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物不平則鳴,人不平則反
李如楨並不知他人如何作想,只覺得有了文搏這話就能堵住戚金的嘴。
他立刻轉頭對著戚金發難,“戚總兵,我知你麾下戚家軍傷亡也大,但是再大損失也超不過川兵。所以照我看,川兵分三千,浙兵分兩千,還有一千首級歸麻總兵也是恰到好處。”
這話著實無禮,即使戚金不說話,陳策也忍不住了,冷哼一聲開口尋求楊鎬的意見,“照李總兵這麼說,剩下四千余首級都歸你們遼東將門所有?楊大人,你覺著根據戰功來算,這樣分配妥當嗎?”
楊鎬摸著三綹長須頗為和善的說道︰“諸位還請息怒,都是並肩作戰的同袍,何必弄得如此難看?秦總兵勞苦功高我定然不會忘記,奏折已擬定,絕無瞞報,其中歷數秦總兵之豐功偉績,當為第一。只是這首級分配之事還請諸位多多商議,爭取弄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楊鎬這次立下功勛肯定會被調走不會讓他繼續經略遼東,以後估摸著在京師做個閑散高官悠然度日,再也見不到這幫臭丘八。
楊鎬人老成精,何必站出來給別人說話平白惡了另一方?做個中立的不好嗎?楊鎬這就是和稀泥誰也不得罪了。
一看楊鎬這態度,陳策就知道靠不住,他之所以據理力爭也是有原因的。
眾人看似討論的是首級分配,其實是敲定戰後功勞大小。如果讓李如楨拿了大頭,別看他嘴里說得好听秦良玉功勞大,楊鎬也信誓旦旦說寫下了秦良玉功績。
到了最後朝廷勘驗時一看斬獲,李如楨斬首最多,按照明朝祖制,若無先登破城擒王斬將等功,皆以首級記功。這里秦良玉雖立下奇功,但他終究是女子,還是土司官,天生就受歧視。
再說如今斬獲都是真建虜腦袋無分高下,不像以前還得分一下是漢軍的腦袋呢還是北虜的頭顱,最終一番審核下來,戚金都不用想就知道,朝廷會默認是遼東將門立下最大功勛。
斬首報功以李如楨為冠,他憑借父兄余蔭,弄不好真能封個侯,至少繼承李成梁的寧遠伯爵位沒問題。
如果李如楨的確勞苦功高,眾人都沒意見。但誰不知道李如楨前頭打仗不出力也就罷了,到了關鍵時刻還差點壞了大事?也就靠著騎兵之便追擊潰卒的時候大發利市,現在卻要佔據首功,誰能容忍?
可李如楨這邊支持者甚眾,遼東將門內斗是一回事,現在抱團起來排擠外地人同樣不差。他們在戰斗中損失不大,除了一個總兵李秉誠陣亡之外,其余總兵、副總兵安然無恙,手下隊伍人也多,現在依舊有兩萬出頭的兵卒,還都是騎兵。
因此遼東將門聲音大,諸位總兵腆肚挺胸趾高氣昂,其他人一時還壓不過去。
戚金怒火中燒,胡子都拽斷幾根,扭過頭用眼神示意陸文昭站出來說話。
最後抵定勝局的家丁都是陸文昭麾下,眾人對他也高看一眼,如果他發話,李如楨想必也得掂量一二。
文搏還是縮在角落無人注意的地方啃著馬腿肉,腦海中閃過的卻是剛才去看望秦良玉時見到的情形。
白桿兵已經尋了個棺槨臨時安置了秦邦屏的尸身,剩下士卒死傷太重根本來不及一一收斂,最後只能在成為燃起火堆全部焚燒裝在匣中帶回家鄉。
文搏在白桿兵的營地走了一圈,許多眼熟但是叫不出名字的面龐早已不見,那些大笑著跟他說殺賊報國、川兵無悔的漢子成了一方匣子里沉默的灰燼。
可剩余的士卒依舊對他感恩戴德,壓根沒想著戰後的軍功分配之事,一個勁的詢問秦總兵是否安好,何時能帶他們回家。
再轉眼一看營房當中,諸多總兵爭得面紅耳赤,要不是楊鎬還在上頭看著只怕動手也不足為奇。
文搏狠狠地撕下一塊腿肉,咀嚼著滿是肌腱充滿彈性的食物,如同雪原中的孤狼,沉默而冷靜的听著營房中的發言。
這會兒陸文昭站了出來,抱拳朝四方拱拱手說道︰“諸位大人,可否听我一言?”
一見是天地會的好兄弟出場,楊鎬豈能不給幾分薄面?立刻拿來跟令牌砸在桌面上止住眾人爭吵,和煦的說道︰“陸參將勞苦功高,何必謙虛,有話直說!”
楊鎬出面,眾人只得暫且休息,雖然不忿一個參將都能出馬,但也知道這人並非尋常,人家可是身先士卒斬將奪旗的猛人,便紛紛看著陸文昭,想听听他有何高見。
“斬獲萬級說多也多,說少也少,畢竟咱們這里近十位總兵,大伙都是出了力的,手下折損也多。朝廷到時候真能發多少賞賜是不可靠的,壬辰倭亂的賞銀現在還沒發完呢。”陸文昭心里打好腹稿,語氣誠懇的開始發表想法。
“但是這首級是實打實的錢銀,所以都想要也屬正常。可說句公道話,秦總兵的部曲幾乎打光了,這撫恤就夠她頭疼。依我看,咱們就按損失的兵力來分配首級,各位覺得如何?”
都不用李如楨反駁,虎皮驛總兵朱萬良就率先拒絕,站出來冷嘲熱諷道︰“你這參將也配在這說公道話?打仗死的人多就要多分首級,那大伙都別好好打了,拿著士卒填壕溝便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