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好

107 以文會友,以詩為柬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非10 本章︰107 以文會友,以詩為柬

    崔能來,常歲寧是有些意外的。

    那晚在國子監內,她出言相邀時只是覺得有便宜不佔白不佔,卻並未報十成希望——而當晚熱情聲稱“三人同行,豈不熱鬧”的姚廷尉,今日早早一個人就來了,顯然是將所謂同行之言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論起用完就扔,與姚廷尉相比,常歲寧是自愧不如的。

    崔是受她所邀而來,她此時便主動上了前去寒暄︰“崔大都督——”

    常闊見著了崔,也大步走了過來,雖也有意外,更多的是熱情︰“怎此時才過來再晚上片刻都要傳菜了!”

    他與崔的熟絡程度非他人可比,說起來話一貫隨意。

    崔解釋道︰“玄策府中有些公務需料理,便來得遲了。”

    元祥悄悄看了一眼常歲寧。

    忙公務是真,但半路幫著常娘子安排的人一同散布拜師宴的消息也是真。

    “最近應也無甚急務需要料理……難得過個端午,你也歇一歇。”常闊與崔說道。

    崔點了頭應下,示意元祥上前。

    元祥自同伴手中接過一只匣子,笑著走上前︰“常小娘子,這是我家大都督為您備下的拜師禮。”

    常闊捋著胡子笑道︰“崔大都督有心了!”

    他甚少見崔給誰備禮,畢竟對方也從不喜歡參加什麼宴會。

    崔能來已叫人意外,不曾想竟還特意備了禮。

    “多謝崔大都督。”常歲寧雖也覺意外,但知崔此人性情,便也未有客套推辭。

    喜兒便上前接過元祥遞來的匣子,這也是一只長匣,且很沉。

    喜兒接過的一瞬,暗覺慶幸——還好最近跟著女郎一起練得很勤奮,不然真不見得能如此輕松地接下來。

    不過這里頭裝著的是什麼,怎這般沉

    元祥將喜兒疑惑的眼神看在眼里,莫名就有些心里沒底——大都督使人備下的這份禮,任憑他元祥也只是光棍兒一個,卻也覺得半點不適合贈予女兒家,尤其是作為拜師禮,它實在格格不入。

    但大都督不知何來的自信,竟道“再沒比此物更適合她的了”,于是他只有住嘴的份兒。

    元祥眼下只暗暗盼望著常娘子不要當著眾來客的面打開取出來看。

    好在常娘子今日禮收了不少,並未表露出太感興趣的神情。

    加之又有常家郎君錯開了話題︰“真沒想到喬叔竟還會做傘呢,莫不是現學的嗎”

    常歲寧隨口接道︰“三爹的本行便是做傘。”

    常歲安“啊”了一聲︰“喬叔當年既是狀元出身……那本行不該是正經讀書人嗎”

    常歲寧愣了愣——常歲安竟不知道此事

    而做阿兄的不知,做妹妹的自然也當不知。

    一抬眼,果然就見常闊面露疑惑之色,似要開口問她從何處听來的,但此等事一回生二回熟,她從容地搶先問道︰“有一回阿爹吃醉酒時說的……難道只是醉話嗎”

    常闊一愣——也是他吃醉酒時說出來的

    醉就醉了,他沒事說老喬做傘的舊事作甚

    常闊兀自疑惑間,因見女兒面上的疑惑之色更重,便笑了笑,道︰“倒不是醉話,你三爹他還未高中之前,家中曾以制傘謀生,故他便也精通制傘之工藝……”

    常歲安恍然︰“原來如此。”

    說著,看向常歲寧懷中抱著的那把傘,好奇道︰“這傘面應也是喬叔所繪吧”

    傘上雖繪乃是山水圖,折起來到底看不完整,見一旁有學子也目露好奇之色,常歲寧便將傘撐開了來。

    隨著傘面被撐開,其上栩栩如生的青色山水也隨之鋪展于眾人眼前,引來一片驚嘆。

    “久聞祭酒擅畫山水……今日還是頭一回有幸親眼見得祭酒筆下真跡。”

    “這傘又哪里舍得拿出去淋雨……”

    眾學子們一面贊嘆著此傘,視線落在那執傘的青衣少女身上時,又不禁覺得傘與人實在相襯相成。

    如此場合下,便有年輕的學子以單純抒發美的心情贊嘆道︰“祭酒此傘配常家娘子,一眼望去,只覺似傘上山水走到了常娘子身側,卻又似常娘子融進了這山水之中……實在神妙!”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贊嘆。

