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開局加入六扇門,橫推天下

241、宣政殿爭論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三兩憂愁 本章︰241、宣政殿爭論

    圖窮匕見!

    在殿內的文武百官心中同時想到了這個詞,臉色變得異常難看。

    這一刻,所有的事變得豁然開朗!

    能在朝堂上混的,自然沒有一個傻子。

    從沈獨當初離京,再到如今回京,搜集了四州官員的罪證,這一切真的是巧合嗎?

    巧合個屁!

    恐怕當初沈獨離京,真正的目的就是搜集罪證,護送西楚公主只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

    以四州之事為借口,然後重啟京察!

    包括今日沈獨上朝,以及剛剛的奏述,這一切分明都是早就預謀好的。

    一個六扇門的人,懂個屁的京察!

    此事就是許多新入朝的官員恐怕都不知道,畢竟已經許久未曾啟用京察了,許多早已忘了還有這樣一件事。

    京察一開,可不止是徹查官員,民間百姓還可以越級上告。

    凡是有冤屈的百姓,皆可向京察負責官員陳述冤情。

    想通了這一點,眾人臉色變得愈發難看。

    偏偏今有四州之事在前,這件事的影響太大了。

    太子不惜召開大朝會,更是在宣政殿內大發雷霆,顯然已是下定了決心。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

    有人看向沈獨,恨不得破口大罵!

    若是沒有沈獨提及此事,他們大可以喊一喊“臣等萬死”,然後等待下朝,生活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夏翊笑了。

    笑的很是開心,他好久沒有看見這群朝臣露出這番表情了。

    其實在這朝中也有他自己的人,沈獨的開口,完全在他的預料之外。

    他也沒有安排沈獨開口。

    不過結果是好的,而且由沈獨說出來,顯然更有分量一點。

    沈獨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拱手高聲道︰“太祖立京察,是為我大燕政治清明,是為我大燕百姓。”

    “京察一事,自我大燕立國便有,祖宗法制,豈可違背。”

    “臣願做表率,請殿下從臣京畿總舵查起!”

    眾人瞬間怒了,紛紛怒視著沈獨。

    “殿下!”

    “此事還請三思!”

    “京察之事事關重大,豈可輕易而為!”

    “若是因一些少數官員之事,重啟京察,恐會令百官寒心,令官員心中惶恐,更令天下動蕩!”

    “今年各地受災,實在經不起折騰了啊。”

    “如今各國又是虎視眈眈,若朝局再生動蕩,天下恐生亂象,若是陛下出關,又當如何交代?”

    此時,內閣閣老,龍圖閣大學士柳承志站了出來,直接大聲反駁。

    若是真的重啟京察,那死的可就不是幾個州府官員了。

    整個大燕的朝廷,至少得倒下三分之一的官吏,牽扯太多了。

    以往有京察,官員行事還有所顧忌,自從京察擱置以後,許多人早就忘了這件事。

    他也不是太子一系的官員,自然不會與太子站在一起。

    他這一番話更是有理有據,同時不惜搬出了燕帝。

    雖未明說,但這話的潛在意思就是在指,太子你只是太子,而非皇帝。

    隨著柳承志開口,朝堂之上陸續有官員站出,紛紛拱手大聲道︰“請殿下三思!”

    “請殿下三思!”

    哄亮的聲音響徹宣政殿!

    此事牽扯太大了,即便明知會惹的太子不快,但他們仍然得上奏反對。

    何況最不濟,也要拖下去,只要拖到太子殯天,到時候此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到時候無論是誰坐上這個位置,為了穩定朝局,拉攏朝臣,都必然會暫停此事。

    柳城志突然轉頭看向沈獨,厲聲道︰“無知豎子,朝廷之事,豈可是你所想那般簡單!”

    “朝廷的一舉一動,牽扯著天下萬千百姓,京察看似簡單,可這其中又牽扯多少,你可知?”

    “六扇門管好江湖的事的就可以了,這等朝廷政事,還是休要插手的好!”

    眾人的炮火自然不能對準太子,那犯忌諱,只能以沈獨為目標。

    “沒錯!”

    “柳閣老說的沒錯,六扇門豈可干預國事。”

    “京察之事豈可輕啟,豎子,�S佷 裁矗俊br />
    “莽夫,蠻子!”

    “你究竟是何居心,你可知此事會給天下造成何等動蕩?”

    “其心可誅!”

    明明是端莊肅穆的朝堂,如今卻與京城中尋常的菜市口沒有什麼區別。

    一眾最低都是四品的朝廷大員,以往溫文爾雅的達官顯貴,此刻卻猶如民間百姓一般,擼起袖子破口大罵,混亂無比。

    大燕以武立國,因此即便是文人,多少也是有幾分拳腳在身的,最不濟也懂得養生。

    一群五六十歲的人,喊起來卻是中氣十足。

    整個朝堂瞬間亂糟糟的一片。

    喧囂的聲音震的人耳膜生疼。

    而作為內閣首輔的嚴子卿卻是站在一旁,閉著眼假寐,似對于外界的一切全都充耳不聞。

    “夠了!”

