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勤不倦》,是乾隆御寶?</br>包括何安邦,呂本之,都使勁的回憶著,卻死活想不起來。</br>故宮里倒是有座倦勤齋,也是乾隆時所建,但並不記得有印璽的記載。</br>也是因為留存的相關資料太少,而乾隆的印章又太多︰除了這位,再沒听過哪位皇帝的御寶有兩三千方之多,而光是鑒賞字畫用的,就有三百余方。</br>要不然怎麼叫蓋章狂魔?</br>哎……不對啊?</br>楊麗川反應過來,看著馬獻明︰“李老師當時是指著‘印鑒’給你說的?”</br>“對?”</br>“那你還說‘可能’,‘應該’,‘不出意外’?”</br>“我倒是想說絕對,但也能認得才行!”馬獻明撇撇嘴,“除了章,上面全是滿文,給你行不行?”</br>“哦……對,還是從�f槍使 淖柿峽飫鋝櫚降摹 牛 罾鮮θ梅街窘芩殉隼吹摹 lt;/br>楊麗川頓時就紅了臉,咬牙切齒的瞪著馬獻明。</br>李定安連忙打岔︰“是幾張滿文的戲詞,為乾隆御鑒欽定的宮廷連台戲《昭代蕭韶》,上面就蓋著這枚章……當年壽安公主遠嫁奈曼部,陪戶中就有專演這出戲的戲班,我就想查查這批蒙古瓷是不是也融合了戲曲文化……”</br>眾人一怔,繼而默然。</br>滿文的……那沒事了!</br>說實話,就連故宮里,精研滿文的研究員也已不剩幾個,堪稱碩果僅存,一般的館員不了解很正常。</br>而稍一頓,楊麗川眼楮一亮,看著呂本之︰“呂院,倦勤齋是不是就是乾隆專門修來听戲的?”</br>“對,就是戲園子!”</br>“我們暫時還沒發現相關的印鑒記載,也沒有與之相關的滿文的戲曲資料,對吧?”</br>“對……嗯?”</br>呂本之眼楮一亮︰之前確實沒有,但現在呢?</br>“定安,那幾章戲詞存放在哪?”</br>“看索引,就在倦勤齋的相關目錄里……”</br>哈哈……又是新發現?</br>等于又發現了一枚新的乾隆御寶,更填補了倦勤齋相關歷史及清代戲曲文化空白。</br>打個比方︰滿語的《楊家將》(清代宮廷大戲《昭代簫韶》就是由其改編)听過沒有?</br>沒有吧……</br>對考古界和文化界來說,這是妥妥的新課題,還是誰都搶不走的那種。</br>呂本之“騰”的站了起來,“定安,這畫別賣!”</br>啊?</br>稍愣了一下,該反應的都反應了過來。</br>嘖嘖……</br>既便這幅畫真是仿的,但有了這枚新出世的印鑒,也鐵鐵的成了珍寶。更何況,乾隆御鑒之作,怎麼可能是贗品?</br>何安邦也來了興趣︰“誰畫的?”</br>李定安沒含糊︰“王 !”</br>“哎喲……”</br>丁立成一聲驚呼,一拍腦門,“啪”的一聲,很是清脆,“我就說來著……”</br>楊麗川也是恍然大悟︰“怪不怪……怪不得?”</br>此時再想,剛才兩人一個說的是“技法好似是一脈相承”,另一個則說的是意境與王時敏大相徑庭,卻又好像兼四王之長……”</br>王 是王時敏和王鑒的嫡傳弟子,而王時敏死後,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也就是王時敏的孫子又隨他學畫。</br>等于這四個人全是同門,這畫風可不就是一脈相承,王 自然也就兼“四王之長”。</br>“確定?”</br>“當然確定!”</br>“就這一枚印章,就足夠我們研究三兩月了吧?”</br>“不止,沒听李老師還說有滿文戲詞……肯定要重啟倦勤齋的研究,這可是建築考古,少些也得以年論,估計部里都得派人參與……”</br>“哎喲,李老師這眼光,還是一如既如的準……”</br>而此時的金教授也終于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李定安只是個學生,卻能負責具體項目,與國博和故宮合作研究。</br>也明白了吳湘說的那句“我、呂院、馬所、楊主任都在給他打下手”的具體含義。