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妖進宮後,整日迷惑紂王,讓紂王陷于溫柔鄉中,從此不在早朝,不理朝政。很多只能紂王拍板的事,都耽擱下來。
    商容、比干等臣子,也勸不動紂王。
    只有聞仲可以,但聞仲在北海平叛,顧不上朝歌之事。
    轉眼到了紂王九年。
    話說鐘南山有一煉氣士,雲中子,是闡教中人。
    他不是闡教十二金仙之一,沒有身犯殺劫。
    而且,雲中子是福德真仙,修煉千百年了,法力高深,道行不淺。
    《封神演義》中,雲中子無劫無災,安然渡過。
    一日。
    雲中子手提水火花籃,帶著金霞童子,去虎兒崖采藥。
    他是乘雲駕霧飛過去的。
    空中。
    “妖氣?!”雲中子看到東南方向,有一股妖氣,直沖雲霄。
    再仔細一看,發現這妖氣來自朝歌王宮。
    “千年狐狸,九頭雉雞精,還有玉石琵琶精,這三個孽畜修為不高,膽子不小,竟假托人形,潛匿朝歌王宮,若不早除,必生禍患。不過...”
    雲中子想起元始天尊說的話。
    “一、成湯氣數將盡,該滅;
    二、天命歸西,鳳鳴岐山,西周當興;
    三、神仙遭逢大劫,闡教十二金仙要完成殺劫;
    四、姜子牙仙道不成,合受人間富貴;
    五、有諸神欲討封號,天庭神官尚缺。”
    這些都是元始天尊告訴門人弟子的。
    “罷罷罷,即便天意如此,但我為出家人,當以慈悲為懷,雖不如那截教蕭升,幾百年在人間,教化天下百姓百業之道,我也要去一趟朝歌,見一次壽王,獻計斬妖除魔。”
    蕭升的事,這天下有名的修士都知道。
    闡教的人,向來鄙視截教的門徒,都是“披鱗帶角之輩,濕生卵化之徒。”
    但,面對蕭升時,他們都集體沉默了。
    他們不得不承認,蕭升一個截教三代弟子,比他們二代弟子更加優秀。
    雲中子,沒有沉默,他很贊賞蕭升做的事,還時不時在同門師兄弟面前提起蕭升,說蕭升不亞于古之聖賢。
    雲中子多次說,他不如蕭升多矣。
    雲中子降下雲頭,“金霞童兒,你快取一段老枯松枝,待我削一木劍,去除妖邪。”
    雲中子打算做點事,沒有因為天意已定,無視朝歌的妖怪。
    金霞童子曰︰“老爺,您何不用照妖寶劍,斬了那三個妖怪?”
    “區區三個千年妖怪,不值得用我寶劍,木劍足矣。”雲中子隨意把老枯松枝削成木劍,吩咐童子“你在家好生看管洞府,我去去就回。”
    雲中子離了終南山,腳踏祥雲,去了朝歌。
    雲中子這樣的趕路方式,《封神演義》中,還有一首詩︰
    不用乘騎與駕舟,五湖四海任遨游。大千世界須臾至,石爛松枯當一秋。
    ...
