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輪紅日躍出地平線,就像打開了電影的播放鍵,突然間,城市就喧鬧了起來。</br>李定安慢悠悠的出門,不急不徐的進了學校。他先到家園食堂吃了一份腸粉,一盤生煎包,才進了圖書館。</br>差不多到十點,他才下了樓,又到了對面的二樓。路過吳教授的辦公室,看門開著,就進去打了聲招呼。</br>“吳教授!”</br>“看完書了,今天怎麼這麼早?”</br>“老師,今天考試。”</br>“哦,竟然給忘了?”</br>吳湘指了指沙發,又習慣性的問︰“怎麼樣,有沒有把握?”</br>李定安懵了懵︰只是學期考,又不是畢業考,有什麼沒把握的?</br>反正他覺得研究生考試要比大學時期的簡單的多的多。</br>特別是研一以後的考試,基礎知識佔比極低,還不到總題目的百分之三十。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淺述報告,也就是平時所稱的“小論文”。</br>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則是實踐,其中大部分又都是實驗操作。</br>要是讓吳湘說心里話,李定安已經發表的那十多篇論文當做博士生的畢業考都沒問題,像這種閱讀理解自然沒什麼難度。</br>至于實踐,他的專業水平比高勝東都要高出了一大截……</br>吳湘愣了半晌才反應過來,不由的失笑︰“你說你,浪費什麼時間?”</br>李定安笑了笑︰“就是想檢驗一下!”</br>“隨你!”吳湘隨意的揮了揮手,又皺了皺眉頭,“滬上拍賣會的事情我也听說了,這段時間盡量小心點。國博和故宮那邊我也已經打過招呼,除了項目,其他活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br>李定安鄭重的點著頭︰“老師,你放心!”</br>要說危險,可能有那麼點,但要說跟權英一樣嚇得跟鵪鶉似的,窩在公安部的招待所連門都不敢出,那絕對不至于。</br>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十年前,況且這里還是京城,全中國就沒有再比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br>當然,該注意的還是得注意,反正李定安已經決定,案子沒破之前,能不出京就不出京……</br>“嗯,那就好!”</br>李定安向來穩重,也極有分寸,所以吳湘並不是很擔心。</br>他又看了看時間︰“去吧,都開考了。”</br>嗯……高勝東不是說十點半嗎?</br>李定安心里一跳,忙點了點頭︰“那老師你忙……”</br>說著他就出了辦公室,還替吳湘關好了辦公室的門。</br>轉過頭再一看,過道里一個學生都看不到。</br>真開考了?</br>他飛一般的奔向了陶瓷教研室。</br>教室挺大,擺著三十多張課桌,十七個學生坐的整整齊齊。</br>講台上坐著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教授,應該是從其它系抽調過來的監考老師。陶瓷系的張副教授也在,除此外還一位女孩,正在分發試卷。</br>感覺有點面熟,稍一轉念,李定安就想了起來︰前幾天在圖書館踫到過,叫申佳青,好像是古文字學的博士生。</br>顧不上打招呼,他欠了欠腰︰“不好意思老師,我遲到了!”</br>講台上的教授皺起了眉頭,剛要問什麼,張教授先迎了過來︰“怎麼這麼晚了,正準備給你打電話呢?”</br>“高老師說是十點半,我就以為是十點半,又踫到吳教授,就說了幾句話……”</br>“哈哈……要提前十五分鐘進場的……快進來吧!”</br>高打眼,你真能害死人……</br>暗暗罵著,李定安說了聲謝謝,又瞅了瞅,走到了中間的區域。</br>這一塊全是宋元明清專業的同學,也就是那七位同班同學。剩下的十多位自然就是國外考古和佛教考古的學生,同屬陶瓷系,但不是一個專業。</br>也不管是哪個專業的,全都好奇的看著他,因為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他。</br>正想著這人是從哪冒出來的,又看到宋元明清系的七個人相繼朝著李定安點頭,這十位同學恍然大悟︰好家伙,這就是那位害得他們動不動就得提鞋的李同學?