</br>只是這一小會就能看出,他的眼力絕對在丁立成和楊麗川之上。</br>問題是,也就二十出頭吧,他怎麼歷練出來的?</br>與此同時,何安邦羨慕的眼都酸了︰建築考古?</br>那經費可是一撥就上億?</br>瓷器、字畫等研究,在它面前就是個弟弟。</br>問題時他再眼紅,還能把倦勤齋搶到國博來?</br>頓時間,何安邦就有些不耐煩︰“完了沒有,完了就看……嗯,就回!”</br>“何館你別急嘛……總得研究清楚對不對?”</br>丁立成不悅的瞪了他一眼,又指著畫,“楊主任,這兒還有一枚印鑒,你有沒有印象?”</br>“沒有,但是……這位置?”楊麗川眯著眼楮,“竟然比乾隆的要高?”</br>“嘶……肯定也是皇帝御寶?”</br>問題是誰的?</br>眾人又回過頭,看著李定安。</br>“看字跡,應該是康熙所題,這枚印鑒也應該是他的……”李定安稍想了想,“但我暫時沒想到出處……”</br>康熙的……哈哈,又是新面世的?</br>沒想到出處就對了,這樣才有研究價值。</br>也就等于說,又有了新課題……</br>故宮的這一幫一下就興奮了起來,個個眉開眼笑,包括呂本之︰就這幅畫,就不枉他們大半夜的跑一趟。</br>“快快……收起來……”呂本之眯著眼,“回去就放保研室,明天就立項……”</br>何安邦更郁悶了,反正到現在為止,他是毛都沒撈到一根。</br>但有人比他更郁悶︰“王八蛋……”</br>屋子里突然響起一聲怒罵,再一轉頭︰鄭總哭喪個臉,快要哭出來似的。</br>由不得他不哭︰這不但是同為四王之一的王 的真跡,更是由兩代帝王鑒賞留印並留字。</br>四千萬,兩個四千萬怎麼樣?</br>他沒拿頭撞牆就算不錯了……</br>“我當時就說……就說畫即便是仿的,但這麼多章呢?結果……都說是假的?”</br>“別氣了,很正常!”金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連畫都不對,誰又敢說印是真的?自然也就成假的了……”</br>“確實!”丁立成也嘆了一口氣,“鄭總,也不怕你笑話,你當時就是請我來,我只能說一句‘看不準’……”</br>一听這話,鄭總又愣住了。</br>唏……真就是?</br>好像,楊主任剛剛也沒看出來……</br>一琢磨,怒火漸漸消散︰不是專家不中用,而是這畫太復雜……除非他當時能把李定安請來。</br>問題是,不知道他是誰之前,腦子被門板擠了才會請這麼個小年輕來鑒定?</br>當然是要請專家……</br>嗯,我剛好像罵專家王八蛋來著?哎喲……你可千萬別誤會了……</br>“對不住……對不住李老師,我剛不是罵你……”</br>鄭總一個激靈,一把抓住李定安的手,臉上滿是期翼的神彩,“你看,這以後要是有麻煩您的時候……”</br>“鄭總,我理解……”李定安點點頭,“以後要有看不準的地方,你盡管打電話……”</br>走了這麼大的寶,這人還沒急眼,說明人品不錯。只沖這一點,就說明值得深交,所以李定安沒推辭。</br>听到這句,鄭總心里的那點後悔也不翼而飛。</br>因為他很清楚,也別說像馬獻明、楊麗川,就算是丁立成,也絕不是他花錢就能請得動的。</br>渠道他有,東西更是多的是,所以只要能與這樣的人搭上話,就等于打開了寶庫的大門。</br>再然後,錢還不是想怎麼賺就怎麼賺?</br>這麼一想,感覺今天這寶走的千值萬值。</br>這是真心話……</br>“好了,完了吧?”</br>何安邦催促著,“完了就回!”</br>呂本之也點著頭︰“嗯……回!”</br>其實他比何安邦還著急。</br>首次面世的清代御瓷?</br>研究御瓷大半輩子,光是“首次面世”這四個字,就足夠讓他興奮……</br>沒看到具體的東西之前,多待一分都是煎熬,所以是說走就走。簡單的打了聲招呼,十多位烏烏央央的出了門。</br>車不夠,鄭總還特意派了他的座駕,專門送吳教授和李定安。