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

第309章 大工程大項目大發展(求月票!)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隨輕風去 本章︰第309章 大工程大項目大發展(求月票!)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第309章 大工程大項目大發展(求月票!)

    吳縣縣城就是半個甦州城,位于整個吳縣區域的東北角,只看吳縣版圖,這縣城地理位置很“偏”。

    而位于吳縣腹地的木瀆鎮,才是吳縣版圖地理意義上的中心點,而且又有四五條水道交匯,也是吳縣腹地交通樞紐。

    如果吳縣縣衙不設在甦州城里的話,大概就會設在木瀆鎮,這里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所以林大官人才會大力經營潛力巨大的木瀆港和木瀆鎮,將這里逐漸變為根據地,並以此輻射全縣。

    林大官人來到木瀆鎮,除了陪陪範娘子,還有巡視領地的意思。

    在林大官人心里,木瀆鎮和木瀆港是兩回事,木瀆鎮是可以外包給代理人的,但木瀆港必須要直接掌握在手里。

    木瀆鎮主體在胥江北岸,目前木瀆港也在北岸,林大官人站在岸邊,但眺望的卻是對面南岸,手里指指點點的畫圈子。

    原申氏義莊主管、被林泰來挖到木瀆港當主計、現在又榮升為木瀆港主吏的馬英明,此時陪同在林泰來身邊,介紹最近的情況。

    “去年木瀆鎮沈家參與了暴亂,被抄沒家產時,有數百畝田地納為更新書院義田。

    今年根據坐館指示,我們陸續通過各種手段,將這數百畝田地都置換到了對面南岸,形成了完整的地塊。

    現如今站在這里,所能看到的南岸地塊都是歸我們所掌控了。

    只有那一排柳樹東邊的十畝地,不屬于我們所有。”

    有點強迫癥的林大官人問道︰“為什麼還夾雜了這片地?”

    在一整塊地盤上,卻有一小片別人的地,怎麼看怎麼別扭。

    放到涂地圖策略游戲里,寧可賠錢也要宣戰。

    馬英明無可奈何的說︰“那是張幼于老先生去年早早買下的地,如今說什麼都不肯轉賣,就只能先這樣了。”

    听到這個,林大官人也想起了張幼于去年投機買地這件事,只能認了。

    然後又開口道︰“目前幾百畝地也夠用了,可以先在南岸開工修建新港。

    等新港基本完工後,木瀆港稅關要搬遷到南岸新區,把過境船只都引到那邊去。”

    “坐館還有其他考量?”馬英明心里很明白,如果只為搬個稅關,也用不著幾百畝地。

    林大官人便詢問道︰“你說在南岸依靠新港,建一所織布作坊如何?”

    馬英明愣了愣,下意識的反問說︰“那有什麼意義?”

    相對林坐館現在的事業版圖,弄幾十張織機搞個織布作坊,簡直就是用佛郎機炮打蚊子。

    就好像是一個家資巨萬的富豪,去路邊擺地攤的感覺。

    林大官人補充說︰“我說的是數百張,甚至成千上萬張織機的作坊。”

    馬英明又愣住了,剛才坐館說起織布作坊,下意識以為是最多幾十張的那種,沒想到坐館的數字那麼大。

    稍加思索後,馬英明又回答說︰“就算坐館弄來上千張織布機,那又有什麼意義?

    現如今織布主力都是鄉里農婦,江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織布,一年能產出幾千萬匹布。

    這活在家一個人就能干了,織機也好,原料也好,自家都能搞定,所以別人有什麼理由要到坐館你這織布作坊來上工?”

    林大官人不禁仰天長嘆,嘴里說著別人听不懂的話,“果然小農經濟是阻擋工業化的障礙啊。”

    如果織布技術不比別人先進,利潤率不比別人高,又沒有“羊吃人”之類的強制手段,那別人為什麼要來給資本家打工?

    他林泰來又不是理科生,不會發明新的織布技術,沒法從技術上創造出可供剝削的剩余價值。

    “如果織布作坊不好辦,那就先試試絲織。”林大官人改口說。

    馬英明終于沒再說“這有什麼意義”了,點頭道︰“如果是絲織,也不是不行,現如今城里機戶其實都是絲織。

    一張織機需要三五個勞力侍弄,原料更貴,技術環節也更復雜,一般家庭還真做不了。

    所以絲織業機房還是能賺大錢的,城里就有數百張織機的大機戶,每年獲利不亞于萬畝良田。”

    听到說可行,林大官人就狂野的說︰“那我們也搞機房,也不對,我這叫工場!

