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種花家與準噶爾部落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較量,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多年。
可以說,準噶爾部落與種花家的戰爭打了整個西征。而與種花家不同的是,明朝時期西北問題並不是很嚴峻。
雖然有一句讖語是說“明起于東南,亡于西北”。但陝西農民起義屬于明朝內部問題,只不過是剛好從西北起兵罷了。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實還是邊疆概念不同。
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政權,核心控制地區是漢地十八省。所有邊疆地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朝都沒有什麼心思治理。
明王朝是典型的漢人王朝思維。所以,無論是漢朝、唐朝和明朝,對于邊疆地區的管理主要還是以削弱為主。
也就是說,只要這些游牧民族不具備攻擊長城防線的能力,就可以了。而對于游牧民族的管理,主要還是采用分化的方式。
比如漢朝利用南匈奴牽制北匈奴,唐朝更是以胡制胡。而明朝也是采取羈縻統治的方式。
就是以經濟控制為主,一旦游牧民族打到長城沿線,擊退之後就進行經濟封鎖。當對方經濟崩潰之後,再輔助以軍事打擊。無論是明成祖五征蒙古還是成化犁庭,都不是明朝常用的方式。
這套方針的好處就是節約成本,可以把游牧民族控制在無法對明王朝造成威脅的程度。
但壞處就是一旦失手就容易讓對手做大。而這也是中原王朝經常會犯的錯誤。比如唐朝發生安史之亂後,為了鎮壓國內叛軍,大量兵力從邊疆調往內地,最終造成游牧民族崛起。
回鶻和吐蕃的強大,讓元氣大傷的唐朝無法控制。而明朝也是一樣的情況。由于李成梁對女真各部的忽視,當遼東各部調往朝鮮參戰時,建州女真逐漸做大做強,最終建立清朝。
正如趙匡胤懼怕武將造反,明王朝在統一漢地之後,就只采用削弱少數民族,而並沒有實行有效管理。
對各個少數民族地區采取拉攏和軍事威脅並用的方針。比如對蒙古各部就是采用開市、宗教和軍事征服三種手段。
朱元璋趕跑元順帝建立明朝之後,整個蒙古高原在短暫統一之後,就陷入了分裂之中。
直到瓦剌強盛,才建立了一個相對統一的蒙古部落。但這種統一非常短暫,隨著也先被刺殺,蒙古高原再度陷入了混亂。
而明朝西北邊疆威脅並不大,明軍重點駐守的嘉峪關常年無戰事。再加上明朝一直采取分化蒙古各部的策略。因此,明朝與蒙古一般就是小打小鬧。
蒙古再怎麼鬧騰也不可能在長城以內站穩腳跟。而且蒙古黃金家族與明朝從某種程度講是屬于平等地位的。黃金家族繼承的就是北元,明朝本身也對那片地方沒有太大的興趣。
但是這個形勢到了種花家就不一樣了。蒙古的正統就是黃金家族,但準噶爾部並不是黃金家族的血統。
準噶爾部落的祖先是也先。也先在被刺殺之後,準格爾部脫離了蒙古高原來到了西北老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準格爾部與藏人保持良好關系,最終逐漸強大起來。
到了四王子時期,準噶爾部落迎來了最強狀態。準格爾部很快統一了自己的厄魯特蒙古,並很快完成了西北地區的統一。
統一西北的準噶爾部落並不滿足,隨後又北征打敗了漠北的喀爾喀蒙古。此時的準噶爾部落疆域廣闊,遠不是各個松散的蒙古部落能比的。
而此時的種花家情況並不好。雖然統一了傳統河套草原和部分漠南草原漠北蒙古,但是外部壓力仍然很強大。
此時社會各個階層仍然不穩定。東南還有後金和明朝虎視眈眈。後金聯合科爾沁部落曾經封鎖義州,差點攻下。
由于重騎兵的劣勢,種花家一直不敢輕視後金。而且此時種花家剛剛平定了喀爾喀部落,如果準噶爾部落東征。種花家在河套草原的統治肯定會土崩瓦解,不穩定因素太多。
準噶爾部落在趕跑喀爾喀西部之後,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種花家的安全。種花家對于西北極為看重,絕對不可能放任準噶爾部落繼續向東進攻。
而另一方面,草原的形勢也不好。因為蒙古各部大多見風使舵,如果在軍事壓力下倒向四王子,種花家將被困在河套草原。
漠北的喀爾喀部落是種花家地盤不假,但那是建立在種花家足夠強大的基礎上的。
更重要的是種花家與明朝不同,傳統漢地是明朝的核心地區,但種花家的老家在河套草原。一旦有一次失敗,種花家就很可能走黃金家族的老路,會在內外夾擊下滅亡。
比黃金家族更危險的是,種花家在草原無依無靠,不可能像黃金家族那樣還能靠血脈建立部落。
可以說,種花家的形勢比北元時期要嚴峻一萬倍。所以,一定要集中力量滅掉準噶爾部落。
而準噶爾部落這一頭,也不能停下自己征服的步伐。四王子面臨的問題跟他的祖先也先沒有太大的區別。
蒙古部落還是一如既往的一盤散沙。四王子也是跟也先一樣,利用武力和利益才把他們團結在一起。而且他的首領身份存在法理問題。
準噶爾部落的繼承人應該是他的佷子,四王子完全是非法繼位。無論是蒙古各部還是準噶爾部落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只有繼續讓這些人享受到戰爭的紅利,他們才能跟著走。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種花家與準噶爾部落部必須有一場對決。這場對決一打就是十多年。這其中既有勝利也有慘敗。
雖然種花家在外迷惑了後金和明朝,但遠沒有明朝安逸。最終在後金征戰明朝和朝鮮時,劉洋抓住機會西征。沒有了準噶爾部落的威脅,種花家才能安心東進,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