    “確實神妙。”坐在小幾邊揮著折扇的魏叔易含笑點頭。

    再看常歲寧那邊,有學子甚至已經開始賦詩。

    受邀而來的姚夏她們也跑了過去看傘。

    “女郎不去嗎”芳管事含笑問魏妙青。

    是,魏妙青今日也是來了的,按她的話說,她本不想來,但奈何母親硬拉著她過來——這硬拉二字主要體現在段氏臨出門前見女兒尋了過來,便順口問了一句是否願意同去。

    “有什麼好看的……”魏妙青撇了撇嘴,小聲道︰“神妙不神妙的,和傘有甚干系,那張臉便是披塊破布,想來也是神妙的吧。”

    “常姐姐且將傘撐起來瞧瞧吧”

    常歲寧方才將傘撐開後,只是拿在身前讓眾人賞看,此時得了姚夏她們提議,便就打算撐起來試一試。

    然而她剛將傘舉起來一半,便見有一只大手攔在了傘面上方︰“不可。”

    那只手修長有力卻生著薄繭與許多交錯舊傷痕,他似怕自己手掌粗糙會傷到精美的傘面,故而只是虛攔,而未真正觸踫到——

    常歲寧順著那只手看向手的主人,眼神不解。

    眾人也齊齊疑惑地看向那說話之人。

    崔將手收回間,淡聲提醒︰“屋內撐傘,會長不高。”

    眾人︰“……”

    堂堂玄策府崔大都督竟然信這個嗎

    實在叫人始料未及。

    常歲寧也愕然了一下。

    常闊思索了一下,點頭︰“是有這麼個說法……”

    常歲寧權衡了一下利弊,默默將傘收好。

    旁的她不在意,但她還是挺想再長一長個子的,寧可信其有吧。

    見她收傘,崔自覺提醒到了點子上——雖說力量比身高來得緊要,但女孩子習武本就不佔優勢,若能再長高些自然是好事。

    元祥回過神來,只覺動容。

    旁人只在意常小娘子撐起傘來美是不美,只有大都督關心常娘子長不長得高。

    都督這份用心真是良苦而奇特……他簡直哭死。

    從那日都督贈銅符時他就看出來了,缺愛如都督,這大約是真拿常娘子當一家人來看待了吧

    只是細分一分,單是從這份對待晚輩般才有的關切來看,都督應當和常大將軍這個當爹的坐一桌。

    “走走走,都且入座吧!”常闊還真就拉著崔和自己坐在了一起。

    眾人落座,酒樓伙計很快奉上美酒佳肴,另有冰盆驅散燥熱,絲竹聲中,賓客以飛花令行酒,說詩聲談笑聲不曾間斷。

    這時,喜兒來到常歲寧身側,低聲道︰“女郎,樓下街上圍了好些人。”

    常歲寧點頭表示自己知曉了︰“不著急。”

    喜兒便侍立一旁。

    “良辰當五日……”

    “安得萬里風,飄吹我裳。”

    宴席過半,酒意上涌,氣氛愈發隨意,便有學子提著酒壺酒盞,三三兩兩地來至二樓臨街的圍欄邊吟詩。

    這番動靜更是惹得樓外之人舉頭探看。

    能被吸引而來的,除了一些愛湊熱鬧的尋常百姓,自也不乏文人之輩。

    “听聞魏侍郎也在,不知是真是假”

    “不止,且听聞那位崔大都督竟也過來了!”

    “諸位且靜听,這琴聲當真清妙如仙樂……不知是何人在樓內撫琴”

    “進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由我做東,咱們也進去湊湊熱鬧!”

    听得此言,來得早一些的便搖頭,“你們怕是不知,今日這登泰樓已不接待其他食客了,二三層皆被常大將軍府包攬下來擺這拜師宴!”