</br>一瞬間,二十只眼楮全都瞪圓了……</br>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李定安都報以微笑,又連忙坐了下來。</br>恰好,負責發試卷的申佳青也到了這邊。</br>她看了看李定安︰你上次不是說是研一嗎?</br>再看桌子上的學生證︰沒錯啊,確實是研一?</br>但這里,卻是研二的考場?</br>要說他走錯了……應該不可能,不看他進門的時候,陶瓷系的張副教授還和他打招呼了……</br>心里好奇的不要不要的,申佳青把試卷放到了他面前。</br>李定安沒說話,只是笑了笑,然後拿起卷子掃了幾眼。</br>嘿,這試卷……挺有意思。</br>比如說第一道,就是名詞解釋︰清風堂碑。</br>就這麼四個字,再多余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所以乍一看,就會摸不著頭腦︰這什麼玩意?</br>其實這是南宋時期的一則典故,同時也與一件文物有關︰朱熹的弟子鄭性之是理宗時期的權臣,他手下有一個官員強奪了沈姓富商的一處豪宅,然後又把這座宅子獻給了鄭性之。</br>但自從鄭性之入住後,宅中怪事頻發︰明明晴空萬里,樹梢都不見動一下,正堂中卻能生出陰風。明明是萬籟俱寂的深夜,堂中卻會傳出類似呼嚕聲樣的響動。</br>鄭性之不明所以,請了高人做法,具體過程不知道,反正之後就將堂名改成了清風堂。</br>再之後,風沒有了,怪響也沒有了,平平靜靜的過了幾年。</br>但到第三年,又有怪事發生了︰一到下雨天,清風堂的石壁上就會顯出了一個人影,天一晴就會消失。</br>鄭性之嚇的不輕,命人把牆拆開,結果挖出了一具骷髏。再一看,石壁上竟然被摳出了十多道深槽。</br>原來,當年官員搶奪毫宅時,竟然把宅子的原主人活生生的砌進了牆里。</br>官員被抄斬,豪宅發還沈氏,所以這件事流傳極廣,史稱“清風堂尸跡”。</br>沈氏後人還專程記在族譜之中,到明朝時更是刻成了石碑,代代相傳。</br>建國後,沈氏後人捐獻了位于嘉興的沈氏園林,大運動時期遭到破壞。新世紀初,浙江文物局和浙江古建築研究院聯合重建,挖出了這塊碑,現在館藏于“江南古建築博物院”,名字就叫做《清風堂碑》。</br>《中國考古學通論》中有相關內容,但主要論述的是清代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只是提了一句清風堂牌,並沒有提這塊碑的來歷。</br>李定安之所以知道的這麼清楚,是因為元代文學家、史學家陶宗義的《南村輟耕錄》中對《清風堂尸跡》記的極為清楚,還做了相關的科學解釋︰尸油和血液滲透到了石壁里,干燥的時候不太明顯,發潮的時候油跡就會顯露出來。</br>所以,旁邊的這幾位同學不一定能想的起來這塊清風堂碑是什麼東西。</br>但要說超綱,還真沒有。《南村輟耕錄》本就是宋元時期考古相關的重要著作,不然李定安也不會想著從這本書里搜尋銅槨和赤金摩 羅的來歷……</br>還有三道論術題︰</br>一、治天下匠。</br>這也是一則典故,也同樣與一件文物相關,主角也是丞相。</br>《元史耶律楚才傳》︰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見知于帝(成吉思汗),因每自矜曰︰‘國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br>楚材曰︰‘治弓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聞之甚喜,日見親用……後賜有禿該可敦(成吉思汗的妃子,被他搶來的時候就帶有一兒一女,算是繼子繼女)之女為鸞膠(續弦妻),賜金弓,銘“治天下匠”。</br>這把弓晚清的時候都還在,收藏于清朝內廷之中,慈禧過壽的時候移到了圓明園,現在已經在大英博物館里了。</br>同樣的,《中國考古學通論》也有相關內容,但被歸類在“圓明園流失文物”相關的目錄下,同目錄中還有圓明園印、四十景圖、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等國寶中的國寶。