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比太子更喜歡錢的是匈奴人
是不是給高祖皇帝雪恥,劉彘倒是沒有多
他想的最多的就是,匈奴人機動靈活遠遠超過漢軍,若是滿草原追著匈奴人打,勢必勞民傷財,損失慘
即使僥幸能打贏匈奴人,也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二的事
沒錯,就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最後,做為大漢的太子,自己還是會落一個窮兵黷武的罵
不對,怕是阿父會落一個這樣的名
阿父好可憐啊,明明沒有做窮兵黷武的事情,若是自己發動草原之戰,阿父必然會被記入史冊,白白背上這樣一個不好的名
雖然,皇帝阿父的存在很多時候就是用來背罵名,就是用來給自己背鍋的,可做兒子的不能這樣不厚道,置一名性情敦厚、仁和慈祥的阿父落此罵
那樣,世間的人會說自己不孝
所以,千里突襲草原大漠,四處尋找匈奴人打仗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自己就不想還是把匈奴人引到馬邑來,自己做好充足的準備,好好的收拾他們一頓好
劉彘仔細算過,自大漢開國以來,出兵征伐匈奴人的次數並不多,僅有的幾次也是勝敗參
而勝也是小勝,並沒有賺到匈奴人的什麼便宜,反而給大漢造成了很多損
比如,大漢本來就為數不多的戰馬,還有夫役,還有戰車輜車等,一戰過後,都要損失很多很
最重要的還是埋骨草原的那些大漢將士們,也將永遠的留在了那
後來,孝文皇帝便主動息戰,開始韜光養可匈奴人很是不要臉面,一面厚著臉皮要求和親,一面卻時不時地翻越長城,專門找大漢的薄弱處下
即使如此,大漢也一直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還是在韜光養晦,還是沒有和匈奴人翻
而現在,劉彘覺得是時候和匈奴人翻臉
“我那外甥,也就是軍臣單于,他給整個匈奴一族,以及臣服于他們的其它部族小國下了軍令,說是凡是可以騎馬開弓的人,皆赴馬邑……”
眾人點頭,心說若是這樣,這匈奴人只會比四十萬還多,而不會
當年,高祖皇帝在平城被圍七天七夜,匈奴那位很是厲害的冒頓單于,也是盡發草原能騎馬開弓之人,差點就把高祖皇帝和數萬漢軍士卒滅
這一次,軍臣單于召集了草原上的所有能騎馬開弓之人皆去馬邑,顯然是被太子牽住了他們的鼻
只不過,不知這太子用了什麼手段,可以讓匈奴人全部動了起
那位被關在雁門的匈奴太子嗎?好像此人還沒有這麼大的吸引
再說,此人被關在雁門已經多年,匈奴人曾想用數十名被扣押的漢朝使節交換他,而太子也有想換人的意
只是,此事現在還在商榷,太子的意思是,讓匈奴人把所有被扣押的使節都放回來,匈奴人不肯,故而此事就陷入膠著狀
現在看來,匈奴四十萬大軍奔向馬邑,好像不是為他們的太子而
既然不是為了他們的太子而來,那一定是看中了馬邑的資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若說這世上有誰比太子更愛財,估計只有匈奴人
匈奴人可是比眼前這位太子更愛財當初,高祖皇帝在平城被圍,也是手下有謀士出主意說,拿金銀珠寶賄賂冒頓單于的妃子,定然可以讓匈奴人放漢軍離
事後果然如此,冒頓單于的妃子得了大漢的錢財,果然說服冒頓單于給漢軍放開了一條生
那可是圍了七天七夜,眼看高祖皇帝就要慫了,可一婦人的幾句話,就讓大漢的國運得以繼續延
想想就很玄幻,只能說天佑大漢,讓大漢得以續
話說回來,此事也能說明,能讓匈奴四十萬大軍都趕往馬邑,太子定然也是用馬邑儲存的資財為誘餌,誘使他們去進攻馬
真真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啊!
這匈奴人的喜好,算是被太子牢牢地拿捏住
在座的各位都是聰明人,此時,他們已經想明白是怎麼回事
不過,因為太子在馬邑藏錢的原因,原先的馬邑縣令害怕匈奴人來搶錢,就讓人把馬邑的城牆修的很高很堅實,比雁門那邊的城牆修的還要結
雁門,匈奴人耗費多日尚且打不下來,這馬邑匈奴人怕是更打不下來
還有,太子的茂陵離馬邑更近,匈奴人敢打馬邑,茂陵的守軍必然會出
這匈奴人莫非是瘋了嗎?敢打馬邑也是吃了豹子膽
想到這里,眾人又是齊刷刷的看向劉彘,想知道匈奴人為何敢打馬
在李敢等人的心里,匈奴人雖然善戰,雖然愛財,雖然人數眾多,可他們敢打馬邑,也是有些讓人想不明白
劉彘已經猜到了他們的心思,但他就是不告訴他們匈奴人為何會打馬
但劉彘告訴他們,“草原上遭受旱災,草兒生長的不茂盛,匈奴人的日子不好過啊!”
這些人頓時明白了,這匈奴人又遇到災年
以前,匈奴人遇到災年,必然會來大漢劫
後來,大漢對草原的年景氣候就格外重遇到草原上有災害,大漢就會倍加小心,提防匈奴人突然襲擊大漢各
可後來卻發現,這匈奴人真的不講武德,他們風調雨順的時候,更願意來大漢劫
大漢恨匈奴人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為他們時不時就會來劫掠,根本不管他們是不是遇到了無法過日子的事情,需要來大漢搶一把才能活
現在,這匈奴人又遇到災年了,然後盡發草原上能戰之人,去富的流油的馬邑劫掠一番好像也很正
至于他們為何要盡發草原上的能戰之人,估計是想到馬邑城牆高大結實很是難打吧!
現在更是難打了,因為一切都在太子的謀劃之中,估計這一次匈奴人必然會吃大
想到這里,李敢等人都是興奮了起他們相互之間看了看,都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
果然,太子已經開始調動軍隊
“虎賁軍李將軍听令!”
李敢等人迅速站了起來
李敢抱拳說道︰“屬下在!”
“吾命你帶領虎賁軍本部人馬,三個時辰後出發,走直道直奔馬”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