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功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他沒辦法給羅錚一個準確的答案。
“船到橋頭自然直。”
“……”
“將軍珍重,末將先告退了。”
“一路順風。”
羅錚知道林墨鎮守邊關,除了保障了將士們的性命安全,還順手送了他一塊燙手山芋。
可事已至此。
他也只能希望西楚的鎮南軍別給臉不要臉,還給西楚尸體還要再來侵犯南越領土。
否則的話。
兩國之間必有一戰。
“護帝變成護國……也不知道陛下是怎樣說服林先生的。”
羅錚朝著林墨離去的方向看了一眼。
嗯……啥也看不到。
可能早就飄到了兩國界碑那里去了。
那他還等什麼呢?
“全體都有!”
“收尸咯!”
……
收尸,听上去簡單,實際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在醫療水平相對落後的時代,尸體處置不好會衍生出疫病。
所以大戰往往伴隨著大疫。
張君臨吃過早飯,便重整了當地的官員班子。
臨海城的官員有一半留下來抵抗倭寇,剩下的一半則率領民眾逃難。
留下的全部戰至身亡,剩下的面對著半座空城也面臨著人手不足、調動力度不夠的實際情況。
張君臨在當地官員前來匯報難處的時候,當即決定恢復了宋家眾人的官職,並先讓他們暫代臨海城的一些職務。
有些高職任低位,甚至是充當跑腿的角色。
好在宋家確實人才輩出且目光長遠,並沒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認真的辦好每一件事。
這讓張君臨十分滿意。
昨晚的苦肉計算是沒有白演。
正想著。
宋家人求見。
“陛下,白教頭押運著藥材前來,藥材要放置于何處?”
暫代臨海縣令的宋時倫,非必要是不會來詢問陛下如何辦事的。
昨晚陛下當眾吐血,嚇了他一跳,至今還心有余悸。
眼看著先皇已死,南越聯手北齊有崛起之勢,陛下可不能發生任何意外。
宋時倫現在只想讓陛下趕緊歇著,以免操勞過度。
可有些事,他又因為從未接觸過,而無法自行處理。
只能暗自抱怨自己力有不逮,多學多做。
“按照藥材單子上寫的要求找倉庫放置就行,這東西術業有專攻,比起問朕來,宋縣令更應該去問單據上的負責人。”
找哪個負責人?
宋時倫看了眼手上的單據。
向來這種藥材或糧草單據都寫著總數以及經手的各個衙門或職位的負責人,再加蓋印章,為的是貨不對數時好核對是哪個環節出了紕漏。
手里的單據上依舊是同樣的寫法……不對。
好像在人名以及負責哪個環節的下面多了一條備注,列有具體的負責工作。
從挑選藥材到打包、清點,還有負責人添加的小字備注,看上去是給下任交接者留的,傳到他的手里,一眼便能知道這批貨物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有何作用。
“陛下,是找庫管嗎?”
宋時倫只是按照原本辦事流程的想法,認為滋事體大便拿著單據來找張君臨。
此時從頭到尾看完,雖看出了其中的明堂,但還是確認了一番。
“對。”
張君臨回答得很干脆,也沒仔細說明接下來該怎麼做。
他相信,按照從金陵鎮州一事傳下來的辦事流程來看,只要宋時倫找對人,接下來的事就不必他操心了。
是的。
早在金陵官員被張承乾一起卷走北逃,張君臨自己搭建起了草台班子時,他就盡自己所能讓董游精簡辦事流程。
同時,為了防止濫用私權以及懶政怠政,每個環節的負責人必須寫清楚。
哪個環節有疑問就去找哪個人。
主打的就是一個對事又對人,簡單有效。
“金陵照做三個月,各項支出比上任在位的時候減少了一成,鎮州照做兩個月,支出確實也減少了,但辦事效率卻沒見提高,我一直沒弄清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今日宋時倫一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推廣不到位。”
連官場人士都需要提點才能上手,像縣衙州府這樣對接百姓的地方,假如百姓們不懂得這套流程的使用方法,出了事不知道找誰,只知道大門朝南開,精簡細化的也不過是官場職位,真正替百姓辦實事,從而帶動全國發展也只是一句紙上戲文而已。
因為連服務的主體都不知道服務的項目,到最後不過是朝堂里的自娛自樂罷了。
“得讓全國各地把各個衙門、官場誰做什麼事、負責哪一項,張貼官榜告知百姓,弄個公告欄就不錯。”
“只是這樣一來還得成立一個接待部門和監管部門,以免該接應的人不接應,不該接應的浪費本職工作的時間。”
這個班子成立起來,那可不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精簡辦事流程了,而是細化與強化。
該留的職位要強化,細化新增職位多辦實事。
具體怎樣實施他也不在行,只能把概念告訴石磊……
“石磊一個人也不能分成一個團隊用,正好把選人這事交給宋時真,讓他去參詳參詳,借他的手增加一部分新的職位,他當主考官的壓力也會變小。”
張君臨略一思忖,想到了他前世……可惜他只是一個種地的,連哪個部門有什麼職務干什麼都不知道,參考不到太多有用的內容。
還是交給本土人按照他的概念看看能不能成功。
其實官員增多、職務增加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盤子夠大,大家做的事夠多,也就是說,方方面面都由國家把控的話,其實上行下效起來,還更容易團結一心,好把國家這艘“巨輪”駕馭得更加得力。
當然,前提是根子不能爛,上位者沒有驕奢淫逸之心。
“本來今天中午還想多吃兩個肉包子的,想想還是趁著沒人多睡會兒覺,減少消耗少吃兩口肉吧。”
張君臨自我調侃一句,盤腿坐在城牆上借著閉目養神,開始開小差打瞌睡。
太陽越來越大,他頭頂卻突然多出了一片清涼的陰影。
抬頭一看。
幾個身上摞著補丁的少年,正把一塊塊帶竹竿的白色麻布插進牆磚的縫隙里。
見將他驚醒,少年們嚇了一跳,慌忙跪地,口中直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他們是奉宋縣令之命來插白幡的。”
臨海城死了這麼多人,宋時倫特意掛白要進行城葬。
對此,張君臨十分支持。
有些苦難必須永遠銘記才不會重蹈覆轍。
這事動靜鬧得大一些,才能讓許多原本支持上任那種為求自保只想自己苟活的人們知道。
國家國家,無國哪有家。
若有一朝國破,山河雖在,但國人是不是原本那些國人,可就兩說了。
張君臨抬手讓他們平身,對著出聲解釋的士兵問道。
“今日收整完的遺尸,定了下葬的時辰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