</br>與之相比,這把弓就不是那麼顯眼了,所以別說“治天下匠”這四個字的出處,旁邊的同班同學有沒有記住那把弓都是個問題……</br>第二題︰淺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觀點。</br>這句話出自明代的園林著作《園治》,意指“天人合一”,所以還涉及到了道家和佛教思想。但相對而言,這道題要稍簡單一點……</br>三、兩宋皇室墓葬品的種類及特點。</br>這道題就更過分了。</br>這麼說吧︰</br>北宋末年,北宋帝陵先是被大齊皇帝劉豫大規模的盜掘了一次。</br>金朝入主中原後,為鎮漢人王氣,不但又挖了一遍皇陵,連墓磚都敲成了渣。</br>蒙元來了後,還是為了鎮漢人王氣,帝陵方圓五十里內,“盡犁為墟”。</br>同樣的,南宋帝陵也是這樣的待遇……楊璉真伽不但盜走了所有的寶物,不論男女,骨頭全被敲成了渣,又混合豬狗牛羊的骨頭埋在地底三丈之下,又在上面修了一座十三丈高的白塔……</br>說白了,這兩處是連盜墓賊見了都繞道走的地方。</br>相應的,無論是《考古學通論》,還是已有的論文文獻,也只是從墓葬布局、建築特點、結構風格,以及壁畫及磚雕方面論述,有關墓葬品的內容真就不多。</br>也就發現宋代藩王墓葬的地方文物志、博物館志有相關記載,或是兩宋與之後的雜史,就比如之前李定安查過的《南村輟耕錄》、《續弦簡錄》、《困學齋雜錄》、《齊東野語》等筆記體史,有兩宋時期帝、王葬禮相關的描述。</br>又算不上超綱,因為這些資料研究宋、元、考古相關課題的重要依據。但平時研究的都是瓷器相關的知識,現在猛然間要從“種類”,“特點”方面論述,能答上來才怪。</br>所以李定安才會覺得奇怪,怎麼突然就會出這麼多的冷門考題?</br>肯定和他有關,但絕不是特意為他開綠燈,他臉再大,也沒大到這種程度。</br>李定安懷疑,應該是他之前帶回來了摩 羅和銅槨,讓丁院長、吳教授萌生了開發這方面的課題的念頭。</br>所以,這次只是給研究生們提個醒︰趕快查資料,不然等課題開了,別說參與了,你連參觀的資格都沒有。</br>當然,這一次的考試,十之**是不及格……</br>這也就罷了,關鍵的是吳湘上個星期就明確說過,今年陶瓷系的碩士博士畢業論文肯定和蒙古瓷或珍珠釉相關。所以說,如果同學們知道這些全是他弄回來的以後,會不會半夜給他套麻袋?</br>一想到這里,他就有點虛,頭都不抬,只顧做題。</br>而旁邊的同學一看試卷,腦子就“嗡”的一下。</br>說實話,別說《清風堂碑》、《治天下匠》,有好多同學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出處都想不起來。</br>並不是他們沒好好學,而是平時的側重點大都在古董方面,倒也不是學校偏科,而是這方面最好就業。</br>建築方面雖然也有研究,但基本都是墓室、古城市布局,以及都城、宮城研究,這會卻突然冒出來了個園林?</br>至于第三題,一看“宋代皇室墓葬品”,他們的心就涼了半截︰完了,這學期的學分是別想了……</br>不只是七位同班同學,還有左邊的佛教考古,右邊的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含國外考古)……十七個學生,一個賽一個的懵逼。</br>這兩個班的考題大同小異︰宗教思想(西方文化)在兩宋時期墓葬制度中的影響。</br>都是兩組配圖︰一組是銅槨,一組是摩 羅。底下也有備注︰宋寧宗趙擴之子趙振墓葬……</br>趙振……听都沒听過……</br>這是哪個坑……嗯,誰出的題?</br>哦,吳教授出的……那沒事了。</br>問題是,這也太生僻了?</br>然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白了,沒一個會的……</br>心里正這樣想,旁邊卻突然傳來了“沙沙沙”的聲音,再轉頭一看︰讓他們連提鞋都不配的李同學正在悶頭答題,筆桿子都快飛起來了。</br>十七雙眼楮齊齊的瞪了起來︰為什麼就你會做?</br>ps:154章,也就是下一章發重量了,請跳過,直接看下下章。</br>抱歉!</br>解釋一下,補更肯定會補,絕不會食言。但這幾天正在嘗試轉變一下思路,想著除了裝逼打臉,以不能再寫點新一些的東西,也正在構思列大綱。</br>所以還得欠兩天,抱歉。</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