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小奉先陸文昭
“听說這位陸千戶勇不可當,在杜總兵麾下就有小奉先的外號,你瞧他英姿勃發錦帽貂裘,好不威武!”
“你這消息落伍了,現在憑著赫圖哈拉先登之功,是陸參將了!據說他不避矢石,披堅執銳,殺得建虜望風而逃,就連韃酋的大福晉都被他一刀梟首。”
“何止是梟首啊,我听聞的是陸參將當時身披三層重甲獨自攀登赫圖哈拉,進去之後殺得尸山血海不說,還獸性大發將里頭女眷……嘖嘖,總之等後頭屬下開了門,里面一個完好的女眷都沒有,就連沒能跑出來的僕役都……所以最後沒抓活的大福晉,不是不想,而是沒法抓活的!”
文搏身處大帳之中十分不自在,超常的听力讓他監听了附近所有談話,越來越離譜的內容使文搏嘴角抽搐,伸手摸了下自己身上的貂裘,恨不得趕緊脫下來。
他懷疑這群人把他當做陸文昭了,而且為何不是小呂布而是小奉先呢?听起來似乎有點兒不對勁。
陸文昭沒听見他人的竊竊私語,這會兒正一個勁的傻樂呵呢。
身在軍中一切從簡,陸文昭就不用去老劉家在江西的祠堂磕頭改名,還是叫陸文昭,但是在劉 這兒掛上了號。劉 身邊幕僚將佐連帶著朝鮮主帥,全都知道劉總兵新收了個義子,勇武非凡不說自帶大功,大伙都沒開始正式打仗呢,就已經破了赫圖哈拉,旗幟、賬冊、名錄一應俱全。
就是斬獲少了點,劉總兵出馬拿回了十幾個首級,看上去還有水分,陸參將拿回了四五十,總共不到一百個首級說破了赫圖哈拉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沒關系,路上還有不少女真村寨,能湊齊數量。
所以此時大帳之中說是商談軍情,實際上劉總兵不發話,大伙都在討論的陸文昭。
大帳里氣氛熱烈,文搏也堂而皇之的站在帳中,因為他現在真是游擊將軍,只等報捷文書往上一遞,他的身份就算落實了。
為什麼陸文昭能當千戶,沈煉只是百戶還靠的是世襲?很簡單,陸文昭打仗不見得多麼高明,但是他舍得給屬下封賞,承諾的事情一定辦到,也彎得下腰,對上對下都有交代,未到而立已是千戶……
不對,如今的陸文昭可是“署任指揮同知”,堂堂從三品武將,雖然是署任也就是臨時任命,然而誰都知道這大功勞報上去肯定能落實指揮同知的位置。若是陛下一高興,升個指揮使都有可能。
未滿而立的從三品官,任誰都嫉妒無比,誰叫這位劉總兵的義子真是建立了大家都眼紅並且要分潤一二的功勞呢?因此不但不敢排擠陸文昭,還格外熱情體貼,就是其中不少人錯把文搏當陸文昭這一點有些不對。
若說有什麼不符合陸文昭身份的,那就是他這個“參將”手下現在只有不到兩百人,按理說到了這個級別手里掌握一兩千人都屬正常,可惜劉總兵帳下一共不到兩萬戰兵,各個都有歸屬,分不出人馬給他統領。
好在陸文昭的屬下是經歷過殘酷戰斗遴選出來的優勝者,一百來號人戰斗力不弱,不可等閑視之。
要不是劉 看不下去,重申此時須得商議軍情,只怕接下來還是圍繞陸文昭的逸事做文章。
然而開始商討的軍情之後,眾人說的也不是如何進取,性急的這時候已經準備勸說劉總兵趕緊打道回府吧,幕僚和高級軍官都知道杜總兵西路大軍全軍覆沒,咱們這不到杜總兵那邊半數人馬,還帶著一幫朝鮮人,那不是去送死嗎?
有了功勞見好就收,這才是我大明官軍作風。
軍隊接下來的行動在劉 手下看來已經不需再議,無非回程罷了。
沈煉則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錦衣衛在軍中身份還是比較敏感,雖然說是查探後金軍情,實際上依舊很多人認為他們主要行使的職責是檢查百官。因此沈煉在營帳里如非必要絕不多說,就把自己當個木頭人,靠著一雙眼多觀察便是。
例如現在,沈煉就觀察到眾人神色不一,陸文昭春風得意眼楮都眯了起來,文搏嘴角抽搐不知為何發笑,眾軍官、幕僚議論紛紛指著地圖在說如何撤退。
唯獨劉 ,臉色陰沉手撫長須看著掛在帳中的地圖,顯然,屬下的態度讓他很是不滿。
“篤篤。”木制長桌被敲響,營帳當中頓時止住交談議論,所有人將目光投向了站在那把威名赫赫大刀前的老者。
劉 身著錦袍外頭披一件水過不沾的奢華貂裘,滿臉的皺紋和花白的須發顯示出他早已不像當年那樣能夠衣不解甲枕戈待旦了,六十多歲的人了還是希望能夠讓自己舒服些,身在軍中便換了身舒適的衣裳。
只是夢回崢嶸歲月,仍會讓劉 忍不住的披甲出陣,哪怕那把放在營帳當中的大刀他已經揮舞不動,只能讓劉招孫每日晨練時耍一耍,平時當個儀仗擺在大帳之中。
然而劉 依舊支撐著願意出關跟韃子決戰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希望為自家後人留下功勛享受,第二則是如他所言,世受國恩,不能不報。
用文搏的話來說,劉 雖然貪財、貪功、殺良冒功、殘害平民,但他在朝廷的風評還是有勇有謀、不可多得的良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