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萬歷三十四年農歷八月二十一日,歷史上的李闖王,李鴻基出生在陝北一個普通的家庭。
李自成出生于陝西米脂縣雙泉里李繼遷寨。他的祖上本居米脂城北七十里屬于泰安里的李家站村。
因無定河之西土地廣,草地寬,生活困難的李自成之父李守忠、祖父李海遷居距縣城二百里的李繼遷寨,後又移居同屬雙泉里的常 焉村。在河西,李家生活是作為朝廷的養馬戶。
他父親住在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 鄢六十多里(兩地現均為橫山地)。
要說籍貫,那李鴻基的祖籍,就是米脂縣李家站。李家站就是一個村。
它在米脂縣殿市鎮,也有人叫它李繼遷村,不過本村人叫做李家站。村里老人說,他們村是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的後人。
據《米脂縣志》記載︰“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樓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鴻基家庭屬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里遷徙來。
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樓縣遷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屬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鄉各處。”
李鴻基家,在村里屬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里遷徙來到李家站。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黨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
李鴻基在出生時,據說他的父親夢見一個黃衣人進入土窯,于是李鴻基的小名叫做黃娃子(一說黃來兒)。
他父親對他期望很高,為他起名鴻基,小字 生。他少年時,那是少年里的頭,帶著小伙伴,今天跑東莊,明天去游泳。也是一個小領頭的。
他喜好武藝,本村有會槍棍棒的鄰居,他就每天晚上跟著苦練,先是熱身,踢腿,拉腰,扭屁股。然後圍著村子跑,鄰居在前,鴻基在後。
鄰居還教給他呼吸竅門,不能大口呼吸,那樣跑不了多遠。跑過一圈後,鄰居這才讓他站在一邊,自己先打了一遍蓮花拳。
雙臂一搖,前後左右,都是鄰居的身影。鄰居很快打完一套拳,這才一招一式的掰開,讓鴻基記住。
一天就練一招,多了怕他記不住。就這樣,一天天的練武,鴻基在十五歲時,也學了一身好本領。
明朝天啟年間,陝北地區災荒連年,按說官府該幫助度過難關,可明朝官府,不,糧差分文不減。在這樣天災人禍下,李家生活非常困難。
因為家里窮,他和朱元璋一樣,小時候曾被舍入寺廟當小和尚,名黃來僧。
後來和尚也差錢,他只能給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幾歲喪母,不久父親又去世。蒼天啊,他當時真是欲哭無淚,這老天不保佑啊。
他只好打把勢賣藝,勉強可以填飽肚子。見識過人間滄桑,在二十一歲那年,無依無靠的他,令人震驚的,應募到了銀川驛站,當了一名驛卒。他可高興壞了,終于端上了鐵飯碗。
這個時候是他的幸福日子,還娶了媳婦韓金兒,這個媳婦不太檢點,不過李自成知足了。
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檢在崇禎元年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
李鴻基是一個沒有靠山的人,其他人都有關系,雖然他很努力,可不知道怎麼回事,丟失了公文。
他爭辯過,沒人听,就這樣被莫須有的公文連累,他被裁撤,失業回家。
天有不測風雲,禍不單行,倒霉的李鴻基,還有更大的危險等著他。霉運籠罩,那有這麼容易擺脫。
同年冬季,李鴻基因繳不起舉人艾詔的欠債,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
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游于市,將置至死”。後由佷兒李過等人努力,一起劫了監牢把他救出。江湖男兒不受氣,年底,他和李過一起殺死債主艾詔。
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奸,李鴻基又殺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問,吃官司不能不死。
崇禎二年二月,只能遠走他鄉,就同佷兒李過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
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鴻基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
邊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糧餉不足,軍官又貪污、克扣軍餉,兵士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能吃苦,也可以忍受一切不公,只是為了有個出路。
崇禎二年冬,後金兵大舉南下,京師吃緊。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調四方軍隊赴北京防守。
甘肅邊兵李鴻基所在部隊隨參將王國向京師進發,途經金縣(今甘肅榆中),兵士們要求發餉,參將王國卻克扣不發。
于是,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李鴻基和白蓮教徒受不了,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並發動了兵變。
李鴻基起事後,明軍當然來鎮壓,他就轉戰漢中,參加了王左掛的農民軍。
崇禎二年,後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動,大將袁崇煥差點被殺,這不還在歸化城里貓著,崇禎皇帝就這樣還是派出了錦衣衛對袁崇煥搞暗殺。
崇禎三年底,王佐掛被明廷招降,李鴻基轉投奔張存孟(不沾泥),擔任隊長一職。
終于劉洋派出的白蓮教徒找到了李鴻基,和他談的很投機,最後走的時候,給他留下十兩銀子和一塊腰牌,並把劉洋的親筆信給了他。
劉洋在信中,先是敘舊,大家都是榆林人,同樣是母親,早早離世,父親也已經不在了。作為孤兒,劉洋和他有共同的心願,多交朋友。
劉洋接著說了,自己和明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現在明朝實力還很強,所以邀請他到草原一起慢慢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如果明朝實力弱了,就打回陝西榆林老家,衣錦回鄉。
李鴻基看完,很是震驚,竟然還有和自己差不多人生的劉洋。他听說了,劉洋的白馬軍和三邊總督楊鶴在定邊花馬池在對峙。
他也早就想去投奔,苦于沒有人介紹。張存孟這家伙和明軍勾勾搭搭,他早看不慣了。不過他叫來佷兒李過,他們一起造反,一起去漢中的,要走,也要一起走。
李過一听,樂的直蹦,“叔叔啊,這還猶豫啥,今晚就去。”
崇禎四年初,李鴻基和李過,趁夜,殺了不沾泥,騎上準備好的大黑馬,懷著無限憧憬,趕往歸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