    夏翊冷喝一聲,凌冽的目光凝視著眾人。

    一言出,喧鬧的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夏翊笑容冰冷,冷冷道︰“怎麼?都當孤不存在嗎?”

    “孤還沒死呢!”

    “孤還是這大燕的太子!”

    “這大燕究竟是夏家的,還是你們的?”

    夏翊的話語帶著明顯的怒氣,臉色陰沉。

    眾人臉色微變,低著頭,拱手道︰“臣等萬死!”

    動作嫻熟無比,沒有半分違和。

    “那你們怎麼不去死呢?”

    就在此時,一旁一道輕飄飄的聲音傳來。

    沈獨面色淡然的看著眾人,眼神中帶著一絲譏諷。

    眾人勃然大怒,紛紛用仿佛燃燒著火焰般的眼神盯著沈獨。

    若是眼神能殺人的話,沈獨可能早都不知死了多少遍。

    夏翊掃了眾人一眼,重新坐了下來,冷聲道︰“孤覺得沈大人的提議很不錯。”

    此話一出,眾人心中頓時莫名一顫,暗自心驚。

    一時分不清太子說的究竟是京察之事,還是剛剛沈獨說的去死之事。

    夏翊指著地上的罪證,冷冷道︰“若不京察,孤恐怕還不知道,我大燕究竟還有多少類似的事情。”

    “你們一個個反對京察,那誰來告訴孤,若是其它州府,還有此等事件,又當如何?”

    “誰又來承擔這個責任?!”

    “怎麼,是非得要我大燕爛到根子里了,才能重啟京察嗎?”

    “還是說,等北蠻的彎刀落在你們的脖子上,將我大燕的百姓當做牛羊任人宰割,北蠻的騎兵在我大燕的土地上肆意踐踏的時候,才可以京察嗎?”

    夏翊猛的一掌拍在扶手上,怒喝道︰“是也不是?!”

    諸多百官低下了頭,將頭低的很低。

    “去看一看吧!”

    夏翊指著宮殿後方,厲聲道︰“北蠻君主的尸體還埋在城外呢,這才多少年,你們莫非就忘了嗎?”

    “他們可還在盯著呢!”

    夏翊冷笑一聲,看向殿內一人,冷聲道︰“嚴首輔,不知你意下如何?”

    嚴子卿睜開了雙眼,沉默片刻,拱手道︰“臣附議!”

    嚴子卿乃是三朝元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中的威望更是極高。

    他雖然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但是誰也不敢小覷他。

    這位三朝元老能夠坐上內閣首輔之位,被燕帝委以重任,又豈是泛泛之輩。

    隨著嚴子卿出聲,眾人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若是嚴子卿反對,哪怕繼續保持中立,他們大可以繼續抗爭,實在不行,就死諫。

    說是死諫,但在官場上,死諫也是有許多講究的。

    死諫只是冒死上諫,這只是一種態度,並不代表就真的要死,沒人真會那麼傻。

    也沒幾個君主真的會去殺死諫的官員,那樣必然會落下一個“昏庸”,“獨斷專橫”的惡聲。

    青史之上,更會留下抹不去的罵名,大多數史官的屁股,是坐在文人那一頭的。

    可如今連這位內閣首輔嚴子卿都贊同此事,意味著京察之事已無法避免。

    眾人紛紛沉默下來。

    夏翊看了在場眾人,沉聲道︰“既然諸位大臣沒有異議,那此事就如此決定了。”

    “不過京察之事繁重,牽扯極廣,此事便交由嚴閣老與沈大人負責。”

    “還望兩位能夠精誠協作。”

    此話一出,眾人猛然色變,臉色時青時白。

    交給嚴子卿負責他們自然沒有怨言,可是交給沈獨負責,那問題就大了。

    沈獨顯然是東宮的人。

    自太子重病之後,當初太子提拔的許多人已有倒戈之勢。

    太子提拔的寒門雖多,可若是他們真的想要動手,有的是手段,這些人不足為懼。

    何況大多數寒門弟子並未佔據高位,也改變不了什麼。

    他們的權勢皆來源于太子,如今誰還會給他們面子。

    手底下沒人,想要京察,就是痴人說夢。

    即便重啟京察,若是由嚴子卿負責此事,局面必然會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實在不行,他們也可以拖。

    只要拖的夠久,到時候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可沈獨是什麼人?

    六扇門!

    雖然六扇門一直負責著江湖上的事,可誰都知道,六扇門夜鷹密探那無孔不入的探查能力。

    朝廷中的手,也很難插到六扇門中。

    沈獨眼中閃過一絲詫異,略感意外。

    這下眾人是真的坐不住了。

    “請殿下三思!”