</br>臨別之時,吳湘又著重的介紹了一下金教授︰“這位是河師考古學院的金奉南院長!”</br>還是老鄉?</br>而且和京大的淵源極深︰河師考古系就是京大文博學院支援建立的。動不動,河師就會請京大的教授去授課。而時不時的,河師的師生就會來京大進修。</br>又和李定安握了握手,金教授稍一沉吟︰“吳教授,你看什麼時候方便,能不能請李老師來河師上幾節課?”</br>李定安有些懵。</br>他自個都還沒學明白呢,給別人講課?</br>開玩笑的吧?</br>但沒想到,吳湘竟然點了點頭︰“過段時間吧,等他把手上的課題忙完!”</br>金教授使勁的點著頭︰“好……那就說定了……”</br>李定安是徹底懵逼︰真就答應了?</br>三人分開,臨上車時,他都沒反應過來。</br>但沒想,還有讓他更懵的。</br>坐進車里,吳湘又說︰“我讓系里組織一下,過兩天你抽個空,回來上幾節課……就講這次研究的蒙古瓷。”</br>李定安眼楮都瞪圓了︰吳教授的這個“上幾節課”,和金教授的“上幾節課”,有什麼區別?</br>他扭過脖子︰“老師……這……這不合適?”</br>“有什麼不合適的?”吳湘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你是論文沒發表,還是課題沒完善?……別忘了,你也是導師助理,還領著學校的工資……”</br>李定安愣了愣,不說話了。</br>要說有沒有研究透徹,研究明白,那肯定還早。但要說論點和課題,全都是他一手歸納、總結、制定並完善的,他這個項目負責人名符其實。</br>所以吳湘才會說,他也在給李定安打下手。</br>高勝東也在旁邊幫腔︰“師弟,這很正常的,包括我也會時不時的講課!”</br>能一樣嗎,你本來就是講師好不好?</br>李定安猶豫了一下︰“萬一講砸了呢?”</br>呵呵……怎麼可能?</br>就李定安的知識儲備量……你當國博和故宮的研究員真就那麼謙虛,見誰都叫老師?</br>包括他這口才……就連國博最能說,最能扯淡的馬獻明都經常被他懟的一愣一愣。</br>所以,吳湘一點都不擔心……</br>吳湘懶洋洋的往後一靠︰“砸了就砸了……放心講你的……”</br>“那……好吧!”</br>李定安嘆了口氣︰光是一個蒙古瓷,就可以從“民族文化”、“民族歷史”、“中西方藝術融合”、“琺瑯彩與浮雕瓷”等方面延伸出十多個課題。有了第一次,肯定就有第二次,以及n多次。</br>所以說,他這個“老師”,看來是要名符其實了……</br>西交民巷離故宮就只有兩公里,轉著念頭的功夫,車就到了。</br>十數位文保員和研究人員嚴整以待,沒幾分鐘,就將車里的東西一搬而空,全送到了研保中心。</br>前期的工作高勝東和舒靜好已做了大半,剩下的就是錄檔,工作人員有條不紊。</br>“李老師,是御瓷對吧?”馬獻明雙眼放光,“要不先讓我瞅瞅?”</br>李定安點頭︰“可以!”</br>他也想看看,如果不靠系統,自己和權威的學者之間是不是還有差距,差距又是多大。</br>馬獻明興奮的搓了搓手,來到了長案前。</br>瓷器不多,不到二十件,而相應的,每一件的特征都很明顯。</br>“這是漢陶……”</br>“這是明代的瓷州窯……”</br>“這是清代定窯……”</br>“嘿……還有吉州窯?”</br>一件一件的看了過去,也就十來分鐘,馬獻明就排除了其中的大部分。最後,就只剩兩只晚清御窯粉彩瓶,和那兩只青花碗。</br>“儲秀宮的款……說不定就是慈禧御用……”</br>算是精品,但對故宮來說,早研究透了,所以肯定不是這兩件……</br>馬獻明再次排除,最後瞅了一圈。</br>好像就剩這兩只沒款的青花碗了?</br>所有人的眼楮都是一亮︰看來就是這個了。</br>因為已經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br>在眾人注視下,馬獻明拿起了其中一只︰“嗨,西洋畫法?”