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第209章 一個死局,無法破解的手術困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半價炸雞 本章︰第209章 一個死局,無法破解的手術困境!

    醫學上的頭顱連體畸形其實相當罕見,新生兒的發生率大概是百萬分之零點六。

    也因為病例太少,國內外對顱腦融合的記錄、治療指南等的研究都很少。

    分類也很粗糙,只分了個部分融合和完全融合。

    部分融合就是單純的皮膚、顱腦和硬腦膜之間的連接。

    這種分離其實很簡單,兩人的腦組織都是獨立發育的,互不影響,直接鋸斷骨頭就得了。

    後期再用人造材料填充,長好以後,除了那塊不長頭發,基本上和普通人沒啥區別。

    但壞就壞在,思平和思安兩人是完全融合。

    他們硬腦膜下血供和腦組織都連在了一起,矢狀竇更是共享的。

    盡管mri檢查顯示兩人的腦組織沒有融合共用,但腦血管造影提供的信息就不樂觀了。

    這對雙胞胎的大腦動靜脈血管交叉供血!

    3d打印模型則展示得更清楚——上矢狀竇的解剖結構融合在了一起!

    而臨床上,還尚未有分離共享矢狀竇的連體畸形的先例出現……

    高登貴嘆氣道︰“這一對剛出生不久就送來了我院。

    我們當時組成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醫療隊伍,腦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神經影像、新生兒icu等都參與了手術方案的討論。

    此前,我們已經嘗試性地進行了術前的準備。”

    許秋點頭。

    的確,靜海市這邊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顱腦的分離,絕不是一刀切下去,就藥到病除。

    它跟馬拉松一樣,耗時悠長,跨度也很大,手術需要分期開展,一步步完成剝離。

    出生三個月時,靜海人民醫院做了條狀顱骨切除,把兩個嬰兒連體融合出的顱骨切掉了。

    之後,又根據3d打印模型,設計制作出了體外牽張裝置。

    原本預計用三周時間,以每天2.0mm的速度牽拉顱骨,刺激顱骨和軟組織生長。

    結果,一周的時候,這對雙胞胎就因為頭部壓力性潰瘍而提前中斷。

    這也是直接宣布這台手術的難度達到極點的直接原因。

    哪怕是按計劃進行,想要保住兩個嬰兒的性命都難如登天,更何況——中途不斷出現意外。

    醫院這邊給出的方案是——放棄一個,盡力保住另一個。

    然而,真實情況是,哪怕是活下來的那一個,很有可能也面臨著失明、癱瘓,甚至也跟著死在手術台上的風險!

    ……

    啪嗒。

    終于,許秋看完了這一沓厚厚的資料,他長吁了一口氣。

    病人的情況,比他想象得還要糟糕。

    想要做顱腦分離,最大的難點是︰思平和思安雖然各自有獨立的大腦,但卻都是畸形的。

    兩人的大腦右半球都向上擠壓、延伸,跟緊靠在一起的豆腐塊一樣,貼在了一起。

    此外,

    貼合生長的部位,存在大量的共享動脈、靜脈,上矢狀竇的解剖結構更是完全共享。

    想要分離,則必須將這些動靜脈重新分配。

    最關鍵的難題則是——共享矢狀竇沒有任何辦法分開。

    高登貴幽幽地嘆了口氣。

    許秋談論的還只是手術操作上的難題。

    除此以外,麻醉也幾乎無解。

    連體兒存在有嚴重的交通供血,這不僅會導致藥物效果異常,還會出現預期之外的血壓異常。

    輸血、輸液、給藥,都無法控制,藥物進入體內後,很有可能出現一邊血壓高,一邊血壓低的危急情況,難以平衡用藥。

    這其中,任何一個細節的差錯,都會讓本就脆弱的連體兒死在台上。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死局。

    然而就在這時,剛剛放下資料的許秋再次開口︰“矢狀竇不能分離,那就不分離了。”

    高登貴點點頭︰“我們這邊也是這樣想的。直接放棄一個,把矢狀竇留給有機會活下來的那一位。”

    許秋自顧自地道︰“我的意思是,建立靜脈分流回路。”

    既然沒法分離,

    那干脆就建立一個新的靜脈通道,以人力賦予病人活下去的希望!

