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1474章 北齊崛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1474章 北齊崛起

    公元208年5月。

    隨著大漢朝廷全面開展的外交策略,漢末異姓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高歡也就此成為了首位異姓王!

    在經過了一系列儀式以後,北齊王—高歡正式加冕,不過在此前面卻要加上“大漢”二字——大漢北齊王!

    可是不管怎麼樣,高歡都已經如願以償,從此在爵位上更進一步了。

    雖然只是爵位和頭餃變得更高了,且北齊軍隊還得听從朝廷的調遣,但高歡實際上獲得的好處還遠不止于此。

    首先,高歡獲得了更多的權利,尤其是北齊公國升格為了北齊王國。

    這樣一來,高歡就能組建屬于自己的小朝廷,文武官員、將領們也能因此而更進一步。

    于是乎,高歡大手一揮,手下們紛紛加官晉爵。

    一時間,北齊上下人人感奮,將士們更是士氣高漲。

    這些年來,北齊草創于河北大戰期間,又于秦漢大戰之際休養生息。

    之後,北齊先是擊敗了青州軍的北伐,再是粉碎了叛將—麴義與中部鮮卑的陰謀。

    緊接著,北齊發兵兩路北伐,接連大勝。

    一直到現在,北齊的疆域儼然成為了大漢在北方的屏障,否則劉裕又如何甘心給高歡封王呢?

    在疆域上,北齊東抵遼水,西達河套。

    北齊治下,總計有十六個郡,分別為︰雲中、定襄、雁門、代郡、上谷、廣陽、涿郡、漁陽、右北平、遼西、中山、常山、河間、安平、渤海、安平、巨鹿。

    其中,雲中、定襄、雁門——三郡,原先隸屬于並州治下。

    中山、常山、河間、安平、渤海、巨鹿——六郡,原先隸屬于冀州治下。

    代郡、上谷、廣陽、涿郡、漁陽、右北平、遼西——七郡,原先隸屬于幽州治下。

    由于如今的大漢已經分崩離析,北齊的十六個郡又分別隸屬于原先的並州、冀州、幽州三州之地,因此北齊在行政區劃上必須要進行革新。

    按照大漢朝廷的要求,北齊治下理當分為雲州、幽州、冀州,分別為;

    雲中、定襄、代郡、上谷、廣陽為雲州,治所—代縣;

    河間、涿郡、漁陽、右北平、遼西為幽州,治所—薊城;

    中山、常山、巨鹿、安平、渤海為冀州,治所—信都。

    另外,雁門、太原、西河、上黨、河東為並州,治所—晉陽。

    若是按照如此劃分,雁門郡則必須歸還于石勒治下,否則就會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了。

    然而高歡不可能將雁門郡無條件地讓給石勒,大漢朝廷也不可能失去北齊這一重要盟友,更不可能為了區區一郡之地引發雙方的交惡。

    為此,大漢朝廷並不干涉北齊的行政主使權利,因此北齊治下十六個郡的劃分一事也就此不了了之了。

    由于北齊儼然是被大漢朝廷給綁上了戰車,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從而高歡下令讓各地邊軍修築長城。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由于北齊修建長城的緣故,其治下十六個郡也被後世稱之為“幽雲十六郡”!

    除此以外,高歡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上又實行了一系列舉措,從而使得北齊迅速崛起。

    在政治上,高歡听從田豐、沮授的建議——繼續尊漢、護漢,以此對抗北周。

    因此,在軍事上,北齊的軍隊將無條件地听從大漢朝廷的調遣。

    從此之後,高歡不再領兵,而是將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弟弟高干。

    高歡本人的重心轉移到了內政建設上,一方面為了穩定治下地盤,另一方面也為了更好地開展修建長城的大計方針。

    于是乎,北齊軍隊換了主帥,北齊的軍事重心也被迫轉移到了高干的手上。

    此時,高歡已然是回到了大本營—涿縣,此處也成為了高歡的王城所在。

    高干從原本的駐地—代縣轉移到了雁門關,從而接過了大軍的指揮權,並著手對軍隊進行調整。

    放眼如今的北齊軍,除了屯兵于漠南的十五萬大軍以外,尚有各地存在的駐軍。

    比如在遼西方面,祖逖、薛孤延、苟�屯兵五萬于陽樂,用以防備燕國。

    比如原先駐守在常山、河間的段榮、斛律金,如今隨著北齊邊境往南和往北方向的推移,二人也分別駐守到了冀州的安平和幽州的上谷二郡。

    不過再往南就是大漢朝廷所控制的區域,因此駐守在安平郡的段榮不過是象征性的,實際上就是擔任刺史治理一方罷了。

    至于斛律金在上谷郡擔任太守,此地卻是不同尋常,畢竟上谷郡境內有著一條盧龍道可以通往塞北。

    也就是說,北齊的防御重心是在東邊、北邊和西邊,因此高歡在三個方向都安排了心腹駐守。

    再加上高歡下達了修建長城的命令,實際上東、北、西的三處守軍就成為了駐守邊關的守軍,同時也要承擔起修建長城的任務。

    比如在東邊的守軍,他們需要將原有的長城進行修繕,再一直將長城給修建到渤海之濱。

    這便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山海關!

    比如在北邊的守軍,他們也需要將原有的長城進行修繕,從而守住盧龍道。

    這便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居庸關!

    比如在西邊的守軍,他們需要將原有的長城進行修繕,再在漠南地區的外圍再修建一道長城。

    這便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外長城!

    如是而已,北齊十六郡才能成為真正的屏障,北齊軍隊也才能安心地往並州方向征戰。

    不過高歡的野心還不止于此,前面說過他由于北伐的勝利,從而導致了他的野心爆棚。

    現在也不例外,只不過在晉升王爵以後,高歡暫時按耐住了他的野心。

    畢竟高歡還是看得清楚形勢的,若是大漢不亡,那他做個異姓王也不錯。

    若大漢必將覆滅,那暫時听從朝廷的調遣,進而再徐徐圖之也不壞。

    畢竟一切都需要以實力為尊,現在的北齊論及地盤也就只有十六個郡,論及人口也就八百萬左右。

    若要擴張地盤,那麼就只有向南,否則再無他途。

    若要擴充人口、軍隊,那麼就只能圖謀對外發展,或者對內鼓勵生育。

    無論是何種辦法的努力,北齊都必須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大後方,且需要一個堅實的盟友。

    那麼也就是說,北齊向大漢朝廷的歸順也就是必然的了,或者說是大勢所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1474章 北齊崛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1474章 北齊崛起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