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名立萬》的火爆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有兩個。
一是,主創們,包括田老師,邀約明顯見多。
田老師通過《揚名立萬》重新證明了自己,制片廠和投資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老大哥。
主演們,特別是此前籍籍無名的朱、羅、盧三人,因為在《揚名立萬》中的優秀表現,這幾天接到了不少劇本,為畢業後的演藝之路開了個天胡好局。
張元君也同樣接到了很多劇本,但《揚名立萬》更多的是為他的工作室帶來了業界的肯定。
業界都知道,《揚名立萬》的劇本是他寫的,局也是他組的,盡管這個局借的是青影廠和電影學院的力。
但張元君工作室經此一役,正式宣告自己也有不俗的制片能力。
這個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
不少演員見張元君能玩,覺得自己或許也能開個個人工作室,自己當老板,自己制片自己演。
其中心思最活泛的當屬範兵兵。她跟華藝的和約明年就到期,她已經決定不再續約,想著和張元君一樣,也弄個工作室自己玩。
二是,《動物世界》受到了影響。
上影和另外幾個投資方決定對影片追加500萬用于後期特效制作。
不為徐課,為的是張元君。
《動物世界》同樣是他工作室組的局,《揚名立萬》如果是群戲的話,那《動物世界》就是鄭開司的獨角戲。
張元君現在這麼火,500萬值得投資!
華藝此前放棄了對影片的投資,現在想中途上車,王忠磊找任中倫談了幾次,想溢價收購一部分上影手里的投資權,任中倫死咬著沒答應。
張元君工作室同樣沒出售投資份額的打算。
華藝只能看著《動物世界》在魔都干得熱火朝天,而沒有任何辦法。
“他手里還有別的項目嗎?”王忠磊問下屬制片副總。
“沒了,我昨天跟他工作室的人聊了,明確告訴我,工作室現在沒有新電影計劃。”
想想也知道,張元君工作室只是一個二十來人的小作坊,哪能像華藝這種大公司一樣,每年都拍新片。
生產隊的驢也沒這麼高的效率。
王忠磊想了想,做了一個重大決定“給他發《集結號》,看他接不接。”
“忠磊。”副總想阻止。
“你別說了,”王忠磊道,“給他發。我們現在非常缺小生演員,他雖然不簽約,但我們可以把他綁在我們公司。”
“可是曉剛那邊怕不好說。”
“沒事,我去說。”
《集結號》是華藝明年最大的項目,王忠磊舍得把這塊肉給張元君,足見對其的重視程度。
“他本人就不說了,”王忠磊給出自己的理由,“我要的是他背後的東西。”
“背後?”
“遇江南是他家的。”
“張總是他父親?”
“嗯,他排行老三。”
“難怪他不接我們的對賭。”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華藝此前幾乎是送一億給他他都不要了。
“他們家在南方很有實力,跟各地政府關系都不錯,我想試試能不能借張家的船在南方打開局面。”
華藝的基本盤在北方,南方市場做的還不夠好。
這也是為什麼王氏兄弟從不在張元君面前擺大院子弟的優越感。
因為張元君出身南方,從心底就不認同他們那一套做派。
擺大院子弟的臭架子只會招他討厭。
而且別看華藝現在是民營制片老大,但要拼現金,拼資產,他們還真不是做餐飲的對手。
“但是他行三,國道餐飲怎麼輪也輪不到他接班。”還有人質疑投資張元君值不值得。
“不見得,”王忠磊不這麼想,“他們家三個,就他一個在國內,還特意放到京城來。遇江南在昌平買了72畝地,準備進軍京城,他才是過江龍。”
這麼說就通了“好,我給他發《集結號》。他要是不接怎麼辦?他年底有演唱會。”
“不管他接不接,我們先發。”
王忠磊沒說的是,他年前去南方出差時,踫到了張元君父親。
張父雖不認識他,但也听說過,當時還揶揄了他一句“王總大方啊,出手就是一億,我們老三哪里見過這麼多錢。”
很明顯,王忠磊的算盤張父已經知道了。
王忠磊當時有點臊,只說“我要是知道元君是張總的公子,我就送他2億當零花錢了。”
張父當時說“不勞你破費了,我們老三在京城演戲,倒是要麻煩王總多多照顧。”
而此時,張老三正在《動物世界》劇組瘋狂補戲。
在他離開的這二十多天里,劇組沒停擺,徐課把鄭開司那場驚險的追車戲給拍完了,張元君當然不會飆車,用的特技演員。
張元君補幾個車內鏡頭就行。
今天拍醫院的室內戲,劇組在勸劉小麗。
勸她客串護士長。
“小麗老師你就答應吧,就兩句詞,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