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煉神

第一卷 國戰 第十二章 離秦赴論戰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無枉此生 本章︰第一卷 國戰 第十二章 離秦赴論戰

    神周建立之前,本無國之一說。中州境內西戎北狄,南蠻東夷,夏五族並立。千百年來為生存空間爭奪,相互攻伐不斷。夏族十八部眾,在五族中極為弱勢。但夏族族民向來勤勞,歷代首領賢明,經數代經營,實力逐漸增強。至武神王之父大蓞執掌部落聯盟時,夏族已不懼四族。

    武神王降世後自幼天資聰穎,善察好學,觀山火中黃石融化成銅,黑石流汁化鐵後學會鑄銅制鐵,將之傳授給各部,從此夏族矛尖刃利。及冠典禮,武神王按族例獨入深山狩獵,得遇天外之人教誨,學會排兵布陣,即召十八部青壯日夜操練,于是兵勢日隆。及其即位為王,勵精圖治,重視農耕,發展畜牧,之後夏族倉廩豐實,馬匹富碩。十年後武神王親率十八部眾東攻西伐,南征北討。歷時十七余年,掃平南蠻,覆滅東夷,佔據中州大半土地。戎狄恐懼,西避荒漠,北退冰原,天下方定。

    次年,武神王于太山祭祀天地,昭告天下,自稱天子。建都昌安,立國神周,稱號武神。建國後按功勞大小,封十八部首領、文賢武勇二臣、一叔父、一弟一子共二十三諸侯,至此神周創立,乾元伊始。

    武神王年七十二而薨,其長子武成王繼立,自此後家傳天下。傳至岐王姬顳時,已歷十四世。

    岐王在位期間,治國平庸,卻好大喜功。乾元歷四百三十九年,其不顧朝廷上下勸阻,廣招全國青壯,匯聚諸侯兵馬,率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想一舉覆滅戎狄,竟先王未成之事。

    岐王輕信胡人向導之言,大軍深入荒漠,誤入天狼山地界後天起異象,漫天風沙遮天蔽日,山上積雪崩坍沖散大軍。在極端天氣中大軍受困半月,糧草耗盡,導致馬不能走,兵無力行。戎狄探知後立即集結三十萬大軍星夜來襲,于是在兵尋不著將,將找不到兵的境況中,五十萬大軍全部覆滅,岐王也因此兵敗身隕,此稱天狼之變。戎狄見國中無主,趁勢南侵,攻入昌安,天下震動。

    國難當頭,隱世修道多年的前代國師王奕現世,招眾諸侯于昌邑,擁立王次子姬灝為平王,集諸侯國中剩余兵士奮力抵御戎狄。兩軍于巨野展開決戰。道術通玄的王奕施展神技,翻雲覆雨亂敵陣,散豆成兵破胡軍,敗聯軍于巨野,驅戎狄回漠北,至此,神師之名響徹寰宇。

    戎狄敗退,平王立新都昌邑,更年號為坤元,天下復得安定。

    戰後,平王分土贈地以謝諸侯馳援,神周王室因此土地減少,國力漸弱,勢力不勝從前。而諸侯從此國土增多,強勢崛起,自此神周形成周王弱而諸侯強的局勢。為鞏固王權,數年來王室只能采以聯姻方式安撫諸侯,故岐王之女,去除戰亂失蹤的次女外,盡皆嫁入諸侯,列為夫人。

    秦國夫人姬夫人便是岐王次女,王女姬凰隨秦相呂逸進宮後,姬夫人接入坤寧宮,與其敘話。在細問之下,方知王女來秦緣由。原來是楚君聞王女去年及笄,未曾婚配,上月派使者前來為子求娶。平王畏懼楚國勢大,只得應允,讓楚侯三月後擇日迎娶。

    姬凰自幼伶俐好動,在戰火中長成,不愛女紅愛劍舞,曾在昌邑學技于當時任宮中護衛統領的大劍師凌未霄。听聞楚國求娶,打听得知楚公子熊煜樣貌粗鄙丑陋,品行齷蹉不堪,便不願下嫁。多次哭求平王,平王不允。眼見王命難違,時期將近,急無方法,瞅準時機私自帶四位隨從逃離王都,西行投奔秦國姑母。至于途中遭遇莫名襲擊,在肴函關外被風凌所救,姬凰也悉數告與姬夫人。

    夫人听罷,抱住佷女垂淚曰︰“幸得風凌少師相助,凰兒才得無恙。哎,可憐了吾兒,何苦生于這天子之家?你且在宮中居住,待吾請示君侯,再作決斷。”

    王女姬凰垂淚謝曰︰“謝過姑母。”

    話分兩頭,再說相府這邊。與師兄出秦宮後回到相府,風凌徑直走向書房,取出之前翻閱的《四域游記》對呂逸問道︰“師兄,吾在書房無意中得見此書,甚是驚奇,不知為何人所著?”

    呂逸接過,看後說道︰“此書乃大劍師凌未霄弟子莫傲雪據其師經歷所撰。”

    “如此說來,凌前輩定是到過東海神域了。”

    “據聞確實如此。”

    “師兄你對神域所知多少?”

