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由校跟方從哲雙贏
秀才也是讀書人,天下士人的反應也不會過激,反倒會欣喜若狂,畢竟是多了一條平步青雲之
“不錯,內閣要盡快談論出結果來,一縣到底要有多少吏員?六房書吏實在是太多了!”
“既然朝廷要發放月俸,人數不可多,要精細劃”
“設專門的稅吏,設專門的巡捕”
“首輔,日後知縣、知府,巡撫的考核升遷,都要跟商稅多寡,官田增加,田賦收取情況而”
“優者升,中者斥,劣者”
“為防止地方坐大,豪強害民,吏科也不許本地就”
“內閣寫出條陳,送司禮監披”
“朕已經準備將田賦加到每畝四錢,將徭役徹底廢除,作為朕登基之後的第一封詔”
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
韓非子在戰國末期,對徭役深刻的理
明代徭役分為三種,一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
二為均徭,即供官府經常性的差役,三為雜泛,為臨時派遣的一切差
大明朝建立初期,整個國家百廢待興,雖然太祖采用的是漁民休息的政
但是整個國家需要基礎工程的建設,比如興修水利又修繕橋梁等等,糧少官少,就只能繼續沿用暴元的徭役之
一般以田產以及稅糧的多寡來分攤徭
田地或者稅銀多的地區,承擔的徭役任務也就多,而田地或者稅銀少,徭役的任務與體量就會
不過,隨著大明歷代天子修改,徭役終于也失去了公平性,尤其是現在,只要有錢,便可免去應承擔的雜泛或者均
但徭役里還有個漏洞,只因徭役有免政策,導致服役群體長期固定,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這種徭役優免也是民怨之
皇親國戚、勛貴,還有數目龐大的讀書
大明朝一直優待讀書人,但根據頭餃不同,所能獲得的優免徭役數量也不同,而其中層級最低的秀才,家中可有兩人免除徭
軍戶,匠戶,百工都是免徭役的,但這也是概念偷換,因為他們屬于固定職業的服徭
這里面玩出花的,是數目龐大的讀書人,因為中了舉人之後,就可以免除公糧和徭役,賦稅,還能使奴喚
狗不理的範進老先生,中了舉之後,立刻成為風雲人物,就連平日里看不起他的岳父,都要下跪請
所以為逃避公糧,徭役,不少農戶會把自己賣身給舉人老爺,而後朝廷能收繳田稅,徭役,公糧就越來越少
比如嘉靖爺年間的徐閣老,他老人家就有良田十八萬畝,半個松江縣都是他家
當然,土地的大頭還在各地藩王手上,他們的子粒田,就夠一省之民耕
“臣遵”
“但臣不明,日後河道、皇陵,官道,漕運所需之勞力,從何處調配?”
徭役是惡政,早就該廢除,即便是擁地二十畝之中農,也會因為均役而破
況且徭役之財,全都入內帑,戶部連十分之一二都撈不
看得見,摸不著,還不如作順水人情,施恩天下,就是日後底下知縣收糧、收稅,費點勁
“由徭役改為招工,每年工部要提出工程預算,送到戶部,由戶部核算,之後由內朝統批,一年一”
朱由校最近在看管仲,發現他的理論,即便是到了大明朝,也很超
大災之年,朝廷就是要以工代賑,讓市場良性活動起來,讓老百姓有錢買糧,渡過災
“臣遵”
方從哲嘴里有點發苦,朝廷每年歲收只有不到八百萬兩,處處都是花銀子的地方,改為招工,還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銀
可這是聖上施恩于天下的善政,一口回絕,自己還要不要腦袋了!
朱由校也有點困了,囑咐方從哲盡快拿出內閣改制的條陳,就讓他去休息
方從哲也有點熬不住了,告辭退
有人困了,但有人沒
楊松泉接到內宮傳來的旨意,連夜出了宮,到了東廠衙門,召集手下的番子們,開始分配任
其實目標只有兩個,一就是兵部左侍郎王在晉,二是駐守天津衛的戶部督餉侍郎雷自
這兩人是主管遼餉之官,遼餉都是從他二人之手轉出,審貪污遼餉,從他二人下手即
還是照例抽簽,抽得任務的兩隊,立刻出發,生怕走漏了風
抽到王在晉的,就面露喜色,畢竟腳程進,去趟西城,就把差事辦
“小的們,皇爺說了,只是請王大人回來調查,不要驚擾家眷,也不必抄家,把人請回來就”
“雜家叮囑你們,這趟一定要低調行事,但一定要威,要讓這幫黑皇爺錢的兔崽子們看看,誰才是大明朝的”
“去辦差吧!”
楊松泉穿著一件大紅色的斗篷,腰間插著一把寶劍,威風凜凜,讓手底下的檔頭,盡心辦
“”
番子們魚貫而出,這是新朝第一狀大案,他們當然要辦的漂亮,好讓皇爺開
听說兵馬司胡同要新開緹騎衙門,跟東廠、錦衣衛干的都是一行生
這還了得!
但皇爺的決定,不是他們這幫爪牙們敢非議的,但他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誰才是皇爺手上誅滅不臣者的利
錦衣衛也收到了一同辦案的命令,本來東廠和錦衣衛兩個衙門,差不多都是一起辦案的,掌事、提刑,都是一班人馬,不分彼
本來已經進入夢鄉的西城,被一連串的馬蹄聲驚
臨街房子,本來熟睡的百姓紛紛起身,趴著窗縫往外看,驚恐地發現,整條街都是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大隊的騎馬者快速掠
京城的百姓,雖然糊口艱難,但多少都有點見識,見馬上者有飛魚服,還有戴尖帽,著白皮靴的,就知道是東廠跟錦衣衛辦案
于是趕緊回到床上躺好,裝作沒看見,生怕自己受到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