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好

223 至宣州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非10 本章︰223 至宣州

    馬家老夫人離開後,馬行舟道︰「起來說話吧。」

    馬婉應聲「是」,起身立在一旁,等著祖父開口。

    「祖父知你一向乖順懂事。你父親走得早,這些年來你與你母親一同照料幼弟胞妹,分擔家事,執理中饋,總比尋常閨閣女子更細心更自立,這些祖父都看在眼中……」

    也因此,妻子總是更偏疼這個長孫女多一些,他也不例外。

    馬婉正要開口時,只見年逾六旬的祖父看向自己,語氣更多了幾分鄭重︰「但你對朝堂之事一竅不通,為榮王世子妃一事牽扯甚深,與尋常親事大有不同,其中之利害關系,祖父還需提早與你講明,你待听罷,再做決定不遲。」

    見祖父神態,馬婉莫名有些緊張,便點頭靜听。

    「嫁宗室世子為婦,規矩難免繁重,但此一點,祖父相信你足以應對,而祖父所言之「大有不同」,是另有所指——」

    馬行舟無意哄瞞孫女,直言道︰「你若嫁去益州,便需時刻留意榮王父子舉動,一旦有絲毫異動,定要及時傳信回京中。」

    馬婉听得一怔,好一會兒,才得以問︰「祖父的意思是……」

    馬行舟與她正色點頭︰「除了榮王世子妃,你還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聖人的眼楮。」

    馬婉的面色一時有些發白,她想到了聖人選馬家必有考量,但未想得這般深。

    「馬家身負皇恩,得聖人信任重用,這座相府能在此扎根,皆是君恩所授。」馬行舟與孫女細細言明︰「將我相府嫡長孫女賜婚于榮王世子,既給足了體面,亦示予了提醒。」

    「縱益州遠在西境,然聖人歷來不必擔心我馬家會有叛變的可能,故而在聖人眼中,婉兒你是最好的選擇。」

    老人話到此處,眼神微有緩和︰「然此行背負諸多,祖父不欲勉強于你,而聖人亦不願寒了這份君臣之情,故並無強加之意,此事眼下便尚有商榷余地。」

    「祖父與你說這些,便是想讓你仔細考慮後,再下決定。」

    馬婉遲遲回神,心中懷有一絲僥幸︰「……榮王府,當真有異心嗎?」

    「雖無實證,然榮王如今既為先皇唯一同母胞弟,聖人便不得不防,而正因無實證,才需要這樣一雙眼楮同往益州。」馬行舟緩聲道︰「如若榮王之志不在此,或肯收斂按下……于聖人于這天下大局而言自是再好不過的。」

    「孫女也希望榮王府並無異心……」馬婉的心神一時反復不定。

    馬行舟看著孫女,思索著問︰「婉兒是否另有心事想法?若是有,也不妨與祖父說一說。」

    馬婉心中掙扎了片刻,到底還是搖了頭,只道︰「婉兒只是想,祖父處處為婉兒考量……婉兒身為家中長女,又豈能置祖父置相府于不忠不義?」

    她可以說自己心悅榮王世子嗎?

    她本是打算與祖父說明心意的,可此行既是為聖人眼線,那份心意于聖人而言便是麻煩與變故。

    她若說了,便不會再被信任,便不會再是最好的人選。

    她絕不會背叛相府,但她也實在不想就此錯失嫁與心上人的機會……人活一世,知音難覓,她此生都不會再遇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了。

    且她相信,此中自有兩全法。

    因為一個人的眼楮和他的樂聲不會說謊,他性情澹泊隨和,並不是沉溺權勢相爭之人……

    只要榮王府與聖人相安無事,一切便可兩全!

    眼前再次閃過那青年溫潤純粹的笑意,馬婉心中再無分毫遲疑。

    「婉兒願為相府前往益州,此行定不負祖父與聖人所托,也請祖父成全婉兒之心!」

    馬行舟看著再次跪了下

    去的孫女,半晌,才輕嘆口氣,眼中有心疼亦有欣慰。

    ……

    听罷了祖父的諸多交待後,馬婉離開時,夜色已深。

    回去的路上月色寂靜,但馬婉的心緒久久無法平息,有欣喜,有向往,亦有一絲隱晦的不安。

    「女郎……您真的想好了嗎?」侍女猶豫再三,到底忍不住開了口。

    她雖不知女郎與老郎主具體說了什麼,但在從樂館回來的馬車里,女郎的心思已經很明顯了。

    侍女擔憂地小聲道︰「婢子擔心那榮王世子並非真心,而是刻意哄騙女郎……」

    馬婉極快地皺了下眉︰「那你倒是說說,他哄騙我什麼了?」

    今日他並未與她說過任何樂理之外的話,他甚至也承認了眼下並未完全放下那常家娘子,她做的一切皆是她自發而為,而非受人誘哄。

    侍女神色復雜︰「婢子也說不上來,只是直覺……」

    馬婉︰「既無憑無據,又是誰教你這般隨口中傷他人的?」

    侍女惶然認錯︰「女郎息怒,婢子知錯了。」

    「再有,不可同任何人,包括祖父祖母提起我與榮王世子早在樂館相識之事。」馬婉吩咐道︰「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風言風語。」

