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1

1982卷5︰推出重獎勞模政策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真胡嚴 本章︰1982卷5︰推出重獎勞模政策

    在辦公室里,榮譽掛滿了四壁。

    面對這樣的辦公室,面對這樣的榮譽,面對這樣的昨天,朱先進過去也曾驕傲過,也曾光榮過,也曾自豪過,但是今天,他面對這一切,他心里卻是莫名的壓郁。

    這每一塊匾,每一個獎牌,每一張獎狀,每一個獎杯,都是他無法跨越的山峰,無法光大的經典似的,他仿佛注定只能被這一切埋葬,你說他心里有多少的迷茫。

    人生就這鬼東西,總是不會滿足于現狀,人不滿足是好事,也是壞事。不滿足,就有斗爭,就有奮斗,固然是好事,推動社會進步,科技發展,都是不滿足的結果。當然,這不滿足,也助長了人性的貪婪,人性的爾虞我詐,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社會主義的出現,很好的遏止了人性的欲望,人性的貪婪,這是比佛教、基督教、儒教最具說服力的教義,也是普渡從生的全新定義。

    回想自已參加工作,為國爭光,為人民服務,廠興我榮的理念,貫穿著自已的前半生,那是多麼激情的時代,活在一種精神中,活在一種責任中,每當回首起來,也是無比的自豪,為中國紡織工人自豪,為三線人自豪。

    人生不能沒自豪,養家糊口那不是自豪,那是生活,純屬一個人原始活法。但參加過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戰過天,斗過地,為人民服務過,那就是別樣的人生。

    當時,朱先進走在街上,他就有過這樣的自豪,見人家穿的衣服好看,他都感覺有自已的貢獻,看到人民解放軍草綠色的軍裝,他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這一切佔據著他的青春歲月,他是那麼的充實,他從來就有面對著鞋山湖哭𤌴� 腿餃 砸言謖飫鎘幸環秩齲  環止猓 彩槍餉饔迷謔亂瞪稀br />
    但是今天看到這些榮譽,這些成績,這些驕傲,這些閃光的青春,他竟然流淚了,迷茫了、無助了,無力了,他好像自已再也不可能輝煌,再也不可能會有超越。

    然而,在他無助的時侯,在他徘徊,在他躊躇的時候,他總習慣性的為自已點一支煙,他仿佛能借著那一縷煙雲霧繞,就能擺脫無力、無助和無望似的。

    6廠是一個具有光榮紡織企業,省市級勞模不說,還出過國家級勞模。

    一個響當當的工廠,不能在他手里默默無聞,不能在他手里偃旗息鼓,不能在他手里丟了臉,當然,更不能在他手里銷聲匿跡了。這就是朱先進的壓力,就是朱先進的困惑。

    畢竟他身上還是澎湃著為人民服務的激情,流淌著工人階級必須切的斗志,胸懷著為國爭光的無限責任,他沒有壓力,沒有困惑就不正常。

    昨天,胡廠長也在他辦公室坐了一會,說的更多的也是工廠的昨天,昨天已經成了歷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未來是個未知數,大家都在期待,期待就是希望,期待就是壓力,期待就是新生,期待就是誘惑。

    胡廠長也談了留人的問題,這點與朱先進不謀而合。

    為此,朱先進推出了一條新的激勵措施。工廠一貫推行層層評勞模,每個班級、車間、分廠,都有自己的先進個人、先進班組或勞模。這次工廠規定對于獲得市級勞模的員工進行重獎,一次獎勵1000元,國家勞模一次性獎勵5000元。那時一千元可是一個工人半年的工資,一千元可做一棟二百平的別墅。

    方案出台後,朱先進、李長生、胡興華一行專程去看了兩個人。

    一個是後整理車間的鄭小鳳,一個是老勞模黃紅梅。

    前幾年,後整理車間員工鄭小鳳在工廠比賽中脫穎而出,拿下工廠紡織女工金手指獎。之後多次參加區市組織的紡織女工技術比武活動,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接見。

