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里的王八都搖頭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吾誰與歸 本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里的王八都搖頭

    王崇古哼著小曲唱著歌,樂呵呵跟王謙訴說著自己和三娘子唇槍舌戰的過程,王崇古為了錢跟三娘子吵的很凶,每一條都是他基于為自己謀利的角度出發,對任何不利于大明的條款分毫不讓,對于利于自己的條款,則窮追猛打。

    他的唇槍舌戰是真的在吵架,與吳兌和三娘子唇槍舌戰是完全不同的。

    王崇古笑呵呵的說道︰“兒呀,咱大明內外上下,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總是期盼著出現一個明主來,對于國政的理解,總是盼望著,就是有個人,能把所有人,從那庸俗無望沒有意義的人生里拉出來,一勞永逸解決所有真正的問題,從今往後,再也不必面對人生真正的苦難。”

    “哎呀,張居正教得好啊,陛下學的更好,有功真的賞,這生活,美滴很。”

    王謙則十分確信的搖頭說道︰“沒有人可以把別人從泥潭里拉出來,並且解決所有的問題,讓人生不會再出現苦難,基于矛盾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一個矛盾沖和之後,會有新的矛盾產生。”

    “只有矛盾相繼才能讓萬物無窮之理不斷的發展,事物發展不是事物本身。”

    “如果將所有的事兒寄希望于一人,還不如去許願,許願池的王八听到如此離譜的要求,也會搖頭。”

    王崇古听聞愣了許久才說道︰“我現在相信你一定能考中進士了,你肯讀矛盾說,而且肯去理解,為父是很高興的,哪怕是你考不中進士,你也能把自己安頓好,不至于像張四維那樣了。”

    王謙繼續說道︰“張居正是人,不是神,他做不到以一己之力將天下頹勢逆轉,在朝中有譚綸、王國光作為新法的左膀右臂,在地方有殷正茂、張學顏、凌雲翼、潘季馴、龐尚鵬等等,在軍隊中有戚繼光、李成梁、俞大猷、張元勛、劉顯等人。”

    “而這些人的背後,是大明百姓想要安居樂業的共同期許,戚繼光哪怕是無法展布,在北方也是屹立不倒,那不僅僅是張居正在庇護,也是百姓期許。”

    “是這些所有人聚集在了一起,一起用力,才撐了起來。”

    “而張居正的確是找到、甚至可以說是姑息,才讓他們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甚至包括了父親。”

    “啊,這這這,也包括我嗎?哈哈哈。”王崇古一樂,笑的格外開心,他確實是基于利益的角度出發的,但是做的事,的確是有利國朝的,那到時候功臣冊上沒有他的名字,但是奸臣冊上也一定不會有他的名字。

    王崇古搖頭說道︰“兒呀,你是不是也看了心學,尤其是何心隱那套說辭?看歸看,說歸說,不能信。他自己個都不信,搖唇鼓舌四處招搖撞騙。”

    “他說的是對的,的確是萬眾百姓期許,可就像是戰爭一樣,小民決定不了戰爭的開啟和結束,小民同樣無法決定國朝的興衰,他們的期盼對于肉食者而言,就是不可觸踫之事,因為百姓總體的期盼是讓肉食者割肉,或者更明確的說,讓肉食者有良心。”

    “可能嗎?”

    王謙沉默了許久說道︰“確實不大可能。”

    王崇古嘆了口氣說道︰“我為什麼肯做事?不敢違背聖上的詔命?因為惡人需要惡人磨,想做事,卻不想當惡人,是做不了事的,張居正是個壞事做盡的惡人啊,陛下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惡人。”

    “可能天下就缺少這麼一個惡人。”

    王崇古作為刑部尚書不信律法,甚至覺得可笑;作為為大明利益奔走之人,不信就事論事,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作為廷臣,帝國的決策者之一,他堅信惡人需要惡人磨。

    或者說,王崇古堅信的是,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來的直接,這是他的踐履之實,不是被張居正一套組合拳打的疼的深入骨髓,他也跟張四維沒什麼兩樣。

    王崇古說起了這次和三娘子的交鋒,他十分確切的說道︰“三娘子主張一個長期穩定的供貨價格,而我的主張是一個長期的、穩定而快速增長的供貨數量,這符合陛下的羊吃馬,削弱草原人機動能力的主張,也符合讓官廠不斷擴張壯大的需求。”

    “當然咱家也能賺錢。”

