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什麼叫娘家有人,賈探春是深切體會到了,自從璉二哥環哥兒來了周府,那不著調的散了酒席就來到房門口,賈探春立馬關了門把周海攔在外面。
周海在門口央求了半天不得門而入,要是從前,這相公早拂袖而去,但這次,他竟然睡在隔壁廂房。
到第二天上午,周海看見賈家從船上一擔擔的搬運金銀和大觀園特產,他臉都嚇綠了,幸好,這兩年娘子再鬧騰,他沒听自家兄弟唆使動手教訓媳婦。
看著抬入東院成堆的金銀和香氣逼人的稀罕物,周相公再也顧不得做作死皮賴臉的幫著娘子收拾存放,又跟在娘子身後去後宅姐妹小娘處送禮顯擺,什麼這算不上什麼稀罕東西,我原看見這大觀園就疑惑,神京就寧榮二府有大觀園,怎麼有人打上我家名號,你道是怎麼回事,這是我那寶哥哥生產的,產量,听說將將能供應南北十六行省和神京地面,能賺什麼錢,一天也就三四萬兩銀子,但得開工錢和料錢,這些原料可是貴得離譜,不然哪有這麼香,不用省著用,我房里還有幾百套,我一個人哪里用的完,要真的不夠,我給寶兄弟去封信立馬發一船過來…
,平時避著少奶奶的眾人看見娘子歡天喜地對,那恭維話說了幾籮筐,周海在一邊听了都肉麻,挨到晚上,周海醉暈暈回來看見娘子又準備關門立馬一個箭步沖上去,周家是武人,周海作為嫡長子自然功夫不淺,那賈探春一個嬌弱女子哪里有他力氣大,所以,門很輕松就被推開了。
賈探春罵道︰“不要臉,你不是喜歡黑珍珠嗎?老娘我今天心情不好,你愛死哪里去死哪里去。”
周海就差一點要跪下了,那舔著臉求饒讓小月和小新在門口忍不住吃吃的偷笑。
周海豈不知道娘子比那些黑土妹漂亮幾百倍,可,在娘子身上就是找不到男人的尊嚴啊!
尊嚴有什麼用,要是娘子態度不好,他經常懷疑自己那方面是不是有問題,可換個百依百順的黑妞,他又立馬龍精虎猛起來。
煩躁啊,就如後世那個白酒廣告,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上下其手一番加死皮賴臉,娘子終于是半推半就,可她又嚷著要先沐浴,好吧,耐心,耐煩,今天看娘子怎麼就這麼漂亮呢!
女人其實最怕男人不要臉,賈探春也是青春年少體驗過滋味,所以,哪里背得住這麼不要臉的男人。
倆人卿卿我我沐浴一番,周相公突然好奇心起又想看看娘子穿那個比基尼,不過這個時空不叫比基尼,而是叫褻衣。
賈探春經不住哄騙穿了上身,那是艷麗的大紅,探春本來膚白腿長,加上身姿豐腴,為了不屏蔽,讀者諸君自己腦補畫面去。
風息雨驟後,娘子慍怒問︰“你說你天天和那些土人廝混有個什麼意思,你不惡心嗎?那黑不溜秋的你哪里來的興趣?”
周海尷尬的道︰“娘子,為夫被你打擊的體無完膚,為夫實在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舉,這才…”
“你自己色心不改,還把我說的像母老虎一般,”
“娘子,真的,我也是沒法子,你要天天這樣對我,我保證天天陪你。”
“說的比唱的好,喂飽了還不是一樣,男人啊,我懂,我娘家府上男人也差不多。”
“娘子,寶玉舅哥應該人品端正吧!”
“誰,寶二哥,你就別學他,他從小就在花叢中長大,”
“難怪,”
“難怪什麼?”
“娘子,璉二哥好像勾搭上了梨姨娘的大女,不知道今晚…”
賈探春翻身而起問︰“你說誰,梨姨娘大女,你那個黑不溜秋的妹子。”
梨姨娘是老子周瓊納的一門土著小妾,生了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像梨姨娘一般黑不溜秋的,所以在府內經常被人取笑。
周海支吾道︰“其實細看也別有一番滋味,璉二哥想來是離家日久…”
“你給老娘滾,滾,難怪我說你口味怎麼這樣重,原來是還有一番滋味。”
“娘子,三更半夜的,我錯了,真的錯了,我給你寫血書保證…”
卻說客房內,可不單是璉二哥勾搭上了梨姨娘大女,這人嫌狗憎的環哥兒也體驗到異國他鄉被人稀罕的滋味,梨姨娘小女看賈環就像看見唐僧一般口水直流。
所以,兩兄弟一個暗示,兩姐妹便趁黑摸了過來。
賈璉倒不像環哥兒這樣猴急,他是花中老手,所以,她捧著梨姨娘大女周媚細細的看,還別說,皮膚雖然略顯晦暗,但發光細膩,顴骨雖然比中原女子高,但五官立體,再加上這份景仰和溫順,這感覺,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加上南國風雨無常,夜里突然就大雨傾盆,莫說賈探春一個妹妹不好說璉二哥什麼,就是周老爺知道,也只能打個哈哈,畢竟當年也是一時新鮮納個土人小妾玩,他心里根本沒當這兩閨女為正經閨女。
賈璉賈環本來玩幾天就準備打道回府,有了這溫柔鄉哪里邁得開腳步,加上這海南鎮確實有一番異域風景,再加上周家熱情好客,探春妹子一說離別就泣不成聲,所以,兩兄弟便胡吃海喝的樂不思蜀。
三月二十八日夜子時,突然門子拍門喊道︰“老爺,快起來,有八百里加急塘報送來了,”
周瓊這幾天也一改往日宿在周夫人處,周夫人惱怒道︰“只听說八百里軍情,哪有八百里加急塘報的。”
周瓊久在官場自然知道既然存在就肯定合理,于是披衣下床問門子︰“可是有了什麼軍情?”
門子道︰“問了,說沒什麼緊急軍情。”
周瓊疑惑道︰“沒有緊急軍情傳什麼八百里加急塘報,你問過是傳給陸統制還是海統制,或者一起傳了?”
門子道︰“老爺,信差還在門口,我問了,他說只送海南鎮海統制周家。”
周瓊嚇出了一聲冷汗,待急急忙忙打開看,又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誰升官了,誰去職了,塘報里就說到聖上申飭了太傅溫太仁兒戲大比功名的事。
就為了這雞毛蒜皮動用八百里加急,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