    從此,鄭小鳳越干越有勁,越比越謙虛。她鉚足了勁,一心要拿全省的冠軍,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中秋前夕舉辦的全省紡織女工多鳳凰獎爭奪賽中,鄭小鳳一路晉級,最後以一分之優,戰勝上屆金鳳凰獎得主,成功拿下了金鳳凰獎,成為全省為之驕傲的新時代紡織女工。

    市省總工會分別授予鄭小鳳“優秀紡織女工”、“巾幗建功立業勞模”稱號。

    朱先進為兌現承諾,特意要求廠工會、生產部安排了一場頒獎典禮。並要求每個車間都要有節目,以示祝賀!

    能有今天的成績,那是十年磨一劍的有結果。

    鄭小鳳不僅善于琢磨,也能吃得常人不能吃的苦。每晚,當其它工人都已睡下,他便關上了宿舍燈,繼續到走廊練習。鄭小鳳一步步練習到一分鐘能接頭20個,21個,23個,從23個練到26個,就用了半年我的時間,40秒內就能處理完斷經,讓織布機重新工作。

    能有成績,鄭小鳳也是多年刻苦練習紡織技術的結果。

    通過刻苦訓練,不到半三年,鄭小鳳練就一個絕活︰每分鐘可以處理接頭26個,比同年進廠的姐妹多了近十個。在年初工廠開展的技能運動上,鄭小鳳打破了工廠斷經停台處理紀錄,並取得技術能手稱號。

    了解紡織行業的人都知道,紗條的接頭工作是門非常精細的技術活。一個完整的接頭動作,需要分解為拔管、找頭、引紗、套鋼絲圈、插管等多個步驟。

    上世紀70年代末,全省召開勞模大會。會前,省里有關部門的領導對鄭小鳳的上報材料半信半疑,“每分鐘26個接頭,這怎麼可能?”于是,省里組成調查組來到6806廠,對鄭小鳳進行現場測試。

    當時的架勢非常嚴肅,都是想看看一個勞模到底合不合格,省里來的工作人員當場拿出了秒表。全廠的工人都圍過來了,真是千目所視,緊張得很。

    鄭小鳳一上場,鎮定自若下來。26根紗條的接頭過程就像魔術一樣,一條完整的流水線作業,沒有一絲停頓,一氣呵成,展示了一分鐘接頭26根、質量無白點的全省紀錄風采。

    年初,鄭小鳳來到人員流失嚴重的布機車間丁班擔任輪班長。在工作中,鄭小鳳探索總結出一套“一停二看三查”巡回法,並手把手地教給組員。一個月下來,提高生產效率達百分之十以上,並在全車間推廣。

    鄭小鳳不僅是一位善于思考、愛鑽研的輪班長,更是一位年輕的“老師傅”。

    六年來,鄭小鳳先後帶出五十多名徒弟,其中三十九人當上了質量標兵、操作能手。

    年來,鄭小鳳先後榮獲“鞋山湖市好人獎”、 “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和獎項。

    當然,她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也離不開當時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模範的大氛圍和她有個好師傅。也就是當過朱先進師傅的黃紅梅。

    黃紅梅,是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模勞模,五六十年代的紡織工人的杰出代表。

    1年出生的黃紅梅十三歲進入紗廠做紡織女工。新中國成立,黃紅梅迎來人生的轉折。

    她突然就有了工人當家作主的感覺,干勁也更足了。她要拼命做,報答黨,報答祖國。

    憑借她心靈手巧,吃苦耐勞的習慣,很快她脫穎而出,當班長了,班長是員工自己選出來的,再也不會看不到太陽了,工作起來,有盼著,有主人的精神,從來不感覺辛苦,她總想自己真是命好,趕上了好時候。

    年,全國紡織工業部評選勞動模範,那是新中國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國家級的勞模,廠長就把黃紅梅和她所在的班都報了上去。

    當時她還不願意,問廠長干嘛要報她?

