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來的鋼琴家

第222章 諧謔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左𨯵M本章︰第222章 諧謔

    第222章 諧謔

    掌聲平息,傅調也已經坐在琴凳上,抬起頭略微進行思考。

    上半場他所演奏的曲目選擇是比較簡單的,也是比較難的。

    簡單的原因是因為一眼就能看出來所有的曲子的來源,以及他構思的思路。

    那就是非常簡單的將所有的諧謔曲拿出來一起演奏,成為一個整體。

    也就是現在傅調等一下要演奏的肖邦第一鋼琴諧謔曲。

    隨後第二,第三,乃至于第四鋼琴諧謔曲。

    而至于難,則是這一套作品的難度極高。

    甚至等同于之前傅調所演奏的肖邦全套鋼琴敘事曲。

    肖邦的諧謔曲以及敘事曲,兩者全部都是四首,兩者深度也差不多,都是極為深刻的那一類。

    因此,這一套作品的詮釋並不簡單。

    最起碼,不像是眾人想的那般簡單。

    傅調深深吸了一口氣後,緩緩吐出,視線並沒有看向鋼琴的任何一個地方,而是微微閉起。

    他在思考,他在思索音樂之下的許多事情。

    讓自己的情緒平穩,能夠和肖邦的音樂共融。

    等到這一切全部都完成後,他才會開始演奏。

    音樂廳內無比的安靜,所有人都在看著傅調,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情緒產生變化,變得著急。

    所有人都很安靜地看著傅調。

    隨著傅調的停頓變得越久,他們心中的期待也是越高。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覺得傅調是忘記了樂譜,又或者發生了其他什麼事情,出現了舞台事故。

    所有人都只會覺得,傅調他在思索,在考慮如何讓音樂變得更加完美。

    這個,就是傅調之前那麼多場完美的演出帶給眾人的信賴,也正是因為那麼多場演奏,才能讓傅調這麼久的停頓,得到觀眾的認可。

    傅調,他不會辜負眾人對于他的認可。

    在眾人視線之下,將自己的手抬起,無比用力地砸在了高音區。

    當!

    他的手沒有挪開,而是死死地扣住鋼琴的鍵盤,就如同即將殞命之人對于求生最後一顆稻草的渴望。

    這一顆和弦並不完美,音色也不是那種特別飽滿的音色。

    反而帶了一絲絲的痛苦,遲疑,震驚,絕望。

    種種混雜的情緒抓在這個高音的和弦之上。

    這是一首四三拍的作品,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三拍。

    這一個開頭的和弦就足足佔據了四個小節。

    即便是presto 這個速度的標記,傅調的手也停留在高音聲部足足三秒鐘。

    如此綿長的開頭,似乎並不完美的開頭,並沒有打消眾人對于傅調的期待,反而讓他們更加好奇。

    傅調他這樣子的詮釋究竟是為了什麼。

    果不其然,在眾人的注視之下,那最後一根原本就不夠完美的稻草緩緩斷裂,這情緒瞬間崩散。

    咚……

    fz,一個突強的標記,低音和弦在高音和弦散去的一瞬間響起。

    如同……

    徹底墜入深淵。

    听到這個代表著來自于深淵的和弦後,所有人雞皮疙瘩瞬間涌起。

    等等,這個開頭?

    果然,傅調不愧是傅調,傅調不愧是目前這個演出季最火的肖邦演奏者。

    這個開頭的兩個和弦的詮釋。

    沒有任何多余的動作,也沒有任何夸張的詮釋。

    一個不夠完美,明顯帶著松散的高音和弦,以及如同墜入夢魘一般的低音和弦。

    就如同跌落深淵之人,臨死前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一塊沙石。

    稻草支撐不住他的全部力量,而這個沙石也不是與地面相容,只是浮于表面,無法借力。

    這便是傅調開頭的這個不夠完美的和弦,帶著一絲絲聲嘶力竭的和弦所給人的感覺。

    而這一切,便是為了後面那同樣佔據了四個小節,十二拍和弦的低音做準備。

    這個只是一個開頭,這個僅僅只是一個開頭!

