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

第十三章 我想吃魚了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隨輕風去 本章︰第十三章 我想吃魚了

    江南乃水鄉澤國,所以甦州人民和魚的關系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善于用魚做事。

    早在兩千年前的東周春秋時代,著名的專諸刺殺吳王僚案件,就是用了魚殺人。

    如今大明甦州城以及周邊市鎮鄉村,定居人口多達一兩百萬,而且經濟繁榮,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發達地區,魚類產品的消費需求自然巨大。

    水域面積廣闊的太湖距離甦州城只有三十多里,就是一個重要漁業產區,湖周邊各縣僅僅在編的船戶就有上萬。

    在沒什麼冷鏈技術的這時代,魚類大都只能就近銷售,若想吃個新鮮,運輸路程當然不能太長。

    從太湖到甦州城,里程最短的運輸路線就是從湖邊胥口鎮沿著胥江向東,可以直通胥門。

    而橫塘鎮就是這條運輸路線上,距離甦州城最近的一個市鎮節點,向東再有個十來里就到胥門和南濠了。

    而且橫塘鎮邊上還有南北大運河通過,向北可以抵達極度繁榮的楓橋上塘、虎丘山塘片區,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所以就在橫塘鎮南碼頭這里,形成了頗有規模的魚市,主要以批發為主,零售很少,是不錯的稅源,所以衙門就把這里變成了官市。

    而大明衙門又是“小政府”模式,魚市就交給了同在橫塘鎮的安樂堂看場子。

    說到底,看魚市場子就像下鄉征收錢糧一樣,還是替衙門干活的。

    在魚市里,有三名安樂堂底層成員,稱為魚市三人組,負責日常事務。

    一個姓唐的老頭,因為會寫數字和精通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所以負責看管魚斗、收費、記賬。

    另外兩個年輕人是兩兄弟,分別叫張文和張武,負責維持秩序,調解糾紛。

    魚市面積規模與後世大點的菜市場差不多,用粗糙的木柵欄簡單圈了一塊地,另外還包括了一大片碼頭。

    很多新鮮的魚都是在船上存著,在岸上找好客戶又談好了價格,才搬運到陸地上進行交割。

    而在陸地上直接擺出來的魚,大都是經過再加工的,比如干魚、咸魚,亂七八糟成堆成筐隨意放著售賣。

    新上任的安樂堂魚市伍頭林泰來捂著鼻子,在充滿魚腥味的地盤上巡視了一圈。

    然後林泰來走到柵欄外上風口,稍稍遠離了魚市幾步,才放下了手,重新開始自由呼吸。

    緩過氣來後,林博士自言自語的嘆道︰“本以為我拿到的是賣魚的劇本,結果竟然是市場管理員的劇本。”

    張文張武兩兄弟滿臉崇拜的看著林泰來,搭話說︰“听說林伍頭打爆了和義堂武一魁,于是縣里章先生做主,要把一都這塊寶地分給安樂堂打理。

    我們兄弟都以為,林伍頭你會去一都打江山,卻沒想到,你這樣的猛士竟然會來魚市坐鎮!

    莫非堂口以後的重點發展方向,就是魚市和碼頭了”

    林泰來皺了皺眉頭,“別叫我伍頭,這名稱太難听了。”

    張氏兩兄弟疑惑的問道︰“可這是堂口規定的職級,不然又該怎麼稱呼”

    林泰來指示說︰“我這個職位可以稱為坐館,魚市坐館!”

    兩兄弟一起愣了愣,“坐館那不是在別人家教書的意思嗎這職稱與堂規不合”

    林泰來斜視著兩兄弟,活動著指關節,“堂規是什麼我不懂,但我是個喜好風雅的人,今後請稱我為林博士。”

    這個稱呼,也算是林泰來對上輩子的一種念想吧。

    博士在古代就是博學之士的意思,也是朝廷一種職官,但這時代已經被民間濫用了,開茶館賣茶水的都叫茶博士了。

    又好比翰林待詔,同樣被各式民間手藝人拿來當稱呼了。再後來,有了剃頭理發這個行當後,連托尼老師都叫待詔了。

    所以“林博士”這個稱謂,民間也流傳著,沒讓張家兩兄弟太稀奇。

    反正在魚市這真一畝三分地上,目前就是這位老大說了算,愛怎麼叫就怎麼叫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林泰來確定名分後,又問道︰“再說說,這魚市流水大致如何”