    “所以,我設計了一套供貨價格,三年平均的供貨數量為基準,比如萬歷二年到萬歷四年的平均供貨量是一萬兩千袋羊毛,那麼在下一個三年里,就以一萬兩千袋為基準,超過了12000袋,每超過10,超過部分,羊毛收購價格增長1,如此循環,下下一個三年,以上一個三年為基準和平均價格為基準,為了這價格增長,草原人會發揮自己的主動能動性了。”

    王謙左右看看低聲說道︰“父親似乎沒說完。”

    王崇古繼續說道︰“是的,低于基準的供貨,會有價格處罰,低于基準10,降價10,這和增長的漲價是不對等的,但是三娘子答應了,她之所以答應,是因為她承諾了要多放羊,少養馬,對于三娘子,或者說三娘子的擁躉們而言,他們最擔心的是大明突然不收購了。”

    “這就是原料供應地,或者說,不具備商品優勢的巨大劣勢,沒有商品優勢就只能陷入無限的被動當中。”

    “我以鑄錢為例,雲南地方為了把鑄錢事留在雲南,甚至站出來面對張居正,彈劾張居正為家鄉謀福!雲南就是原料供應,他們不具備銅錢這個商品優勢,雲南最擔心的是什麼?是滇中產銅不行鼓鑄,反而以重價遠購海外。”

    “這就是務實的,也是能抓住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

    王謙嘆了口氣說道︰“明明是務實的做法,卻被人批評了,一說苛責遠人,二說父親唯利是圖,唉。”

    “承蒙夸獎,喜不自禁。”王崇古卻毫不在意的說道。

    “啊?夸獎?”王謙呆滯的問道。

    王崇古笑著說道︰“是的,你說不存在那樣一個人,可以拯救他人于水火之中,但是對于大明這一灘爛泥而言,張居正不就是那個在王八池里許願,王八都搖頭說沒有的不世出的人杰嗎?我對陛下說,有規則比沒規則強。”

    “這就是理由,對錯的評判標準,應當是以維護大明國朝,這個最大的公的利益為標準,而非文人墨客的喋喋不休,他們嗓門高他們就對嗎?他們那麼能說,怎麼不去感化俺答汗、土蠻、建奴、紅毛番呢?!”

    “父親高明。”王謙真心實意的說道。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王崇古這麼拼命的干活,在王謙還沒讀明白矛盾說的時候,王崇古已經開始讀公私論了。

    朱翊鈞看到王崇古這個階梯羊毛法,說讀書人的心眼兒都髒。

    王崇古在計價和計量中引入了負數,而且用制度設計,讓草原陷入了一個困境之中,想要羊毛漲價,就得要多供給羊毛,而且一個周期比一個周期要多,而且要多很多才能夠實現漲價。

    在這個制度設計里,羊毛降價是極為劇烈的,一旦一個周期比過去的周期減少10,那降價就將過去周期的努力毀之一旦。

    這就造成了草原必須多養羊的事實,草原是很貧瘠的,水草總量是固定甚至是逐漸減少的。

    在三娘子看來,王崇古是十分歹毒的,但是她必須接受,大明肯給一個長期穩定的價格,這對草原而言,也是一種恩賜,穩定對于草原而言,就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元朝是胡人建立的王朝,一定沒有邊患才是,漢世侯們每年都要奉皇帝之命去草原減丁。

    對于草原而言,穩定是一種奢侈,規則更是遙不可及。

    大明肯給一個穩定的價格,三娘子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就出去搶羊毛。

    眼下的公私論始終無法前進,這讓公私論始終未能刊刻天下,主要就卡在了張居正始終不肯把君父、君國、君師進行切割,只有將這些對立而統一的概念,進一步否定,才能合為一體。

    朱翊鈞最希望張居正能得到的理論是,君代表的是天下大多數的百姓,代表百姓履行職責,進而地方官員代表地方百姓履行職責。

    但是這會引發一個更加恐怖的問題,如果君不能代表多數的百姓,不能代表百姓履行職責,那是不是要換一個君王?那評判的標準又是什麼?