    侍女已不敢多言,聞言只應「是」。

    主僕二人一路再無話,馬婉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在踏進自己居院的那一刻,下意識地又看了一眼侍女。

    刻意哄騙?並非真心?

    她又想了一遍侍女的話,再三思索,依舊覺得好笑。

    他哪句話在哄騙她?至于真心,他何時標榜過他待她「真心」了?

    他什麼都沒說沒做,這件事,只是她自己決定順從自己的心意而為之。

    ……

    凡為高明的算計,往往不會讓被算計之人有所覺察,而將他人無聲誘導的結果,歸為自身的心甘情願,且于這份「甘願」中自我沉溺。

    是夜,榮王世子披衣靜立于窗前。

    他很清楚,明後不會放他獨自離開。

    但明後大約如何都想不到,她多番思量下選定的合適人選,實則亦是他親自挑選的。

    在明後眼中,馬家不會有倒戈的可能,那位右相大人馬行舟的確是清正忠君之良臣……

    但其子早逝,他待那位長孫女便更多了一份憐憫疼愛,故才遲遲未能下定決心。

    既如此,他便幫對方一把,若馬婉可以親自開口,做祖父的,自然也就可得兩全了。

    皆可得兩全之法,豈不皆大歡喜?

    李錄含笑抬首望月,片刻後笑意消散些許,他眼前似又看到了那夜月下湖面小舟,與那小舟之上的挽弓少女。

    再見,會在何時,何處?