    真正的頂級鋼琴家並不會從一開始的時候便給你慢慢鋪墊,鋪墊上十幾二十秒,甚至于三四十秒,幾分鐘,都讓你察覺不出來他和其他鋼琴家的區別。

    這種鋼琴家會在一開始的時候,便用一個如同萬丈驚雷的態度,直截了當地告訴你。

    �瞴@ 裁匆 業難葑唷br />
    你為什麼必須要听我的演奏。

    因為我牛逼。

    我比其他所有人都牛逼。

    我的音樂之中擁有我自己的特色。

    只有我,才能夠演奏出這樣的作品出來。

    你也只能從我的演奏之中听出那種感覺。

    所以,你必須得要听我的。

    現在他們在傅調的音樂之中,听到了這個感覺。

    他們看著傅調,听著傅調剛剛演奏的兩個和弦,他們便感覺到了那種驚雷感。

    能夠讓他們大腦爆炸的驚雷感。

    開頭兩個和弦,真的太驚艷了。

    听上去的感覺,也真的太漂亮了!

    眾人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能小心地咽了一口口水,繼續聆听著傅調的演奏。

    這個只是一個開頭,一個剛剛開始的地方。

    從傅調按下第一顆音,再到現在第二顆音,可能才過去五六秒。

    但是已經足夠震撼。

    那麼接下來。

    傅調的雙手沒有任何猶豫地回到了音樂的中間,無比連貫的和弦分解重構從他的手指中流出。

    正如同不停向上掙扎的人,努力地,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向上掙扎。

    希望自己能夠從冥河中逃離。

    一次,接著一次。

    可是不知是傅調的殘忍,又或者是肖邦的殘忍。

    每一次在那浪花之下痛苦的喘息,卻只能帶來更深的痛苦。

    伴隨著一連串的下行,將音樂的悲哀重新拉下深淵。

    一次,接著一次。

    肖邦的諧謔曲並不諧謔,你感覺不到任何一點點開玩笑的成分在其中。

    你所能感覺到的,只有那極為痛苦的掙扎。

    與肖邦之前的敘事曲完全不同。

    肖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是他的所有敘事曲之中,天分靈感最為爆棚的一首敘事曲,敘一不知道被多少人演奏,誕生出無數經典版本的詮釋。

    但是肖邦的第一諧謔曲卻並非如此。

    它,只是肖邦的諧謔曲之中,最為冰冷,最為無情的一首作品。

    諧謔曲的體裁和肖邦習慣的大型曲子的長度,注定了要多次重復一個主題。

    簡單三段式沒法寫這麼長,而且肖邦向來喜歡在同一主題的多次反復中加上不同的花,用各種你怎麼都想不到的調外音、奇葩和弦等等來制造不穩定。

    而這一系列的不和諧,最終成為了一波泡影,伴隨著空氣中最後一絲空氣在深海之中的流出,而破滅。

    悲哀,痛苦。

    第二次的重復,明明听上去還是一樣的音符,可是在傅調的詮釋之下,卻總是不知道為何,帶了一絲絲迷霧。

    看的並不是那麼的清晰,總有一種越來越混亂,越來越沉淪的迷茫。

    第一主題不停的重復,第一主題也在不停地加花,變化。

    每一次的變化,傅調都小心謹慎地給音樂做出更多的變化出來,而並非僅僅只是普通的,沒有任何意義的重復。

    重復是力量,但是簡單的重復則並不是力量。

    一開始的音樂只是情緒的簡單宣泄,而後面的每一次浪花堆疊,則是對于情緒的再一次轟鳴。

    音樂之中的一切在傅調的手中奔騰。

    情緒也是如此。

    無盡的掙扎,卻又一直被拉扯進深淵。

    想要逃離,卻永遠都沒有辦法逃離。

    只能不停地沉淪。

    這一切讓舞台下听的觀眾听的口干舌燥。

    這個音樂的感覺,真的太棒了。

    第一主題的描寫簡直絕了,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居然還會有這樣的描述。

    來自于東方美學之中情緒的表達。

    還有那種若有若無,似乎來自于冥河的波濤聲。

    真的太漂亮了。

    他們知道傅調演奏的效果好,可不管怎麼樣都沒有想到過傅調居然能演奏的這麼好。

    這已經不是他們在歐陸的朋友那邊吹噓的厲害可言了,而是更上一層的等級。

    絕對已經算得上是恐怖了好吧。

    就傅調這個演奏,絕對的屬于全球一線鋼琴家。

    穩穩的一線!