    張文答道︰“我們一年能收個百來兩銀子規費,一半交給縣庫,一半交給堂口,再詳細就要問唐老頭了。”

    靠!林博士忍不住就罵了街,別家小說里,銀子跟紙糊的一樣,成千上萬的進進出出。

    到自己面臨的現實里,幾十兩上百兩听起來都像是巨款了,還要全部交上去。

    不是林博士貪財,只是按當今這世道,沒錢怎麼去科舉他林博士又不是天縱之才,可以憑借硬實力去真實一下。

    縣試相當于小學畢業考,府試相當于中考,道試相當于高考,考上秀才相當于考上大學。

    然後鄉試就相當于大學畢業後參加國考,會試相當于體制內部選拔考試。

    即便是僅相當于小升初的縣試,就算章糧書真肯幫忙,大概率也是找知縣的師爺說項,知縣本人是不會直接參與交易的。

    按照行規,就算師爺點頭了,也要有點心意送上!這錢都是要林博士自己來出的!

    “還是要抓緊創收啊。”林泰來嘆道,晚明這世道風氣已經不好了,打熬功名真心離不開銀錢。

    不僅僅是小升初縣試,還要為以後的中考府試、高考道試做準備。

    只有考上秀才,在這個社會才算是相對安全了,相當于當上了合法的民意代表吧。

    林泰來神情復雜的望了眼魚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麼靠著魚市呢

    見新上任的老大好一會兒不說話,張文張武主動詢問道︰“坐館還有何吩咐”

    “阿文阿武啊,我想吃魚了。”林博士淡淡的說。

    得益于大量的閱片經驗,腦中已經閃現出了數種欺行霸市、巧取豪奪的主意。

    林博士本來不想這樣撈錢的,但現在才明白,什麼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罷了罷了,大不了下手輕一點,就當為大明市場規範化管理水平做貢獻了。

    張文張武一起應聲,很積極的說︰“我等這就去找商戶要幾條最新鮮肥美的,讓坐館吃到飽!只是不知坐館喜好什麼魚”

    林泰來似笑非笑的說︰“若論最喜好的,當然是黃魚嘍,大黃魚和小黃魚,咱都喜歡!”

    文武兩兄弟頓時為難起來,“黃魚是海魚啊,北邊常熟縣那邊的魚市才有,咱們這里都是湖魚河魚。”

    魚市三人組的另一個人,唐老頭不知何時出現在張文張武身後,替林坐館罵道︰“蠢死你們兩個算了!”

    兩兄弟這才恍然大悟,坐館這是想撈錢是不是還想帶著他們一起干

    唐老頭負責收費,剛才一時走不開,這會兒得了閑,才趕緊過來陪著新老大。

    罵完兩兄弟,然後見多識廣的唐老頭才對林泰來說︰“坐館如果想多吃點魚,未必容易啊。

    賣魚的船戶也都是互相呼應的,里面也有魚霸,一起大鬧起來,以堂口的人力也壓不住。”

    安樂堂能養得起的社團小弟,就那麼幾十號人,還經常分散下鄉催收錢糧。如果猛然遇上突發,還不一定誰打誰。

    三人組在魚市,大多數時候,只是打著官府的名義辦事而已。

    面對新收的小弟,林泰來極具理論的鼓動說︰“我大明的商稅太少了,憑何農戶稅那麼重,商稅就那麼輕

    我們身居其位,正應當替天行道、平均賦稅!”

    唐老頭︰“”

    林博士你這口號,確定不是想發動起義

    魚市三人組又彼此對視一眼,感覺有點信心不足的樣子。

    林泰來又為大家鼓勁說︰“在執行中,只要做到以德服人,以理動人,以情感人,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們放心,我自有章法,包管上上下下心服口服!加油干,生活會越來越甜!”

    隨後林泰來吩咐說︰“不過要等幾天,今晚先一起聚餐合計合計。

    你們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去,我現在去趟鎮上鐵匠鋪進行準備。”

    唐老頭疑惑的說︰“去鐵匠鋪準備什麼”

    林泰來實話實說的答道︰“打造些趁手的兵什物,不然怎麼吃魚”

    魚市三人組︰“”

    這是以德服人,以理動人,以情感人

    望著坐館林博士的背影,唐老頭長嘆道︰“這一畝三分地的江湖,只怕又要血雨腥風了!”

    張家兄弟倒是有點興奮,躍躍欲試。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話事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話事人第十三章 我想吃魚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話事人第十三章 我想吃魚了並對大明話事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