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

第2 王昭君的兒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智 本章︰第2 王昭君的兒子

    運氣不錯,這座墓室的墓頂沒塌。

    之前勘探的二十六座墓中,沒有塌的只有三座,且無一例外,全是突厥時期的小墓,墓室面積不超過一百平方。

    這座墓室接近四百個平方,而且還是匈奴時期的貴族墓,真就跟奇跡一樣。

    所以隊員們一個比一個小心,慢慢的鑽,慢慢的下探管。

    最後,方志杰甚至不敢下窺鏡,非要讓李定安親自來。

    “你不會,還是我沒教過你?”

    “我害怕弄塌了。”

    “扯淡,這是墓葬,又不是紙糊的?既然之前沒塌,那現在就肯定不會塌……”

    方志杰縮著脖子,眼楮發飄,又往後躲了躲。

    李定安頓時看出不對“墓頂什麼材質?”

    “石板。”

    “多厚?”

    “差不多二十公分。”

    “中間有沒有頂柱?”

    “有頂柱,還有石牆,最短間隔五六米,最寬間隔十三米……四周還有石壁,我看著像是石室墓。”

    石牆、石壁……可不就石室墓葬?

    李定安愣了一下“那它怎麼塌?”

    “這可是漢墓!”方志杰嘟嘟囊囊“都埋兩千年了,萬一呢?”

    “漢墓怎麼了?這點膽子都沒有,活該你當不了副隊長。”

    “天天吃沙子,誰愛當誰當!”

    你跟著我,就不吃沙子了?

    吃的更多……

    李定安險些氣炸,下意識的尋摸東西。

    方志杰一看不對,抱著頭就跑。

    對這樣的,你能怎麼辦?

    氣了好久,李定安才提起探鏡。

    跟了他一年,方志杰學的還是挺扎實的,沒看錯,確實是一座標準的長方型石板墓墓頂蓋為石板,墓底鋪有石板,墓坑四壁也全部用石板豎砌。

    中間再用條石砌牆,將墓室一分為四西邊兩間小,東邊兩間大,最大的一間東向靠北。

    四座墓室都有石棺,數主墓室的最大,長足有三米,寬近有一米五。

    至此,李定安至少可以確定除了“腳西頭東”這一點,這是一座標準的漢代石室墓,而非匈奴特有積石墓,所以才沒有塌。

    看形制,大致應該是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所以應該是南匈奴時期的大貴族。

    古怪的是,陪葬品並不多西向雙室內都是陪棺,只有南室內有幾口壇壇罐罐的輪闊。

    不應該啊?

    如果是小貴族,墓室不可能建這麼大,還用石砌,還用石棺?

    如果是倉促下葬,那就更不用說,肯定不可能葬在山上,平地里挖個坑就埋了。

    思來想去,就只有一種可能……

    李定安眼楮一亮“下鑽探管50(毫米),窺鏡15……”

    方志杰跑了回來“鑽哪?”

    “當然是陪棺,主棺也鑽,注意防氧!”

    方志杰連忙安排,也就幾分鐘,鑽機又“嗡嗡”的響了起來。

    李定安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說實話,方志杰在研究方面的悟性並不高,比舒靜好差好幾層樓,但勝在穩重、細心,還很能吃苦。

    所以,李定安刻意把他往“外出田野作業”方面培養。

    上手還賊快,基本李定安示範一兩遍,他就可以獨立操作。

    惟一有一點,膽子小。

    慢慢來吧……

    不多時,兩口陪棺鑽開,李定安逐一觀察。

    只是一眼,他就明白了陪棺內不是活人殉葬,而是明器。

    近五十公分高的罐,帶有雙耳,長的像現代的桶一樣的,還有近一米長的刀,以及連在一起的馬餃與馬鑣。

    落灰很厚,看不出具體材質,但大體逃不過陶罐、銅、鐵刀、銅或鐵馬具。

    有幾塊實心圓餅狀的東西,估計是銅鏡,還有差不多大小,中間鏤空有紋飾的圈,應該是透雕銅環。

    還有一口陪棺,里面堆了大半外圓內方,直徑兩公分過一點……絕對是銅錢。

    “李定安,是不是漢天子賜葬?”

    他想了想“十有**!”

    關鍵是沒有發現墓志,再一個落灰太厚,看不到陪葬品的全貌,不好直接下定論。

    恰好,方志杰鑽開了主棺。

    李定安立馬起身,跑了過去。

    窺鏡剛下進棺中,他“唏”的一聲。

    棺中竟然還有槨?

