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

第288章 財政改革(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涯濁酒 本章︰第288章 財政改革(二)

    第288章 財政改革二)

    自朱慈�在治下大力推廣土地和商業改革,官吏俸祿改革等改革之後,大明帝國國民全體振奮,生產積極性極高,國民凝聚力和國力日強。

    朱慈�邊看財稅報表,心中滿意,心道︰“以朕超前四個世紀的財經知識和能力,若還不能在財政上超過宋朝,才是可笑了。”

    宋朝年稅收多在1億兩以上,高峰年份接近2億兩,人口峰值近億,而朱慈�的大明帝國人口目前1億六千萬左右。)

    而朝廷國庫的稅收,則主要分為︰

    其一︰全民納稅下,其它非皇莊土地的田稅。根據戶主田地的多寡,在田地收成的2至3成,以3成為上限。

    目前在每月折銀三百萬兩左右。

    其二︰全國各地的以免稅區為主的商鋪商稅,自新政鋪開之後,這成為了國庫最主要的收入。

    目前在每月八百萬兩白銀左右。

    其三︰各類作坊、工廠,雜民營業等的稅銀,依據行業不同,在2成至4成,4成為上限。

    特例為青樓、賭坊,嚴格控制數量和規模之外,課征一倍的稅。

    以及其它各項雜項收入,如依律罰沒等,捐貢等。

    目前每月在六百萬兩左右。

    三項合計,年化收入在二億兩左右。

    而朝廷國庫的支出,主要分為︰

    其一︰所有官吏的俸祿支出。為免以前制度下,吏無俸祿,各地的吏想盡辦法創收,朱慈�將吏納入帝國財政系統,給與較優厚的固定俸祿,並禁止一切私自收費項目。

    目前朱慈�的大明帝國朝廷,官吏總人數在十二萬人,官民比在1350︰1。

    明代官員俸祿標準的最終形成是在洪武二十五年,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朱元璋最後一次調整官員的俸祿制度。雖然此後官俸也有過部分的調整,但其數額基本不變,即“永為定制”。

    洪武二十五年確立的俸祿標準為︰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斗,至五石為至。

    洪武時期,官員俸祿主要是米、鈔兩部分組成,且主要是給米。永樂時期,開始全面推行米折鈔的制度,規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此後的宣德、正統各朝,又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主要是米鈔的比例。不管是給米還是給鈔,對于官員們來講實際作用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比例不同而受到經濟上的損失。

    然而,明代發給官員的俸祿卻有第二種方式,即米折物,主要是折成胡椒、甦木、絹布、棉布等,這種米折物官方的叫法為“折色”。

    折色始于永樂時期,當時為了營建北京城,規定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剩下七成則“春夏折鈔,秋冬則甦木、胡椒”。

    胡椒、甦木作為一種重要的藥物和染色物料,在當時主要作為奢侈品在宮廷使用。將這種奢侈品當作俸祿發放,且官方規定的折色價值低于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降低了官員的俸祿。

    俸祿低是明代的一大特點,與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祿標準低得離譜。唐代時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職田,一品為六十頃。又有世俸錢,一品為二百萬二千貫)。宋代的俸祿比唐代則更高。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僅有八十七石,與唐宋相比較,簡直連零頭都不及。

    明代俸祿過低,也成為了官員貪腐橫行,私產眾多千萬百計避稅的原因之一。

    朱慈�給帝國全體官吏加薪十倍之後,仍不及唐宋官吏俸祿的一半。要加以朱慈�特恩賞的自知縣始的“養廉銀”,才堪與唐宋時官吏俸祿相比較。

    此部分開支在朱慈�十倍提升太祖所定的極低官員俸祿之後,在每年耗銀五千六百萬兩。

    其二︰公共事務與設施。如全國各地的水利,城池,道路,糧倉等的建設和維護。

    科舉系統,太學,貢院等的開支,以及各地開辦的“長沙書院”的經辦費用。

    朱慈�采用宋制,廢除徭役,代替以貨幣化雇擁制。一切以前需要征用百姓勞作之事,皆以雇擁百姓開工錢方式。

    藏富于民,民富國強,是之謂也。

    即使是屬于罪犯身份的服勞役者,役滿後亦有一筆不菲的,可支撐其再次融入社會的“歸正銀”。

    這部分的開支在每年耗銀八千萬兩左右。

    其三︰國防開支。帝國軍隊平時俸祿由皇帝內廷支出,若遇戰事,一切後勤供給等皆由國庫開支。

    這部分的開支不定,年均算作一千萬兩。

    其四︰賑災資金。

    當災荒出現時,政府的作用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尤為重要。所以賑濟災情是國庫的一項重要支出。“其在外如有欽依……賑濟饑民等項,本部約量會計鈔錠,具奏委官,赴內府照數關領”。

    年均預算在二千萬兩左右。

    這麼算下來,大明帝國的國庫財政收入在每年盈余三千萬兩以上。

    朱慈�想到不久後將同更多國家開展外貿,屆時海關和皇家商業集團的收入又將大增,朝廷的國庫還罷了,自己內廷的“金庫”未來卻會太多了。

    看到在殿中不遠處幾張大金絲檀木桌椅上翻看奏折,學習理政的眾孩兒,朱慈�心中一動,將他她們召了過來。

    朱慈�將財政收入的情況,向眾孩兒們簡單扼要的介紹了一遍後,說道︰“孩兒們,父皇的內廷中存銀太多亦非美事。

    如今內廷即已豐盈,便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促民富國強。

    你們以為,父皇的內廷應做何舉措,以用之于民呢?”

    眾孩兒們大感興趣,都認真思索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庶次皇子朱和圭道︰“父皇,兒臣听母妃和夫子們說,百姓們在父皇的仁政治下,雖然生活比之以前富裕了許多,然而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依孩兒之見,父皇的內廷如此豐盈,可以在全國各地多設醫學院,多開醫館,使百姓看病易,不憂愁于診金。”

    朱慈�大喜,一把抱住朱和圭道︰“我圭兒真有仁愛俠義之心,這是條愛民強國的好主意。”

    喜歡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請大家收藏︰(.)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第288章 財政改革(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第288章 財政改革(二)並對大明︰從世子到明光武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