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1821 支援物資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八零阿濤 本章︰1821 支援物資

    辦公室里。

    小薇坐在楊小濤肩頭上,兩只小手搭在下巴上,看著楊小濤認真工作的模樣出神。

    窗外,太陽從地平線上蹦出來,將楊小濤跟小微的身影投放在桌子上,一大一小,一動一靜間,顯得分外和諧。

    而就在投影下,一張張圖紙鋪開,上面的鉛筆線條變得模糊。

    楊小濤的手指活動著鉛筆,在上面修改著一個個數據。

    自從回來後,楊小濤就進入工作狀態,不斷的修改著脫粒機的圖紙。

    哪怕劉懷民過來找他,都沒听明白說什麼。

    而隨著設計的進行,他感覺距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咕咕~~

    突然間,肚子傳來抗議聲,楊小濤從工作狀態中醒來,然後摸了下肚子。

    看看時間,早上七點。

    回頭看著窗外,陽光刺眼。

    太陽公公這麼早就上班,簡直就是打工人的楷模啊。

    “真熱啊!”

    楊小濤回過身來,看著眼前的圖紙。

    外殼跟小麥脫粒機差不多,但進口出口都做了改動,尤其是內部結構,為了破開玉米,楊小濤設計的方式更加暴力。

    “難道是力度不夠?”

    一連改了多次都沒听到系統的聲音,讓楊小濤覺得問題可能出現在關鍵地方上。

    而破碎玉米棒子的部件,就是關鍵。

    小薇見太陽出來了,立馬跑到窗戶台上吸收能量。

    十分鐘後。

    楊小濤做了簡單修改,腦海中突然響起叮的系統聲音。

    \猛然間,楊小濤手上的鉛筆在桌上一戳,原本嚴肅的神情陡然變得欣喜。

    系統聲音響起,就代表著,設計成功了。

    “叮!恭喜宿主成功設計出新型機械圖紙,請命名。”

    “玉米脫粒機。”

    楊小濤立馬將想好的名字說出來,系統的聲音再次響起。

    “叮!恭喜宿主設計成功玉米脫粒機,系統評價,良好中。”

    “叮!恭喜宿主獲得學分500。”

    看著系統給設計圖紙的評價,楊小濤輕輕皺眉,這可比小型脫粒機差遠了。

    不過隨即又釋然。

    小型脫粒機可以打小麥、水稻、高粱等作物,而玉米脫粒機卻只能打玉米,從這方面來看,本身就存在差距。

    何況,玉米脫粒機是從小型脫粒機的基礎上改進來的。

    評價低一點很正常。

    不管如何,成功就好。

    有了這東西,西北那邊的農場會輕松許多吧。

    楊小濤收起圖紙,準備趁這次機會一起將玉米脫粒機生產出來,提前準備。

    省的到時候手忙腳亂。

    另一邊,劉懷民來到了上級部門,見到了早起的陳老。

    最近陳老的睡眠質量不太好。

    前一陣的地震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尤其是經濟上的影響,連續的地震,人員傷亡撫恤就是海量的物資,後續的救災工作更要持續不斷的投入。

    這次若不是北方種植的玉米夠多,攢了不少糧食,否則家底就得掏空了。

    即便如此,這三年來的積蓄也耗的七七八八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南邊的安南又打的火熱。

    上面下定決心要支援,他主管經濟生產,也只能盡力調撥物資。

    可是,這支援哪是容易的啊。

    又要照顧國內的經濟狀況,還要考慮廣大人民的溫飽問題。

    拆東牆補西牆,這是常用的方法。

    但他也清楚,不能一直讓拆農民這堵牆啊,要是透風咋辦?

    可眼下要是不拆這堵東牆,還能咋辦?

    但眼下糧食還未入庫,大部分還在地里或者打谷場上呢,想要支援,就只能從牙縫里往外摳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他也變不出更多的糧食啊。

    陳老是整天算著什麼時候糧食入庫,能夠調撥多少糧食去支援,又能夠幫助多少百姓。

    一個個問題就跟大山似的,壓在肩膀上,讓他躺下就被心事纏著,睡不著。

    劉懷民的突然到來,陳老也是詫異。

    前一陣剛在機械廠解決完內審的事情,心里猜測著是不是又審出啥事了?

    卻不想,在見到劉懷民後,听到的消息讓他有些不可思議。

    脫粒機!

    農用機械!

    這東西他在聯盟的時候也見過,不過這些年聯盟的重心都放在重工業上,對于這些輕工業機械,尤其是農用機械的投入不多。

    據他了解,許多聯盟國用的都是三四十年的機械,要不然哈薩國也不會進口國內的拖拉機三輪車。

    國內也從聯盟那里進口一些相關機械,但隨著雙方關系破裂,失去了對方在農業上的支持,國內在農用機械上陷入遲滯狀態。

    而且,在他的印象中,聯盟的脫粒機的效率並不高啊。

    但眼前劉懷民提交的材料里,一小時一點二噸,這數值有點大啊。

    效率有點高啊。

    乍一听聞,有點震撼啊。

    如果全國都用上這種機器,那對于農業生產提升將是巨大的。

    多余的勞動力,可以更好的精工細作。

    甚至可以開墾出更多的良田。

    更多的糧食,可以讓他更從容的調度啊。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東西用的好,地里的糧食就能迅速入庫,先前支援安南的糧食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啊。

    陳老深深吸一口氣,然後繼續看著對脫粒機的介紹。

    劉懷民看著陳老翻閱材料時候,眉頭不時皺起,手心都攥出汗水來。

    要不是他親身體驗,他也不會相信。

    但這就是事實啊。

    “懷民同志,你們這脫粒機,真的跟資料上的一樣?”