    雖然說內棺的形制有點怪,像是一根巨型的圓木剖成兩半造成的,但外面這一口,絕對是槨。

    《漢制》君三重,上公,侯伯子男二重,士不重,用大棺……

    再說匈奴,西晉末在塞內建國的漢趙,棺外有槨的匈奴墓也沒幾座,何況漢代?

    再看四角西北角堆著許多圓丟丟的東西,十有**是珠璉。西南角也堆著一堆,直徑大概四五公分……這要不是金餅,李定安敢把棺材啃著吃了。

    再看頭這邊的這兩個角,南北各有一個石座,東北角好像是一座燈,看輪闊,像極了保定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長信宮燈。

    東南角好像是一口盒子,四四方方,只有巴掌大小,暫時還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

    木棺四周鼓鼓囊囊,估計絹、帛之類的細軟不少,應該還有金銀器,更說不定有玉器。

    無非就是多與少的問題。

    所以,漢天子賜葬沒跑了。

    “李老師,能不能推斷出墓主的身份?”

    李定安想了想,搖了搖頭。

    建武二十六年(東漢劉秀),遣中郎將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單于,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

    二十七年冬,南單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諸部王,助為𥕜戍。

    所以,肯定是南匈奴那一部的王,但具體是誰,還真不好推斷……

    “李老師,要不要再探一下內棺?”

    “沒必要既便里面有能證明身份的遺物,估計也落滿了灰,除非直接挖開……”

    隊員們嘆了一口氣其它的不知道,就那座燈……搞不好,就是舉世之內的第二座長信宮燈。由此可知,這座墓的價值?

    但與之相比,尋找風水遺址更為重要,所以只能等下次。

    “太可惜了!”方志杰又開始嘟囊,“會不會便宜別人?”

    “烏鴉嘴!”舒靜好翻著白眼,“你不講,誰能知道?”

    方志杰沒吱聲,看了看李定安還真說不準。

    確實說不準。

    這里畢竟是國外,而且又是具有“風水原素”的漢墓,出于研究“蒙古高原游牧民族與中原文化關系”等因素的考慮,肯定是要上報的。

    但說不好,蒙古國就會出于其它方面的考慮,和其它國家合作。畢竟研究漢族文化、且具有一定考古能力國家並不止中國,比如日本……

    李定安不置可否“到時候再說吧。”

    報肯定是要上報的,包括之前二十六座墓,但肯定是找到遺址之後。

    他拍拍手,又看了看表差不多五點,中午都只是對付了兩口面包,確實都挺辛苦。

    “收隊吧!”

    “好 !”

    听到能提前下班,都挺開心,速度也格外的快。

    收窺鏡的收窺鏡,起探管的起探管,卸鑽桿的卸鑽桿。

    動作稍快了一點,蘭昆(技工)力度有些大,窺鏡的收縮線都還沒有完全伸直,他就往上一提。

    “ ”,地聲儀中傳來一聲脆響。

    方志杰下意識的轉過頭窺鏡成像儀中看的清清楚楚,“”型的鏡線磕到了外槨東南角的盒子,那玩意,竟然掉下去了?

    當即就摔成了兩半。

    當即,方志杰的臉也白了“我特麼……你急個錘子你急?”

    這特麼可是漢墓,能擺在外槨之中,且在墓主頭朝向一側的,還能是什麼普通玩意?

    不信?

    看看旁邊是啥搞不好,那座燈就是舉世之內的第二件長信宮燈……一級文物中的一等文物。

    頓然,蘭昆一頭的冷汗。

    “別慌!”

    李定安走了過來,瞅了瞅屏幕盒子摔成了兩半,又從里面滾出了一件東西。

    依舊四四方方,很小,通體也就三四公分。

    咦,這什麼?

    章,還是印,更或是璽?

    再仔細看,就是印不高,加紐也才三公分,印寬兩公分過一點,很薄,不足一公分。

    倒是有點像漢印,關鍵是紐像是一只鳥?

    恰好,印側倒了過去,李定安滑著鼠標,把鏡頭轉到了另一邊。

    嘿,運氣不錯,上面的字跡挺真。

    李定安仔細的辯認了一下標準的陰刻繆篆,豎書,共六個字服奴仁善于章!

    這啥啊這是?

    分開都認識,但合一塊,李定安就有點搞不懂了。

    服奴,應該就是匈奴吧?

    善于即單于。

    章即印,中間這個“仁”應該是姓名。

    史記中,匈奴確定有個單字的單于,如咸、輿、助、知……但“仁”單于,好像沒印象?

    李定安仔細的回憶了一下,隨即,眼楮猛的睜大匈奴仁單于印?

    這是王昭君的兒子,伊屠知牙師!(本章完)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方便以後閱讀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2 王昭君的兒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2 王昭君的兒子並對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