</br>“還是釉上青花?有點像釉上畫琺瑯的工藝……”</br>“浮雕瓷,還是淺浮雕?倒是少見……</br>淺浮雕?</br>高勝東听的有點懵,說實話,他是真的第一次听到這個詞。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凡提到浮雕瓷,指的就是高浮雕。</br>心中疑惑,他剛準備問,卻被李定安輕輕的捅了一下。</br>他不知道,不代表沒有,更不代表京大沒有覆蓋到相關的知識面。</br>只是因為這玩意絕了跡,連相關的工藝、記載也一同消失,所以資料中只是像征性的提了一句,學校基本上不會講授。</br>所以,問是絕對不能問的,不然就等于自揭其短。</br>高勝東猝然醒悟,只覺臉上發燒︰怪不得這兩碗並非常見的浮雕瓷的胎刻工藝?</br>虧自己當初還告訴舒靜好︰仿的不倫不類?</br>吳湘則是滿意的點了點頭……</br>“怎麼這麼亮,感覺像是用了鈦白……但是這顏色,又不太像……嗯?這顏色不對,從來沒見過……”</br>馬獻明喃喃自語,皺著眉頭苦苦思索。</br>肯定是這東西,因為其它的都和“國寶”兩個字沾不上邊,但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酒的緣故,感覺就隔了那麼一層窗戶紙,卻怎麼都捅不破?</br>想了好久,他陡然一嘆︰“吳教授,呂院長,要不你們也看一眼?”</br>呂本之搖了搖頭,吳湘也搖了搖頭。</br>因為李定安電話里提過,他們早就知道答案。</br>剛才運進來的時候,他們又著重看過︰沒錯,就是那東西。</br>當然,這是以果推因,所以才簡單。說直白一點,確實只隔了一層窗戶紙,但問題是,得有人提前扎個眼兒。不然就像馬獻明這樣,打死都像不到那一方面。</br>“我反正盡力了……”</br>馬獻明撓著腦門︰“那李老師,這到底是什麼?”</br>“馬所,你是喝酒了,所以思維和記憶受到了影響……”李定安笑著提醒,“這不是鈦白釉……”</br>我當然知道這不是鈦白釉,鈦白只是白,卻不會像這樣亮晶晶,感覺像添了珍珠粉似的?</br>嗯,珍珠粉?</br>馬獻明猝然一愣,猛的把碗舉了起來,稍一頓,又是一個激靈︰“哎喲……珍珠釉?”</br>圍觀的研究員精神一振,全圍了上來︰“珍珠釉……豈不就是一品青花?”</br>“就是那東西,又叫**同春!”</br>“我去,這是圓明青花……不是失傳了嗎?”</br>“史載當年八國聯軍進京,一把火全給燒光了……這兩只是從哪冒出來的?”</br>“估計之前就流傳出來的,估計世上就這兩只……所以才是國寶,才是稀世之珍!”</br>“但看著不像……你看,這上面沒珍珠粒……”</br>何安邦也愣了,一個箭步跳了過來,抱起了另一只。</br>“真的是圓明青花?”</br>李定安點點頭︰“對,又叫一品青花,但不是康熙時期由朗士寧所創的**同春瓷,而是工藝經過演變進化之後,晚清官窯獨創的珍珠釉瓷……”</br>听到“圓明青花”、“一品青花”,何安邦眼楮發光,後面的壓根就沒顧上听。</br>因為史料明確記載,這玩意早絕跡了,同圓明圓一道燒了個精光,包括工藝技術。</br>也因此,偶爾才會在史料中提到,但大都是一兩個詞。</br>但這會,突然冒出來了兩只?</br>這不是國寶是什麼?</br>嗯……不對?</br>驚詫了一陣,何安邦又發現了疑點︰“這上面的珍珠粒呢?”</br>哪有什麼珍珠粒?</br>李定安又解釋︰“我這麼說吧︰當時的**同春與一品青花都是獨屬圓明圓的陳設御瓷,經常一同擺放,就是這個原因,凡史料記載,有**同春就有一品青花……也因此被統稱為圓明青花。</br>到後面,東西全被燒了,留下的資料也少的可憐,久而久之,後人就把這兩種瓷器當成了一種東西……所以,**同春是**同春,那上面的粒也不叫珍珠粒,只是浮雕粒,真正的珍珠釉瓷,指的就是你手上這一種……”</br>珍珠釉……珍珠釉……</br>什麼意思?