    權力,人間至尊的權力實在是太誘人了,足以讓世間所有人為之鋌而走險。

    當然,李太後除外,畢竟是自己親兒子,而且親兒子還很有出息,她直接撒手不管了。

    張居正太清楚小皇帝的意圖了,所以張居正直接擺爛,根本不予以回答,讓君父、君國和君師仍然一體,讓君王始終維持在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概念中。

    這是基于踐履之實的,大明朝的生產力或者社會發展,還沒到那個時候,所以,張居正的公私論,仍然是一個不太完整的概念,但對于當下和日後數十年的大明而言,完全夠用了。

    因為對公私的定義,本身就已經足夠離經叛道,足夠的指導數十年內的生產和生活了,再進一步,完全沒有任何必要。

    朱翊鈞對此只能表示遺憾。

    大司寇王崇古負責督辦大明朝皇宮的營造,在陛下離京前,王崇古和工部尚書郭朝賓,先讓陛下參加了奠基典禮。

    這個奠基典禮就是皇帝出現的時候,放兩掛鞭炮,然後皇帝拿著一個鏟子鏟兩下土,代表這宅子是皇帝奠基,就是走個形式。

    但是這個形式走著走著,就不是那麼形式了,因為皇帝要求郭朝賓和王崇古講一講,到底是如何實現自己的要求。

    “中軸線的建築,我們打算采用鋼混結構。”郭朝賓站在地基之前,對大明皇帝以及若干廷臣講解著他的營造計劃,這次的營造工期緊、任務重,要求高,而且是朝臣們眾望所歸。

    朝臣們已經出離的憤怒了,小皇帝若是在工地大婚,大明朝上下臣子,直接找根繩把自己掛上去得了!

    “等會兒?什麼結構?”朱翊鈞示意郭朝賓暫停一下,不太確信的問道。

    “鋼混,鋼鐵的鋼,混凝的混。”郭朝賓非常確切的說道︰“我們找到了符合陛下要求的材料,不能燒火,不能整日修修補補,我們將在這個表面上貼一層木皮,規制和過去就完全一樣了,但是完全燒不起來。”

    朱翊鈞當然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他原來以為王崇古和郭朝賓會用石塊,畢竟石塊的加工工藝很成熟,但是現在郭朝賓說的是水泥加鋼鐵的結構。

    “混凝的混,是什麼東西?”朱翊鈞再次發問。

    “石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成質之後,入水永劫不壞。億萬舟楫,億萬垣牆,窒隙防淫,是必由之,以用于填船板縫,也可以坐樁,龍江造船廠上四塢和下四塢的塘底,都會先抹上這種石灰,加水膠結碎石築底。”郭朝賓拿來一個凝結後的疙瘩,交給了陛下。

    不用石料的原因很簡單,禮部不可能答應用石料的,因為在大明石屋在陵寢中用的比較多。

    那麼鋼混就是一個不錯的折中方案,既滿足了陛下對于新家的要求,也滿足了禮部對于禮法的要求。

    朱翊鈞看完非常確信,這就是水泥,水凝性石灰。

    郭朝賓詳細的講解了工藝,之所以要用石灰加粘土,是為了增加穩定性,而鋼是骨料,只有水泥怕出現坍塌,但是用上了鋼,那就會好很多。

    這就是王崇古的考古式科研,從龍江造船廠的志書中翻找出了築底的建築材料,來為陛下營建新的皇宮,貼一層木皮,完美符合了陛下的需求。

    “干吧,干吧。”朱翊鈞同意了使用這種建築材料,他非常滿意,主要是大明皇宮數次火災,搞得皇帝都很被動,朱翊鈞其實就打算修個石宮,結果王崇古和郭朝賓整出了一個大活兒來。

    朱翊鈞這才知道,原來在船廠,尤其是船塢的營造時,用水凝性石灰築底已經是這個年代的普遍做法。

    而工部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了鋼骨。

    朱翊鈞走上了車駕,看著張居正說道︰“先生與朕同乘一駕吧。”

    “臣不敢。”張居正卻不肯上車,如果陛下親政了,這是表示一種君聖臣賢,可陛下仍然未曾親政,上車就是僭越。

    張居正是一個很有禮數的臣子,他發現小皇帝總是有些惡趣味,嫌他不夠忙,整天給他找事。

    朱翊鈞擺了擺手意興闌珊的說道︰“繁文縟節。”

    大明皇帝出京了!

    自從嘉靖南巡被火燒後,大明皇帝已經多少年沒出過京了?但是現在,小皇帝離開了京城,而目的地是天津衛。

    海運漕糧的船只已經快到了,朱翊鈞之所以親自前往查看,主要是親眼看一眼這個五桅過洋船,是不是真的如同松江府造船廠說的那樣雄偉。

    前往天津衛的這次出行,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廷議,張居正為首的楚黨高度贊同,而葛守禮為晉黨則是激烈反對,雙方已經展開了長達三個月的交鋒,最後以張居正獲勝,小皇帝順利出行告終。

    按照葛守禮的說法,讓皇帝辛苦奔波是臣子的無能,而張居正則是高舉行之者一,信實而已,如果陛下連海船都沒見過,如何了解海貿的艱辛,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親眼所見。

    張居正在為海漕之事加碼,而葛守禮在尊主上威福之權,值得注意的是,葛守禮不是說不行,不能看,而是說等皇帝大婚後,再去看,他認為陛下現在年紀小,出門在外難免會水土不服,染上瘟病,如何得了?