    朝歌。
    紂王日日沉迷酒色,好幾個月不上朝。
    上大夫梅伯與首相商容、亞相比干商議︰“大王荒淫,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奏本堆積如山。吾等身為大臣,有責勸戒大王,當君之諍臣也。
    今日不如鳴鐘擊鼓,召集文武,請大王早朝,合力勸戒大王。這樣不失君臣之大義。”
    “大夫言之有理,該當如此。”商容、比干贊同梅伯之言,立馬吩咐執殿官︰“鳴鐘鼓,請大王升殿。”
    此時,紂王正在摘星樓和美女玩樂,听到鐘鼓齊鳴,頓時明白怎麼回事,無奈只能去上朝。
    紂王其實是個聰明人。
    他知道應該上朝,也知道不能沉溺酒色,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很多人就是這樣,明知道不應該長時間玩手機,不應該貪圖享樂,但就是控制不住。
    這惰性、貪圖享樂,是人的天性,需要克制才行。
    其實很多動物也是如此,那動物園里的熊貓、老虎什麼的,都是貪吃、貪玩、貪睡,鬧不好還有脂肪肝什麼的。
    閑話不提,言歸正傳。
    紂王上朝後,看到一大堆奏折,腦袋大了。
    他連日酒色淫亂,身心俱疲,一上朝腦子就暈暈乎乎的。
    讓他看這麼多奏折,簡直是要他的老命。
    紂王打個哈欠,打算退朝了事。
    這時。
    商容、比干等人俯伏奏曰︰“大王,您旬月不臨大殿。日坐深宮,全不把朝綱整理…。願大王勤政恤民…”
    他們的意思︰紂王不要沉溺酒色,一直待在後宮不出來,要好好工作,這樣天下才能歸心。
    商容、比干是文臣,在大殿上,說話也比較委婉,算是照顧紂王的面子了。
    但紂王這樣回答︰“孤聞四海安康,萬民樂業,只有北海逆命,已令太師聞仲平叛,此不過疥癬之疾,何足道哉?朝廷百事,有首相、亞相替孤代勞,孤當垂拱而治…”
    紂王說了︰天下太平,沒什麼事,而且還有你商容、比干等人替我分憂,我不必事事親躬,只需垂拱而治便可。
    看看吧。
    紂王是個聰明人。
    他雖然天天享樂,但也盤算過,知道天下沒什麼大事。小事的話,有商容、比干等臣子就處理了,也用不著他。正好他可以偷懶。
    正在這時。
    午門官進來啟奏︰“大王,來了一位終南山煉氣士,名雲中子,說有機密事朝見。”
    午門外,雲中子來了。他來獻木劍除妖。
    紂王尋思︰眼前的文武百官肯定是要逼著我看奏本,我神困眼乏,哪里看的了,而且,美女們還等著呢,也沒這個時間看啊。正好有個煉氣士來了,不如我和這個煉氣士聊聊。這樣,就不用看奏本了。
    “宣!”紂王立馬傳旨。
    雲中子進午門,過九龍橋,走大道,寬袍大袖,手拿拂塵。他頭戴青紗一字巾,身穿道袍,腳穿踏雲鞋,面白有須,氣質不凡。
    走進大殿,持拂塵打個稽首,口稱︰“大王,貧道稽首了。”
    雲中子沒有跪拜。
    紂王初看雲中子,覺得形象不錯,但雲中子沒有跪拜,這就是怠慢他。
    但紂王沒有當場發飆,而是問道︰“那道人從何而來?”
    雲中子答曰︰“貧道從雲水而來。”
    “何為雲水?”紂王繼續問。
    “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雲中子的回答,十分灑脫。這句話是傳世名句啊。
    “雲散水枯,汝歸何處?”紂王是個聰明的人,他問了個巧妙的話。他知道雲中子有點故弄玄虛。
    “雲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出現。”雲中子回的這句話,同樣是傳世名句。
    雲中子這樣的對答,讓紂王大喜,急忙給雲中子賜座,和雲中子聊了起來。
    】
    聊了一陣,紂王邀請雲中子入朝為官。
    雲中子是個真正世外高人。
    他拒絕了紂王的邀請,並把木劍獻給紂王。
    《封神演義》里,有段雲中子的話,感覺很不錯,引用在這里,請諸位書友看看。
    “身消遙,心自在;不操戈,不弄怪;萬事忙忙付肚外。
    吾不思理正事而種  ,
    吾不思取功名如拾芥,
    吾不思身服錦袍,
    吾不思腰懸角帶,
    吾不思拂宰相之須,
    吾不思借君王之快,
    吾不思伏弩長驅,
    吾不思望塵下拜,
    吾不思養我者享祿千鍾,
    吾不思簇我者有人四被。
    小小廬,不嫌窄;
    舊舊服,不嫌穢。
    制芰荷以為衣,結秋蘭以為佩。
    不問天皇、地皇與人皇,不問天籟、地籟與人籟。
    雅懷恍如秋水同,興來猶恐天地礙。
    閑來一枕山中睡,夢魂要赴蟠桃會。
    那里管玉兔東升,金烏西墜。”
    這段話,道明了世外高人的逍遙。
    但這僅限于世外高人。
    如果只是普通人,很難做到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