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玩轉大宋

二零九 百日戰爭(十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錢塘江潮信來 本章︰二零九 百日戰爭(十六)

    吳帶領人馬一路馬不停蹄直奔甘州而來,他隨身還帶著招降甘州守軍的詔書。只不過西軍在攻破興慶府之後,沒有找到西夏國的玉璽。種師道命令錦衣衛嚴格盤查宮中的太監和宮女後,才找出李乾順的幾方私印而已。吳所攜帶的詔書,就是加蓋的這種私印。

    高懷手中有2萬騎兵,駐守隴右,儼然是一方地方大員了。但是他的騎兵精銳已經都被編入懷德軍了,這2萬人馬也遠遠算不上精銳。本來高懷遠的佷子高寵,種師道也要調走,他說了很多好話,才把高寵留下。

    遠接到種師道出兵的命令後高懷遠不敢怠慢,立刻點齊1萬人馬,以高寵為先鋒,氣勢洶洶的殺入的西夏國內。由于西夏國內地主要兵馬都聚集在了西涼府和興慶府,所以甘州附近並沒有西夏強兵。

    高懷遠的騎兵也不善于攻城,甘州府的守軍也不敢出來野戰。因此高懷遠入境以來,並沒有遇到激烈的戰斗。他只是在甘州城的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扎下了四個小營,斷絕了城內外的交通。然後派高寵等人到甘州附近收割糧食,甘州附近的糧食很快就讓西軍搶收一空。無論是城內的百姓和城外的百姓都十分缺糧。

    城外的百姓還大多數都向西涼府逃荒而去,可是城內的數萬百姓和士兵可就慘了。經過了3個月的圍城,士兵每兩天只能分到半升糧食,百姓都用樹皮、草根度日。入冬以後,樹皮草根都被吃光了,整個州城陷入了嚴重的饑荒之中。

    甘州知府組織過幾次出城突圍,從城門沖出來的士兵,都讓西軍殺了回去。甘州守城軍民也是沒有辦法,于是漸漸起了投降之心。

    吳帶著詔書來到了甘州,高懷遠非常高興,在這里駐扎了數月,也沒打什麼像樣的戰爭,讓他多少有些郁悶。

    高懷遠對吳道︰“吳將軍一路遠來辛苦了,不知侯爺可有破城妙計。”

    吳道︰“如今興慶府已被攻破,偽王李乾順已經被俘,西夏已經滅國。如今我帶來了蓋著‘偽王’印璽的詔書,看看他們能否投降。”說罷就把詔書遞給了高懷遠。

    高懷遠看著詔書就是一皺眉,他道︰“這一紙沒有玉璽詔書就能招降甘州守軍嗎?如若不行又當如何。

    吳對高懷遠的態度有些不喜,暗道︰侯爺讓我到這里,意思已經很是明確了,如果招降不成,就要組織攻城了。(吳、吳麟是西軍中攻城手寨能守。)這個高懷遠怎麼裝起糊涂來了。

    吳雖然不滿,但是也不好發作。畢竟高懷遠是隴右節度使,這個節度使的官職比現在陝西宣慰使官職還要大,何況高懷遠素來跟大公子種世仁交好,因此吳感覺犯不上得罪高懷遠。于是笑道︰“咱們先把這個詔書送進城中再說,如果甘州守軍不投降,咱們在想辦法。不管怎樣,這個興慶府都拿下來了,害怕小小的甘州城。”

    高懷遠一听,這個也是有些道理的,于是立刻命人將詔書送進城去。其實對于這個沒有玉璽的詔書,吳也沒有多大信心。不過讓他慶幸的是,詔書剛剛入城半日,甘州知府就帶著甘州城的大小官員,人口財物賬簿、還有知府的印信,出城投降了。

    吳看了一下甘州知府帶來的財物賬簿,發現城中糧食已盡,也就明白西夏軍投降的原因了。吳和高懷遠商量了一下,現在甘州支起一些粥蓬,先救濟一下百姓,然後派兵出榜安民,維持秩序。

    經過幾天的休整,高懷遠本意按照遠來的計劃取肅州,看看能否跟種天英匯合。但是,吳提醒高懷遠,此時種師道已經拿下了興慶府,西夏國的情況有變化了,種師道命令他向西涼府進兵,繼續招降那里的守軍。並且種師道也會盡快派兵跟他匯合。

    高懷遠宿知西夏在西涼府還有一直比較強大的隊伍,而且整個西夏國只有涼州府和興慶府稱為“府”,這兩座城池修的也是比其他城池高大堅固,因此高懷遠本身不想去西涼府的,但是攝于種師道的命令,他不敢違抗,因此在在吳的不斷催促下,他留下了2000人馬守衛甘州,自己則拔營起寨向西涼府進軍。

    嵬名之重將二皇子李仁孝和咩保吳明迎接了進來,他听說興慶府被打破,皇帝李乾順生死不明後,頭上冷汗直流。作為當朝的重臣他已經意識到西夏國完蛋了,未來走向何方他也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他是明白的,這涼州府是萬萬守不住的了,即使暫時能夠守住也沒什麼意義。因為現在西夏各州縣空虛無比,種師道根本就不用出動太多人馬就可“傳檄而定”。那時後西涼府一座孤城又能怎樣。

    嵬名之重找到了咩保吳明商議下一步的計劃,嵬名之重道︰“鎮東將軍,如今國都蒙塵,你我如之奈何?”