    “京察之事事關重大,沈總捕乃六扇門總捕,不經政事,年紀尚輕,如何能擔此重任!”

    “我朝中能臣重多,老成持重之人更是不在少數,沈獨年紀輕輕,又行事魯莽,若由他負責,恐會引起大亂。”

    柳承志率先開口,緊接著,幾位閣老也紛紛開口。

    他們並不是與柳承志一系的人,可歸根到底,他們的利益是相同的。

    讓沈獨負責京察,手握利器,對誰都沒好處。

    他們許多人早已與諸多皇子有所聯系,而沈獨與各位皇子的矛盾是人盡皆知的。

    若是由他負責,白的都能被說成黑的。

    柳承志轉頭看了眼身後幾個官員,眾人頓時心領神會,拜倒在地,高聲道︰“請殿下三思!”

    “京察之事事關重大,豈可草率而為!”

    “臣等死諫!”

    “若是殿下執意如此,請允許臣等致仕!”

    說到此處,幾人紛紛摘下了頭頂官帽,言語之間更是不肯退讓半分。

    這幾位都是朝中的老臣了,雖然官職並不高,但資歷足夠老,在民間文人當中,更是有著不錯的口碑。

    重啟京察一事,罪證擺在眼前,他們不得不退讓,但是負責京察的人選,卻不肯退讓半分。

    到了這個份上,尋常君主大概也會退讓一步。

    朝局本就如此,無非就是皇帝與文武百官相互妥協,商量出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只是夏翊的目的顯然不止如此,他為京察謀劃許久,又豈可退讓。

    “好!”

    夏翊森冷的目光落在幾人身上,淡淡道︰“孤準了!”

    “諸位年事已高,既然願意致士,那孤也不強求。”

    無非就是罵名罷了,他夏翊背了!

    他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活著的人,就該做好當下的事。

    眾人臉色一變,神色吃驚。

    誰都沒想到,夏翊竟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與以往的行徑大為不符。

    幾個跪倒在地的老臣更是失神般的坐在了地上,神色錯愕。

    他們雖然老了,卻也不想放棄手中的權利,而是想要將其牢牢地的把控在自己手中。

    他們沒想到以往無往而不利的手段,如今竟然不好使了。

    就在此時,沈獨在一旁幽幽道︰“這幾位大人如此反對,恐怕是心中有鬼吧?”

    “不妨這京察之事,就先從幾位大人開始查起吧!”

    聞言,跪倒在地的幾人頓時心中一顫,臉色愈發慘白。

    都是五六十歲的老臣了,此刻卻是滿臉汗珠,雙腿打顫。

    他們有一個算一個,必然沒有干淨的,真的徹查起來,不僅他們要死,恐怕全族都要受牽連。

    夏翊冷著臉緩緩起身,目光落在眾人身上,道︰“擢沈獨為御史右御史大夫,統率六扇門負責京察一事。”

    沈獨面露笑容,拱手道︰“臣定不辱命!”

    夏翊微微頷首,冷聲道︰“散了吧。”

    夏翊離去時的步伐,比來是要快,只是這一點在場很少有人注意到。

    看著夏翊離去,在場眾多官員心思各異,有人走路都是踉蹌的,顯然是被嚇的不輕。

    眾人紛紛走出宣政殿。

    “沈總捕,留步!”

    忽然間,一道聲音自後方傳來。

    沈獨不用去看都知道是誰,轉身看著走來的眾人,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諸位大人有何事?”

    諸多官員還未離開,見此,不由紛紛駐足觀望起來。

    來者一行人,其中有內閣閣老柳承志,還有其余幾位內閣成員以及六部官員。

    “沈總捕,京察一事事關重大,有些事還是別操之過急的好。”

    “多個朋友多條路,沈大人覺得呢?”

    柳承志意味深長的看著沈獨,其意不言而喻。

    沈獨嗤笑一聲,看了眼眾人,揶揄道︰“可我辦事,就喜歡快刀斬亂麻!”

    “這樣吧,不如各位回去後都好好理一理,自己究竟犯了什麼事,寫上一份認罪書,也省的本再查了。”

    “至于朋友……”

    “我也不缺什麼朋友,何況諸位大人本官可不敢高攀。”

    沈獨撢了撢衣袍,淡淡道︰“我就是一個泥腿子出身的武夫,只懂得如何殺人!”

    “高攀不起啊!”

    “哈哈!”

    沈獨大笑一聲,轉身大步遠去,步伐似緩實快,眨眼間便消失在宮門之外。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亂世︰開局加入六扇門,橫推天下》,方便以後閱讀亂世︰開局加入六扇門,橫推天下241、宣政殿爭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亂世︰開局加入六扇門,橫推天下241、宣政殿爭論並對亂世︰開局加入六扇門,橫推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