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信召見栓子,將王三的條陳遞給了栓子,問道︰“這王三一直想回中原,你怎麼看?”
栓子看了看條陳,道︰“他說要將李立的骨灰帶回西北安葬,還說自己思念家鄉,我看就讓他回去吧。”
種世信道︰“等扶桑國安定之後,你我都要回到中原,原本我想向家父建議這里交給李俊或王三呢,但現在看來這二人都不可用。”
栓子一愣,道︰“此話怎講?”
種世信道︰“李俊本來很有些手段,原本適合管理者這里。但是他並非西軍出身,又跟王三不和,未來這里西軍子弟眾多,李俊恐難服眾。而且我听李丹說最近查到了一些與李立之死相關的消息,直指湖山的宋江,這宋江又跟李俊交好,咱們好不容易開拓扶桑之地,不容有失。”
栓子道︰“說的也是,那王三呢?也不行嗎?他可是咱們西軍的老人了。”
種世信擺擺手,道︰“我跟王三認識多年了,當初他被迫離開西軍,來到商隊行商,還是我的推薦的(種世信安排王三行商故事詳見57回),那時候王三為人憨厚仗義,如今這個人油腔滑調很多,有些猜不透。比如這次他先是說在新港給李立建設祠堂,這次又說要將李立的骨骸帶回中原這本身就是矛盾。又說要思念中原,咱們西軍此處征戰,他來扶桑不過2年,哪有那麼多的思念,況且他的兒子王倫已經來到扶桑了。”
栓子道︰“難道是他要躲避什麼人嗎?難道是李俊?”
種世信道︰“反正他是無心在這里經營了,回去也好。還是讓中原另外派遣適合的人選來吧。”
李俊、王三都要回歸中原,二人共同抓緊時間囤積貨物,這貨物很快囤積起來了。李俊看到倉庫里逐漸增多的貨物心中高興,要是按照這個速度,只要不出20天貨物也就備齊了。
這一天他剛剛從倉庫中出來,他的一個親信興沖沖跑來了。這個親信是從太湖就一直跟著他的,李俊見他興高采烈的,問道︰“你這小子,撿到了金子不成,怎麼如此興奮。”
那親信道︰“大當家的,我在港口看到了一個故人。”
“故人?誰呀,咱們扶桑國還有故人嗎?”李俊問道。
那親信道︰“是江南的朋友,名喚船伙兒的。”
“船伙兒?好熟悉的綽號?”
那親信道︰“就是在烏鎮邊上河道之中做些每本買賣的家伙。當初您還邀請過他到咱們水寨某事,他喜歡獨來獨往故而謝絕了。”
李俊一听想起來了,笑道︰“有這麼回事,只是幾年不見他怎麼到了這里來了。”
那親信道︰“不但他道這里來了,還開了一跳500料的商船,這商船之上裝有1000多石的糧食!”
李俊一听大喜,要有這1000多石的糧食,他回中原的貨物也就湊齊了,于是道︰“太好了,頭前帶路,我去見見咱們這個故友。”
張橫在海上遇見了風浪,闖過風浪後就迷失的方向,稀里糊涂的來到這里。到了此地一打听,這里是東瀛扶桑國的新港,讓他驚喜的是這里居然有商戶衙行,而且衙行伙計都說中原話,讓他仿佛回到了中原一般。
張橫跟伙計說自己帶來了1500石的糧食需要交易,原本在海商之中糧食算不得稀奇的貨物,張橫以為這些貨物買不了多少銀錢,沒想到這里的伙計一听說自己有1500石糧食需要交易,竟然待他如同上賓一樣,將他引進了上房,並且告訴他衙行的一品大掌櫃將親自和他交易。
張橫在原本是漁民出身,他可知道衙行的厲害,當初他打的魚必須要通過衙行交易,衙行掌櫃的往往是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人物。今天這里大掌櫃跟自己親自交易,到讓張橫有些受寵若驚。
張橫在雅間喝水,等待著衙行掌櫃的到來。他等了時間不長,雅間的門分左右,李俊就走了進來。
張橫沒只覺得李俊有些眼熟,他站起來拱手道︰“中原商人張橫給大掌櫃見禮。”
李俊上下打量了張橫幾眼,點點頭道︰“你是張橫?我看到像是烏鎮的那個船伙兒!”
張橫一听大吃一驚,沒想到在遠在千里之外的海外他國竟然有人知道自己的匪號!他急忙用手去摸懷里暗藏的匕首,然後驚恐的看著李俊道︰“你怎知我名號,是朝廷派你來緝拿我的嗎?”
李俊听了哈哈大笑,道︰“船伙兒,你仔細看看我是誰?”
張橫上下打量了李俊半天,試探的問道︰“你是太湖的混江龍大哥嗎?怎地也被朝廷追殺到了逃到了這里。”
李俊一听“追殺”二字就笑了,道︰“那里是追殺,我現在也算是為朝廷當差了。你怎麼改名叫張橫了。”
張橫道︰“混江龍大哥說笑了,船伙兒是我的匪號,我本命就是張橫,只是在中原做無本買賣,不敢用正名而已。混江龍大哥怎麼到了這里。”
李俊道︰“也別叫我混江龍了,我就是李俊,至于怎麼到這里,咱們慢慢談。”
李俊擺下了酒宴,一邊喝酒一邊跟張橫講起了了他這幾年行為。張橫听了羨慕不已,道︰“李大哥還是跟對了人,我當初要是投靠種師道侯爺也不至于落在如此下場。”
李俊道︰“你這幾年在做什麼呢?”