    面對陳老的目光,劉懷民露出肯定神色,“首長,我們親身驗證過,而且農科院的院長主任也親自去查看過。”

    “他們都能為此作證。”

    听到農科院的人也參與了,陳老有了七分相信。

    “你們跟一機部商量好了?”

    劉懷民听了心中一慌,忙解釋道,“是這樣的首長,我們考慮下,想要盡快讓更多的農民兄弟用上脫粒機,就要盡快生產出來。”

    “所以我們就去尋一機部的首長幫忙.”

    劉懷民解釋著,陳老卻是笑著搖頭,“你們做的很好,不要緊張。”

    “這件事,交給一機部是合適的,也是正確的。”

    听到陳老這麼說,劉懷民終于將心放在肚子里。

    “五萬台啊,也真敢說。”

    劉懷民忙解釋起來,“首長,這五萬台只是初步的預計,不會一下子生產出來的。”

    “而且,這些東西也是可以出口的”

    劉懷民將夏老的打算說出來,陳老听了卻是恍然大悟。

    機器,不一定要用在國內啊,還可以出口啊。

    那支援安南呢?

    這一刻,陳老仿佛打開一扇大門,看到更多的路。

    “這樣,咱們去一分廠看一下。”

    陳老還是不太放心,決定親自去看看。

    如果真的好,說什麼也要推動生產制造。

    劉懷民立馬點頭,“首長,我這就去安排。”

    劉懷民離開後,立馬坐車前往一分廠,讓孫國做好準備。

    陳老卻是不急,而是坐在桌前,仔細思量。

    機械廠制造的脫粒機確實解決了問題,短時間內可以湊夠足夠的糧食,完成支援安南的任務。

    但這對他來說,治標不治本。

    這次要了,他給了。

    下次呢?

    這次十萬噸糧食,下次一百萬噸呢?

    總不能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吧。

    誰家的糧食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而且從災區回來後,他就接到了南方粵府傳來安南的消息。

    國內在支援這方面,全心全意不說,還是沒有任何附加條款的支持。

    這些年下來,多少物資被送了過去。

    就連最好的武器,也是緊著那邊使用。

    可就是這樣,對方還是不滿足,還是嫌少了。

    要知道,給他們的物資平均一個人一個月都有五十斤大米了。

    這在國內,那是一家人的口糧。

    還不知足!

    還想要更多的糧食,更多的物資,更多的軍器。

    上次去了地震災區,回來後讓他意識到一個問題。

    國內民眾都吃不飽肚子,還要不要繼續支持?

    尤其是安南的那些人,拿著國內省下來的物資揮霍不當回事,而且他們更願意听聯盟的,可國內跟聯盟的關系擺在那里。

    他敢肯定,在國內與聯盟之間,安南的那群人肯定會選擇聯盟。

    這讓他開始思考,到底,值不值?

    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意義?

    到時候,可別養出了個白眼狼。

    想到這里,陳老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意見向上反映,于是拿起電話撥打出去。

    片刻後,電話那頭傳來爽朗的甦北口音,“老陳,早啊。”

    “首長,早。有件事跟您說一下。”

    “紅星機械廠制造出一種可以給小麥脫粒的機器,一小時能打一點二噸,效果不錯。”

    “農科院的同志也參與了,相信很快電話就會打過去的”

    陳老開始匯報關于脫粒機的情報。

    另一頭的清瘦老人拿著話筒,神情很是激動。

    “好好,同志們做到好啊。”

    “首長,如果這機器可行的話,盡快生產,半個月內完成對安南的糧食支援沒有問題。”

    “只是這機器的生產,可能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生產,需要各部配合下。”

    陳老訴說著自己的意見,電話那頭沉默片刻,隨後聲音傳來,“既然有用,就不要畏手畏腳嘛,咱們的同志都做出來了,證明了,那有什麼理由拒絕?”

    “你放心大膽的用,讓同志們放開腳步走。”

    “咱們,不能束縛他們的步伐!”

    陳老點頭,“首長,我也是這樣想的。”

    兩人達成一致,陳老卻是再次開口。

    “不過,首長,我對支援安南還是有些意見的。”

    電話里再次沉默。

    陳老知道這件事不適合現在說出來,但不說的話,這些天心里憋的難受。

    “你說!”

    兩個字傳來,陳老感受到莫大的壓力,隨後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

    等陳老說完,電話中傳來一聲嘆息。

    “老陳,你說的這些我們都考慮過,也認為這種事情在將來是會發生的。”

    “但,你要知道,現在兩極的情況下,有些事情,咱們沒有選擇的權力。”

    陳老听了深吸一口氣,清楚上面的顧慮。

    兩極爭霸,剩下的人,只能夾縫里求生存。

    而他們想要平穩的發展,有些事就得打掉牙和血吞進肚子里。

    “我明白了。”

    “不過,我有個小小的建議。”

    “你說!”

    陳老繼續開口,“首長,古語有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既然如此.”

    陳老的建議就是送機器,不送糧食。

    機器自然就是脫粒機了。

    還有拖拉機,還有生產用的耕犁以及配套設備,這可是國內農業生產中最好東西,可以幫助你們增加農業生產,這算是支援了吧。

    而且還是我們好容易研發出來的機械啊,誰也說不著吧。

    至于糧食,抱歉,我們都把最好的機器交給你們了,完全可以自己生產啊。

    還要什麼糧食。

    我們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呢,哪有余力照顧你們啊。

    那句話咋說來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

    同志們,加油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里的讀書人》,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里的讀書人1821 支援物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1821 支援物資並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