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1814 一小時一噸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八零阿濤 本章︰1814 一小時一噸

    “不愧是楊總設計的,這玩意看起來就不一般啊。”

    田輝在一旁不斷的夸贊著,目光看向脫粒機,就像看稀世珍寶似的。

    或許在外人眼里,這只不過是個普通機器,跟拖拉機、攪拌機沒啥區別。

    但對他經歷過困難時期,從小到大有大半時間處在餓肚子的人眼里,這就是最好的機器。

    有了它,農民的勞動力可以解放出來,一個人干十個人的活,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種出更多的糧食

    這一點點的改變,帶來的是整個農業的進步。

    他可以想象,今後農民種地的時候用拖拉機拉犁,澆灌的時候有抽水機,收獲的時候可以用三輪車運輸,脫粒的時候也有了脫粒機.

    這,難道不是機械化生產嗎?

    這不是進步嗎?

    田輝臉上露出激動的神情。

    “老田,說那麼多干啥,趕緊找東西試試啊。”

    一旁的李和先開口催促著,田輝能夠想到的,他也想的到。

    田輝听了卻是看向一旁的孫國,臉色慎重。

    “廠長,我們剛組裝起來沒多久,現在還沒開動呢。”

    “要不再檢查一下?”

    李和先听了剛要反對,卻是想到任務的事,也是點頭。

    好不容易按要求兩天給干出來了,要是出了問題,改的時間都沒有,更不要說跟楊小濤交代了。

    “廠長,要不再檢查下吧,萬一開了出啥毛病,想改都來不及呢。”

    孫國卻是充滿自信的擺擺手,“不用看了,只要你們按照圖紙做的,就不會有問題。”

    “我相信楊總的設計,也相信同志們的技術。”

    說完,孫國讓人開動機器,然後安排人去周圍找點麥子回來。

    他們一分廠算是在郊外了,離周圍村子也沒多少路。

    眾人立馬忙活起來。

    脫粒機是靠柴油發動機帶動的,這點一分廠有現成的發動機。

    隨著工人將發動機安裝到位,皮帶也被裝好,隨後加油,搖動,開始工作。

    轟~~~

    持續不斷的聲音響起,接著里面傳來馬達的聲音,隱隱還有強風吹動的聲音。

    “麥子來了,來了。”

    不遠處有幾個工人抱著一捆捆麥子跑過來,在他們身後還有幾個農民。

    直接放到跟前,片刻後就堆成了小堆。

    孫國問了下情況,這些都是附近村子的麥子,說明情況後,村民不相信,要跟著過來看看,順便將打出來的麥子帶回去。

    孫國見了就要拿起麥子往里面送,卻被田輝制止。

    “老孫,你要全填進去,保不準就會憋死電機,得先扎斷。”

    田輝說著將一張紙遞給孫國,“看,這是楊總在設計的時候,寫在上面的注意要求。”

    孫國接過一看,還真是。

    上面就寫著‘使用說明’四個字。

    “趕緊找人拿鍘刀,沒有鍘刀用菜刀也行。”

    周圍工人听了還真去廚房搬了一個菜墩子一把菜刀過來。

    隨後按照使用說明,眾人將麥子頭剁下,然後孫國親自站在凳子上,拿著麥穗頭往脫粒機里面放。

    隨後就感覺里面的聲音變得吵雜,于此同時排風口吹出來一陣煙灰,附近的幾個工人立馬咳嗽起來。

    這還不算晚,隨著里面聲音清晰起來,後面的出料口立馬噴出一頓麥稈。

    “出來了,快接著啊。”

    田輝喊著,立馬有人拿著盆子來到出粒口等著,沒一會兒,啪嗒啪嗒的聲音就從里面落出來。

    “不對,趕緊找袋子.”

    隨著麥稈不斷投進去,麥粒不斷流出,很快飯盒就滿了,可袋子還沒找來,有人直接脫下外套鋪在地上,然後看著跳動的麥粒砸在上面,臉上露出歡喜的樣子。

    “成,成了!”

    “成了!!!”

    瞬間,車間里呼喊一片。

    這些都是糧食啊,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做面條,做餅,做包子

    一瞬間,眾人腦海中浮現出各種美食。

    而孫國田輝幾人卻是看著不斷流出的麥子,驚詫這脫粒機的效率。

    以當前的速度,尋常需要一個周的時間打出來的麥子,估計用不了一天,這台機器就能完成了。

    這機器,果然沒讓他們失望。

    而此時,那幾個跟著來的村民張大嘴巴,看著機器就跟看電影似的,一眼不眨的盯著。

    在他們流傳下來的勞動方式中,種地自有一套模式。

    就像耕地,哪怕用上拖拉機,那也不過是換了個‘鐵牛’,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

    可面前的機器能夠將小麥粒子直接吐出來,不需要碾壓,不需要風吹,不需要人撿,只要放進去,然後找袋子裝就行。

    這,這簡直顛覆了他們的勞作認知。

    良久,年紀大的一個才挪動腳步,往前走著,直到伸手摸到有些溫度的麥粒才哆嗦著說出第一句話,“俺的老天爺啊,這是變法術吧。”

    身邊的工人並沒有嘲笑他們,哪怕作為新時代的革命工人,對于這些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心中仍舊充滿震撼。

    “老田,你們倆看著,給我盯好了,我去給楊總打電話,匯報這個好消息。”