    高登貴愣了半天才反應過來許秋要干什麼︰“你的意思是……做顱腦分離手術,保下兩個嬰兒?這不可能!”

    建立靜脈回路?

    這種技術,連天壇醫院那些專家都不敢說能做吧!

    況且,即便能做又如何?

    這又不是接水管,買一段新的,只要對上了就能通水。

    腦袋里邊的靜脈血管,每時每刻都流經血液,維系著意識和性命——怎麼可能說重建就能重建!

    許秋抽出了病人的3d模型和血管造影結果。

    為了避免名字混淆,許秋在上邊標記了1號和2號。

    然後指著其中一處說道︰

    “高速鑽從這里進去,進入頭骨,給一號病人新建一個靜脈循環,分開後的部分血管和矢狀竇則給更脆弱的二號。

    至于新循環,則從一號病人的大腿上截取……”

    許秋平靜地敘說著自己的計劃。

    高登貴徹底折服了。

    他並不知道許秋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到,但,這個思路,已然解決了無法共享的矢狀竇難題。

    “那麼,麻醉呢?兩人的麻醉如何協調?”高登貴又問道。

    這其實是麻醉科該考慮的事情。

    許秋並沒有介意,他思索過後,給出了答案︰

    “以弱小的二號病人為標準用藥。

    兩組麻醉醫師同時實施麻醉,側臥插管吸入給藥,寧淺勿深。

    此外,兩套監護措施,有創檢測,實時動態監控血流動力學。

    我會盡快解決血管分離和循環交叉的問題,避免竊血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高登貴沉默了。

    對方似乎早就考慮好了一切,對這一台顱腦分離手術勢在必得。

    但……

    真的能行嗎?

    許秋一人,莫非比整個天壇醫院專家團隊的評估還要專業?!

    眾人都沉默時,唐雲舒深深地吐出一口氣,道︰“高主任,許秋的能力,你可能沒有見識過。但,他如果覺得能做,我會選擇相信。”

    高登貴表情驚愕。

    這個曾一腳踹開會議室大門的暴躁專家,怎麼面對許秋的事情,態度就這麼軟和了?

    他想不通。

    一個二十四歲的醫生,到底是憑什麼,讓這麼多人對他贊不絕口!

    “好,你要做,我可以帶你去跟家屬溝通,但出了事情,由你負責。”高登貴思索一番,松了口。

    這對連體兒現在是塊燙手山芋,省里邊考慮到病人祖輩的特殊身份,一個勁地要求保住兩個嬰兒的命,卻絲毫不考慮醫學層面的困難。

    許秋主動請纓,他們醫院反倒能借此撇清一部分責任。

    另一邊,許秋卻沒有這麼多想法。

    他不斷地模擬著新靜脈循環的結構、分布,完善著這個手術最關鍵的步驟。

    大師級顱腦靜脈回路重建術,在此時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會議結束後,許秋跟著高登貴,與病人的家屬進行了接觸,最終對方同意了許秋的手術方案。

    對于家屬而言,什麼矢狀竇、靜脈重建,他們都不懂,讓他們做出這個決定的,只是許秋那一身白大褂。

    手術定在了第二天的上午進行。

    得知要做顱腦分離手術後,整個靜海市人民醫院都沸騰了。

    腦外科很多醫生都開始後悔。

    就因為他們拒絕參加那場學術會議,結果現在也同時失去了觀摩手術的機會。

    這可是全球僅此一例,極高難度的連體兒顱腦分離手術啊!

    業內曾有腦外科專家稱,顱腦分離手術是換頭手術的基礎——當有一天普通醫生也能掌握顱腦分離手術,或許換頭手術就有誕生的時代基礎了。

    可想而知,完全融合的顱腦,想要分離,難度究竟有多離譜!

    而這也是許秋從業至今以來,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然而,當天下午,這件事情的發展就超出許秋的意料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方便以後閱讀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第209章 一個死局,無法破解的手術困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第209章 一個死局,無法破解的手術困境!並對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