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tet_c">大黃狗是 子家的,狗的名字就叫大黃,大黃與 子有著至深的感情。
或許是遠遠就看見了站在土堆上的 子,或許是听到了犁鏵聲知道 子在此,大黃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般奔跑而來。
跑到 子跟前,大黃張著嘴巴,吐著舌頭,親昵地圍著主人轉來轉去。
這個時候,剛敲完犁鏵,社員們從家趕來上工還需要一段時間。
趁著這工夫, 子領著大黃趕緊回家去取揚糞的鐵鍬。
回家路上, 子的目光始終注視著前方的一幢三間茅草房。
那幢三間茅草房大門口聚集著一群背著書包準備上學的孩子,孩子們正圍著一位穿著對襟青瓷花上衣和深藍色褲子的姑娘。
這位姑娘身材勻稱,長相文靜大方,水汪汪的一雙大眼楮閃動著靈氣和智慧,細皮白嫩的瓜子臉上露著甜美的笑容,兩條扎著紅頭繩的長辮披在身後,脖子上系著一條呢絨勾織的白頭巾,肩上挎著一個帶菲邊的繡花兜兜。
姑娘整個人站在孩子們中間,如同鶴立雞群一般,顯得格外清秀。
只見她俯下身,兩手不停地忙活,或幫小女孩縷著頭發,或幫小男孩撢著身上的泥土。
姑娘和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子看得清清楚楚。
從那里不時傳來姑娘甜美的說笑聲,就像一縷縷春風撲面撩人。
這位姑娘是誰?她叫葉以梅,名字是她爸爸起的。
她爸爸葉坤是幸福小學校的老師,是一位飽讀詩書很有學問的人。
給自己的女兒起這個名字,意為“以葉當梅”,“梅本無葉尚傲雪,葉雖非花當以梅”。
屯里鄉親不懂文化人的這般講究,平時都習慣稱呼葉以梅叫小梅。
小梅家與 子家是東西兩院鄰居。小梅家在東院, 子家在西院,小梅是 子的鄰家小妹。
小時候,小梅和 子常在一起玩耍,玩過拜天地,過家家。
兩個小孩象征性到一個被窩里躺一會兒就能生出個娃娃。
小梅用小布被包個小枕頭當娃娃抱著,哄著,命令 子滿地爬,給孩子當馬騎。
再長大些, 子自然成了小梅的保護傘,領著小梅上學,背著小梅過河。
倘若小梅受人欺負了, 子總是挺身而出,即便被大孩子打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幸福屯里,一起上學的孩子中,小梅、四姑娘和 子是最好的小伙伴。
有一次,小梅爸爸葉坤老師給一群孩子講三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三個小伙伴受到了極大感染和啟發。
一個放學後的傍晚,四姑娘昭男提議,要學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于是,三個小伙伴偷偷來到後崗一棵山杏樹下,摶土成堆,又折三根蒿草棍兒插在上面,當成三炷香。
三個孩子並排跪地,雙掌合十,口里念念有詞︰“我們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許下結拜誓言,三個小伙伴像是完成了一個壯舉一樣,牽著手興高采烈地往家走。
過了幾天,小梅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懵懂地問 子︰“ 子哥,你是男的,我和昭男是女的,那等咱們長大了還能天天在一起嗎?”
一听到這話,同樣懵懂的 子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想了好一會兒, 子突然有了主意說︰“要不,長大了,你就做我媳婦?”
小梅沒有反對,卻害羞地說︰“那昭男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