    前期就收著點,先規劃個一千張織機的布局。”

    馬英明︰“.”

    坐館你知道布局一千張織機,是什麼概念嗎?

    那甦州織造局也就六個堂口,兩三百張織機,千把織工而已!

    單說織機成本,每張就是五兩,一千張又是多少?這還不算其他投入。

    這在�N執蠊偃說淖炖錚 怪皇歉觥俺跗 憊婺#br />
    還沒等馬英明想好怎麼回應,又听到林大官人忽然莫名其妙的亢奮起來,像是表演一樣慷慨激昂滔滔不絕的說︰

    “然後通過絲織業帶動繅絲、刺繡等上下游關聯產業,在南岸新區形成產業集群,依托木瀆新港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出口海外,走向世界!”

    其實知道點歷史的都知道,海外貿易大爆發即將到來,這就是林大官人敢于上馬大工場的底氣。

    馬英明連忙道︰“步子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林大官人用力的揮動手臂,堅定的說︰“如果連想都不敢想,那還能成什麼事?我告訴你一句話,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個地方要有大工程大項目,才能有大發展!”

    然後林泰來還是不死心,又說︰“不過絲織物畢竟是奢侈品,棉布才是影響力更深的大眾產品,我們不能忽視了底層民眾的需求啊。”

    現在林大官人的手下們只要听到“影響力”三個字就頭疼,感覺林大官人為了這三個字,總是干一些往外扔錢的事情。

    明明這麼大一個基業,結果財政狀況一直緊繃繃的。

    隨後馬英明又听到林大官人說︰“雖然目前條件不成熟,但今後還是要多想想法子,把織布工場也做起來。

    若能有個幾萬織布工人,年產數以百萬計布匹,天下何處不可去?”

    馬英明很想反問,你坐擁幾萬靠你吃飯的人,想去哪里?

    主要是林大官人忽然想到,山東是除了江南之外最大的棉花產地,也是最大的棉花“出口”省,又和江南有運河連通,不知道這里有沒有文章可以做。

    如果不是林大官人的表現“一貫正確”,馬英明這時候就想吐槽林大官人“好大喜功”了。

    兜里都沒積攢幾千銀子,卻張口大工程,閉口大項目,到處做規劃,遍地搞建設,一問就是超前,再問就是布局。

    這種急切拍板上項目的節奏,馬英明只在史書里的秦始皇和隋煬帝身上見到過

    馬英明感覺林大官人目前的精神狀態,和統一六國後的秦始皇或者登基後的隋煬帝一模一樣。

    但是他看了看左邊,稅關主計宋全是林大官人的老長輩了;

    又看了看右邊,稅關河快頭目是林大官人的親三哥。

    最後馬英明只能暗嘆一聲,自己還能有啥選擇,只能林大官人想干什麼,就跟著干。

    反正下面第一步是先在南岸修建新港,這總能派上用場,不會白費工夫。

    此後數日,林大官人就在橫塘鎮和木瀆鎮之間反復橫跳。

    不但在兩處輪流過夜,而且居留時間要精確到刻,保證兩邊居留時間完全一致。

    當然林大官人除了陪孕婦也不能閑著,以更新社坐館身份,接見了新吳聯各加盟社團、胥太水務集團所有組長級別以上頭目。

    在甦州城活動主打一個官方身份,但是到了城外廣大鄉村地區,卻還是以社團身份為主,這非常具有大明特色。

    一連過了七八日,時間已經進入七月下旬。

    林大官人正在橫塘鎮林家大院,勸安樂堂堂主兼新吳聯大龍頭陸義斌不要退隱。

    如果不是陸大龍頭偶爾還在社團典禮上亮個相,很多社團伙計差點都忘了,新吳聯名義上的大哥是這位。

    今天大哥陸頭領跑到林家大院,表示年事已高,準備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了。

    義薄雲天的林大官人當然不同意了,苦苦勸道︰

    “老陸啊!一入江湖歲月催,只要進了江湖,哪還有什麼退路啊!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

    你也不過才五十多,我看你老當益壯,好好養著,再干個二十年不成問題!”

    正在這時,高長江從十里外的甦州城風塵僕僕的趕了過來。

    “甦州城里的事情,坐館是不是又忘了什麼?”高長江沒好氣的問道。

    林大官人想了一會兒,疑惑的說︰“該指示的工作都指示過了,還有什麼能忘的?”