    孫國立馬跑出去車間。

    他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楊小濤,他等不及了。

    楊小濤是快下班的時候被婁曉娥在四車間找到的,當時正跟王法說著李楠的事,準備趁這個周末兄弟幾個一起去看望下。

    王法也有此意,便一拍而合答應下來。

    婁曉娥找到楊小濤後將孫國的話一說,楊小濤顧不得其他,連忙開車前往一分廠。

    等他來到一分廠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下來。

    “楊總,機器做出來了,我們還試驗了下,非常好用。”

    “附近村子的農民兄弟听說後,帶著不少麥子過來,就是想要見識下這台神奇的脫粒機。”

    楊小濤剛從車上下來,孫國就領著一群一分廠的領導走過來。

    在他們身後,有不少人推著車,上面裝著一捆捆麥子往車間里走。

    估計是當地的農民吧。

    有這些農民作證,楊小濤覺得不需要再去檢查好不好用了。

    若是不好用,估計也不會有人來了。

    “看看去。”

    說完,孫國便帶著往前走。

    來到車間,果然里面工人、農民到處都是人。

    不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中間位置上的機器,臉上露出驚嘆、羨慕和希冀的神情。

    轟隆的聲音也蓋過了周圍的議論聲。

    而在一旁,吹出來的麥稈子都堆成小山了,另一邊負責接麥粒的農民招呼著人趕緊拿袋子。

    整個現場亂哄哄的,毫無秩序,但充斥的喜悅老遠都能感覺到。

    “楊總,要不要停下?”

    孫國問道,楊小濤卻是搖頭,站在不遠處看著。

    “孫叔,讓後面的人別進來,做完這些就行了。”

    “還有告訴他們,咱們明天去村里,讓他們不要急。”

    “對了,打出來多少麥子都要上稱,還要記下時間。”

    孫國連連答應,立馬讓人通知保衛科,一旁的田輝立馬找人準備稱量。

    趁這時間,楊小濤跟孫國去辦公室坐了會兒,詢問生產過程,了解情況。

    等回來的時候,車間里的農民已經走了。

    不僅將打下來的麥粒帶走了,就是小山般的麥稈也帶回去,現場更是打掃一遍。

    不愧是有素質的農民。

    來到脫粒機前,楊小濤取出眼鏡,然後圍著機器走了兩圈,確定是按照自己圖紙設計制造後,便滿意點頭。

    “同志們做的不錯,這麼短時間內拿出成品,我會向上級反應,為你們請功。”

    楊小濤毫不猶豫的說著。

    先前給周升紅的保證,那是鼓勵他。

    而眼前的保證,那是對一分廠的獎勵。

    “都是楊總設計的好,沒有您的設計圖,我們也做不出來啊。”

    孫國這時候謙虛起來,不過他說的都是實話。

    要是楊小濤將圖紙交給總廠,估計這會兒也做出來了吧。

    “對對,楊總,應該是我們一分廠感謝您啊,要是沒有您幫忙,我們根本做不出來啊。”

    “對,是我們謝謝您啊。”

    周圍幾人在孫國的帶領下說著客套的話,楊小濤听了擺擺手,“這里面你們出力了,要不然也不會這麼快完成。”

    “咱們這算是合作雙贏,缺了誰都不行。”

    楊小濤這樣說,那這功勞是板上釘釘的了,而且今後,十有八九這生產脫粒機的事,就是他們一分廠了。

    想到這里眾人笑得更加開心。

    “對了,楊總,這是我們記錄的時間跟重量。”

    “因為是從中間開始的,我們沒有取整,從記錄到現在,也就是一小時十九分鐘。”

    田輝拿出本子上面記著時間,然後旁邊是一排數字,基本上一袋子弄完就稱一下。

    “當然中間操作不太熟練,有些沒供上,這加起來,一共是一千九百六十五斤。”

    “要是換了熟練人操作,一小時差不多得打一噸吧。”

    田輝篤定的說著,畢竟工人不是農民,配合上存在問題,而且中間有段沒供上。

    “一小時一噸,要是按現在畝產三四百斤的話,那就是五、六畝地啊。”

    旁邊有個老工人立馬驚呼起來,然後在一旁算著,“一個村大點了種三四百畝,小點的村子二三百畝。就按照三百畝算,一小時五畝地,這一天人歇機器不停,干十個小時,就是五十畝。三百畝不用一個周就干出來了啊。”

    “要是有兩台,三天就能干出來。”

    老工人剛說完,立馬有人喊道,“老劉你算錯了,還十個小時啊,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兩天給你干出來。”

    “對對,頂多三天,一台機器夠了。”

    “這要是擱在以前,從割到曬,怎麼也得十天半個月吧。”

    “可不是,這還是得全村齊上陣呢。”

    幾個上年紀的工人立馬給年輕工人普及農業知識,眾人听了除了震驚,更多的是喜悅。

    他們生產出來的脫粒機,竟然這麼厲害啊。

    照這算法,一個村子一台脫粒機,足夠了啊。

    楊小濤听眾人算著,心里也有桿秤。

    他記得楊大壯當年跟他說起過,村子里種麥子的也就三百來畝地,因為缺少化肥,畝產不超過四百斤。

    按照這樣來算的話,這一台脫粒機的作用趕上一個村上百勞力了。

    “楊總!”

    就在楊小濤出神的時候,孫國來到跟前,握住楊小濤的手異常激動。

    “上次因為于海棠的事,我們一分廠是丟老臉了。”

    “楊總,謝謝,謝謝你搭台子,讓我們一分廠打個翻身仗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里的讀書人》,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里的讀書人1814 一小時一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1814 一小時一噸並對四合院里的讀書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