張橫于是就把他這幾年的遭遇跟李俊講了。5年前張橫在烏鎮救了歷天潤(張橫救歷天潤見地26回。)二人沿著河路走了幾十里才棄岸登舟。張橫平日里痛恨花石綱,同情永樂義軍,因此就將歷天潤藏在了家里養傷。等歷天潤傷養好了,方臘的永樂政權已經被西軍剿滅了。
歷天潤怕宋朝廷抓捕自己,因此就有逃亡海外之心。船伙兒張橫也是害怕受牽連跟著歷天潤一起就流亡海外了。張橫、歷天潤先來到了佔城落腳,混了幾個月後覺得沒有什麼出路,又來到了暹羅國。
暹羅國正在爆發農民起義,歷天潤找到了大展身手的地方,他很快奪了一只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位置,然後帶領這支義軍在暹羅國攻城略地,也威風了兩年。但是好久不長起義也被暹羅國鎮壓下去,歷天潤帶著自己的殘兵敗將就退往了北方的蒲甘國,此時張橫覺得跟歷天潤在混下去也沒有什麼出路了,所以就離開了歷天潤。
暹羅國大戰之後,一片蕭條,什麼都缺,尤其是缺少糧食。張橫看準時機,用起義以來搜刮來到的金銀,買了一條海船,招募了一些水手,開始從佔城向暹羅國買賣糧食。張橫本來就是從事水上謀生的營生,這轉行做海商倒也是逍遙順手。這次他本來裝了一船糧食從佔城運往暹羅國,結果中途遇見了風暴,在海上迷失了方向。
在北宋時期航海羅盤剛剛出現但是應用的非常少,那時候探索海路主要是靠航海圖。李俊、王三開拓扶桑航線,最初也是依靠趙良嗣的航海圖,即使是現在西軍商隊來往扶桑也是以海圖為主,羅盤輔助。張橫是在暹羅國買到船、顧得水手,那里根本就沒有羅盤,所以一旦迷失了方向,對不上海圖,那就根本無法回到暹羅了。
張橫駕駛船只在海上四處游蕩,竟然到了琉球國。琉球國雖然國小人少,但是張橫的船只還是得到了有效的補充,當地也有海商,他本想買一張從琉球回佔城或者暹羅的海圖,但是這里海商人數少,只有去大宋或者扶桑的海商。張橫自然不敢回大宋,因此重金購買了琉球道扶桑的海圖,按照海圖指示來到了扶桑。
李俊深知海圖是海商的命根子,張橫所謂用重金購買,也許就是經過火並搶劫來到也是數不定的。他和王三開闢了中原到扶桑的商路,這次出海有很多的海商跟隨,都是向西軍商隊叫了稅錢的。即使是這樣李俊開始還是不願意,因為海商只要走一次,一般都是一邊走一邊畫圖,走一次後自己也就有了屬于自己的海圖了。
不過後來李俊發現西軍是意在天下的,也不敝帚自珍,隨著新港的繁榮,更多的中原商人來此交易,西軍通過管理商戶衙行和港口的稅收,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富,他才明白共享海圖的妙處。
李俊听了張橫的話覺得他身上至少有2張海圖,一張就是佔城道暹羅國的,另外一張就是從琉球到扶桑的。于是他對張橫道︰“賢弟,這船糧食我肯定要了。另外還能送你一場富貴。”
張橫道︰“什麼富貴!”
李俊道︰“若要富白銀萬兩,若要貴當朝為官!”
張橫漁夫出身,自然羨慕當朝為官的,要不然他也不跟著歷天潤在暹羅國折騰了。
張橫道︰“在那里為官,扶桑國嗎?”
李俊道︰“扶桑國算什麼,我可以讓你在中原為官。”
張橫興奮道︰“此話當真?”
李俊道︰“你可記得朱五嗎?”
張橫道︰“水寨二當家?”
“正是!”李俊道︰“如今他已經是西夏國的閣僚了。”李俊本想說“軍機處”,但是有懶得跟張橫解釋軍機處的事情。
“西夏國?”張橫疑惑道,“那是西北及其遙遠的地方吧,他怎麼到了那里。”
李俊也是無奈,只好簡單將種師道平定方臘後,又佔領西夏,實際成為西夏國主之事跟張橫說了。張橫听了目瞪口呆,沒想到當初歷天潤惹上的西軍如此厲害。
張橫听了半天道︰“那如何才能換一個出身呢。我可是文不成武不就的一個水匪而已。”
李俊道︰“你有海圖啊。平西侯胸懷天下,最重視地圖。而且做事磊落,這新港的繁榮就是他老人家下令共享中原到扶桑的海圖,這才導致此地商賈雲集的。”
就如同當初趙良嗣當官以後將海圖送給李俊一樣,對于當時的人來講,一個官身比起海圖要強千八百。當時張橫就向把海圖獻出處,但是轉念一想,也不知李俊說的是真是假。于是道︰“我總要見了朱五,問清楚才好。”
李俊听了笑道︰“你這船伙兒倒是謹慎,也好你就跟我一起回中原吧。”
張橫道︰“中原現在是否還在抓捕我等。”
李俊道︰“歷天潤都沒有放在侯爺的眼里,何況誰又知道你救走了歷天潤。”
張橫一听放下心來,道︰“如此說來,我就回中原,用海圖博一個出身!”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