    咩保吳明原本以為李乾順在西涼府留有後備軍,他來到西涼府之前原本幻想提調西涼府的人馬復奪興慶府,最起碼也能跟西軍決一死戰。但是看到西涼府這些兵甲不足的士兵也就放棄了跟西軍決一死戰的心思。

    咩保吳明想了想,道︰“不如先讓二皇子繼皇帝位,然後發天子詔書昭告天下,痛斥西賊不義。然後我們整頓兵馬,南下盧干國避難,休養生息,待馬肥兵強之時,在復奪江山。”

    其實咩保吳明說的不無道理,當年黃頭回紇、羌人聯合西夏國跟西軍大戰,最後成就了橫龍川大戰。那場大戰之後,黃頭回紇和羌人的余部就退道了吐蕃諸部的境內,成立了盧干國。說起來當年的橫龍川大戰,西夏國實對黃頭回紇和羌人有恩的,如今他們落難了,盧干國沒有不收留他們的道理。

    不過嵬名之重卻不想南下,他說道︰“南下盧干國要遠征千里不說,而且還要經過隴右地區,這個地區遠來屬于羌人和黃頭回紇,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大軍南下無法補充。听說盧干國土地更為貧瘠,咱們數萬人南下如何生存。”

    咩保吳明道︰“那依大司馬之見呢?”

    嵬名之重道︰“不如北上,一路北上都是我大夏故土,可以得到就地補充。而且沐浴天恩的百姓甚多,我們還可以壯大隊伍。如今遼國已亡,金國興盛,不如投靠金國,再圖復國。”

    咩保吳明一听,急忙阻攔道︰“金國遠在東北,如今北方興慶府、定州、左廂神勇軍司、右廂朝順軍司具都落入西軍之手,他們又再草原之上建立包頭城,如從涼州府北上一路艱險,只怕到不了金國,全軍覆沒也?”

    嵬名之重和咩保吳明,一個主張北上,一個主張南下,二人爭論不休。到了後來咩保吳明也不想爭辯了,他想到先立李仁孝為皇帝,然後再用李仁孝的名義下旨逼迫嵬名之重同意南下。

    于是咩保吳明道︰“你我圖爭無益,如今天下不可一日無主,不如你我商議一下讓二皇子繼位之事。”

    嵬名之重本來他也是皇族,原本對立李仁孝為帝並無異議,剛要表示同意,突然想到這個二皇子是咩保吳明從興慶府救回來的,如果李仁孝繼位,必然對咩保吳明言听計從。因此話到嘴邊卻改了主意。

    嵬名之重道︰“如今陛下生死未卜,不過也沒有噩耗傳來,如今怎能貿然行立帝之事?”

    咩保吳明怒道︰“汝怎能以私利而廢公理乎!”

    嵬名之重也怒道︰“爾咩保家族投靠西賊,汝有何臉面在我面前談什麼公理正義!”

    嵬名之重和咩保吳明大吵了一架,最終也沒有達成統一意見。最終嵬名之重和咩保吳明決定將是南下還是北上以及是否立李仁孝為帝的事請交給還留在西涼府的文武大臣們討論。

    涼州府的留守的官員也是分成了兩派,這些官員吵鬧了數天,結果什麼都沒有準備。直到嵬名之重和咩保吳明最近由流民從甘州過來的流民口中得到了甘州失手的消息,這才停止了爭吵,準備整軍備戰了。

    他二人都有些後悔,白白耽誤了幾天的時間。現在就是走也是走不成了,甘州的高懷遠部隊都是騎兵,要是不擊敗這只騎兵,只怕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都不可避免遭到西軍的追殺。

    好在高懷遠也不想到涼州府找麻煩,所以也是耽誤了幾天,也給了涼州府幾天的準備時間。

    在這幾天嵬名之重西涼府的兵器庫的庫底都打掃干淨了,好歹給手下的1萬人馬湊足了兵器。至于西夏原來的優勢兵種騎兵,如今城中只有2000人了,而且甲冑根本救不齊,這樣一支隊伍,嵬名之重都覺得沒有取勝的希望,因此他的畏戰情緒嚴重。但是此時守城已經全無意義,只有出城擊敗高懷遠或能有一線生機,嵬名之重陷入了兩難的境界。

    咩保吳明看出嵬名之重的意思了,于是他說道︰“大司馬,如您是西涼府最高指揮,自然不可輕動。我願帶來人馬出城,與西軍決一死戰。”

    嵬名之中聞言大喜,道︰“我軍還有1萬人馬,將軍可自行挑選8000兵馬與西軍決戰。我再城中接應將軍。”

    咩保吳明一想,也只能如此了。要是再幾年前,西夏軍8000人馬絕對有能力了打敗西軍1萬人的,但是短短兩三年,兩軍的戰斗力救相互逆轉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之玩轉大宋》,方便以後閱讀穿越之玩轉大宋二零九 百日戰爭(十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之玩轉大宋二零九 百日戰爭(十六)並對穿越之玩轉大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