    雖然不知道他其他作品演奏的如何,就目前這個主題的第一階段,這個絕對算得上是一線,甚至有超一線,達到頂流的可能性。

    真的,太漂亮了。

    一些觀眾坐在舞台下已經有些坐立不安,他們感覺自己渾身在顫抖,有點想要釋放自己的沖動。

    渾身上下的雞皮疙瘩都要涌現出來。

    這個感覺太漂亮了,真的太讓人喜歡了。

    不過傅調並沒有停滯他的演奏,他只是微微抬起手,讓音樂的聲音消散一些後,略帶一絲絲微笑地將自己的雙手放在鍵盤之上。

    如同撫摸著情人的肌膚一般輕點。

    一股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柔意從他的手中浮現。

    這個柔意與之前的那種掙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卻又有一種起承轉合的味道在其中。

    就如同兩者之間隔了一層圖層一般。

    這種感覺很是奇怪,但是在音樂之中的那一種莫名其妙的放松,讓眾人喪失了許多的警惕,只是微笑著看著傅調,听著他的演奏。

    這個地方,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全文最為溫柔的地方,溫柔的讓人喪失了警惕。

    漂泊,柔和。

    眾人甚至感覺自己現在已經不在音樂廳內,而是躺在自家床上,床邊傳來低低的搖籃曲。

    那種如同父母般的溫柔給予了他們嘴角恬靜的笑容。

    甚至感覺自己已經入夢了。

    哦,對……

    夢境。

    眾人突然心有所感。

    這里並不是其他的什麼地方,而是他們的夢境。

    他們心中最為溫柔的地方,他們所夢想的地方,他們所逃避的地方。

    情緒在心中蕩漾,音樂在空氣中回旋,溫柔在夢境中輕輕搖晃。

    這一切讓他們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戒備,只想要就這麼睡去。

    音樂,太美了。

    而音樂之中的美,是傅調最為擅長的地方。

    他最擅長,最喜歡的做的,便是用音樂之中的美感來碾壓一切。

    正如同他之前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做到的那樣。

    這種美感碾壓過整個音樂廳。

    之前就可以征服那些審美極高的評委,對于這些普通的音樂愛好者,又或者是演奏者,傅調的影響力不會有絲毫的減弱。

    反而會變得更強。

    因為他們听的絕對沒有那些評委多,他們對于美的抵抗力也沒有那些評委強。

    在這幾乎轟碎一切的美感之前,任何抵抗都是多余的。

    只需要安安靜靜地在傅調所構建的夢境之中沉淪,那就可以了。

    這一份夢境讓所有人忘記了很多東西。

    例如哀傷。

    例如憂愁。

    例如……傅調剛剛所演奏的那種痛苦,那種悲傷,那種絕望,以及那些在深淵之中的掙扎。

    傅調的美感遮掩了許多許多,讓很多人都忘記了他們之前曾經因為傅調所演奏出來的那種掙扎而震驚。

    正如同覆蓋圖層一般。

    傅調的美感直接堆積在之前的情緒之上,讓眾人思考能力削弱了太多太多。

    听上去似乎是一個錯誤的抉擇,好像讓音樂整體變得不是那麼和諧。

    但是,有沒有想過那麼一個問題。

    就是幻夢,它……真的存在嗎?

    沒有任何人想過這個可能,他們早就已經沉迷在幻想鄉之中。

    在這份美好之下,傅調就如同寫刀文的作者一般,雙手略微一個停頓,隨後轟然砸下!

    轟!

