許在中國傳教和成立教在治外法權之下,不單教會的西方神職人員不受清政府管轄,一般中國信徒也常獲教會庇地方上,基督教教會每每因為文化、風俗差異等等各種原因,與地方民眾發生沖部分不良教民欺壓當地民眾,而地方政府卻往往因為懼于教會的治外法權,不欲與洋人作對而未能持公處理,造成教

    2仇外心態

    清末華北地方經濟破產,傳統社會綱紀解體;在轉變的時代,人心惶惶,各式秘密會社紛總之,教會、教眾和洋人、洋貨,成為了仇視的對

    3謠言

    當時社會有許多詆毀西方人的謠言,如說洋人醫院挖小孩眼楮制迷藥、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陽精等等,而一般中國百姓一向迷信這類傳言,從而人人自危,對西方人及中國教友恨之入

    4守舊勢力煽動

    教會除了傳教之外也興醫辦學、提倡破除陋習(如纏足納妾)、傳播新思想(如憲政、民主),與維新運動一樣不可避免會引起守舊勢力的仇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色芬芳》,方便以後閱讀國色芬芳賣花女18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色芬芳賣花女18並對國色芬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