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第545章 大明農民也能去秦淮河瀟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臨江君 本章︰第545章 大明農民也能去秦淮河瀟灑

    “來,換上耕地的犁!”

    顏元將蒸汽機開了回來,看著傻眼的大臣,笑的非常開心,接著又開始炫技。

    很快,學院學生們開始將收割機的部分拆下來,然後給蒸汽機裝上犁地用的犁。

    顏元再次駕駛著蒸汽機在田間走動,伴隨著蒸汽機在田間走動。

    在它的後面,拖著寬敞犁地機深深的深入泥土之中,伴隨著機器的走動,非常輕松地將厚厚的泥土翻了出來!

    比起用牛馬來,翻出來的土還要更深,更加的整齊。

    陳永華︰“神器,未來農耕剩下來的馬匹,可以用于開疆拓土!”

    好家伙,大明帝國人均戰犯,大明首相這句話讓朱克臧也不由得陷入反思。

    大明的戰爭機器是不是該停一停了?

    其實朱克臧多慮了,大明文官的武德一向都是比較充沛的。

    前明推翻蒙元之後,武將勛貴地位比之文官更高,為防重蹈唐朝藩鎮覆轍,于是選擇以文制武。

    用文官制衡武官,雖然有一些效法宋朝的意思,但是其目的並非如宋朝一下將武將刻意壓制低下,只是為了防止武將權力過大。

    而大明文官也多善兵事,軍事能力極其出色,相比宋朝文官不好言兵堪稱是兩個極端。

    大明文官善兵者如鐵鉉,王驥,王越,羅亨信,項忠,韓雍等人,都是戰功赫赫,那麼為什麼明朝文官這麼能打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明對于文官的培養機制了。

    大明文官雖然由科舉步入仕途,但並非明代科舉並非如想象中的那麼僵化死板。

    各省生員在鄉試之時可以額外加試射箭,如果成績優秀的可以單獨造冊,將他們成績進行“加分”處理。

    而府州縣學還要教授生員武藝,因此明朝文人別的不說,武力值這一塊肯定比大宋高不少。

    .......

    “賣報!賣報!”

    “應天制造總局制造出蒸汽機收割機,可一天收割千畝麥田!”

    第二天早上,伴隨著朝陽的升起,新的一天開始,大明帝都的大街小巷,報童的聲音再次響起。

    夸張的標題立即吸引了早就已經等待買報人的注意力,很快,一個個報童的身邊都聚集了大量的買報人,一份份報紙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了帝都老少爺們的手上。

    拿到報紙的進步工人們自然而然首先看向報紙的頭條,在上面赫然寫著六個大字,蒸汽農業時代。

    “蒸汽農業時代?”

    大家的腦海中充滿了疑惑,蒸汽農業?

    蒸汽機這些工人們認識,怎麼工廠的東西也可以用來種田了!

    皇明日報這樣寫,肯定是真的!

    眾人的腦海中充滿了疑問,帶著這樣的疑惑,紛紛快速的看下去。

    皇明日報前文用了很短的篇幅介紹了一下蒸汽機,也是擔心有些人不認得這玩意。

    蒸汽機在大明是廣泛運用了,但也局限于火車、挖礦、鍛造燈行業,其他行業的人不認識也正常。

    隨後,皇明日報講到了現在蒸汽機一個極其重要的運用領域,那就是農業領域。

    “如此小的蒸汽機竟然擁有五六匹牛馬的力量?”

    有人看著報紙上面介紹的數據,有些難以置信,蒸汽機收割機的出現,也是帶來了如何計算力量的思考,經過了顏元的建議,大家也是以馬匹的力量來參考,馬力、匹成為了力量的單位。

    一台蒸汽收割機或耕地機就是五馬之力!

    “還有這蒸汽收割機能夠一天收割上千畝的麥田?”

    有人難以置信的看著報紙上面所寫的內容,一天收割上千畝麥田,這是何等的速度?

    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勞作一年,頂了天也僅僅只能夠管理十幾畝田地,這上千畝地,那是需要上百個農人來耕作的。

    現在你告訴我僅僅只需要一台機器就可以了?

    一些對蒸汽機認識不夠深刻的資深農民疑惑道︰“皇明日報今天怎麼開始吹牛了!”

    一位酒樓廚子也贊同︰“只需要燒柴、燒煤就可以了,不需要牛拉都能夠走,那我們煮飯的時候,是不是要擔心這灶台自己走掉?”

    “哈哈,是啊,蒸汽不就是水汽嗎,也能夠用來收割麥子,那還需要農人辛辛苦苦勞作干嘛?大家都喝水汽算了。”

    有人不斷的嘲笑,覺得這根本就不可能。

    也有制造業的工人極力維護蒸汽機︰“你們真沒見識,你們根本不懂蒸汽機的偉力,你們要是沒事去坐個火車,就知道蒸汽機是大明最偉大的發明!”

    紡織業的工業也深表認同︰“你們沒發現在大明不缺衣服穿嗎?那是因為有蒸汽機幫助紡織!”

    船運業的水手也站了出來︰“你們平時坐的輪船就是靠蒸汽機驅動的,不能放下快子,就罵娘啊!”

    隨著各地工廠全面鋪開,大明的工人數量不斷激增,進廠務工與種田地位幾乎一樣高。

    一位農民卻反駁道︰“俺老劉可沒錢坐勞什子火車、輪船,俺只會種田。”

    結果旁邊他的老鄉卻揭短︰“老劉,你這個老光棍,我知道你錢都投到了秦淮河邊去了。”

    這下子,農民老劉直接滿臉通紅。

    在明清兩代,秦淮河兩邊的夫子廟一帶青樓林立,鶯歌燕舞,以算作當時中國最大的“紅燈區”了。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寫道︰“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淒清委婉,動人心魄。

    兩邊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卷起湘簾,憑欄靜听。

    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卷簾開窗。

    河道里焚的龍涎,沉、速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里月色燈光合成一片。

    望著如聞仙人,瑤宮仙女。還有那十六樓官妓,新妝炫服。

    招接四方旅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大明近些年免了農稅,農民收入逐漸增多,也就有了閑錢,難怪農民老劉有錢去秦淮河瀟灑。

    在眾人的一片嬉笑聲中,老劉極力為自己辯解︰“俺老劉一生就這麼個愛好,你們取笑我作甚,別說你們沒去過!”

    好嘛,這高大的蒸汽機話題一下子變成了秦淮河哪位小仙女技術好,顏值高。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加入書簽

    返回書架

    喜歡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請大家收藏︰(.)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方便以後閱讀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第545章 大明農民也能去秦淮河瀟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第545章 大明農民也能去秦淮河瀟灑並對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