    高長江問道︰“坐館你有沒有想起,你還需要去甦州衛上任?李指揮讓我傳個話,你什麼時候上任?”

    林大官人猛然拍了拍額頭,“老高啊,可想我有多麼繁忙!身為一個官員,居然連上任都忘了。”

    轉頭就對陸頭領喝道︰“老陸!我都忙到這樣了,你還要添亂,是不是真想一勞永逸啊?”

    安樂堂堂主兼新吳聯大龍頭陸大哥退出江湖未遂,郁悶的走了。

    林大官人又趕緊吩咐高長江說︰“你回復李長官,我明日就去衛署報到上任。”

    正好這段時間被兩個孕婦折磨的精神衰弱,回城里解脫幾天。

    第二天,林大官人就跑到甦州城去了。

    其實甦州衛的衛署和甦州府的府衙在同一條街上,只不過在府衙的門前叫府前街,在衛署的門前叫衛前街。

    原本歷史上若干年後,被你大清全都被改成了道前街。

    林大官人原來經常路過衛署,但沒有進去過。除了被一個姓年的城門把總抓過兩次,也沒和甦州衛的武官打過交道,畢竟業務上沒有關聯。

    這次林大官人來到甦州衛上任,所有五品以上武官、經歷司和鎮撫司官員都出現踫面了。

    掌印指揮使李天讓經歷司去辦手續,然後把林泰來請到了正堂喝茶。

    李指揮使開口道︰“先前在楓橋時簡單介紹過本衛情況,今天有時間,便再多說幾句。

    本衛正軍六千多人,其中兩千多人屬于運軍,由你分管,職責你也清楚。

    其他四千人屬于屯軍,又分陸營和水營,主要負責守衛甦州城。

    屬于本衛的軍籍丁口有個幾萬人,平常負責屯田和供應正軍,或者去巡撫、金山副總兵等其他營地當差。

    畢竟整個甦州府各縣駐扎了七個營,差事還是不少的,但那些營兵與我們甦州衛無關了,我們只管甦州城。”

    林大官人沒有打岔,就認真听著。雖然他不是掌印指揮使,只管督運,但對甦州衛的基本情況還是應該掌握的。

    介紹完了基本情況,李指揮使又問道︰“先前你說要開一個甦州衛運軍分署,可曾選好了地方?”

    林大官人苦惱的說︰“還在糾結之中。”

    有遠和近兩種方案,遠點就是把分署建在城外比如橫塘鎮去,近點就是還建在城里。

    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林大官人一直也難以抉擇。

    李指揮使又問道︰“你若建分署,必要有標兵,由誰來統領?”

    這里標兵就是主官標下親兵的意思,人數多了就是標營。

    對這個問題,林大官人倒是沒什麼糾結,答道︰“讓城門把總年某過來就是。”

    不知道該用誰時,就用熟人。

    說完衛署的事情後,林大官人反過來問道︰“今年是不是還有最後一批漕糧運往揚州水次倉?”

    李指揮使答道︰“預計月底或者下月初就啟運,到時候你應該已經接手差事了。”

    林大官人就說︰“那我就親自走一遭督運,而且煩請李長官調配好揚州水次倉的駐防倉軍和倉吏,我一起帶過去。”

    “好說好說!”李指揮使這邊自然沒問題。

    所有能給軍籍子弟找出路的差事,只要不是上前線當炮灰,都會受歡迎。

    就是李指揮使總覺得,林大官人這個新上任的甦州衛武官,似乎對揚州事務的興趣比甦州還大。

    他哪里又知道,表面上家大業大、手下吃飯伙計可能上千的林大官人,資金鏈極度緊張,缺錢缺的快急眼了。

    滄浪亭名勝復原工程、桃花庵擴建工程、濟農倉私有化、木瀆南岸新區建設等等項目,哪個不用錢?哪個不是資金運轉周期很長的項目?

    其它的像捐助府學祭品、贊助文化名人張老師采風等小開銷,都懶得算了。

    關鍵是,林大官人不喜歡稀釋股權,從本地商幫引入風險投資。

    更新社有申盟主一個名譽董事長就夠了,不用再找那麼多名譽董事。人心叵測,董事多了以後都是麻煩事!

    于是江北明珠揚州城,就成了林大官人心中的彼岸。

    感謝大家支持,繼續求保底月票啊啊啊啊啊,官方推薦機制有大病,書友支持就是本書目前唯一的成長線了。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話事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話事人第309章 大工程大項目大發展(求月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話事人第309章 大工程大項目大發展(求月票!)並對大明話事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