    廠長說︰全廠你們班好,全班你是業務最好的,照看紗錠數最多的,浪費最少的,等外品最少的都是你,衛生又是第一也是你,當然只能報你。這可是為廠爭光,為省爭光,為國爭光的光榮任務,你們一定行的。

    當時黃紅梅一人可以照看1000個紗錠而綽綽有余,別人在紡紗機前手忙腳亂,地上線頭、棉線亂七八糟,能照看800個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她卻可以很悠閑地來回巡檢,並把地上弄得干干淨淨的。

    于是黃紅梅的成績就逐級上報,對比下來,她是全廠最快的,也是全省五十多萬名紡織工人里技術最好,手腳最快的,最後上報到了紡織部,她也技㇌群雄,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勞模。

    年的夏天,黃紅梅第一次進北京參加表彰大會。

    那時坐火車去北京,要三天三夜才能到達,中途還要轉車。

    那是她第一次離開鞋山湖,她放眼車窗之外,盛夏烈日,農民都是打著赤膊在田里勞動,她感覺自己是多麼幸運,在車間里風不吹,雨不淋,太陽不曬,和農民伯伯相比,她還談得上什麼辛苦。他在火車上還在琢磨著如何使自已做得更好,做得更快,如何讓更多的姐妹提高產量,如何讓黃紅梅班組培養更多的優秀女工。

    那一刻她認為紡紗工的責任真的很重大,她心里暗暗地發誓,要多紡紗,讓農民,讓天下的人都有衣服穿。”

    那次開會她見到了毛偉人,“在中南海的懷仁堂里,偉人像升騰起的太陽撲面而來。”黃紅梅回憶說,她當時激動得眼淚直流,嘴里喊著偉人,手在鼓掌。

    回來後,她給自已規定,每天都要堅持下班再加班三小時,努力尋找更好更快的操作方法。

    轉眼,到了1956年1月的一天,她下了夜班在家里睡覺,下午五點鐘廠里工會領導把她叫醒,說要她去作報告,黃紅梅還奇怪,下午五點鐘作什麼報告。

    她趕到現在的鞋山湖展覽中心會議室門口,就看到當時的鞋山湖市市委書記劉方在叫她,“快進來,首長等你好久了!”

    她沒反應過來,“可能是市總工會的首長吧?”等一進屋她才發現,坐在門對面的是紅太陽。

    見黃紅梅來了,偉人便主動跟黃紅梅握手,她當時腦子一片空白,只是笑,偉人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黃紅梅回答︰“我是紡紗工人。”

    偉人說︰“紡紗工人厲害啊,我們全中國人穿衣服就全靠你們了。”大家都笑了。

    黃紅梅回憶說,會議室里還有一些她不認識的人,有人給她搬來椅子,就放在偉人旁邊,她坐在那里,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晚上回到家里,黃紅梅激動得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上班,出于保密的需要,她也不能跟工友們說見到了紅太陽,一直忍著,忍了好幾天。直到人們看到新聞聯播,人們才知道她見到了偉人,見到了紅太陽。

    見到偉人她感覺到作為紡紗工人的榮耀,她要听偉人的話,要更加努力工作。

    從此,一直到改革開放前,作為全中國紡紗速度最快的紡紗工人,黃紅梅先後獲得了全國所有的勞動模範獎項。

    而她也前前後後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黃紅梅說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從舊社會紗廠的一名童工,成長為新中國的勞動模範,還走上了管理崗位。自己的人生就是新中國紡織工人的寫照,就是主人翁的寫照,就是工工階級的寫照!”

    葉常青一說起黃紅梅,都要說到反哺二字,一個紡織工人都有這種覺悟,想讓天下都有衣服穿,這種反哺精神就是主人翁精神。

    只有懂得反哺的人,才會懂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如今,紡織工人自豪感依然如昨,但是如何光大紡織工人的明天,朱先進一刻也不敢懈怠。

    這就是他的壓力,他的困惑,他的迷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泥石流1》,方便以後閱讀泥石流11982卷5︰推出重獎勞模政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泥石流11982卷5︰推出重獎勞模政策並對泥石流1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