    “那樓下呢”

    “樓下被一位崔家郎君包下辦慶功宴呢。”

    “這……”

    眾人無不遺憾失望地嘆息。

    “本以為能有機會一睹喬祭酒魏侍郎真容風儀呢……”

    也有人仍不死心地抬頭看向于欄邊作詩的年輕學子們︰“那些都是國子監的學生吧”

    “沒錯……此番能受邀前來的,必然都是監生中的佼佼者了。”

    “大多都是舉子,好些是明年要下場春闈的……”

    當今聖人整肅科舉之風,甚至不惜對裴氏下手,于明年春闈前換下了禮部尚書,這般舉措意味著來年等待著這些寒門舉子的,將是一個空前公正,甚至于他們而言‘過分公正’的考場。

    此時,看著那些于登泰樓上把酒對詩的學子,思及這些人或將出現在來年的杏榜之上,繼而經殿試,為御筆欽點,以寒門之身入朝堂,樓下眾人只覺心潮愈發澎湃向往。

    只可惜他們被隔絕在外,不能入內。

    失望之心愈重,有人搖頭嘆息要離去時,只見欄邊那一群著長衫的學子間,忽然多了一道少女的身影——

    那面容白皙的少女上前來,眾人只見其著淡青襦裙,梳雙髻,發間一支白玉簪正如雲入青山,有風拂起其臂間披帛,似要乘風飄然而去。

    “今日之宴為我所設,雖作拜師之用,亦有以文會友之心,諸位若有雅興,只需以詩為柬,即可入內相敘——”

    那少女含笑抬手執禮,舉手投足間落落大方,颯然灑脫,卻有十足誠意在︰“我等且于樓內恭候諸位。”

    她既如是道,她身側那些學子便也跟著她抬手相邀。

    樓下眾人下意識地抬手還禮。

    待見那少女轉身回了樓中,眾人才回過神來細品︰“那便是常家娘子了罷其方才說要……以詩為柬”

    此事也經僕從之口,很快傳到了席上的常闊耳中。

    常闊一拍大腿︰“好啊,這個主意好啊!”

    說罷繼續喝酒。

    他只知“好”,但這個“好”主要是“閨女做什麼都好”,除此之外,熱情待人也為“好”,再多的就沒有了。

    非是他想得淺,而是草莽出身武將的身份讓他無法以文人的角度去深想更多。

    他身側坐著的崔卻是不同——

    崔氏子自幼生活的地方,一磚一瓦都是以文鋪就堆砌。

    崔握著酒盞,下意識地看向樓外的方向。

    文人心性如此,尤其貧寒出身者,更易信奉所謂君子不食嗟來之食,若她今日直接相邀,礙于身份懸殊,自尊自卑使然,許多人都會因此卻步——但她提出了以詩為柬,將此宴真正變作了以文會友的風雅地,給予了他們尊重和展露才學的機會。

    而除了自尊自卑,許多文人往往又有或多或少的自傲,若她來者不拒,他們或又會生出“若凡夫俗子人人皆可入內,此庸俗之所我自不去也罷”的心思——但她提出了以詩為柬,便很好地幫他們篩去了不願為伍之人,也給足了他們保留自傲的條件。

    同時,她也幫自己篩去了不需要的人。

    她只需要她需要的那些人入內。

    崔的視線落在了重新在喬祭酒下首落座的常歲寧身上。

    他此時,才真正明白她使人散布消息的真正用意。

    她要的熱鬧,並非是尋常意義上的熱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已不難預料。

    但最終會演變成什麼,卻無法估量。

    樓下得了常歲寧的交待,已在堂中支了張小幾,于其上鋪紙研磨,由兩名書童坐守。

    “我且去試試……”

    有一名年輕的文人上前來,口中成詩,被書童抄下,再署上名姓之後,便被請上了二樓。

    一步步邁上樓時,那文人猶覺不真實,樓上的琴聲詩聲談笑聲,織成一幅儒雅崇高而遙不可攀的畫,夾帶著冰盆冒散出的絲絲涼意,如夢似幻地在他面前鋪展來——

    而現下,籍籍無名的他,竟也要成為這畫幅中的一個了。

    “還真被請進去了!”

    “我也來!”

    “趙兄先請——”

    “……”

    眼看著先後十數人被請上了樓去,胡煥有些遲疑地問︰“咱們還需要上去給常娘子撐場子麼”

    剛準備上樓的崔瑯回過神來︰“快快快!”

    場子固然不需要撐了,但位子得搶了!

    作詩誰不會

    無非是好與不好的區分罷了。

    堂堂崔氏子,好的想不出來,不好的還謅不出一首來嗎

    崔瑯趕忙擠上前去。

    “公子要去嗎”昔致遠身邊的書童問。

    “當然。”青年笑著抬腳走上前去。

    很快,登泰樓拜師宴,“以文會友,以詩為柬”一事,風一般在四下傳開。

    晚安,明天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長安好》,方便以後閱讀長安好107 以文會友,以詩為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長安好107 以文會友,以詩為柬並對長安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