    但他想總歸還會再見的。

    他等著那一天。

    而比那一天來得更早的,自然是賜婚的聖旨。

    很快,聖人為榮王世子李錄與馬相家中孫女馬婉賜婚的消息便傳開了。

    「朕會謹記馬相今日為朕為朝堂而慮之舉。」

    「為陛下分憂,乃臣應盡之職也。」

    聖冊帝看著那忠心得用的大臣,允諾般道︰「朕知馬相之志,朕必不會辜負那些寒門學子,也不會讓他們久等。」

    馬行舟深深拜下。

    帝王此言,代表著長孫氏一族之事將了。

    不日,聖冊帝即以長孫垣勾結徐正業造反之舉俱已查實之罪名,罷官除名,籍沒家產,斬首長孫垣及其兩子。

    其余族人也依罪責輕重或處以絞刑,或罷官除名,貶謫流放。

    念長孫氏過往功績,其族中未年滿十六者不予追究株連,但皆需隨同族親遷往黔州之地,今後其子孫後代,無詔不得離開黔州半步。

    聖冊帝不是沒想過斬草除根,但歷來斷人血脈之舉,皆有損陰德名望,更何況長孫氏樹大根深,背後仍有余力及其他士族勢力支撐,若試圖一舉除盡,她亦必遭反噬。

    有時稍示以寬仁,留有余地生機,是為了斷絕對方于絕境中的竭力反撲之舉。

    這棵大樹既已倒塌,其余枝蔓,大可留在日後再行剪除。

    此時此刻,少年長孫寂懷中抱著祖父牌位,已與幾名族親一同坐在了離京前往黔州的馬車內。

    昔日驕傲清貴,不可一世的小少年此際身著素色布衣,眼眶中淚水早已干涸,神情沉郁麻木。

    馬車粗陋顛簸,車內除了幾只包袱再無其它,他自出生以來所用無不精細,從未接觸過此等粗糙之物。

    但這已是帝王「寬仁善待」的體現。

    長孫寂長久地沉默著。

    他原以為小姑之死,是他所能想象到的人生至痛,卻未曾想到那竟只是個開始。

    祖父死了,祖母自縊,父親死了,母親隨父親而去,那些看著他長大的嫡叔們也都死了……

    「阿寂,從今後,你便是長孫氏的新任家主,要記得你祖父臨去前的交待。」族人的聲音悲沉沙啞,卻又飽滿不甘的寄托。

    長孫寂有些恍忽。

    祖父的交代……

    是了,行刑前的那晚,祖父有話交待給了他。

    祖父未再瞞他,與他將一切前因後果言明了,祖父的確早知徐正業要起兵之事,也的確收到過薛仁和駱觀臨的密信……

    祖父雖未有應允他們,但亦有隱瞞之實,因為祖父存下了借徐正業逼明後還權之心。

    祖父說,他知徐正業等人恐有狼子野心,他無意與之為伍,只是想借力而已。

    祖父說,長孫氏與以崔氏為首的五大族有不同之處,那便是長孫氏與李氏同盛同衰,忠于李氏,無論如何爭權奪勢,然此志從未更改。

    所以,祖父將長孫氏家主印交給了他,命他擔起此責,保全長孫氏,並尋良機再擇李氏明主,助其重振李氏江山。

    他此時閉上眼,似乎還能看到祖父那雙不甘而又堅定不移的眼楮。

    擇李氏明主,重振李氏江山……

    單憑他,當真能完成祖父遺志嗎?

    少年垂眸看著懷中包著黑布的牌位,漸又紅了眼眶。

    他似乎又看到祖父在牢中蒼老狼狽的模樣,祖父還曾有過那般低低自語——

    「當年我為固阿姐後位與長孫氏之勢,選擇扶持那位資質平庸三皇子而百般打壓于他……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更早些,倘若當年我與阿姐選中的是住在象園旁無人問津,可憐病弱的那一個,于阿姐膝下好生養著,今時今日之景是不是便全然不同了……」

    「所以,從一開始便選錯了……長孫氏今日之敗局,或許早有預兆了。」

    「阿寂,祖父當年選錯過,故而你定要擦亮眼楮好好選……」

    ……

    安邑坊,崔氏祠堂內,一道蒼老清瘦的身影靜立不語。

    「父親。」

    崔�從外面進來行禮,低聲道︰「長孫氏族人已順利出京,一切都已安排妥當,定會護送他們平安抵達黔州。」

    崔據點頭。

    那些明施寬仁之舉者,暗中卻未必寬仁,長孫氏雖已注定敗落,但若能保有一絲血脈,便可尚存一縷星火。

    「父親……」崔�猶豫片刻,還是擰眉道︰「明後如今行事愈發

    不顧後果,再這般下去恐怕……」

    「你終于也能看清此事了。」崔據道︰「我早已說過,士族與明後,注定只能存其一。」

    「可她怎麼敢……」崔�語氣里有壓抑著的離奇的憤怒︰「先是裴氏,再是長孫氏,她這般行事便不怕……」

    「你欲殺人,還不允人反擊嗎。」崔據轉過身,打斷了兒子的話︰「此事她退不得,我崔氏同樣已退不得,存亡勝負,且盡人事,听天命。

    令人召集族人,前去知事堂議事。」

    崔�應下。

    崔據出了祠堂,一名心腹老僕跟隨左右。

    「並州近日可有傳信回來?」崔據邊走便問。

    「回家主,近日不曾有信傳回。」

    崔據眉心蹙起,有一絲憂色。

    並州?

    崔�不禁問︰「父親,何人身在並州?」

    並州是那逆子轄地。

    崔據︰「令安此前奉密旨出京去往並州,走時匆忙,十日前方傳信回府說明內情。」

    崔�一怔。

    所以,彼時他眼中的那逆子率兵不告而別,是因提早奉了密旨出京?

    崔�皺眉,忽然覺得自己當初大怒之下病得有點冤。

    不免又問︰「既有來信,那父親為何不曾告知兒子?」

    崔據看他一眼︰「你若在意他的事,這封信他便會令人送到你手上了。」

    「……」崔�臉色變了變,片刻才又問︰「為何突然去並州?不是說去北境練兵重修邊防?」

    崔據面色幾分凝重︰「並州恐有變。」

    且只怕並非是那位長史之變。

    令安此時不知是何處境,是否平安……

    崔據放心不下,遂令人密往並州查探消息。

    ……

    此一日,常歲寧一行人的馬車已抵宣州。

    在途中,她察覺到蹊蹺之處,也曾讓人快馬加鞭去往並州,給崔送一封信,只是不知此時是否已送到他手中?

    常歲寧思索間,馬車已過宣州城門,阿點忍不住掀開車簾,好奇地往外看去。

    後面一輛馬車里的常歲安卻半點興致都無,這幾日隨著離宣州越來越近,他也肉眼可見地越來越緊張。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長安好》,方便以後閱讀長安好223 至宣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長安好223 至宣州並對長安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