</br>何安邦一愣,猛的瞪大了眼楮︰“意思就是這上面的釉,是用珍珠上的色……真的珍珠?”</br>“對!”李定安重重一點頭,“所以才說這東西是稀世之珍……”</br>“嗡”的一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br>許多的人的腦海里浮現出同樣的念頭︰天方夜潭!</br>因為珍珠這玩意說白了就是蚌的分泌物,是有機物質,溫度稍高點就會脫水、變色,超過一百度,就會燒焦、分解、甚至是風化。</br>也別說用火烤了,在太陽底下曬的久一些,都會變質,開裂。</br>現在卻說,拿這東西給瓷器上釉?</br>這是工藝?</br>這是黑科技好不好!</br>但正因為如此,何安邦反而愈發相信,這玩意是真的。</br>因為呂本之和吳湘的態度,更因為他們此時淡定的神情,也更因為馬獻明雙眼冒著賊光,還咬著牙,不斷的給他使著眼色。</br>還能是什麼意思?</br>搶……</br>他放下碗,鄭重其事的問︰“老馬,是不是有相關記載?”</br>“有!”馬獻明斬釘截鐵的點著頭,“故宮里有,京大也有,包括我們也有……但一直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是史料記載有誤,後人以訛傳訛……包括現在,也還沒有成熟的珍珠高溫處理的相關工藝……”</br>科學界?</br>現在都沒有成熟工藝?</br>何安邦都有些懵。</br>史料確實記載有誤,但得反過來。也就是說,這兩只碗的出現,不但推翻之前與相關的所有的考古、瓷器等學術成果,還包括相應的科學研究成果?</br>這一下,不但是越了界,堪稱是一越越到了銀河系……</br>那要是等相關的課題立項,是不是不亞于一場學術地震?</br>不夸張的說,與之相比,蒙古瓷只能給這東西提鞋……</br>一瞬間,何安邦眼都直了,抱著碗不撒手︰“合作,必須合作研究……誰說了都不好使,部長來了都不行……”</br>馬獻明喝醉了,你也喝醉了,怎麼還帶耍無賴的?</br>李定安沒說話,呂本之也沒說話,只是看著吳教授。</br>吳湘則是嘆了一口氣︰“也不是不行,但得由京大主導……”</br>說實話,從影響方面考慮,也確實得多找個墊背的,因為到時候要面對的,不但是整個考古學術界的集火,還包括科學界……</br>何安邦狂喜,心滿意足的放下了碗。</br>而吳湘和呂本之對視了一眼,又看向了李定安。</br>李定安先是愣了愣︰這是……想讓自己具體負責?</br>吳教授,呂院長,麻煩你們看看我這瘦弱的小身板……開什麼玩笑?</br>他一個激靈,頭搖的波浪鼓似的︰“蒙古瓷我都還沒研究清楚……”</br>哦……也對!</br>吳湘和呂本之又齊齊一點頭。</br>別說李定安了,他倆加何安邦都不行。這個項目,估計得部里或社科院牽頭。</br>但不管怎麼說,李定安這個主要負責人是絕對跑不了……</br>吳湘想了想︰“明天……哦不,下周一上班,你先開始準備,爭取一到兩期內,制定出大概方向和研究內容……到時需要誰配合,盡管挑,包括我和呂院,以及丁院……”</br>李定安又傻了眼︰這有什麼區別?</br>到時往上報,文件上要署名的好不好?</br>他本能的就想拒絕,但迎上三人期冀的目光,心里又是一嘆。</br>有機遇,才有壓力……這麼大的項目,難道真的甘心放棄?</br>轉念再想︰到時與一大堆學者、科學界的研究員唇槍舌箭,是不是很帶勁?</br>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怕個卵!</br>他重重一點頭︰“沒問題!”</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