    一股極為不和諧的聲音從鋼琴之中奔涌而出。

    沒有一絲絲留情,手起刀落,直接砸下。

    音樂之中的那種痛苦瞬間撕碎了傅調之前所構建起來的一切美好。

    將他們無情地碾落。

    一些心髒不好的人,听著傅調的演奏,眼楮甚至不由得睜大,伸手捂住自己的心髒,緩緩捏緊衣物。

    他們感覺自己的心髒在傅調的手中肆意玩弄,然後被用力掐緊,碾碎。

    這是兩個無比恐怖的和弦,如果單獨演奏可能沒有任何的威力,但是在這邊,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挺住這兩個和弦的侵襲。

    當你習慣了悲情,突然把你帶入夢境,當你習慣了夢境,再無情的擊碎你的夢。

    正如同之前說的那樣,在肖邦的大型作品中,第一諧謔曲未必是最棒的。但它一定是最無情的那個,比第四敘事曲無情多了。

    同樣是打碎夢境,第一諧謔曲更直接,對比更強烈,情感中更多的是憤怒。這時的夢境,自己都以為是真的了。

    所有人都已經沉浸在夢中,所有人都覺得夢境是真實的,是現實中存在的。

    那些美好是真正的美好,是能夠讓人信服的。

    他們無比的相信著這一切。

    但是很遺憾……

    夢境終究是夢境,就算再怎麼現實,再怎麼逼真,再怎麼讓人留念。

    夢境終究是虛假的。

    而痛苦以及掙扎的現實,才是永恆的。

    諧謔曲,他所戲謔著的,究竟是誰?

    是沉淪在幻夢之中的人群?

    還是肖邦他……自己?

    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一首作品究竟為什麼叫做諧謔曲,明明一點也不諧,也不謔,甚至帶著恐怖與絕望,讓人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或許……

    是因為戲劇感?

    幻夢與現實的對比,就如同戲劇一般惹人發笑?

    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一首作品究竟應該怎麼去理解,但是他們也不需要去理解這一首作品。

    他們已經感受到了音樂之中所存在的情緒。

    不管是現實中的沉淪與痛苦,又或者是幻夢中的美好與迷茫。

    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在他媽的心中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從中逃離,只能被迫接受。

    畢竟老話常說,生活就像是什麼什麼,既然你沒有辦法反抗,那就只能接受。

    在這音樂之下,眾人從幻夢中甦醒,再一次沉浸在那痛苦之中,感受著傅調所帶來的恐怖。

    明明那麼的痛苦,那麼的絕望。

    可是不知道為何,傅調所演奏的,就是能夠讓人听下去。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傅調的雙手在鍵盤上飛快地跑動,每一絲空隙都被密集的音符佔領。

    伴隨著傅調最後用力的幾聲和弦,音樂聲漸漸消散。

    肖邦,第一鋼琴諧謔曲,徹底結束。

    眾人看著傅調喉嚨不由得發癢。

    他們想要說些什麼,可是卻不知道說什麼好。

    現在只是音樂之中第一首作品與第二首作品的間隙。

    正常而言這個間隙是給人咳嗽,或者調整座椅用的,並不是給人鼓掌用的。

    但是真的,他們真的好想要鼓掌。

    在這個肖邦第一諧謔曲結束的地方鼓掌。

    傅調他演奏的真的太棒了,優秀到他們甚至除了“bravo”之外找不到任何形容他的詞匯。

    你在他的音樂之中找不到任何弱點,找不到任何不滿意的地方。

    可能最多,就是你覺得他的情緒渲染的太過了一些,讓你被他影響太深,無力自拔。

    但是這並不是弱點,反而是他的一個優秀之處。

    眾人看著傅調神情復雜,卻只能稍微調整著自己的位置,清理一下略微發癢的喉嚨,讓自己準備好欣賞肖邦第二鋼琴諧謔曲。

    畢竟肖邦第二鋼琴諧謔曲與第一諧謔曲不同,相比較第一的無情與少見,第二首就變得更為眾人所熟知了一些。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傅調重新將手抬起,懸浮于琴鍵之上,隨後……

    帶著一絲諧謔地按下。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海上來的鋼琴家》,方便以後閱讀從海上來的鋼琴家第222章 諧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海上來的鋼琴家第222章 諧謔並對從海上來的鋼琴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