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從網上認識一個人,也是和我一樣看了B站的視頻找到一個LED顯色指數的群。一看也是受熒光粉折磨的同志,一下就同病相憐起來。但他不會Python,問了幾個很簡單的問題,我在群里說了一下,他就把我加上了。
    “哎呀,大佬有時間嗎?要不開個騰訊會議,這個我有點不懂啊”他問道
    “啊,行。”
    <一個數據,他的不規範,用Excel也糾正不了,我說用Python把每一列變成一個表格,篩選波長就好了。他沒听懂,我就親自給他寫一個程序。
    寫到一半老是報錯,尋思了很久,發現原始數據里有很多空行,刪掉後終于運行起來了,這時候他的頭像閃動了一下
    “唉還是算了吧,我想想其他辦法”
    “別急,馬上就好了,剛才發現數據里有很多空行浪費了點時間。”
    我能想象到他把期望寄托給一個陌生人那種搖擺不定的像稻草一樣的安全感。
    “哦哦哦,好的。”
    原始數據處理好了,運行一下就過去了,看來無論干什麼,基礎都是很重要的。
    “這個是處理後的數據。”我把處理好的截圖發給他。
    “這麼強嗎?!”
    “啊沒有沒有,這個就是看起來離譜,實際上很簡單的。”
    “會Python就是方便啊”
    “確實”
    “太厲害了大佬”
    “啊,沒有沒有”
    我把處理好的數據發給他,還有源代碼一起。
    “太感激了。”
    “多大點事。”
    “對了,下午還可以問你嗎?小導找我有一點事。”
    他發來他和導師的聊天截圖。
    “當然啦。”
    原來是研究生,應該也是做熒光粉的,看了看生日在1998,看來我應該叫他一聲師兄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