    “甚少,之前在師父處求學,听其提過,但語焉不詳,為兄也未及多問。”

    “那只有問過凌前輩方可知曉了,不知凌前輩現在何處?”

    “這個便不知了。”

    听到此處,風凌神色一暗,沉默不語。

    呂逸見狀,便道︰“我雖不知,但有人或許知道。”

    “是何人?”

    “天子長女,王女姬凰,便是你救助的那位女子。”

    風凌恍然道︰“難怪師兄不便當面說明其來歷,但王女已經進入秦宮,只有煩請明日師兄進宮幫忙問之,看看能否得知凌前輩下落。”

    知道風凌向來穩重,今日卻頗為急躁,呂逸奇道︰“你如此急于尋找凌前輩,不知何事?”

    風凌也不隱瞞,便將桃源山莊的經歷告知呂逸。呂逸听後,道︰“師弟掛念那鐘離姑娘安危,是否想從凌前輩處得知去東海的路徑,前去查探鐘離姑娘是否傳送回神域?”

    “確有此意。”

    “不是師兄攔你,實在是此事難于登天。師尊曾經說過,東海神域距中州一百多萬里,其間浩瀚的大洋相隔,無徑可循。加之大洋深處巨浪滔天,海獸橫行,一般人窮盡一生都未必能到達。書中記載,凌前輩海上游歷,也是憑借其深厚修為,茫然亂行多年,于海上遭遇諸多妖獸,險死還生才偶然到達。你現在修為尚淺,前去只是徒送性命。”

    “師兄放心,吾不會貿然前去。只想先向凌前輩問明神域大致的情況,待尋到師尊,請教看能不能修復傳送陣法。若能修復,則借陣前去,若不能,則努力修至先天之境,再行前往。”

    “既是如此,今日你且在府內歇息,吾明日廷議便幫你入宮問訊。”

    說完,呂逸便到書房中處理政務。而風凌,則繼續《四域游記》,希望從中尋找線索。但閱完整個《四域游記》中的《東海神域篇》,也未能有所收獲。

    書中只是描寫凌未霄為磨礪修行,前去東海游歷。在深入大洋二十萬余里的大海中遭遇凶猛海獸襲擊,重傷將死,被路過的神域修士救助,帶到神島。神域風情,是其養傷期間所見所聞,鐘離神主的事跡為救助之人告知,凌未霄未曾見過本尊。傷愈過後,因其不是神域之人,不能在神域久留,便被傳送而回。書中對其與海獸的搏殺描述甚多,至于到東海神域的路徑,凌未霄未曾說明。

    看完《四域游記》東海神域篇,風凌自語道︰“看來,只有找到凌前輩,方能知道神域的大致情形了。”

    翌日午後,呂逸廷議回府,在書房中找到風凌,告知王女的回訊。姬凰本人已有多年未曾見過大劍師,不知師父具體行蹤,只知道其將會到齊國國都淄城,參與三年一度的中州論戰。

    上次論戰地點在秦國,時間一晃已是三年。神師王奕是論戰上賓之一,風凌回想當年,歲剛束發,師父帶其到秦國與會。論戰期間,翰陽城開陽學宮賢才雲集,異士奇出。那次論題為“變法”,會上學派林立,百家爭鳴。各國使者于會上爭相尋覓能人治士,許以高官厚祿,期望能為本國獻策強國。

    師兄呂逸,便是在會上被秦國國君慧眼相中,帶入秦宮。勤政殿中,秦君與呂逸促膝長談,三日不朝。期間師兄進獻富國強軍十策,秦君觀後大悅,次日臨朝當著百官之面拜為相國。

    在師兄呂逸的傾力輔佐下,秦國在治理上立信立行,取信于民;在經濟上重農抑商,鼓勵生產;在制度上修法明律,削弱特權;在軍事上改革建制,注重軍功。自此,秦國漸漸步入強國之列。

    說起論戰,也是風凌游歷的必由之地。這次論戰,師父極有可能現身與會,想到此節,風凌便對師兄說道︰“謝師兄幫忙,吾欲明日前往齊國尋找凌前輩,如若師兄有師父的消息,請傳訊與我。”

    見風凌去意已決,呂逸只得嘆道︰“自家兄弟,無須客氣。你我兄弟難得相聚,本想多留你些時日,奈何你心中有牽掛,便不再留你。明日你且離去,為兄為你多方打探,一有消息,吾即傳訊與你。今日,師兄在後花園為你設宴,算是送行,一起賞月對飲,不醉不休。”

    “不醉不休。”

    是夜,師兄弟二人在花園暢飲,直至呂逸醉倒,才各自休息。

    次日清晨,打理好行裝,風凌與師兄辭別,乘上坐騎出翰陽城向齊國行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戰火煉神》,方便以後閱讀戰火煉神第一卷 國戰 第十二章 離秦赴論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戰火煉神第一卷 國戰 第十二章 離秦赴論戰並對戰火煉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