    葛守禮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而且得到了大多數朝臣們的認可,是的,在葛守禮看來,小皇帝就像瓷瓶一樣一踫就碎,這個年代的人就是這樣的脆弱,可能出個遠門,接觸到不同的菌群,就會死于水土不服,尤其是現在皇帝未能大婚,更沒有孩子的情況下,出門萬一病了,大明要出大事。

    這兩種意見在朝中形成了激烈的沖突,最後在小皇帝表演了一下六十五斤硬弓十矢全中之後,葛守禮才愕然的發現,皇帝不是瓷瓶,完全是個鋼混的水泥墩子!

    十四歲,六十五斤強弓,十矢全中,這是何等水平,也就比李如松弱點。

    葛守禮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小皇帝出門剛到天津衛就病了,但是第二天小皇帝又生龍活虎的出現在所有的人的面前,出席了漕糧到港的典禮。

    漕糧船因為走的比較快,比預計早了一天,漕糧已經到港,為了典禮還未曾卸船,多一天少一天,南衙押運水師認為不重要,這本就是一次試航,而來自皇帝的支持,太重要的了!

    陛下肯挪窩來到天津衛看一眼,就是對海運漕糧政策的最大支持。

    聲樂漸起,四處都是張燈結彩,少年英主朱翊鈞站在了棧橋上,象征性的檢查了下一路上的封條,而後推了下運糧的板車,完成了整個大典。

    朱翊鈞看著一個個的漕糧箱從船上不斷的卸下,而後堆積在港口的倉庫之中,在經過了點檢和簽書封條之後,就會起運前往通州。

    “俞帥啊,這條船,厲害不厲害?”朱翊鈞對著白發蒼蒼,比之萬歷元年蒼老了數分的俞大猷問道。

    俞大猷摸著山羊胡笑呵呵的說道︰“厲害!它厲害就厲害在只用風力就行行使,厲害就厲害在它有連續的火炮甲板,如果滿載可以有五十四門,厲害就厲害在,它能戍衛大明海疆。”

    “大明松江造船廠一共建了十二艘這樣的過洋船,在總結經驗教訓後,會再設計新的過洋船和火炮,有些地方設計是不合理的,比如火藥的存放,比如火炮位的設計,這艘船的火炮射擊沒有格子板,導致火炮下雨會進水,說來也怪,這麼明顯的錯誤,用之前誰都沒有想到。”

    “很正常。”朱翊鈞滿是笑意的說道,工程就是這樣,總會有考慮不到的問題,需要進行修修補補,設計新的船只。

    “總辦郭汝霖和趙士禎給陛下做了個二尺多長的隨手禮,還請陛下笑納。”俞大猷讓人拿來了小禮物,一個過洋船的手辦,小孩子嘛,總是喜歡這些玩耍之物,只要能在陛下心里留下這段記憶,就是日後聖恩的一部分。

    朱翊鈞對這種伴手禮非常的喜歡,多多益善。

    “陛下,臣老了,辦完這趟差,打算致仕了。”俞大猷已經白發蒼蒼,這也是他這次押運漕糧回京的原因,他不是戚繼光才四十多歲,他已經七十三了,致仕他已經動心起念數次,這次終于說了出來。

    松江水師,已經初具規模,他精心挑選的副總兵陳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也是時候了。

    “致仕就不必了,留京做前軍都督府右都督,為朕答疑解惑如何?”朱翊鈞同意了俞大猷不再領兵的請求,俞大猷是弘治十六年出生,這個年紀,督領南衙水師,的確已經不合適了,辛苦是一方面,精力是另外一方面。

    俞大猷听聞陛下的處置,愣了愣問道︰“這不符合祖制吧…”

    既然不能任事,領點待遇回家就是,但看陛下這個意思,是打算讓俞大猷繼續發揮余熱。

    朱翊鈞低聲說道︰“俞帥,朕的家宅被人點了,戚帥在大寧衛短時間回不了,朕還不能發作,你看看這幫臣子,天天欺負朕,俞帥在京師坐鎮,這等宵小安敢如此猖狂!”

