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

第235章 遠征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隨輕風去 本章︰第235章 遠征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第235章 遠征

    揚州城這個地方,位于大運河與長江交叉點上,可以說是天下重要的交通樞紐,路過或者暫住的外地人非常多。

    所以揚州城里的房屋租賃業非常發達,像陸君弼家里這樣,有兩處空余院落專門用來出租的情況很正常。

    但是帶眼前這群樣貌悍勇的人物去住,又讓陸朋友心里有點打鼓。

    他不禁想起了前年發生的一件事,有幾個外地強盜流竄到揚州城,租了一處院落為基地。

    隨即這幾個強盜在城里作案數起,最後在被追查到之前,扔下了租賃院落揚長而去。

    于是陸君弼就產生了一點糾結,想著自己是不是太孟浪了。

    雖然林大官人身帶重金,不怕找不到地方住。

    但剛才從言談中看出點端倪,這陸君弼應該和鄭家有點關聯。

    不然的話,鄭家剛重修好平山堂,沒有正式開放,陸君弼怎麼就能帶人去游覽?

    所以林大官人豪爽的說,“感謝陸朋友高義!今晚我做東道!”

    陸君弼抹不開面子,只能先帶著林泰來一行人,先往東關街走去。

    在路上時,陸君弼不再旁敲側擊大宗師的事情,而是與林泰來談論起四書五經、文章寫作、詩詞歌賦。

    林大官人隨口應付著,甚至還即興而作,現場口佔一首詩送給了陸君弼。

    于是陸君弼又放下心來,王朋友有這樣文化素養的人,肯定不至于是打打殺殺的強人了。

    帶著幾個彪悍隨從,估計也是為了出門在外的人身安全。

    而且那幾個隨從都以“坐館”來稱呼王朋友,若不是文化人也想不到用這種教書先生式的稱呼。

    到了地方,陸君弼將林泰來送入院中,交付了鎖鑰,然後說︰“王朋友且先安頓,我先去安排晚上的事,待到傍晚時再來請你。”

    等陸君弼和朱訥夏兩人暫離後,先前負責去街頭打听消息的張文立刻稟報道︰

    “揚州這邊沿街茶舍不少,我等進了好幾家打探消息,確實也得知了一些情況。

    听說白姬被鄭之彥帶回揚州後,專門安置在大東門外一處別宅里。

    又听說鄭之彥買下白姬,也不是為了他自己受用,而是要拿甦州花魁的名頭當噱頭,做點漲聲望的事情。”

    白美人不僅僅是情懷,還是甦州城第一好漢的臉面和威望。

    甦州人都知道林大官人覬覦白狀元,如果最後白狀元落到了外地人手里,那對林大官人的威望就是一種打擊。

    林泰來嘆道︰“如果在甦州城,這事就好辦了。”

    張文也跟著說︰“若在甦州,我們可以破門而入,直接把人搶走。

    但是在揚州客地,我們暫時無法硬來,否則不是困在城中就是陷于官府。”

    然後張文又分析說︰“主要是因為在揚州城里,我們缺乏官面上支持,或者說是缺少能解決官面問題的能力。”

    林大官人很欣慰的說︰“你能認識到這點,也算是有長進了!”

    張文繼續說︰“所以坐館當務之急,需要尋求官面上的支持。

    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很難放開手腳,就像當初最開始,王稅使對坐館的支持那樣。

    說起來,揚州城里衙門也不少,有府衙、鹽運司、巡鹽御史察院,還有鳳陽巡撫兼河漕總督的行台,隨便打通哪家都可以。”

    林泰來又問道︰“你們說,鄭之彥有沒有可能對我們讓步?”

    “當然沒有可能!”這次卻是張武搶答,他有點不服氣,哥哥越來越向智力型進化,自己卻還是打手角色。

    林泰來鼓勵道︰“�躨H道磧傘!br />
    張武根據自己的經驗答道︰“總和兩邊打探到的消息來看,鄭之彥這個鹽商野心很大,有強烈的進一步向上躍升的心思。

    所以他在想盡辦法抬升名望,完成由鹽商向鄉賢名流的晉升。

    他現在的狀態,讓我想起了一年前的坐館,不可能在臉面和名望問題上讓步!

    而且鄭之彥足夠有錢,拿錢買通他沒意義,坐館又給不了鄭之彥想要的利益,他就更沒可能讓步。”

    林泰來問︰“那現在又該怎麼辦?”

    張武答道︰“坐館也說過,就算混文壇,也要有武力為後盾。

    鄭家這樣的大鹽商,肯定僕役護衛成群,就憑我們這幾個人,很難與之為敵,所以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聚集人手。

    幸虧揚州與甦州並不算太遠,我願意晝夜兼程返回甦州,調集一批人馬來支援!”

    張文笑道︰“你都能想到的問題,坐館還能想不到?

    如果像你一樣現在才想到,那就晚了不知多少步了!

    你也不想想,二月份是什麼季節?”

    關系到朝廷生命線的漕運,每年就是從二月開春開始的,上萬艘漕船開始緩慢的出現在大運河上。

    宣德朝以後,漕運主力也從民戶變成了沿途衛所官軍,所以有了漕軍的說法,最重要的漕軍就是揚州衛和鳳陽衛。

    甦州也一樣,二月開始向北方運輸漕糧,運輸主力則是甦州衛官軍。

    當然,縣里面也可以征發民夫輔助漕運。

    其實大明中後期的漕運制度,大部分漕糧並不是從江南直接運往北方京師。

    這樣路途實在太遙遠,可能遭遇的意外因素太多。而且路程周期也實在太長,不利于調度,各方面都很不科學。

    所以從宣德朝以後,在運河沿岸設置了若干水次倉進行中轉,采用接力式運輸的法子。

    從江南北上的漕糧,往往只需要送到指定的水次倉就可以了。

    比如甦州有很多漕糧,都是指定輸送到揚州和淮安的水次倉。

    林氏社團的白紙扇高長江、四大金剛之一于恭敬,此時就站立在船頭上。

    他們兩人是吳縣輔助漕運“民夫”的正副頭領,正率領五百“民夫”,人手一張官府勘發的路引,前往揚州。

    據說過了長江,由南向北地勢漸高,所以北上行船困難,需要民夫打輔助。

    這五百“民夫”里,有三百人是社團成員,其余二百人都是從地盤上征發來服役的。

    但兩類人混編在了一起,同進同退。

    船頭上的高長江意氣風發顧盼自雄,天下有幾個人能有率領五百人遠征的經歷?

    開會都開傻了,事情終于都完了,能安心碼字了,明天到月底開始加更補更新!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話事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話事人第235章 遠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話事人第235章 遠征並對大明話事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