    俞大猷听聞,發現陛下的理由充分且合理,至少他在京師,陛下用人的時候,也不會無人可用。

    “臣遵旨。”俞大猷沒有任何反對就答應了下來,不適合領海軍,可以領陸軍,不求有什麼戰功,只要他這個人在,他就有威懾力,因為他叫俞大猷。

    朱翊鈞登上了大明的第一艘過洋船,見到新奇的東西就問,問東問西,問桅桿、問水線、問貨艙、問火炮甲板等等,這條船上已經有了部分的鋼件,在連接的部分和水密艙,鋼比木好用。

    這次航海,發生了兩次滲水事件,因為水密艙的存在,大明一條船都沒有損失。

    在小皇帝迎接漕糧入京的時候,慶祝大明海運漕糧運行成功的時候,三娘子這一行人,來到了大寧衛,而後又去了桃吐山,見到了一個山大小的白土之後,沉默了許久,大明的的確確有了穩定的白土供應。

    而後三娘子來到了最前線的青龍堡。

    戚繼光就在這里,對于大寧衛的防務,三娘子著實是有些佩服,確實是厲害的很。

    “大明從外部是很難擊破的,但是他的內部已經完全腐朽了。”三娘子看著大明京營的威嚴,開口說道。

    “你的意思是我應該另投明主嗎?誰?你呀?”戚繼光笑了笑,語氣十分溫和,但是帶著十分明確的不屑。

    三娘子略顯無奈的說道︰“我入京前,俺答汗讓我試著勸戚帥倒戈,我就說他白日做夢,他還不信,非要我挨頓罵,俺答汗才肯滿意。”

    不惜一切代價,勸戚繼光倒戈,是俺答汗的主意,從一開始三娘子就覺得這是個餿主意,戚繼光這等人,別說小皇帝封爵厚待,就是小皇帝薄待,戚繼光也不會倒戈。

    戚繼光人在邊鎮薊州的時候,連京營百戶的羞辱都能忍受,戚繼光的忠誠是對于大明國朝,不是某一個人。

    這種人,想方設法殺了他,或者借著大明內部的傾軋扳倒他,還有點譜兒,勸戚繼光倒戈太難了。

    三娘子是不介意不惜一切代價的,她自問有幾分美貌,給戚帥生個孩子,那是她的榮幸,可是戚繼光家有悍妻,請夫人閱兵這個典故,連草原人都知道一二,這個典故,主要用于嘲笑戚繼光懼內,降低自己面對戚繼光的恐懼。

    這種借著不重要的小事,自我寬慰,是極其普遍的,不是中原人獨有的。

    戚繼光的存在,讓人如鯁在喉,劫掠京畿,必然要從薊州一代的古北口、喜峰口突破,但是戚繼光在北方的強軍,雲集在薊州永平和山海關一帶,這還讓北虜怎麼入寇?

    三娘子頗為好奇的說道︰“我從青龍堡離開,會前往全寧衛,戚帥猜猜看,我們草原左右兩翼六部,會不會再次合流,共擊大明?”

    “還有這種好事?”戚繼光似乎看到了國公的爵位在向自己招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也不過是戚繼光基于現狀的感慨,能封侯拜公,戚繼光還是樂意爭取一下的!

    三娘子被噎了一下,人家戚繼光是基于實力的角度說出了這種話,三娘子不服氣也得服氣,打不過是真的打不過。

    要是能打得過,草原人會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做生意?

    “我去勸降土蠻汗,不僅僅是左翼有願意和大明修睦的草原人,右翼也有,用中原最近最流行的話說,矛盾普遍存在。”三娘子翻身上馬,告別了戚繼光,帶著幾十騎向著全寧衛而去。

    戚繼光在思考要不要追上去把三娘子給殺了,她居然讀矛盾說,那還得了?

    戚繼光看著三娘子的背影,從懷里摸出了一封信,這是陛下親筆手書的信,信的內容是,朕在京師挺好的,能開六十五斤的強弓了,京師一切都挺好的,王崇古和三娘子雖然吵的很凶,但還是把羊毛生意敲定好了章程,海運漕糧進展一切順利,沒有沉船,漕糧箱的發明,讓糧船的沉沒進一步減小。

    大明一切都好,前線不要急躁,不要貪功冒進,按照預定的計劃,徹底佔穩大寧衛。

    好個屁!

    家都被人點了,好個屁!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朕真的不務正業》,方便以後閱讀朕真的不務正業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里的王八都搖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朕真的不務正業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里的王八都搖頭並對朕真的不務正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